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范文——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国内高校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1272598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论文范文——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国内高校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硕士论文范文——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国内高校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硕士论文范文——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国内高校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硕士论文范文——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国内高校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硕士论文范文——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国内高校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 要 论文 题目: 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国内高校教育中应用 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 摘 要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中心( Educaus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报道称,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掌上电脑、上网笔记本和平板电脑)更受高校学生的青睐, 75%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智能终端可以使他们更加便捷地参与学术学习活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Nielsen 调查显示 2013 年中国城市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 66%, 2013 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将超过 5 亿,而智能手机在高 校学生中的使用率已近 8 成。 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智能手机

2、为创新开发高校教学策略提供新的机会,目前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智能手机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价、学习系统及资源库的建设和移动学习的相关理论,很少有研究报道从学生的视角观察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及其在现实中是否以及怎样被应用于支持教育教学活动。 智能手机在高校使用日趋普及,高等院校将面临着智能手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深入学生的视角来研究应用智能手机的学习体验 山西师范大学开展移动学习现状及具体体验如何?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学生的视角观察基于移动计算设备移动学习的 真实体验,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辅以个别访谈。为了保证问卷调查数据的客观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来确定调查样本。本次针对山西师范大学学生的调查研究

3、内容主要包括:( 1)学生及教师对移动学习的认识水平; (2) 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3)学生及教师在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过程的体验。本次研究用Excel 录入有效问卷的数据,然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以探讨智能手机是否以及怎样影响和改变高等教育的教学和高校学生学习活动。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 关键词 】 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山西师范大学;高校教育 【 论 文 类 型】 基 础摘 要 3 Abstract Mobile Learning, as a new mode of learning, bring a new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c

4、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With enhanced capabilities of smartphones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smartphone-based mobile learning turn into a hot theme of researching in teaching and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all four campuses of Shanxi Normal were

5、 set as the object of the survey, used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 methods, we gave targete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summary of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martphone-based mobile learning in college. The Educaus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ECAR (2013) survey on Mobile I

6、T in higher education states that students are driving the adoption of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such as cellphones, smartphones, and tablet computer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67% of surveyed students believe mobile devices are important to their academic success and use their devices for academic

7、activities. The increased ubiquity of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on college campuses has the potential to create new op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mobility and social media as an instructional strategy.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can provid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s

8、tudents to access course content, as well as interact with instructors and student colleagues wherever they are located These facile interactions are made even more accessible by using mobile devices in conjunction with social media, free web tools that allow for communication and enhance learning.

9、Because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and social media are still rathernew and evolving, research has tended to focus on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ing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Some of the most rigorous research used survey methods in order to depict students intentions. However, there is

10、little applied research into how these tools are actually being used to support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few descriptions of how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and social media are used by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how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were af

11、fect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As mobile devices continue to grow as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landscape,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present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goal of our broader research was to present in-depth perspecti

12、ves of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of implementing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However, this present paper will focus only on students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brought to learning and the roles social media played. The primary research questi

13、on for this study was, “ What are students experiences whe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are integrated into higher education courses?” 【 Key words】 Smart phone; Mobile learning; High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 Type of Thesis】 Basal research 摘 要 3 目 录 1 绪言 . 7 1.1 移动学习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 7 1.1.1 移动学习的定义 . 7 1

14、. 2 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 10 2. 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调查和结果分析 . 12 2. 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12 2.2 问卷调查的目的 . 12 2.3 问卷调查的内容 . 12 2.4 结果分析 . 12 2.4.1 大学生及教师对移动学习的认识水平 . 12 2.4.2 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 13 2.4.3 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受时间和地点选择 . 14 2.4.4 学生及教师在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过程的体验 . 14 3 讨论 . 17 3.1 移动学习的基础 . 17 3.2 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特征 . 17

15、3.3 建议及对策 . 18 4 总结与展望 . 19 致谢 . 20 参考文献 . 21 附录 . 23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24 致谢 . 25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4 Eu 掺杂的 ZnS 量子点室温磷光检测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 3 1绪言 1.1移动学习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1.1.1 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学习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 内外对移动学习 有不同的描述和定义 ,还没有达成共识,现在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取向: ( 1)认 为移动学习是 基于移动设备 数字化学习的扩展 移动学习是移动设备等在教学教育领域中的呈现方式,它的前提条件就是无线网络技术,Pac

