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烤烟配方模块醇化质量变化趋势及周期研究.doc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1282454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论文——烤烟配方模块醇化质量变化趋势及周期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硕士论文——烤烟配方模块醇化质量变化趋势及周期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硕士论文——烤烟配方模块醇化质量变化趋势及周期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硕士论文——烤烟配方模块醇化质量变化趋势及周期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硕士论文——烤烟配方模块醇化质量变化趋势及周期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烤烟配方模块醇化质量变化趋势及 周期研究 II 摘 要 烟叶自然醇化是卷烟生产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卷烟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随着打叶复烤和模块化配方工作的全面推广与普及,带来了烟叶醇化与仓储管理的 深刻变化。本文以不同产区烤烟配方模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产区烟叶配方模块在醇化 过程中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化学成分、香气 物质和酶活性的变化,旨在探讨不同产区配方 模块在武汉地区气候条件下的醇化规律和适宜的醇化周期,以期为卷烟工业企业合理仓储、 科学养护烟叶原料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用于指导生产。研究结果如下: 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不同产区烟叶配方模块的

2、总糖、还原糖、 pH值、烟碱、挥发 碱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碘值、挥发酸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不同产区烟叶总糖含量降低幅 度不同,中上部叶以湖北产区降低幅度较大,分别为 15.5%和 29.1%;下部叶以四川产区降 低较大,为 27.6%;降低幅度最小的是东北产区的上部叶,为10.2%。 还原糖含量降低幅度 : 上部叶以湖北产区较高( 25.9%),以云南产区较低( 6.2%);中部叶以云南产区较高( 16.1%), 四川产区较低( 6.3%);下部叶以四川产区较高( 25.2%),东北产区较低( 13.0%)。烟碱含 量在醇化中虽有所降低,但波动性较大。对挥发碱含量降低幅度而言,上部叶以四川较大

3、 (21.62%);中部叶以湖北较大( 25.71%),贵州较小( 2.86%);下部叶以东北较大( 44.44%), 湖北较小( 14.29%)。就pH值降低幅度而言,上部叶为东北 10.2%云南 9.8%四川 8.7% 湖北 8.3%福建 7.6%;中部叶为东北 9.2%贵州 8.6%四川 6.6%云南 6.4%福建 5.7%湖北 5.6%;下部叶为四川 8%福建 7%湖北 6.7%东北 6.2%云南 6%。从挥发 酸含量上升的幅度来看,上部叶以福建产区较大,达到 116.85%,云南产区较低,为 85.71%; 中部叶以云南产区上升幅度较高,达 115.38%,东北产区较低,为 96.9

4、7%。几个产区烟叶 的碘值在醇化中均是升高的趋势,在醇化 18月之前,碘值含量上升幅度不大,但 18月之后 上升的幅度较大,陡然增加。从碘值上升的幅度 来看,上部叶以东北和云南产区上升幅度较 大,分别为 78.91%和 71.04%;中部叶以东北产区上升幅度较大,为 90.72%;下部叶以四川 上升的幅度较大,为 68.34%。从碘值的变化趋势和碘值的大小可说明,在醇化前期烟叶的 碘值较小,说明醇化程度较低;在醇化 18个月之后,烟叶的碘值变化较大,说明了烟叶的 醇化程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烟叶感官质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碘值的变化情况可 看出,醇化 18个月后是烟叶质量变化的一个“拐点”

5、, 18月之后烟叶质量逐步进入了适宜的 醇化期,烟叶的配方可用性较高。 不同产 区烟叶苯丙氨酸代谢产物含量在醇化中呈逐渐升高趋势,就升高幅度而言, 云南 (97%) 贵州 (93%) 四川 (65%) 东北 (53%) 湖北 (41%) 福建( 37%)。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在醇化中呈升高趋势,各产区烟叶增长幅度分别为四川 (215 )(云南195 )贵州 (180 )湖北 (165 )东北 (160 )福建 (86 )。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在醇化中呈升高的变化趋势,就最终含量来说,福建 (119 61 ug g)湖北 (1 14 23ug g)贵 FI(109 24 ug g)-云 南 (9

6、7 28 ug g)1四 )11(92 73 ug g)东 =|L(72 91 ug g):就增长幅度来说,东北 (97 )四川 (86 )贵州 (85 )湖北 (82 )云南(80 )福建 (67 )。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在醇化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含量在 18个月时达到峰值,达到最高值时各产区烟叶增加的幅度分别为东北 (51 )III 贵州 (31 )福建 (25 )四川 (21 )云南 (19 )湖北 (19 )。新植二烯含量在醇化中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福建产区烟叶含量略高,为 564 29 ug g;东北产区略低,为 366 41 ug g;各产区烟叶叶绿素降解产物含量降

