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者发现,将玉米的 PEPC 基因导入水稻后,水稻在高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 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增加的机理,将水稻叶片放入叶室中进行系列实验 ( 1) 实验一:研究者调节 25W 灯泡与叶室之间的距离,测定不同光强下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 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 ( 1) 光强低于 800 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在大于 1000 mol/m-2/s-1光强下,两种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 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 增加 ( 2) 实验二:向叶室充入 N2以提供无
2、 CO2的实验条件,在高光强条件下,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 CO2浓度分别稳定到 62 mol/m-2/s-1和 50 mol/m-2/s-1 此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 mol/m-2/s-1 和 mol/m-2/s-1,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 ( 部位 ) 释放的 CO2较多地被 ( 3) 实验三: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分离得 到水稻叶片中的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 PEPC 以及 CA( 与 CO2浓缩有关的酶 ) 含量显著增加 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 ( 9 分,除注明外每空 1 分 )
3、 ( 1) 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增加与二氧化碳供给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值影响相互抵消 ( 或二氧化碳的供应已足够 ) 进入叶片细胞内的 CO2量 ( 2) O O 线粒体 固定 ( 或“同化” ) ( 3) 转入 PEPC 基因引起 ( 促进 ) CA 酶基因的表达,进而使细胞利用低浓度 CO2 【解析】 ( 1) 据图分析,光强低 于 800 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在大于 1000 molm-2s-1光强下,两种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进入叶片细胞内的CO2量增加。 ( 2)
4、 净光合速率 =实际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分析右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 0 时,无光合作用,此时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呼吸速率分别为 62 mol/mol和 50 mol/mol;所以在高光强条件下,当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 CO2 浓度分别稳定到 62mol/mol 和 50 mol/mol 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都为 0,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线粒体释放的 CO2较多地被用于暗反应中固定。 ( 3) 转基因水稻中 PEPC 以及 CA( 与 CO2浓缩有关的酶 ) 含量显著增加,表明转入的 PEPC基因可引起 CA 酶基因的表达,进而使细胞利用低浓度 CO2的
5、能力提高,因而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 【考点定位】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以坐标曲线为载体,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计算,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 掌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点或各区段的含义,能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答题。 2 微囊藻在太湖夏季水华的藻类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即使经历了寒冷的冬天等逆境,微囊藻依然能在夏季引发水华。研究人员认为微囊藻可能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为此进行了如下研究,请根据相关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从太湖梅梁湾口采集了 015cm 的上层底泥,分离出微囊藻。分别在灭菌的太湖水
6、、MA 培养液 ( 富含 N、 P、 K、 Mg 等多种矿质离子和有机质 ) 中进行培养,微囊藻的起始密度调整至 40( 106 个 mL-1) 。在 34、无光 的条件下培养 7 个月,每隔一段时间对藻细胞密度进行检测。最终结果如图 1 所示。 实验二:将实验 ( 一 ) MA 实验组中经过低温处理的种群密度为 11( 106 个 mL-1) 的微囊藻与等量没有经过低温处理的同种微囊藻置于灭菌的太湖水、 23、有光条件下培养,结果如图 2 所示。 ( 1) 实验一中“ 34、无光的条件”模拟的是 _。 ( 2) 由图 1 可知,在低温、无光处理过程中,微囊藻细胞在 _中的存活率相对较高。若将
7、培养温度改为 23,其他培养条件不变,预期活藻细胞密度会 _( 填“升高”或“降低” ) ,原因是 _。 ( 3) 低温处理 _( 填“能”或“不能” ) 成为太湖微囊藻生长的限制因子。 ( 4) 若用 MA 培养液代替实验二中的灭菌太湖水,该处理模拟了太湖水体 _现象。若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 2 中画出低温组微囊藻数量变化曲线。 【答案】 ( 1) 冬季太湖水下温度、太湖底层水体环境 ( 2) MA 培养液 降低 无光条件下,微囊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 23下呼吸作用加强,消耗了过多的贮藏物质,导致活力下降 ( 3) 不能 ( 4) 富 营养化 如图 【解析】 ( 1) 实验一中“ 34、无
8、光的条件”模拟的是冬季太湖水下温度、太湖底层水体环境。 ( 2) 由图 1 可知,在低温、无光处理过程中,微囊藻细胞在 MA 培养液中的存活率相对较高。无光条件下,微囊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 23下呼吸作用加强,消耗了过多的贮藏物质,导致活力下降,所以若将培养温度改为 23,其他培养条件不变,预期活藻细胞密度会降低。 ( 3) 由图分析可知微囊藻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所以低温处理不能成为太湖微囊藻生长的限制因子。 ( 4) 若用 MA 培养液代替实验二中的灭菌太湖水, 该处理模拟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低温组微囊藻数量变化如答案所示。 【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化。 3 有氧呼
