1、 第 1页(共 47页) 高中数学组卷圆锥曲线方程 3 一解答题(共 30小题) 1( 2008温州学业考试)求以椭圆 的焦点为顶点,以椭圆的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 2( 2007重庆)如图,中心在原点 O 的椭圆的右焦点为 F( 3, 0),右准线 l 的方程为: x=12 ( 1)求椭圆的方程; ( 2)在椭圆上任取三个不同点 P1, P2, P3,使 P1FP2= P2FP3= P3FP1,证明:+ + 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3( 2007北京)如图,有一块半椭圆形钢板,其半轴长为 2r,短半轴长为 r,计划将此钢板切割成等腰梯形的形状 ,下底 AB 是半椭圆的短轴,上底 CD 的端点在椭
2、圆上,记 CD=2x,梯形面积为 S ( )求面积 S 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并写出其定义域; ( )求面积 S 的最大值 4( 2007山东)已知椭圆 C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 轴上,椭圆 C 上的点到焦点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 1 ( )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 )若直线 l: y=kx+m( k0)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 M、 N( M、 N 不是左、右顶点),且以 MN 为直径的圆经过椭圆的右顶点 A求证:直线 l 过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 5( 2007天津)设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 A是椭圆上的一点, C,原点 O 到直线 AF1 的距离为 ( )证明 ;
3、 ( )求 t( 0, b)使得下述命题成立:设圆 x2+y2=t2 上任意点 M( x0, y0)处的切线交椭圆于 Q1, Q2 两点,则 OQ1 OQ2 第 2页(共 47页) 6( 2007上海)我们把由半椭圆 ( x0)与半椭圆 ( x0)合成的曲线称作 “果圆 ”,其中 a2=b2+c2, a 0, b c 0如图,设点 F0, F1, F2是相应椭圆的焦点,A1, A2 和 B1, B2 是 “果圆 ”与 x, y 轴的交点, M 是线段 A1A2 的中点 ( 1)若 F0F1F2 是边长为 1 的等边三 角形,求该 “果圆 ”的方程; ( 2)设 P 是 “果圆 ”的半椭圆 (
4、x0)上任意一点求证:当 |PM|取得最小值时, P在点 B1, B2 或 A1 处; ( 3)若 P 是 “果圆 ”上任意一点,求 |PM|取得最小值时点 P 的横坐标 7( 2007湖南)已知双曲线 x2 y2=2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过点 F2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 A, B两点 ( )若动点 M 满足 (其中 O 为坐标原点),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 )在 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C,使 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 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 2007丰台区二 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三点 A( 1, 0), B( 1, 0), C(1, ),以
5、A、 B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 C ( I)求椭圆的方程; ( II)设点 D( 0, 1),是否存在不平行于 x 轴的直线 l 与椭圆交于不同两点 M、 N,使?若存在,求出直线 l 斜率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III)若对于 y 轴上的点 P( 0, n)( n0),存在不平行于 x 轴的直线 l 与椭圆交于不同两点 M、 N,使 ,试求 n 的取值范围 9( 2007东城区二模)已知双曲线 的右焦点是 F,右顶点是 A,虚轴的上端点是 B,且 , BAF=120 ( 1)求双曲线 C 的方程; 第 3页(共 47页) ( 2)过点 P( 0, 4)的直线 l 交双曲线 C 于
6、 M、 N 两点,交 x 轴于点 Q(点 Q 与双曲线 C的顶点不重合),当 ,且 时,求点 Q 的坐标 10( 2007潮阳区校级模拟)已知焦点在 x 轴上的双曲线 C 的两条渐近线过坐标原点,且两条渐近线与以点 A( 0, )为圆心, 1 为半径为圆相切,又知 C 的一个焦点与 A关于直线 y=x 对称 ( 1)求双曲线 C 的方程; ( 2)若 Q 是双曲线 C 上的任一点, F1、 F2 为双曲线 C 的左、右两个焦点,从 F1 引 F1QF2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 N,试求点 N 的轨迹方程 11( 2008山东)已知曲线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曲线 C1 的内切圆半径为 记 C
7、2 为以曲线 C1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顶点的椭圆 ( )求椭圆 C2 的标准方程; ( )设 AB是过椭圆 C2 中心的任意弦, l 是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 M 是 l 上异于椭圆中心的点 ( 1)若 |MO|=|OA|( O 为坐标原点),当点 A在椭圆 C2 上运动时,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 2)若 M 是 l 与椭圆 C2 的交点,求 AMB的面积的最小值 12( 2008四川)已知椭圆 C1 的中心和抛物线 C2 的顶点都在坐标原点 O, C1 和 C2 有公共焦点 F,点 F 在 x 轴正半轴上,且 C1 的长轴长、短轴长及点 F 到 C1 右准线的距离成等比数列 ( )当 C2
