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1271956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 题 目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毕业设计类别 产品设计类 方案设计类工艺设计类 学生姓名 学 号 xxxxxxxxxxxxxxx 系 院 会计系 专 业 会计 班 级 xxxxx 校内导师姓名 职 称 xxxxxxxx 校外导师姓名、职称及所在单位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目 录 一、实质重于形式的概念以及涵义 (一)实质重于形式的概念 (二)实质重于形式的涵义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重要意义 (一)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补充 (二)对一惯性原则的补充 (三)和谨慎性原则相辅相承 三、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上的应用 (一)会计确认 (二)会计计量 (三

2、)会计报告 (四)会计记录 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过分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二)会计人员应关注会计风险 五、设计总结 六、致 谢 七、参考文献 第 1 页 方案名称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一 、实质重于形式的概念及涵义 (一)实质重于形式的概念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 举例,以融资租赁的形式

3、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 益。所以,从实质上看,企业控制了该项资产的使用权及受益权。所以在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进行,而这些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 第 2 页 二、实质重于形式的涵义 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

4、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是“实质重于形式”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体现。这里的“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但“形式”是不是仅指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呢?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在第 35 条规定:如果信息要想忠实反映它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交易或其它事项的实质,不总是与它们外在的法律或设计形式相一致。可见,这里的“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 现,既指其法律形式,又指法律形式之外的其它形式。 所以,实质重于形式强调的是我们的会计人员,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不相一致时,我们的会计人员就应

5、当具备专业的判断能力注重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的核算,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第 3 页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重要意义 (一)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补充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我们通常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要遵循这一原则。但是由于各个企业处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现金流量也许在某些方面更能反映其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以后的发展前景。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和计量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仍然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因所在。 (二)对一贯性原则的补充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如果某种会计政策更能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能更恰当地反映企

6、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可以恰当地变更。这正是有意无意地 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体现。比如企业原先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许用加速折旧法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们就不必拘泥于一贯性原则的形式,而应看其经济实质,采用加速折旧法。 (三)与谨慎性原则相辅相承 对资产计提各种跌价准备,一方面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由于资产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减值,在年度终了时,其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发生背离,原账面价值已不能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根据发生时所作的记录也只能作为形式上的参考。因此, 对于企业的一些资产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

7、原则计提减值准备,对原有的账面记录作 调整,能真实、恰当地反映资产的经济实质。 第 4 页 四、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上的应用 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上应用相当广泛,可以说,它涉及到财务会计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就是把一个经济事项或交易正式作为会计要素予以认可的一种会计行为。而一个经济事项或交易的发生要进入会计系统,首先要经过会计确认。如下。 ( 1) 资产要素确认。举例,企业融资租进一台设备,能否确认其为“资产”(指会计要素严格定义的“资产”,而不是泛指。)根据租赁协议,租赁期间该设备的所有权归属租赁公司(形式上),但企业(承租方)实质上取得了对该设备的控制权,并承担由该设备

8、引起的风险(可能因技术进步而引起贬值等)。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我们不难看出:企业应予确认为企业的固定资产。 ( 2) 负债要素确认。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企业能否在销售产品时确认为一项负债呢?以企业提供售后一定时期免费修理所售产品为例,企业并没有在销售时发生一笔修理费(形式上),但根据企业以往经 验,所售产品总有一部分需返修,也就是说,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实质上已承担着一项经济责任。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在此条件下确认一项负债。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负债并不是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指未来不确定性引起企业可能承担的经济责任,不符合“负债”严格定义,因而不属于负债要素的范围。而上述的一项负债并不是由未来

9、不确定性引起的,它是由现实交易而产生的。 ( 3) 费用要素确认。企业若对上述售后服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则应为:借记产品销售费用(或营业费用),贷记应计销货负债(会计实务上可专设一账户核算此类业务)。可见企业在确认一项 负债时,同时确认了一项费用。 ( 4) 收入要素确认。企业根据销货合同,将产品送达客户指定的地点,但未及时收取货款,能否确认一项收入?形式上,企业未收取货款,但是实质上企业取得了收款权利,实质重于形式,应确认一项收入。 我认为,我们要明确一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此会计确认上的区别。权责发生制是用以确定期间收益。费用和期间损益的基本原则。其含义是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确