9、吸过程中, H中的电子、 H+需要经一系列传递给分子氧,氧与之结合生成水 ,下图为其传递过程的两条途径,生物体内存在其中的一条或两条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 1) 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 H来自于 ( 填化合物 ) , H与 02 结合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的 。 ( 2) “物质 6物质 7”过程易被氰化物抑制。若小鼠氰化物中毒,呼吸作用全被抑制,导致死亡;而对天南星科植 物用氰化物处理,呼吸速率降低 ,但并未完全被抑制。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 3) 天南星在开花时 ,其花序会释放大量能量,花序温度比周围高 15-35 ,促使恶臭物质散发以吸引昆虫进行传粉。研究发现 ,此时花序中 ATP 生
10、成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花序温度升高但 ATP 生成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 。 【答案】 ( 1) 葡萄糖和水 ( 葡萄糖、丙酮酸和水 ) 内膜 ( 2) 小鼠只存在途径 1;而南星科植物存在途径 1 和途径 2 ( 3) 途径 2 增强,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储存在 ATP 中较少,大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 解析】 ( 1) 有氧呼吸是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 H,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 H,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的 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因此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 ( 2) 对天南星科植物用
11、氰化物处理,呼吸速率降低 ,但并未完全被抑制,说明南星科植物存在途径 1 和途径 2。 ( 3) 花序会释放大量能量,花序温度比周围高 15-35 ,所以应该是细胞呼吸有相当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并且散失的热能多于其他细 胞, 导致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储存在 ATP 中较少。 【考点定位】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4 据图中测量结果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理的问题 : 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图丙为新鲜叶片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的结构
12、模式图。图丁测得的是植物 CO2 变化量。 ( 1) 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 2 5 渐变为 5千勒克斯时 ( 不同光照强度照射 的时间均等 ) ,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 ( 左侧或右侧或原始 ) 位置处。 ( 2) 对叶片来说,当光照强度由 5 千勒克斯渐变为 10 千勒克斯时,图丙中箭头表示的过程有所加强的是 ( 填字母 ) 。 ( 3) 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 15 千勒克斯下先光照 5 小时,再黑暗 15 小时后,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 ( 左侧或右侧或原始 ) 位置处。为了获得图乙中 -50mL/h的数据,则应将甲装置放在 条件下进
13、行实验。 ( 4) 丁图中在 1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 的 倍。 ( 5) 丙图中 c, d ( 可以或不可以 ) 表示 ATP 的去向或来源。 【答案】 ( 12 分,每空 2 分 ) ( 1) 左侧 ( 2) a、 b ( 3) 原始 黑暗或遮光 ( 4) 3 5 倍 ( 5)不可以 【解析 】 ( 1) 图 甲 密闭 试管 内 的 CO2 缓冲液 能够维持 实验过程中 CO2 浓度 的相等稳定 ,因此有色液滴 移动 的距离是由试管内 O2 的变化量 引起,而该变化量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依题意并分析图乙可知:当光照强度由2
14、5 渐变为 5 千勒克斯时,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零,即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说明氧气的吸收量 ( 用于呼吸作用 ) 大于氧气的释放量 ( 产生于光合作用 ) ,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液滴左移,所以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左侧位置处。 ( 2) 图丙中箭头 a 与 c 的和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总 量 ,其中 a 为释放到环境中的部分,c 为扩散到线粒体中的部分, b 表示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的 CO2 量 ; f 表示呼吸作用从环境中吸收的 O2 量 ; e 与 d 的和表示呼作用产生的 CO2 总 量 ,其中 e 为释放到环境中的部分, d为扩散到叶绿体中的部分。对叶片来说,当
15、光照 强度由 5 千勒克斯渐变为 10 千勒克斯时,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即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所以 a、 b 过程有所加强。 ( 3) 分析乙图,当光照强度为 15 千勒克斯时,净光合作用速率 150ml/h,呼吸作用速率 50ml/h,因此光照强度为 15 千勒克斯下先光照 5 小时,再黑暗 15 小时后,试管内 O2 的变化量 150 5 50 15 0ml,试管内气体压强不变,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原始位置处。为了获得图乙中 -50mL/h 的数据,即获得呼吸作用速率,需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所以应将甲装置放在黑暗或遮光条件下进 行实验。 ( 4) 丁图中的光照下 C
16、O2 的吸收 量 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 CO2 的释放 量 表示净呼吸作用速率。在 15时净光合作用速率 2 50ml/h,呼吸作用速率 1 00ml/h,因此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2 50 1 003 50ml/h,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 3 50 1 00 3 50 倍。 ( 5) 丙图中 c、 d 分别表示 O2 和 CO2 的扩散,所以不可以表示 ATP 的去向或来源。 【考点定位】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 本题 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 考查 。解答此题的关 键是:识记并理解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 过程 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
