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笔记大全.doc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1279040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初中物理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sv 公式变形:求路程 vts 求时间 vst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m 浮力公式: F 浮 =G F F 浮 =G 排 =m 排 g F 浮 = 液 gV 排 F 浮 =G 压强公式: p=F/S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面积单位换算 : 1 cm2 =10-4m2 1 mm2 =10-6m2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物理量 单位 密度 kg/m3 g/cm3 m 质量

2、 kg g V 体积 m3 cm3 单位换算 : 1kg=103 g 1g/cm3=1103kg/m3 1m3=106cm3 1L=1dm3 1mL=1cm3 物理量 单位 F 浮 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2 物理量 单位 F 浮 浮力 N 密度 kg/m3 V 排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 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当物体处于 漂浮 或 悬浮 时 单位换算 : 1 m=10dm=102cm=10

3、3mm 1h=60min=3600 s; 1min=60s G 排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2 液体压强公式: p= gh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 1221 LLFF 滑轮组: F = G 总 / n s =nh 斜面公式: FL=Gh 物理量 单位 F 拉力 N G 物体重 N L 物体通过的距离 m h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m 功公式: W =F s 功率公式: P =W/t 机械效率: 总有用WW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 L1、L2 的 单位 只要相同 即可,无须国际单位; 物理量 单位 F1 动力 N L1 动力臂 m F

4、2 阻力 N L2 阻力臂 m 物理量 单位 F 动力 N G 总 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 G 总 =G)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物理量 单位 P 功率 W W 功 J t 时间 s 单位换算 : 1W=1J/s 1kW=103W 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 W=G h 物理量 单位 机械效率 W 有 有用功 J W 总 总功 J 机械效率 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 1 W 有 =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5、 W 总 =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总 =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2 液体密度 kg/m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注意 : 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 的 竖直距离 ; 100% 3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 mq 电流定义式: tQI 欧姆定律: RUI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 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 I U/R W = RU2t 如果 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6、 ,则: 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物理量 单位 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c 比热 容 J/(kg ) m 质量 kg t 温度差 物理量 单位 Q 放 放出的热量 J m 燃料的质量 kg q 燃料的热值 J/kg 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 Q 放 = Vq;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 t2 高于初温 t1, t = t2 - t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 t2 低于初温 t1。 t = t1- t2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Q 电荷量 库 C t 时间 s 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灯等 纯电阻电路 (对含有电动机、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

7、路不能用)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U 电压 V R 电阻 电流等于 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物理量 单位 W 电功 J U 电压 V I 电流 A t 通电时间 s (1) I、 U、 t 必须对 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 而言。 (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1 度 =1 kWh = 3.610 6 J。 (3)普遍适用公式,对任何类型用电器都适用;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 电功率 W kW W 电功 J kWh t 通电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P 电功率 W I 电流 A U 电压 V P=U 2/R P=I2R 同一性: I、 U、 R 三量必须对应 同一导体 (

8、同一段电路); 同时性: I、 U、 R 三量对应的是 同一时刻 。 只能用于: 纯电阻电路 。 P 额 =U 额2/R P 实 =U实 2/R 4 电阻 : 在串联电路中, 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之和。表达式: R=R1+R2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 I=I1=I2 电压 : 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 U=U1+U2 分压原理:(利用等流推分压) 2121 RRUU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 = W1+ W2 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 2121 RRWW 串联 电路 的总功率等于各

9、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 P = P1+ P2 串联 电路 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 2121 RRPP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 : 在并联电路中, 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表达式: 1/R=1/R1+1/R2 或 R=R1R2/ (R1+R2) 电流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 电流之和。表达式: I=I1+I2 分流原理:(利用等压推流分) 1221 RRII 电压 :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 U=U1=U2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 = W1+ W2 各支路的电功与其电阻

10、成反比。 1221 RRWW 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 P = P1+ P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1221 RRPP 5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 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

11、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 2、耳聋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 3、骨传导 :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 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 :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 1s

12、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 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 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 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

13、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 日食月食的形成。 小孔成像。 5、光速: C=3 108m/s=3 105k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 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6 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

14、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大小相等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 2、看不见的光 :红

15、外线 , 紫外线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 =入射角 = 0 度。 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

16、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 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 f):焦点到凸透镜 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2f 幻灯机 7 uu 放大镜 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 ,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 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度,沸水的温度为 10

17、0 度,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 1摄氏度 某地气温 -3读做:零下 3摄氏度或负 3摄氏度 换算关系 T=t + 273K 3、 测量 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 110 -30 50 35 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 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

18、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8 2、汽化和液化: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

19、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 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20、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 (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 mA 、 A (3)、换算关系: 1A=1000mA 1mA=1000 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 出,否则指针反偏。 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绝对不允许不

21、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 变为导体。 9 四、电路 1、 组成: 电源用电器 开关导线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开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

22、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 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第六 、七 章 电压、电阻;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 )、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23、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是连通的。 (二 )、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 kV mV 、 V 换算关系: 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 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 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 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三 )、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电阻 (一 )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

24、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 R。 (二 )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1。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 1M =1000K 1 K =1000 10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 )影响因素: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 )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

25、符号: 。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 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 电阻箱。 三、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 I=U/R 四、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

26、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 I=U/R 3、电路图: (右图) 五、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 I=I1=I2=I3= 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 U=U1+U2+U3+ Un 3、电阻:文 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 R=R1+R2+R3+ Rn 六、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I=I1+I2+I3+ In 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 U=U1=U2=U3= 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 1/R=1/R1+1/R2+1/R3+ 1/Rn 第 八 章 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