7、低幅度分别为东北(27 2 )云南 (18 2 )四川 (17 1 )贵州 (16 9 )=福建 (16 9 )湖北 (15 1 )。 3相关酶的活性与烟叶的感官质量和醇化速度有密切的关系。不同产区烟叶的酶活性差异较大,但相同点是在醇化 21个月左右时,不同酶的活性均降低到了接近失活的水平。六个产区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醇化中均是呈降低的趋势,其中以云南产区活性较大,其次是贵州、四川、湖北、东北、福建产区:淀粉酶活性在醇化中呈现先升 高后降低的趋势,各产区烟叶淀粉酶活性大 d,JIl页序为:云南 东北 湖北 福建 四川 贵州。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醇化中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几个产区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

8、性以福建产区较大,东北和贵州产区较小。 4不同产区烟叶配方模块颜色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深,其中以福建和湖北产区烟叶颜色较深,东北产区略浅;色度随着醇化时间延长由强变浓,在逐渐变弱,其中云南、四川和贵州产区烟叶色度较好:叶片结构也是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而趋于疏松,其中福建产区配方模块在醇化前后叶片结构变化的幅度较大,且明显好于其他几个产区;烟叶 油分是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云、贵、川产区的烟叶配方模块油分较好;烟叶的光泽是逐渐变浅的趋势,其中云南和东北产区烟叶光泽较好。 5不同产区烟叶配方模块的感官质量在醇化中随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产区烟叶配方模块达到最佳感

9、官质量的醇化时间分别为:云南产区下部叶是19个月,中部叶是 20个月,上部叶是 23个月:四川产区下部叶是 19个月,中部叶是 21个月,上部叶是 22个月;湖北产区下部叶是 18个月,中部叶是 20个月,上部叶是 21个月;福建产区下部叶是 16个月,中部叶是 19个月,上部叶 是 21个月;贵州产区中部叶是 20个月;东北产区下部叶是 23个月,中部叶是 24个月,上部叶是 25个月。因此,可以确定不同产区不同部位烟叶的醇化速度快慢为:下部叶 中部叶 上部叶;福建产区 湖北产区 云南产区 四川产区 贵州产区 东北产区。 关键词: 烤烟;配方模块;质量;变化趋势;醇化 IV ABSTRACT

10、 In order to study the threshing and redrying effects on the release of HCN tobacco mainstream smoke, through threshing and redrying one run, two run, leaf and tobacco redrying four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screened on tobacco HCN release affect processes of two largest, namely a run and tobacco r

11、edrying, and further research. Through the uniform design of experiment and find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a smooth exit temperature and smoke tobacco redrying four zone temperature, which can be reached in threshing and redrying tobacco to reduce the release amount of HCN in the process of. 1.From ea

12、ch process after redrying processing,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different leaf positions in the HCN release, the test object is concerne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for the upper and middle leaves, a ru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obacco redry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release of HCN had si

13、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e lower part of tobacco leaf: the beginning roast raw tobacco and tobacco redrying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three parts of the tobacco process between the rate of change is the bigge st ru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obacco redrying before and after, that is t

14、o say a run and tobacco redrying two processes on the release of HCN is relatively large, the upper leaves were increased by 15.52% and 7.80%, the middle leaves increased 7.73% to reduce the 9.60% and the lower leaves, increased 3.15% and 2.70%. From the comparison of before and after aging, aging e

15、ffects for each grade cigarette hydrocyanic acid release has a positive direction. Investigation of threshing and redrying one run, two run, leaf air separation, tobacco redrying four step, overall, a run and tobacco redrying effects of two steps on the release of tobacco cigarette HCN relatively la

16、rge. 2.Findings: analysis, uniform test results are based on a smooth exit temperature and smoke tobacco redrying four districts temperature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elease of upper leaves HCN, interaction run outlet temperature and smoke tobacco redrying three zone temperature, and negativ

17、e correlation; tobacco redrying a temperature and two temperature interaction, tobacco redrying a temperature and four temperature interaction,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release of HCN is the central tobacco, tobacco redrying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zone two squar

18、ed,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tobacco redrying a temperature and four temperature interaction,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release of HCN is the lower part of tobacco, tobacco redrying area square of the temperature value, tobacco redrying temperature of two square valu