17、关知识, 据此分析图乙和丁中的横纵坐标的含义及其曲线的变化趋势,准确识别图丙箭头 所 指代的生理过程; 明确 甲 装置中液滴移动的 距离所 表示的生理意义,能够运用 “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的关系,结合题意 对 相关问题 进行 分析作答。 5 下图 1 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 2 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请回答有关问题: ( 1) 图 2 中曲线甲代表 _,乙代表 _。 ( 填运输方式 ) ( 2) 已知 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 X、物质 Y 浓度分别为 0 60和 0 14,而海水中物质 X、物质 Y浓度分别为 0 29和 0 38( 浓度单位均为 mo
18、l/L) ,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 _( 吸收 /排出 ) 物质 X,可用图 1 中的 _( a/b/c/d/e 表示 ) 。 ( 3) B 代表 _。 ( 4)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 B 的厚度变小。这说明 B 具有 _。 ( 5) 在 a e 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_。 ( 6) 葡萄糖从肠腔 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_,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 _。 【答案】 ( 1)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 2) 吸收 a ( 3) 磷脂双分子层 ( 4) 一定的流动性 ( 5) bcd ( 6) a 选择透过性 【解析】 ( 1) 根据图推出, 甲代表自由扩散,乙代表主动运输 (
19、2) 根据题意可知,物质 X 在细胞中的浓度高于海水中该物质浓度,由于主动运输中物质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因此确定该细胞能主动地吸收物质 X,可用图 1 中的a 表示, 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 3) B 代表磷脂双分子层 ( 4)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 B 的厚度变小。这说明 B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5) 被动运输为高浓度到低浓度,在 a e 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bcd ( 6)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是图中编号 a,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考点定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为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
20、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 1) 绿叶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 上,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 一是 ,二是促成 ATP 的形成。在暗反应阶段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 C3 部分形成糖类,另一部分则形成 ,使卡尔文循环持续进行。 ( 2) 该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叶片表皮细胞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是逐渐 ,该植物根尖细胞中,能消耗 O2的场所是 ,能产生 CO2的场所是 。 ( 3) 实验组植物第 2 4 天光 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可能是缺水导致叶片内 下降引起的,第 4 天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
21、还与的下降有关。 【答案】 ( 1) 类囊体薄膜 将水分解成氧和 H C5 ( 2) 增大 线粒体内膜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 3) CO2浓度 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 【解析】 ( 1) 绿叶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一方面可用于将水光解形成氧气和 H,二是促成 ATP 的形成。在暗反应阶段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 C3 部分形成糖类,另一部分则形成 C5,使卡尔文循环持续进行。 ( 2) 实验组停止浇水,叶片表皮细胞中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根尖细胞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根尖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产生 CO2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
22、线粒体基质。 ( 3) 实验组植物第 2 4 天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可能是缺水导致叶片气孔关闭细胞内CO2浓度下降所致,第 4 天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又继续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影响光合速率的条件: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 1) 光强度: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 增加而增加,但在强度达到全日照之前,光合作用已达到光饱和点时的速率,即光强度再增加光合速率也不会增加。 ( 2) 温度:光合作用是化学反应,其速率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光合作用整套机构却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高则酶的活性减弱或丧失,所以光合作用有一个最适温度。 ( 3) 二氧化
