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阳师范学院 20XX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 高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地理科学(师范)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摘要 . ( 1) 1 传统式的教学模式的弊端 . ( 1) 1.1 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落后 . ( 2) 1.2 学习主体缺位 . ( 2) 1.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 ( 2) 1.4 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缺乏充分的实践 . ( 3) 1.5 教师与学生价值观的契合度比较低 . ( 3) 2 当今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 ( 3) 2.1 当今时代创新型人才需求的重 要性和迫切
2、性 . ( 3) 2.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 ( 4) 3 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思路 . ( 5) 3.1 指导思想的扭转,将时代精神融入教学内容 . ( 6) 3.2 从学生的性格、道德、情感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 . ( 6) 3.3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 ( 7) 3.4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 7) 4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 ( 8) 4.1 理论教学 . ( 8) 4.2 实践教学 . ( 8) 4.3 自主研学 . ( 9) 4.4 网络助学 . ( 9) 5 小结 . ( 9 ) 参 考 文 献 . ( 9) Abstrac
3、t. . ( 10) 高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 : 高等院校要加快推进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改进高校课堂教育和研究的理念、思路、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宽广舞台,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 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教学方法改革;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 21 世纪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趋势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此,高等学校必须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努力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的创新,以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等学
4、校培养人才的需求。虽然课堂教学都包含着实践教学 1,但是,实践教学一般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不论是哪个课堂教学模式,都包含一些基本的要素,比如教学指导思想、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教学活动操作程序和效果评价等。在这些要素中,功能目标的实现是其核心,主要是要看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 课堂教学是知识授受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教学模式是学生不同类型学习的重要决定因素,是教师可以触摸到的并且由教师塑造的教育小环境,在教育大环境一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改变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程度 上释放教育教学的生产力 1。因此,教学模式的革新对于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模式普
5、遍地存在于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中,创新教育是一种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成长的教育,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1 传统式的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为主,加以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直接了解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可以在规定的课长内系统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学生也可 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学到大量的知识信息。但是大部分教师在理论教授时基本上沿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模式,这也就使其存在一定的弊端 不仅导致了不少课堂常常
6、出现“教师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台下昏昏欲睡”的局面,而且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教学采用的是以书本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教学方法,以纯理论传授的态度对待各个学科的教学思维,虽然能立竿见影的系统地传递文化知识,但是从长期来看这 种旧式的应试教育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在信息发展的“高速路”上,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传授”、“灌输”的方法已经不再受学生的青睐,也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端人才。要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1.2 学习主体缺位 所谓学习主体缺位,
7、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学习主体事实上没有听课或没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现象 2。具体表现为显形缺位和隐形缺位。学生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而未到教室上课,称显性缺位;而学生已进入教室,但并没有 进入到学习状态,成为没有扮演成真正的学习角色的学习主体,称隐性缺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只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单一的信息输出过程,忽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排斥教学互动,使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被一种扭曲的框子束缚着、制约着,在教学上缺乏民主,在教学上方法上缺乏讨论式、参与式、问题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法,从而其作为主体的中心作用没有得到基本的保证和发挥。 1.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核心
8、、以死板的讲授为主导,学生机械地记笔记、课后复习、考试背诵。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在课后才能了解到学生的知识基本信息和掌握情况,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水平提升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1.4 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缺乏充分的实践 理论的价值在于应用,大学教学不能忽略社会实践的大课堂,而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增强学生自主创造的动力。在相对闭塞枯燥的环境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拓展社会实践环节,开拓实践教学空间,是增强学生创造
9、力的不竭动力。教学改革 的趋势是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当前情况下,应该把学生学习的理论和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实际联系起来,只有将其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创新思维才会源源不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5 教师与学生价值观的契合度比较低 大学以知识生产、保存与传播为己任,追求精神意义成为大学所独有的价值观。作为学术职业的主要力量来源,大学教师的工作也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容。大学教师与所在大学之间价值观的契合程度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组织忠诚 程度和大学的学术实力。作为个体的教师和作为组织的大学之间也存在契
10、合程度的高低问题,在现实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同在一所大学任职的不同教师呈现出或积极或消极的组织公民行为,或高或低的组织承诺 3。因此,教师和大学之间在价值观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两者之间的契合程度较低。 2 当今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2.1 当今时代创新型人才需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的挑战 ,走自主创新之路成为国人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为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强烈要求 ,我国的继续教育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 ,在教育内容的扩大、手段的拓展、教师素质的提高方面还需作出改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院士大会上分析了国际
11、国内形势后强调 :“ 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分析和应对影响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各种挑战上 ” 。紧接着讲人才问题: “ 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 , 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被提升为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人才强国之路,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 8。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世界高等 学校 教育 亘古不变的 话题,我国更 应该牢记 这一理念。为此,要提高高校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素质 水平 ,以现代大学精神武装头脑,把握发展趋势,学会 创造 未来, 紧跟时代潮流 ,改革 教学模
12、式。 坚决 消除所有 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 体制机制,把 “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 政策 方针 切实落到实处 ,营造 一个 良好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 的社会 氛围 。在深化教育改革、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中,要突出地重视培养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突出地珍惜科技前沿人才,要给予特殊的政策和规定 。 总之,改革 开放开启了中华民族新纪元,建设创新型国家使我国进入了全面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弘扬创新精神, 民族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 的使命 8。我们要认清 当今 形势,战胜种种困难 ,增强培养 和 发展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感、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