16、hler1和 Clark2认为 移动学习就 是移动计算设备促成 随时随地 的学习过程 , 学习内容与数字 化 学习相同,只是信息与知识获取的方式借助于移动进信网络和移动通信设备 3。 ( 2) 在 e-learning 的基础上来定义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当代 e-learning 的新领域,种观点主要是从与 e-learning 的关系上来看,主要强调移动学习的便携性上 4。例如 Chabra 等人从宏观上对移动学习定义:“移动学习就是能够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接受学习”。 ( 3) 从增强正规教育来定义移动学习 通常正规的教育就是在学校教室里面对面的学习 5,而这种形式的教育存

17、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因此这就使人们从正规教育的对立面来进行思考移动学习。 ( 4) 从认知与学习的角度来定义移动学习 认为从内容与形式方面看,移动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网络学习没有本质区别,但是移动学习的移动性、情境相关的特点使得其成 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数字化学习、网络学习比一种全新学习技术与方式。 这种观点主要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考虑的,不要只从移动设备的层面上,更要关注移动学习者。因此移动学习的定义就演变为“移动学习是当学习者不在固定的、顶先设定的位置下所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学习,或者是当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所提洪的优势所带来的学习”。 因此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所必须包含的是学习者不能使用在线网络上的物理

18、设备,而是通过能够移动和便于携带的设备来进行的无论何时何地的学习 6。这些设备可以与其他计算机设备进行互联网。因此,移动学习必须支持无 线网络技术,这些设备一般是个人所有的,具有便携性、个人拥有性的特点。移动学习将给人们带来真实场景,当学习者在这种新的情境下,可以实现学习者的真实感受。 如果未来移动学习被认可,在未来的方案开发中,一些关键要素是必须关注的,即情境、移动性、随着时间推移的学习、非正式和设备拥有。通过对移动学习定义分析得出:移动学习是利用便携式移动设备进行情境式学习,并且与其他的学习方式相互配合进行高效的学习。 1.1.2 移动学习的发展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4 伴随着无线网络通

19、信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学习方式从远程学习到数字学习再到移动学习,而移动学习研 究和应用的直接动力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从较广泛的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背景来看,信息技术、 e-learning 技术、人类社会教育与学习理念发展等诸多方面综合因素推动了人们对移动学习的需求。而移动学习是以无线通信技术支持,在黄荣怀等所著的移动学习一书中提到:“无线通信技术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任何人何时、何地、与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交流”这样无线通信技术就使人们之间的通信交流和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得更方便、快捷。同时也推动了移动设备的开发和革新,出现多样和多功能的移动设备式。这使得移动学习发展潜力和前景不可 限量。

20、这一技术运用在教育上,价值潜力也相当大。其中教育变革及学习变革的影响促进了移动学习,随着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和教育普及的需求和工作于学习方式的混合迫切需要新的学习支持技术,移动学习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 国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相比国内比较早,移动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他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在 2001年,国外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开始策划和发动移动学习项目,其中有英国、德国、挪威、瑞典等十多个国家 7。在这些项目中,项目的启动目的都不相同,有的是为教育对待学习者的公平性而启动的,如 m-learning 项目有的是为教育 改革而启动的,如德国、挪威移动教育项目 8。其中有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而开展的 m-lea

21、rning 项目 9. 移动技术和设备正在迅速发展,改变了许多行业的传统运作方式。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终端设备、移动数据库技术、移动运营平台和移动服务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移动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移动学习在国外已备受关注,在欧洲和北美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时间较早,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也比较广泛深入,但真正大规模的、国家层而的移动学习教学应用还非常少,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综合世界范围内对移 动学习的研究项目,可以发现以卜几个方而的发展趋势:融合了网络技术,形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移动交互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学习的开展更加便利;不同教育观与学习观的引入,使得

22、现代移动技术支持下的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面向成人教育,使得终身教育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侧重于教与学的关系、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等方面的探索; 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1 世纪初,我们国家才开始接触到移动学习,陆续开始展开研究,例如北 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一些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10。 与国外相比,我们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技术不成熟,水平还相对较低,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1.3 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移动学习具有网络学习、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11。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对于学生提倡

23、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相对比较重视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是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传统教学使得教与学时空分离,教学者不再是学习中的主体,而是在学习过程作为主导角色 。所以移动学习也是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两者的相互融合,都强调学习者主体的作用,强调学习者这个中心,强调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借助外界环境的刺激,与他人Eu 掺杂的 ZnS 量子点室温磷光检测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 3 进行协作、交流,并利用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重新构建原有经验,以此深入的学习。而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学习方式,它应该