23、碳浓度: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使光合速率加快。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7 图甲表示某植物体在 30恒温时的光合速率 ( 以植物体对 O2的吸收或释放量计算 ) 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 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 1) 该植物体光合作用时产生 O2的具体的场所是 _;在图甲曲线中的 X点时,叶肉细胞内产生 ATP 的场所有 _;在 Y 点时该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 O2量比其细胞呼吸消耗的 O2量要多,请解释相关原因 _。 ( 2) 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 和 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24、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 25,图甲曲线中 Y 点将向 _移动。 ( 3) 若要利用图乙装置来探究“ 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在用普通的白炽灯做光源时,还需在灯与广口瓶之间放一盛满清水的长方形透明玻璃缸 ( 假设水和玻璃对透光性无影响 ) ,这样做的目的是 _。 【答案】 ( 1)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1 分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2 分 ) 此时植物体只有绿色部分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O2,而所有细胞都在进行细胞呼吸消耗 O2( 2 分 ) ( 2) 左 ( 2 分 ) ( 3) 消除白炽灯发热对广口瓶内温度的影响 ( 吸收白炽灯产生的热量 )( 2 分 ) 【解析】 ( 1) 植物光
25、合作用光反应产生氧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 体薄膜上;在图甲曲线中的 X 点时,光照强度为 0,免疫光合作用,植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ATP,所以产生 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Y 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植物光合作用总量与呼吸作用总量相等,但是植物体只有绿色部分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O2,而所有细胞都在进行细胞呼吸消耗 O2,所以该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 O2量比其细胞呼吸消耗的 O2量要多。 ( 2) 曲线中 Y 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温度降低后,呼吸速率减慢,光合作用加快,故 Y 点左移。 ( 3) 在灯与广口瓶之间放一盛满清水的长方形透明玻璃 缸的目
26、的是消除白炽灯发热对广口瓶内温度的影响。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8 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细胞代谢的相关问题: ( 1) 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 a 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 的场所有 。当光照强度为 600 lx 时,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同化总量为 umol/( m s) ,当光照强度 ( 大于、小于、等于 ) 200lx 时,细胞会表现出乙图细胞的生理状态。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甲图中的 _( a、 b、 c、 d) 点最为理想。 ( 2) 图丙表示某小麦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 a、 b、 c、 d 时, CO2释放量和 O2吸收量的关系图,在图丙 a、 b、 c
27、、 d 四种浓度中 ,最适合该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 ;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 b 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 倍。 ( 3) 若将小麦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 ( 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 ) ,实验以植物对 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 CO2( mg/h) 1 00 1 75 2 50 3 20 3 75 3 50 3 00 黑暗中释放 CO2( mg/h) 0 50 0 75 1 00 1 50 2 25 3 00 3 50 则昼夜不停
28、地给予光照,该小麦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_;每天交替进行 12h 光照、12h 黑暗,温度均保持在 30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否生长 ,为什么 ? 。 【答案】 ( 1)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3 大于 d ( 2) c 5 ( 3) 25 能生 长 因为 12h 光照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 12h 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多 【解析】 ( 1) 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 a 点时,二氧化碳的固定量为 0,叶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当光照强度为 600 lx时,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同化总量为 18+5=23 mol/( m s) 。乙图细胞的生理状态
29、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对应于甲图光照强度大于 200lx( 光补偿点 ) 时。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使净光合速率最大为好,所以控制光强为甲图中的 d 点最为理想。 ( 2) 图丙中最适合小 麦非绿色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 c 点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小时;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 b 时, CO2的产生总量为 8 个单位,但是 O2的吸收量为 3个单位。有氧呼吸每消耗 1 摩尔的葡萄糖,利用 6 摩尔的 O2,产生 6 摩尔的 CO2,所以若利用 3 个单位 O2,则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 0 5 个单位;无氧呼吸每消耗 1 摩尔的葡萄糖产生2 摩尔的 CO2,所以若产生 8-3=5 单位的