13、为培养 和 发展创新型 的 人才 贡献一份力量 。 2.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教学模式主要可以对创新或创造者的认知特质的形成和改善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推动不同类型的人的文化知识学习 ,创新或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以上两大条件的融合,为借助教学模式的改革 促进创新或创造者独有的认知和人格特质的生成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4。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可能更好地与不同的创造者的内在个性特征相吻合,加速其创新或创造能力的养成。目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已经对创造者在人格、认知方面普遍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品质有了更多相同的观点,尤其是关于认知方面特质的观点,为通过教学改革的途径或通过学习
14、的途径来促进其生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课堂是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最主要的场所,教师不断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高效的课堂,是保证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必要措施。课堂教学 的真实目的 是实现教育目的 与 培养合格人才 的结合 ,所以, 课堂教学 的过程 应是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培养 、 情感的交流和个性塑造的 统筹兼顾的 过程。 它 就是还原课堂教学的本质的、 自然 的 、原生态的课堂教学环境 ,要让学生有 看到自己不足 的机会 ,并且师生能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发现 、分析和 解决问题 ,摒弃形式主义 、主观主义、 片面完美主义的一种 原生态 的教学 氛围 。 素质教育的 普遍实施 ,新课程
15、改革的 切实 落实 ,创新精神的培养 ,都 要依靠 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和改革。 改革后的新课程的 提出对教师的 教学 任务 提出了 困难和挑战 ,但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机遇 : 教师要转变 传统的教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 找到“原生态”的 场景 ,营造 良好的 创新 环境 ,努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实现 课程改革 的 新 理念 ,使 课堂教学 模式渐渐地与 创新人才培养的轨道相匹配、相吻合 。 3 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思路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也没有 统一且皆准的教学模式。所谓 的 创新就是 思路的 不断 更新和 完善,所以改革其实就是基于
16、当前基础上的一种完善 。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 相结合的活动 , 就是教给学生借助 已经掌握的 知识 ,挖掘与新知识的联系,从而 获取新 的知识 ,并使学习成为一种 探索新知识的 过程, 使学生在 这个过程中 掌握 新的 知识,又在掌握 新 知识 的同时 发展 自己的逻辑 思维能力。因此,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 到 探索知识的过程 之中 ,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但受到 各种因素的制约 ,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各抒己见 ,展示 思维 ,给以 详细的辅导 。而且随着 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独立 , 他们 的 “ 爱面子 “ 心理就更趋严重 ,特别是 性格腼腆的 学生更是不愿 积极发言 。课堂上 参与到课堂
17、问题讨论中的 的往往是 学习成绩较好的 学生, 参与度不高等 。 3.1 指导思想的扭转,将时代精神融入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体现当今时代的精神和教育理念,突出“双主体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科学规律认识活动的、实践的主体。教师的主体地位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不矛盾。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从教师在课堂中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确定的。“双主体”的确立的意思就是教学过程不只是单纯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而是一个生生参与、师生互动、共同指向客观观念、达到教学相长的过程。 新的教学模式,要确立 “ 以人为本,以学为本 ” 的教育思想,积极 全面的 倡导素质教育 ,
18、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师教授理论的同时,也应注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使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与理论知识 融为一体,尤其要联系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就业等方面的实际。致力于达到两个目的:第一,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在实践中汲取理论知识;第二,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从学生的性格、道德、情感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7。人才教育的
19、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 由于大学中学生和老师的知识观的不一致、师生关系的冷漠和教学方法的死板化 ,加之社会上功名利益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的学习成了一种具有功利倾向的表面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 ,而不注重知识的内在消化和对自身的发展的影响。此学习方式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自身的身心发展相分离 ,使大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失去了学习的真正价值。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内化知识、形成能力 ,从而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 ,而不只是为了获得分数和证书等。 因此,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 ,核心是 潜能
20、开发,它的开发、建设和实施,有利于克服目前 教学模式 的 不足, 有利于培养身心 健康、全面发展的 “十字型” 人才。 3.3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师应该因人而宜,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适合教育对象的教学方法入手,增强教育的活力 5。从教师的角度讲,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不仅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在教学改革中也要加强课前准备的环节和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能力水平、知识结构的了解,只有这 样,才能最大的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相长”的现象。 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方式进行教学,要能够做到传业解惑,并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循
21、循善诱,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进行有专业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适应社会的“十字型”人才。 实践 证明 ,学生的潜力很大,一旦让 学 生 主动 去挖掘自己的能力 ,他们就 会充分发散自己的逻辑思维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4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特征就在于它的整体性、有机性功能需要在师生间人与人的关系中得以实现。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活动效果的影 响是隐性的 ,但它是巨大的 ,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情感的融洽、个人魅力是教学的巨大力量 ,是影响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
22、待的态度等。它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师生关系是教师 的教 和学生 的学 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它不仅影响着师生双方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的 “ 教 ” 和学生的“ 学 ” 6。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与教师 可以 进行 无所不谈的互动 ,并充分展示 自己的 优点 ,自由地发挥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 是形成融洽班级氛围的坚固支撑 ,也是 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前提 ,更 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保证 。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的 互动 中实现的
23、6。师生关系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维持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 实现个体 全面 发展的主观 因素。在新时代 ,我们更应该积极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要把其应用到课堂教学 实践 活动中 ,促进 教育教学的 进一步 改革,素质教学 的 积极实施,教学质量 的 提高 。 4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4.1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就是要做到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探索出更加适合的教学模式,比如,文科类的课程当以众多阅读材料为主,开拓学生的视野;理工科类课程当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理论教学的改革就是要做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满足教学过程的优化就应该:综合、合理规划教学任务;
24、教学内容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工作,学生的自主学习工作,切实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教学,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成功。 4.2 实 践教学 相对于理论 教学 而言,实践教学是 教学过程 中最 基础的,也是执行的最少 的环节。 实践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不产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此过程中,应该 加强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各种环节,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强安全教育,切实将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之中,实践教学是重中之重,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很高教学素养,而且要求学生有积极的态度,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以达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契合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