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行业的发展与国内钢铁行业的发展同步。2001-2008年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黄金发展期,这一时期市场上钢材供不应求,钢厂服务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机构的推波助澜,使得市场上的钢材产品存在较大的进销差价,国内钢贸企业靠赚取差价获得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由上海钢贸商首创了五户联保、动产质押和担保机构担保等融资模式,这在当时曾被银行誉为重要的金融创新。然而,正是这种融资模式给2012年出现的钢贸行业银行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此外,与钢贸行业相关的诸多问题,如中小型钢贸企业过度膨胀、粗放式发展、管理不到位;银行系统对钢材流通企业贷款监管放松,使资金杠杆被无限放大、风险敞口增加;钢厂始终处于强势地位、销售政策不灵活等,在这一时期均未得到及时纠正,使系统性风险不断积聚,也增加了后期危机处理的难度。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钢铁工业进入调整期,产能过剩问题日渐突出,产品供大于求、市场透明化提高、钢厂提高直销比例等等各方面原因使钢材产品差价越来越小,而资金成本却居高不下,钢贸行业的盈利水平急剧下降,部分企业出现严重亏损。面临来自银行的巨大还款压力,越来越多的钢贸企业开始挪用银行信贷资金转投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