19、e, tobacco redrying three temperature and four temperature interaction,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 3.A run on tobacco and tobacco redrying process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respectively, in tobacco leaf, three parts of the threshing and redrying, and so on HCN emission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 is re

20、leased, three leaves of HC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o reduce the amplitude of 16.2%, 13% and 23.6% respectively, and the sensory quality is not reduced, it is said tha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is test. Keywords: threshing and redrying; tobacco leaf; mainstream smoke; HCN I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 1 1.1

21、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1.1.1 课题来源和课题背景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 打叶复烤加工关 键工序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1 打叶复烤国内外发展概况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2 打叶复烤工序简介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3 打叶复烤相关研究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 卷烟 模块配方打叶 相关烟气指标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1 卷烟烟气的形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2 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3 卷烟烟丝中主要常规化学成分 .错误 !未

22、定义书签。 1.4 目前打叶复烤 主要存在问题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 本课 题主要研究工作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0 2.1 材料来源、取样和分样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1.1 材料与设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1.2 取样方法及要求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1.3 卷制烟丝样品制备 . 10 2.2 主流烟气中氢氰酸的测定 . 11 2.3 卷烟感官质量的评定方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打叶复烤与氢氰酸释放量关系显著工序的筛选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1 打叶复烤各工序对各部位试验原料卷烟主流烟气中 HCN 释放量影响 错误

23、!未定义书签。 3.1.1 打叶复烤对不同部位烟叶的 HCN 释放量影响的方差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1.2 打叶复烤工序间对 HCN 释放量的变化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3 醇化后各工序样品 HCN 释放量的变化打叶复拷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4 对不同部位烟叶卷烟 HCN 释放量影响显著地复烤工序的筛选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打叶复烤代表性工序与氢氰酸释放量关系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1 均匀试验设计与试验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2 打叶复烤重点工序与烟叶卷烟 HCN 释放量关系的试验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2.1 试验因素和水平的选择

24、.错误 !未定义书签。 4.2.2 打叶复烤重点工序的试验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2.3 均匀试验与样品制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3.1 上部烟叶结果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3.2 中部烟叶结果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3.3 下部烟叶结果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3.4 感官质量评价 .错误 !未定义书签。 II 4.4 复烤后各部位烟叶醇化后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4.2 醇化后上部烟叶 HCN 释放量回归分析 .错 误 !未定义书签。 4.4.3 醇化后中部烟叶 HCN 释放量回归分析

25、.错误 !未定义书签。 4.4.4 醇化后下部烟叶 HCN 释放量回归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4.5 醇化后各部位烟叶感官质量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5 醇化前后比对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5.1 醇化前后各部位烟叶卷烟 HCN 释放量比对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5.2 醇化前后回归结果比对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5.3 醇化前后感官质量得分比对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打叶复烤工序参数优化与验证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1 各部位烟叶理论最低 HCN 释放量的复烤工艺参数组合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2 优化结果验证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6、 5.2.1 优化后各部位烟叶的 HCN 释放量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2.2 优化后感官质量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1 结论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1.1 打叶复烤对不同部位烟叶 HCN 释放量影响显著的工序筛选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1.2 打叶复烤代表性工序与氢氰酸释放量关系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1.3 打叶复烤代表性工序参数优化的验证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2 展望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23 致 谢 . 45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文献 综述 烟叶醇化是卷烟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

27、是卷烟工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初加工方法 1, 在提高卷烟质量和加强成本控制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打叶复烤的全面推 广与普及,带来了烟叶醇化与仓储管理的深刻变化。片烟自然醇化与过去的把烟相比,由于 成品烟叶 的水分、温度等物理性状和装箱密度,以及包装方式的改变,导致烤烟自然醇化过 程在时间和速度上与把烟相比有较大不同,造成自然醇化周期延长,其结果是工业企业不得 不增加购买量,通过加大储备来解决醇化与使用同步的问题。因此,进行烟叶的醇化技术研 究对于企业的发展及降低成本是十分重要的。 1 1概念的演变 随着烟叶加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烟叶发酵被细分成不同的概念,一般将烟草发酵定义为:烟叶通