8、 的准线与 C1 右准线间的距离为 15 时,求 C1 及 C2 的方程; ( )设点 F 且斜率为 1 的直线 l 交 C1 于 P, Q 两点,交 C2于 M, N 两点当 时,求 |MN|的值 13( 2008四川)设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离心率 ,点 F2 到右准线为 l 的距离为 ( )求 a, b 的值; ( )设 M, N 是 l 上的两个动点, , 证明:当 |MN|取最小值时, 14( 2008福建)如图,椭圆 =1( a b 0)的一个焦点是 F( 1, 0), O 为坐标原点 ( )已知椭圆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一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 ( )设
9、过点 F 的直线 l 交椭圆于 A、 B两点若直线 l 绕点 F 任意转动,值有 |OA|2+|OB|2 |AB|2,求 a 的取值范围 第 4页(共 47页) 15( 2008北京)已知菱形 ABCD 的顶点 A, C 在椭圆 x2+3y2=4 上,对角线 BD 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1 ( )当直线 BD 过点( 0, 1)时,求直线 AC 的方程; ( )当 ABC=60时,求菱形 ABCD 面积的最大值 16( 2008安徽)设椭圆 =1( a b 0)过点 ,且左焦点为( )求椭圆 C 的方程; ( )当过点 P( 4, 1)的动直线 l 与椭圆 C 相交于两不同点 A, B时,在线段
10、AB 上取点Q,满足 = ,证明:点 Q 总在某定直线上 17( 2008四川)设椭圆 ,(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离心率 ,右准线为 l, M, N 是 l 上的两个动点, ( )若 ,求 a, b 的值; ( )证明:当 |MN|取最小值时, 与 共线 18( 2008湖北)已知双曲线 的两个焦点为的曲线 C 上 ( )求双曲线 C 的方程; ( )记 O 为坐标原点,过点 Q( 0, 2)的直线 l 与双 曲线 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E、 F,若 OEF 的面积为 ,求直线 l 的方程 第 5页(共 47页) 19( 2008上海)已知双曲线 ( 1)求双曲线 C
11、的渐近线方程; ( 2)已知点 M 的坐标为( 0, 1)设 P 是双曲线 C 上的点, Q 是点 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记求 的取值范围; ( 3)已知点 D, E, M 的坐标分别为( 2, 1),( 2, 1),( 0, 1), P 为双曲线 C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记 l 为经过原点与点 P 的直线, s 为 DEM 截直线 l 所得线段的长试将s 表示为直线 l 的斜率 k 的函数 20( 2008天津)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 C 的一个焦点 是 F1( 3, 0),一条渐近线的方程是 ( )求双曲线 C 的方程; ( )若以 k( k0)为斜率的直线 l 与双曲线 C 相交于两个不同的
12、点 M, N,且线段 MN的垂直平分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求 k 的取值范围 21( 2009辽宁)已知,椭圆 C 过点 A ,两个焦点为( 1, 0),( 1, 0) ( 1)求椭圆 C 的方程; ( 2) E, F 是椭圆 C 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 AE 的斜率与 AF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 EF 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22( 2009北京)已知双曲线 =1( a 0, b 0)的离心率为 ,右准线方程为 ( )求双曲线 C 的方程; ( )已知直线 x y+m=0 与双曲线 C交于不同的两点 A, B,且线段 AB的中点在圆 x2+y2=5上,求 m 的值
13、23( 2009陕西)已知双曲线 C 的方程为 =1( a 0, b 0),离心率 ,顶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 )求双曲线 C 的方程; ( )如图, P 是双曲线 C 上一点, A, B两点在双曲线 C 的两条渐近线上,且分别位于第一、二象限,若 ,求 AOB面积的取值范围 第 6页(共 47页) 24( 2009重庆)已知以原点 O 为中心的双曲线的一条准线方程为 ,离心率 ( )求该 双曲线的方程; ( )如图,点 A的坐标为 , B是圆 上的点,点 M 在双曲线右支上, |MA|+|MB|的最小值,并求此时 M 点的坐标 25( 2009西城区一模)已知椭圆 ,过点 M( 0, 3)的
14、直线 l 与椭圆 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A、 B ( 1)若 l 与 x 轴相交于点 N,且 A是 MN 的中点,求直线 l 的方程; ( 2)设 P 为椭圆上一点,且 ( O 为坐标原点),求当 |AB| 时,实数 的取值范围 26( 2009河东区一模)已知一椭圆经过点( 2, 3)且与椭圆 9x2+4y2=36 有共同的焦点 ( 1)求椭圆方程; ( 2)若 P 为椭圆上一点,且, P, F1, F2 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顶点,且 |PF1| |PF2|,求 |PF1|:|PF2|的值 27( 2009 秋 东城区期末)已知椭圆 C 的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 ,且长轴长与短轴长的比是 ( 1