10、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对于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以权利形成确定其归属期。可见它是针对时间确 定的一个确认标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是针对会计确认的前两个功能的标准,它与权责发生制不同一,更不矛盾,而是相互配合。 (二)、会计计量 第 5 页 会计计量是会计人员运用一定的计量模式,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所做的货币定量,并产生货币定量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通货膨胀条件下会计计量模式由名义货币单位转向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精神。另一个例子,企业拥有另一公司的股权不足 20%,但实际上可以控制该公司,这时股权计量应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

11、会计操作上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而采用权益法。 (三)、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是以薄记系统加工生成的信息的基础,并按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一步予以变换,形成一组既可靠又相关的会计信息。未达账项的主要信息要不要在期末会计报告中披露?比如,某企业在期末收到银行对账单对账时才发现,前期应收销货款 100万已经进账,如果企业因某种原因暂未收到原始收款凭证,是不是要等到下一会计报告期才披露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本期的会计信息就严重失真了, 100 万的银行存款与 100万的应收账款是重大的信息差别。所以我认为,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本期末披露它。 (四)、 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就是根据一定的账务处理程序

12、,将已经确认、计量的经济事项或交易正式记入薄记系统,并进行分类整理,加工和转换的会计行为,其目的是为会计处理进入到会计报告环节奠定基础。企业为了充分利用闲置的资金而购入一批有价证券,原来并不准备长期持有,后来因某种原因(如预期该证券市价上扬),而实际持有的时间超过了 12 个月,会计记录应否由短期投资账户调整为长期投资账户?从形式上看,这一事项符合长期投资区别于短期投资的时间界定:持有时间在 1 年以上;但从经济实质看,它仍保持原来的短期投资的目的:为了获取现实的 经济收益。这里,投资目的标准与投资时间标准有矛盾,实质与形式不一致。实质重于形式,企业没必要对此进行账户调整。 第 6 页 五、实

13、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过分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与证券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是该原则出台的背景。运用得好,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如果被过分强调,反而又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核实性,甚至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观臆断提供借口,不利于提 高会 计信息质量。 (二)、会计人员应关注会计风险 新会计制度给了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精神和专业判断空间,势必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形式不相一致时,会计人员要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就必须具备

14、一定的专业判断能力。而个人的专业判断能力 总有高低之分,因此存在即使会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仍有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真实反映会计信息的可能性,这就是会计风险。 第 7 页 五、设计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交往加深,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越来越扩大的今天,国际会计准则势必将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和趋势。要进一步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就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在进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原则在运用中的重要意义,研究了原则在会计实务上的运用,最后总结了原则在

15、运用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因时间和查阅资料有限,本文在研究时难免出现错误和纰漏,今后还需进一步的对更多经济实质进行研究探讨,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研究结果。 六、致谢 大学三年转瞬即逝,仿佛昨天才刚刚迈入大学校门。转眼三年的学习生活就已经要结束了。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母校,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它给了我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深造的这样一个机会;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我的辅导员萨老师,我的专 业老师游老师等等,他们教给我知识,教会我做人处事。谢谢您们。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三年的相处,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们对我学习上的指导,对我生活上的关心,我都记在心里。所以的这些,让我在这三年里充满了感动,感激。

16、同时,本篇论文的写作也得到了全朱颖等同学的热心帮助,谢谢 ! 也感谢那些曾经热情帮助过我的同学,谢谢你们!在此,我再一次真诚的向我的老师,我的同学表示真心的感谢 ! 第 8 页 七、 参考文献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年 王义、董波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理论观察, 2005 年 01 期 徐冰: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经济师, 2005 年 06 期 周志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探析。经济师, 2003 年 05 期 丁一 ;实质重于形式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 N。财会信报 ;2008 年 李鹏 何侃: “实质重于形式”在 新准则中的运用 N。财会信报 ;2008 年 郭爱武:“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运用及其问题与对策。财经漫笔。 2012 年 王璐华:试论新会计准则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学术研究。 2010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