28、过调制 (烘烤或晾晒 )和复烤后,在人工辅助条件或自然条件下陈化一个过程,使烟叶内含物发生一系列化学或生物化学变化,弥补原烟某些品质 缺陷,使烟叶香气更加显 露,吸食品质明显提高的一个卷烟加工极为重要的工艺环节 2。 烟叶发酵、烟叶陈化、烟叶醇化都是含不同侧面内容的烟草发酵概念,应该区分清楚。陈化主要偏重于自然发酵,也叫醇化。发酵,主要偏重于人工发酵。醇化,侧重于指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后的效果,多数情况下醇化等同于陈化 2。 1 2烟叶发酵机理 对于烟叶发酵机理研究最早始于 1858年, Koller3发现雪茄烟的发酵机制在某些方面与乙醇发酵相似,并试图用微生物来提高烟草发酵效果,但没有取得成功

29、。 1950年美国烟草专家 Frankenburg W G提出由酶催化烟叶发酵理论,并在晾晒烟发酵过程中发现近半数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成大量氨基酸。 20世纪 5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微生物烟草发酵试验,均未获得成功:随后改变方法用提供酶作用的温湿度的条件创造了人工发酵方法。 1977年瑞典化学家 Demole证实了烟草的主要香气成分来源于类胡萝卜素、西柏烷类和赖百当类化合物的降解。 1980年以后我国烟草科研工作者对烟草发酵机理也展开了大量研究。通过深入研究烟叶发酵过程的主要物质转化途径和主要催化因子 1,关于烟叶陈化发酵的机理有 3种不同学说: (1)纯 化学变化;(2)微生物作用;

30、 (3)酶催化。 1 2 1化学变化 1867年俄罗斯的涅斯列尔和什列晋格首先提出烟叶发酵原因假说,认为烟叶中所含的无机催化剂 (铁、镁 )是促使烟叶发酵的主要原因,这些元素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催化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烟叶调制后水分缺乏,颜色变黄,大部分细胞死亡,多数酶失去活性,残留酶对陈化的作用不大,另外烟叶发酵时耗氧量与温度同步变化,即较高的温度在定量上导致更多的化学变化,这不符合酶催化的特征,烟叶表面的微生物,往往对烟叶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如霉变等; Dixon4等的研究表明,烤烟陈 化之后,微生物的数量有所减少,烤烟中酶的作用是极小的,烤烟发酵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纯化学过程。青岛轻工业研究所等

31、曾用环氧乙烷来杀死烟叶叶面微生物,发现发酵仍可郑州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以进行,认为可能是由于增加了氧化作用的结果。刘 伯衡 5、余永茂 6用臭氧和紫外线处理烟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Ares等的研究表明,发酵过程中,烤烟中的尼古丁含量与示氧值呈正相关 7。 张敬祥等 8用氰酸气、乙醇和高温处理烤烟烟叶,以破坏烟叶所含有的酶或抑制酶的活动,然后再进行人工发酵,结果表明,除示氧值明显降低外,烟叶的感官判断、颜色和内在质量评 吸结果与正常发酵无区别,证明烟叶叶中酶的作用不大,而以氧化所起的作用较大。 1 2 2微生物作用 19世纪 80年代,小什列晋格提出一种新假说 1,认为引起发酵的最初

32、原因是微生物的参与,发酵的后期过程在无机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 Reid9等人在研究雪茄烟发酵过程中发现,微生物活动比较活跃,并与发酵过程和发酵质量有一定关系,雪茄烟烟叶表面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霉菌,烘烤后烟叶中分离出的细菌主要是巨大芽孢菌群,霉菌主要是青霉和曲霉。 Tamayo10等从西班牙烟叶中分离出的微生物主要是芽孢杆菌和球菌。 Cornellt11等认为,烟叶中的微生物与烟叶发酵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有关。韩锦峰 12等指出,烟叶中的微生物种群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3大类,每克烟叶中的微生物总量一般为 50000-一 80000个。在发酵过程中烟叶中的微生物数量随发酵过程有一定减少,

33、但放线菌的数量在烟叶陈化 30个月时有一定增加。Garner13在对白肋烟中分离出的细菌和酵母菌进行计数和鉴定时发现,从白肋烟中分离出的杆菌型细菌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而酵母菌比细菌少。对于深色明火烤烟,在发酵初期时烟叶中的细菌密度呈增加趋势,随后逐渐降 低。 Miyake14等发现,发酵过程中烟梗中的微生物有一定的变化。 Geiss VL15认为存在两个微生物课题:如何对侵入的微生物进行控制;如何选择微生物的特殊功能并加以利用。赵铭钦等 16以烤烟品种 NC8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陈化期间烤烟叶片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烤烟 NC89在 0-17个月的陈化期间,陈化初期叶面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分