15、)求椭圆 C 的方程; ( 2)若椭圆 C 在第一象限的一点 P 的横坐标为 1,过点 P 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不同的直线PA, PB分别交椭圆 C 于另外两点 A, B,求证:直线 AB 的斜率为定值; ( 3)求 PAB面积的最大值 第 7页(共 47页) 28( 2008广东)设 b 0,椭圆方程为 ,抛物线方程为 x2=8( y b)如图所示,过点 F( 0, b+2)作 x 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G,已知抛物线在点G 的切线经过椭圆的右焦点 F1 ( 1)求满足条件的椭圆方程和抛物线方程; ( 2)设 A, B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试探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P
16、,使得 ABP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指出共有几个这样的点?并说明理由(不必具体求出这些点的坐标) 29( 2008安徽)已知椭圆 ,其相应于焦点 F( 2, 0)的准线方程为 x=4 ( )求椭圆 C 的方程; ( )已知过点 F1( 2, 0)倾斜角为 的直线交椭圆 C 于 A, B两点求证:; ( )过点 F1( 2, 0)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椭圆 C 于点 A、 B和 D、 E,求 |AB|+|DE|的最小值 30( 2008重庆)如图, M( 2, 0)和 N( 2, 0)是平面上的两点,动点 P 满足: |PM|+|PN|=6 ( )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 )若 ,求点
17、P 的坐标 第 8页(共 47页) 高中数学组卷圆锥曲线方程 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 30小题) 1( 2008温州学业考试)求以椭圆 的焦点为顶点,以椭圆的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 【分析】 先求出双曲线的顶点和焦点,从而得到椭圆的焦点和顶点 ,进而得到椭圆方程 【解答】 解:椭圆 的顶点为( 2, 0)和( 2, 0),焦点为( , 0)和( ,0) 双曲线的焦点坐标是( 2, 0)和( 2, 0),顶点为( , 0)和( , 0) 双曲线方程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椭圆与双曲线的性质求解双曲线的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椭圆与双曲线的性质,正确找出题中的相关量 2(
18、2007重庆)如图,中心在原点 O 的椭圆的右焦点为 F( 3, 0),右准线 l 的方程为: x=12 ( 1)求椭圆的方程; ( 2)在椭圆上任取三个不同点 P1, P2, P3,使 P1FP2= P2FP3= P3FP1,证明:+ + 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分析】 ( )设椭圆方程为 ,由题意知 a=6,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 )记椭圆的右顶点为 A,并设 AFPi=i( i=1, 2, 3),假设 ,且, ,又设点 Pi在 l 上的射影为 Qi,因椭圆的离心率 ,第 9页(共 47页) 从而有 |FPi|=|PiQi|e= = ( i=1, 2,3)由此入手能够推导出 + + 为定值
19、,并能求出此定值 【解答】 解:( )设椭圆方程为 因焦点为 F( 3, 0),故半焦距 c=3 又右准线 l 的方程为 ,从而由已知 , 因此 a=6,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 )记椭圆的右顶点为 A,并设 AFPi=i( i=1, 2, 3),不失一般性, 假设 ,且 , 又设点 Pi 在 l 上的射影为 Qi,因椭圆的离心率 ,从而有|FPi|=|PiQi|e= = ( i=1, 2, 3) 解得 = ( i=1, 2, 3) 因此+ + =, 而=, 故 + + 为定值 第 10页(共 47页) 【点评】 本题考查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和综合运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挖掘题中的
20、隐含条件 3( 2007北京)如图,有一块半椭圆形钢板,其半轴长为 2r,短半轴长 为 r,计划将此钢板切割成等腰梯形的形状,下底 AB 是半椭圆的短轴,上底 CD 的端点在椭圆上,记 CD=2x,梯形面积为 S ( )求面积 S 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并写出其定义域; ( )求面积 S 的最大值 【分析】 ( I)依题意,以 AB 的中点 O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由图可得 C 的横坐标,进而可以表示出 c 的纵坐标,由解析式分析 x 的取值范围,即函数的定义域,可得答案; ( II)利用导数计算,记 f( x) =4( x+r) 2( r2 x2),( 0 x r),对其求导可得 f(
21、 x) =8( x+r) 2( r 2x),求得其导函数的零点, 分析其单调性,可得当 时, S 也取得最大值,即可得答案 【解答】 解:( I)依题意,以 AB 的中点 O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O xy(如图), 则点 C 的横坐标为 x, 点 C 的纵坐标 y 满足方程 , 解得 = , 其定义域为 x|0 x r ( II)记 f( x) =4( x+r) 2( r2 x2),( 0 x r), 则 f( x) =8( x+r) 2( r 2x) 令 f( x) =0,得 因为当 时, f( x) 0;当 时, f( x) 0,所以 是 f( x)的最大值 因此,当 时, S 也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即梯形面积 S 的最大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