30、 CO2,则消耗葡萄糖的量为 2 5 个单位。因此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 2 5 0 5=5 倍。 ( 3) 若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则该小麦生长的最 适宜温度是光照下吸收 CO2 最多的温度,由表可知为 25。温度为 30时,净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光照时间与黑暗时间相等时该植物能积累有机物,能生长。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9 下图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 O2浓度的关系 ( 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 图中 D 点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为 。 ( 2) 图中当 02浓度达到 J 点以后, C0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 。 ( 3
31、) 图中“ 02吸收量”这条线可以表示 呼吸强度,“ C02释放量”这条线可以表示 呼吸强度;当无氧呼吸强度降为 0 的起点时,其对应的 02 浓度为 。 ( 4) 图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对应的 02浓度是 _。 【答案】 ( 1) 无氧呼吸 ( 2) 呼吸酶的数量有限 ( 3) 有氧 有氧呼吸和无氧 ( 4) 0 【解析】 ( 1) 图中 D 点氧气浓度为 0,所以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2) 图中当 02浓度达到 J 点以后, C02释放量不再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增加,原因是细胞内有氧呼 吸的酶的数量有限 ( 3) 图中 “0 2吸收量 ” 这条线可以表示有氧呼吸强度,
32、“C0 2释放量 ” 这条线包括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当两条曲线相交于 I 点时,无氧呼吸强度降为 0,此时只有有氧呼吸 ( 4) 图中氧气浓度为 0 时,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最少,即为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 【考点定位】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0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 5mL 提取液 0 5mL 提取液 C 加缓冲液( mL) 1 1 1 加淀粉溶液( mL) 1 1 1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
33、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 + + + + + ( 1) 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 去淀粉 ) ,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注:“ +”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 中加入的 C 是 ,步骤 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显色结果表明:淀 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 。若步骤 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 ( 2) 小麦淀粉酶包括 淀粉酶和 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 处理的作用是使 。若
34、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 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 ( 填 “ 深于 ” 或 “ 浅于 ” ) 白粒管,则表明 淀粉 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 1) 0 5mL 蒸馏水 控制 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 ( 2) 淀粉酶失活 深于 【解析】 ( 1)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 “ 加样 ” 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 中加入的 C 是 0 5mL 蒸馏水作为对照;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 PH ( 2) 实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越少,则种子的发芽率越低;若步骤 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
35、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 ( 3) 据图分析可知, X 处理的目的是使 -淀粉酶失活 若 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 差异,且 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则表明 -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考点定位】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11 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其示意图如下 ( 图中 a、 b、 c代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 。请据图回答问题。 a 偶联转运蛋白: ATP 间接提供能量的协同运输; b ATP 驱动泵: ATP 直接提供能量; c 光驱动泵:光能驱动。 ( 1) 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 ( 填“ P”或“ Q” ) 侧,判断依据是 。 ( 2) 主动运输是通过 _对所介导的物质进行 _梯度的跨膜运输的方式。 ( 3) 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 ATP 驱动泵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请你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 第二步:将甲、乙两组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_。 第三步: _。 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 若甲、乙两 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相同,则 _。 b _。 【答案】 ( 1) Q 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 ( 2) 载体蛋白 逆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