34、布较多,以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生物活性随之降低:在烤烟叶面微生物中,细菌占绝对优势,霉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少:细菌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群,曲霉和青霉是霉菌的优 势菌群,放线菌中以链霉菌为主。邱立友等 17研究发现,在自然发酵烤烟叶面微生物中,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和霉菌尤其是放线菌数量较少。 1 2 3酶催化 列夫理论 1认为是烟叶本身所含的氧化酶类引起发酵作用,并指出主要是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作用所致; 1950年美国烟草专家FRANKENBURY W G2也提出酶催化烟叶发酵的理论,并在晾晒烟发酵过程中发现近半数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成大量氨基酸。前苏联烟草和马合烟草工业

35、研究所第一章 绪 论 3 对东方型烟叶发酵研究表明 18,烟叶上繁殖的微生物对烟叶质量往往 有不好的影响,这些研究认为烟叶的发酵主要是酶的作用。 Aodnar19和 Bana20对烤烟自然发酵的研究表明,发酵过程中,烟叶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淀粉酶明显下降,而肽酶是增加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尼古丁含量的降低呈高度相关性。周冀衡 21等、肖协忠 22等认为发酵是烟叶在其本身酶参与下的生化过程,影响烟叶发酵的内在因素是烟叶本身细胞内所含有的酶,它是促进烟叶发酵的原动力,烟叶发酵是多种酶联合作用的结果,在陈化发酵过程中,由于酶的催化,烟叶内部各种化学成分发生剧烈变化:这些变化伴随着 强

36、烈的氧化过程,具体表现为烟叶强烈地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发生回潮并放出热量,影响烟叶发酵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是温、湿度,烟叶中酶的催化作用受限于周围空气的温、湿度变化,在干燥条件下,酶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即使升至 100。 C,酶仍能保持活性:宋桂 经 23等测出原烟和机烤烟中均有较高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此外还有微弱的蔗糖酶、 B糖苷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几乎未能测到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赵铭钦等 24研究表明自然发酵过程中,烤烟烟叶叶面微生物和烟叶的酶一起构成了烤烟烟叶的生物活性,烤烟烟叶 叶面活性可能是推动烤烟自然发酵的“催化剂” 到目前为止烟叶发酵的催化因子还在争论当中,

37、是微生物作用、酶作用还是无机氧化作用,以及以哪种途径为主都尚无定论。 Frenkenberg W G21在对前人的研究总结后,提出烟叶陈化是在自身酶、微生物及自然氧化诸条件下共同完成的想法,认为这 3种作用都可能存在,可同时促进总的化学反应,但何种机制占主要作用,则取决于烟草类型、发酵前处理和发酵条件。 1 3烟叶醇化技术 1 3 1烟叶醇化方法 根据发酵条件和方法的不同,烟草发酵被分为自然醇化和人工发酵 2。 1 3 1 1自然醇化 自然发酵也称醇化,主要是借助自然气候的变化进行发酵,所以也叫季节性发酵。它的主要特点是在烟叶贮藏期间,利用一年一度的春季温度上升,促进烟叶内酶的活动,使烟叶经过

38、缓慢的发酵过程,以达到改善烟叶品质的目的。其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发酵后烟叶的色泽鲜明,比较均匀,烟叶内在质量可以得到更优良的改善;而其缺点主要有:时间长 (1-2年 ),占用仓库面积大,烟叶周转慢,不够经济。 1 3 1 2人工发酵 烟叶的人工发酵,又称加温发酵。它是利用人为的适合烟叶内在品质变化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促 进烟叶加快变化的方法。其优点是:发酵周期短,一般为12 15天,比较经济;但是发酵后烟叶的质量远不如自然发酵达到的效果。 烟叶的类型不同,其发酵方法也不同,这主要根据烟叶的性质和具体要求来决定。决定烟叶发酵方法的主要条件包括:第一,烟叶的特性,主要指烟叶的成熟度,烟叶郑州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等级的高低,烟叶的柔软粗糙程度,调制方法,化学成分及烟叶含水量的大小;第二,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第三,发酵的堆垛体积和重量;第四,各种类型烟叶的发酵程度:第五,发酵前烟叶贮存的时间。 1 3 2不同类型烟叶的发酵方法 1 3 2 1烤烟人 工发酵方法 在我国,卷烟工业所需原料大部分是烤烟,作为烤烟型卷烟对烟叶的色泽要求偏浅,因此发酵时,烟叶的含水量要低,否则,将会使烟叶颜色加深。有的甚至会变成褐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经济合同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