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1299314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南阳师范学院 20XX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摘要 . (1) 0 引言 . (1) 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模型 . (2) 1.1 传统经典模型 . (2) 1.2 现代理论模型分析 . (3) 2 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指标的计算方法 . (3) 2.1 工业化指标 . (3) 2.2 城市化率计算方法 . (4) 3 河南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现状 . (4) 4 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对策 . (7) 5 结论 . (9) 参考文献 . (9

2、) Abstract . (10) 第 1 页 (共 10 页 ) 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 河南省的工业化己经进入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加速发展阶段,还处于起步阶段,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基于 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关系模型,分析河南省工 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现状,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借鉴了国内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提出了符合河南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我认为,河南省的发展要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调节工业发展模式。提高乡镇工业的发展,带动乡镇的就业率,提升乡镇生活质量,使乡镇逐步提升为城镇。提高高科技工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带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采用查阅 文

3、献资料法,调查图表法,综述法, 分析综合法,列举法,研究法。先通过查资料了解本文论题的相关内容, 再熟知研究论题应具备的条件,根据调查实际情况,进行论文写作,分析。 关键词 : 工业化;城市化;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协调发展;互动模式 0 引言 河南经济经历二十余年的改革实践,目前已进入关键性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促进河南经济快速发展,全面推进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河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现状,认真探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在关系,特别是从战略高度研究二者的协调发展问题,并制订加速河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目前,河

4、南省的工业化己经进入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加速发展阶段,而城镇化的水平不足,还处于起步阶段 ,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看,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工业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城镇则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人口集中、生产要素集聚的载体。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相关研究很多。尽管不同的研究者采用的方法、模型不同,研究的角度、区域等不同,但他第 2 页 (共 10 页 ) 们的研究结论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就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论文通过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钱纳里等发

5、展的格局、河南统计局河 南统计年鉴、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孙新雷,蔡宇平论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及对我国的启示、辜胜阻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饶会林城市经济学概论等文献进行参阅,参考调查 。 采用 文献资料法,査图表法,调查法,综述法,分析综合法,列举法,研究法。结合河南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现状及实际,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提出符合河南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 1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模型 1.1 传统经典模型 著名经济学家 H.钱纳里和 M.塞尔昆在 1975年提出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模型”。 1该理论概括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即

6、正相关关系。根据 H.钱纳里和 M.塞尔昆发展模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紧密到松弛的发展过程。发展之初的城镇化是由工业化推动的。在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共同达到 13%左右的水平以后,城镇化开始加速发展并明显超过工业化。到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占 GDP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化对城镇化的贡献作用也由此开始表现为逐渐减弱的趋势 2 (表 1)。也就是说,人均 GNP 越高,工业化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第 3 页 (共 10 页 ) 表 1 钱 塞“发 展模式”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 2 级次 人均 GDP (1964年美元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制造业占 GDP的比重 % 工

7、业劳动力份额 % 1 1000 65.8 37.9 36.8 1.2 现代理论模型分析 现代理论模型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 :其一,超前城镇化”,也称“过度城镇化”,是指城镇化速度大大超过了工业化速度,造成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脱节。其二,滞后城镇化”,有些国家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工业向乡村扩散、农村人口就地非农化,城镇化水平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其三,“适度城镇化”,即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加速器,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城镇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工 业化,城镇化适应工业大规模集中生产的需要,极大地推进工业化。 该模型认为

8、,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形成一种新的合力,共同推动经济向前发展。 2 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指标的计算方法 2.1 工业化指标 H 钱纳里提出的按人均收入水平划分的工业化阶段 (人均收入按 1970年美元价格计算 ): 第 4 页 (共 10 页 ) 人均 140-280 美元:初级产品生产时期; 280-560 美元:工业化初期; 560-1120美元:工业化中期; 1120-2100美元:工业化成熟期; 2100-3360美元:工业化发达期; 3360-5040美 元:发达经济阶段。 2.2 城市化 率计算方法 城市化率 =非农业人口 /总人口 100% 3 河南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现状 所

9、谓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保持工业过程内部和城镇化过程内部的协调基础上,使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二者之间在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政策和发展速度上有机配合,形成良性互动,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判断二者是否协调,主要有以下三个标准 : 一是经济增长率标准。如果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增长速度快,则表明二者的协调程度较好 ;反之,如果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低,则表明二者的协 调程度差。二是可持续发展标准。用某些具体指标所反映的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则表明二者发展是协调的 ;反之,如果用这些指标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恶化,则表明二者的协调性差,需要加以改进。三是社会公平标准。

10、即根据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是扩大还是缩小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来判断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 河南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长期以来在曲折中前进,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由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河南省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3。如 (表 2)所示 第 5 页 (共 10 页 ) 表 2 河南省 1992-2006 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城 市化率 (%) 年份 人均GDP(人民币) 城镇化率 % 产值比重 % 就业比重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2 1452.3 16.18 27.7 42.6 29.7 68.21 16.71 15.07 1993 186