24、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一般认为有五种理论 12,分别是非正式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境脉学习理论、活动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他们是支撑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同时移动学习把他们反映在具体的实践中。 ( 1)非正式 学习理论 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它与正式学习是相对的,它可以是必然的也可以是偶然的学习,如观看视频、上网聊天等。研究表明大部分学习发生在非正式学习情况下,非正式学习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在平时我们工作和学习中, 70%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 13。我们认为,非正式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是

25、不确定,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但是学习过程中自律性要比较强,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所以它是移动学习的而理论基础。 ( 2)情境认知学习 理论 清境学习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对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各种抽象的算法、理论、规则以及脱离情境的一些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就脱离了使用的情境,这样就导致学习者在实际的生活中不会使用 14。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让学习者参与真实的逼真的情境,这样学习与现实生活就联系起来,知识就可以来解决实际问题了。因此情境认知是理论基础,移动学习是技术支持。 ( 3)境脉学习理论 境脉学习( contextual learnin

26、g)理论认为,学习者自身原有的记忆、经验、动机和放映构 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学习者在处理新的信息或知识时,与其内部世界发生意义,这便是学习。在传统的教育中,学习者在课堂上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可以反映出他们学习的态度以及对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师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和认识 15。教师比较欠缺的是对学习者平时怎样获取知识以及学习习惯还不是太清楚。但是随着数字化学习的发展,学习者已经不只是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知识,那么通过学习者数字化学习的内容、学习网站。可以总结出来学习者的学习渠道和学习习惯等等。因此网络学习与移动学习是境脉学习理论的技术基础,而境脉学习理 论是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 4

27、)活动学习理论 活动学习是指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即以问题为中心组成学习团队,在外部专家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下,通过主动学习、不断质疑、分享经验、使问题得到解决。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活动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那么强调这个问题必须要有研究的意义,如果对一个毫无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浪费物力财力,更浪费时间,因此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前提条件 16。当问题提出后,对于怎样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关键,一个好的设计计划,可以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再加上团员之前的通力合作,这样才能完成 任务。在进行学习活动时,学习者要根据需要及时的查询信息,恰好移动学习可以满足这一条件。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4 (

28、5)经验学习理论 高效的学习主要通过抽象思维、实践活动、形成活动与反思观察这四个步骤螺旋上升的,在前期抽象思考和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前提。否则,抽象的思考将会成为凭空想象,无稽之谈,而实践活动因缺乏科学知识而变得徒劳无功。因此在前两个步骤时,必须有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做基础,而移动学习可以给予支持。 1. 2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1. 2. 1 大学生移动学习研究背景 ( 1) 大学生网民的快速增 长。 2014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CNNIC) 发布了 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 2013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达

29、到 6.18 亿,全年新增网民 5358 万 ; 手机上网比例保持较快增长,从 74.5%上升至 81.0%,提升 6.5 个百分点 。与整体网民相比,手机网民用户更加集中在年轻群体, 20-29 岁人群占比达到 31.2%,比整体网民中这一年龄段占比高出超过 6 个百分点 17。 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规模达到 5 亿,年增长率为 19.1%,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而新网民较高 的手机上网比例也说明了手机在网民增长中的促进作用。 2013 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 73.3%,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大学生的年龄

30、阶段就处在这个年龄阶段,而且手机等移动终端几乎没人都有一个,所以成为网民中的主力军。 ( 2)移动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终端设备的快速更新,带宽的增长,传输速度的加快,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工具,据调查研究,随着智能手机在高校中的普及率升高,大 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也在提高。调查结果显不,有 99.3%的学生拥有手机,其中 97.8%的大学生为智能手机,而且部分学生拥有多部手机。目前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备品,手机不仅仅以接听电话为主要功能,手机上网、 QQ、微博、单词软件等网络应用逐渐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主要功能。

31、在智能手机与 3G 移动通信时代的前提下,移动学习已成为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学习的新途径。 201418。目前大学校园学不仅有有线接入口,还有一定面积的无线网覆盖区,这使得大学生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在学习上,同学们之间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对进行交流和通信, 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布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可以利用网络和移动终端实现学习的各个过程。总之,大学生现实中的学习和生活都能通过网络和网络终端来实现。 ( 3) 移动学习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是一个新事物,区别于传统的学习,有 自己的特征:第一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而不再受时间和场所的制约,可以在车上、在排队时,在等人时,在公园等等进行移动学习。第二提供 Just-in-Time19的学习内容,由于学习不受时空的束缚,学习者在需要获取某些知识的时候,不需要再去翻阅资料或去图 书馆里查阅,通过移动设备直接搜索。这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第三学习活动更具有情境性,知识并不是符号,需要在新的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如果学习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