11、7.4 16.51 24.7 46.2 29.1 66.14 18.36 I5.50 1994 2475.2 16.84 24.6 48.2 27.2 64.41 19.42 16.16 1995 3312.8 17.19 25.4 47.3 27.3 62.41 20.60 16.99 1996 4007.4 18.39 25.6 47.0 27.4 60.85 21.30 17.85 1997 4430.1 19.59 24.7 47.1 28.2 60.35 20.98 18.67 1998 4695.1 20.79 24.6 46.2 29.2 58.94 19.24 21.82 19

12、99 4893.7 21.99 24.5 45.3 30.2 63.50 17.54 18.96 2000 5444.0 23.20 22.6 47.0 30.4 63.96 17.53 18.50 2001 5923.6 24.43 21.9 47.1 31.0 63.04 18.07 18.89 2002 6436.5 25.80 20.9 47.8 31.3 61.5 18.8 19.7 2003 7570.2 27.20 17.6 50.4 32 60.2 19.6 20.2 2004 9469.9 29.90 18.7 51.2 30.1 58.1 20.4 21.5 2005 11

13、346 30.65 17.9 52.1 30.0 55.4 22.1 22.5 2006 13313 32.5 I6.4 54.3 29.3 55.3 23.6 23 图 1 河南省城市化率近几年发展对比图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发展表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05101520253035年份城镇化率(%)第 6 页 (共 10 页 ) 但据上述的标准判断,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还很难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同步进行,与我国或其他省市地区相比,均有较大差距。如:表 3 表 3 2010 年河南省与国内部分省的城镇化水平

14、比较 地区 城镇人口 (万 ) 城镇化率 人均 GDP(人民币) 全国 66557 46.6 29542 河南 3577 37.7 23842 山东 4291 48.3 42014 上海 2055 88.6 93488 北京 1686 85 78194 浙江 3356 57.9 52421 湖北 2631 47.0 27339 湖南 2767 43.2 23798 山西 1576 46.0 24888 安徽 2581 42.1 19768 江西 1914 43.2 21284 目前,河南省的工业化己经进入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加速发展阶段,而城镇化的水平不足,还处于起步阶段,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15、。从城市发展模型来看,不仅偏离 H.钱纳里发展模型的标准结构,而 且还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程度。根据世界 101个国家统计,人均 GDP在 500-10800美元时,城镇化水平为 57.7-60.1%4。而 2010 年河南的人均 GDP已经达到为 23842 元人民币,而城镇化水平还仅为 37.7%.城镇化的发展滞后,导致了河南省城市工业聚集和辐射功能弱,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现代文明和工业文明传统影响力小,人口素质提高不快等的一系列问题。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己成为河南省经济整体实力提高的严重障碍之一。然而从工业总产值指数与城市化率的角度来看 5,我省工业化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 推动作

16、用仍然明显。河南省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倒致工业难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畸形时,重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和理第 7 页 (共 10 页 ) 时,重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抑制作用减弱。 总之,河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河南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不协调的发展制约河南经济向前发展,因而,协调河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选择合适的互动发展模式,这对于河南省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 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对策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较早 ,在城市化的道路选择上也各具特色。最典型的国家是英国和美国。英国

17、的城镇化是以乡村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后来 ,相当一部分工业村庄演化为城镇。 河南省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在正确判断发展阶段的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工业化进程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产业升级任务的多重性。 4.1 转变观念,强化工业意识,促进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工业化程度如何,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只有发展工业,才能使河南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工业,能使我省充裕的 劳动力得到安置,广大的农村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发展工业,河南的财政收入和综合经济实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只有完成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河南省的小康建

18、设目标才能得到实现。 4.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信息产业,加快推进城布化进程和信息化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经挤发展阶段,城市化的支撑体系有所不同。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也许我们可以把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当作城市化产业支撑体系的主体,而在今天,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无疑已经成为城市化的主要产业支撑。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 快信息化进程 , 用信息技术改造河南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信息化,解决我省传统工业中长期存在的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资源浪费大、投入产出比不高、市场信息不灵、生

19、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信息第 8 页 (共 10 页 ) 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技术比信息技术的作用更强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牢牢抓住 “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 这个核心,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技术注入传统产业的步伐,提高产业和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与竞争力。加快发 展电子政务,推动领域信息化;加快城市信息化步伐。 4.3 坚持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产业特色优势 要加快河南的工业化进程,必须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着力发展特色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要采取与市场化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和市场

20、机制,促进战略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要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置于战略高度。要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来整合传统产业,以高科技手段复兴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替代,加快推进工业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巩固我省传统 优势产业及产品的地位,完成产业高级化的战略任务,不失时机地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三是要集中资金加强对主导产业的投入。将市场化筹资作为基本的融资渠道,包括依靠企业增强自我积累能力,实行滚动式发展,通过组织企业集团或兼并的途径,进行资产重组,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资产存量,银行对主导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实行资金扶持政策,以及继续利用外资等,从政策上和资金上扶持主导产业的

21、发展。 4.4 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通过资源节约、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和绿色经营等手段,在工业运行的全过程控制 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产生,推动工业发展模式从先污染后治理型向全过程预防型转变,推动工业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排放型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解决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带来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 “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 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取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5 合理整合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