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探讨-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1299653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探讨-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10 页) 我国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摘要: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生态旅游涵义复杂,具有原生性、资源利用的适度性及可持续性、开发与保护的辩证性及系统的复杂性。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可持续理论为基本原则,以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为依据,以区位理论为其开发及营销战略的指导。然而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程度进步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程度的进一 步进步,国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2、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1 生态旅游简介 1.1 生态旅游的含义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旅游模式。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不是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 为代价,而是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文化和自然历史、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

3、久的和谐,并且还会使旅游者接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1.2 生态旅游的理念 第 2 页 (共 10 页)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 21 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势,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进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所谓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处所特点的风土民情为 重要旅游资源,增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加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增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而兴起的。与其它旅游形式相比,生态旅游具有区位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

4、性、开发上的可持续性和内容上的专业性等突出特点,它符合近年来在游客中十分盛行的“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及“天人合一”的旅游心态,是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 1.3 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早在 1997 年,国家旅游局就确定 1999 年的旅游主题为生态环境游, 1998 年开始正式运作, 1999 年 正式推出,前后两年时间。对这两年间的生态旅游工作效果应该怎样评估,现在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主要是从实践效果看。生态环境游开局以来,尤其是世博会开幕以来,全国以世博会为中心、各地联动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效果,形成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拉动生态旅游需求的高潮 , 甚至成为创造生态旅游需求的一个

5、形式,这也是中国旅游业赶超世界潮流的一种方式。这种看法更多的是旅游管理部门和实业界的看法。第二种看法更多的是学术界的看法,认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不成熟,中国现在根本不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现在搞生态旅游是超前发展,或者说得不客气一点 就是赶时髦,贴个绿色标签。之所以有不同意见,其中有两个比较主要的论据:一是认为生态旅游不是大众化的旅游,如果把生态旅游搞成大众化的旅游,生态旅游的这本经就念歪了,这是比较普遍的看法;二是在旅游者素质水平尚不够高的当前,提倡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即生态破坏。这种不同的意见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里涉及到发达国家开展生态旅游和发展中国家开展生态旅游起点不

6、同、条件不同、基础不同等一系列问题。它从反面提出了一个未来可能的前景。但这两种意见不管如何不同,都有一个共同点,第 3 页 (共 10 页) 就是在可持续发展这一前提下来研讨。 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旅游虽然是一种自然旅游形式,但是它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态旅游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最好旅游方式,其对民众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规范道德和行为等方面具有比其他旅游形式更突出的作用。简单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生态旅游区内,以生态旅游方式,实现旅游可待续发展的过程 2。 笔者认为,对生态旅游系统的研究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引入生态学、生态

7、经济学、景观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生态旅游的系统性、独特性及旅游能流等方面进行研究;要 对旅游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研究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生态旅游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2 生态旅游可持续性的基本特性 2.1 生态旅游系统的复杂性 生态旅游系统是一个由以生态旅游资源为核心的复杂巨系统,其不仅需要有绝佳的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基础,还需要庞大的支撑体系,包括多层次的客源市场体系、多部门的旅游业服务体系、稳定的资金保障体系、严格的资源环境保护体系、科学的管理体系、持久的生态教育体系等。其协同作用构成了一个新的旅游巨系统 。 2.2 生态旅游资源的原生性 生态旅游主要依托生态环

8、境,以欣赏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其相关文化特征的旅游活动。旅游环境的自然原生性是其一大特点。有人将生态旅游称为“自然旅游”,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但可见其自然原生环境的重要性。原始生态环境最受旅游者欢迎,如原始森林、原生态草原及未被人为干扰或干扰较少的高原、雪山、峡谷、海洋、湖泊、沙漠等 3。另外还有农村自然风光也是近来生态旅游的热点。 2.3 资源利用的适度性、可持续性 开发生态旅游是以生态资源的承载容量为基础,适度的甚至是限第 4 页 (共 10 页) 量限时的开发利用,确保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持旅游区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即资源利用的适度性、可持续性,从而也表现出有意识的

9、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辩证性。 3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准则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遵循一般旅游基本原则之外,还有其特定必须遵循的原理。 3.1 以可持续理论为基本的理论原则 可持续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4。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在发展指标上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经济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10、可持续发展总体上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基本层面。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 经济 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这也是生态旅游追求的基本目标,因而发展生态旅游首先得以可持续理论为基本的理论原则。 3.2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为依据 依据生态学原理去开发和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系统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由自然因素及文化、经济因素组成,这些复杂因素构成一个多层次、多关联的有机整体。一个良好的生态旅游系统应是高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开放系统,其需要上述各因子组成的“负熵流”的不断输入 5,才能成为

11、为人类提供优美生态环境的旅游场所。 生态经济理论是研究由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第 5 页 (共 10 页) 系统。经济学家许涤新说:“在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之间,主导的一方面应该是前者。因为生态平衡如果被破坏,这种破坏的损失,就要落在经济身上。”因此,生态旅游必须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正确 处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三个基本关系。 3.3 坚持在开发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利用的辩证原则 以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为主,旅游服从于保护,核心区禁止旅游。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服从生态和社会效益,以长远利益为主,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12、。从生态开发的观点看,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是相辅相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得越好,保护区的地位就越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越高,继而再把经济效益反馈到保护区的建设方面,使保护区走 上良性循环。也只有在适度的开发利用中保护,才能给保护予物质保障,也产生实质性的意义使保护得到贯彻。 3.4 以区位理论为生态旅游开发及制订生态旅游营销战略的指导原则 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最初由德国经济学家屠能根据农业布局与市场的关系探索了因地价不同而引起的农业分带现象。屠能区位认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自然特性,

13、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6。运用这一原理,在生态 旅游资源开发及制订生态旅游市场营销战略时,应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度指数、周边地区及交通运输等其它基础设施状况。 4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将 1999 年确定为中国生态环境旅游年,生态旅游在我国方兴未艾。但生态旅游开发利用中还存 在 大量的问题。 4.1 生态旅游概念在实践中被泛化 第 6 页 (共 10 页)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标签,被许多相关机构牵强附会运用,旅行社、景区为吸引游客打生态牌,甚至一些房地产商为开发高档房产也打起了生态旅游牌,生态旅

14、游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些机构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对旅 游经营者究竟有哪些要求,就推出“生态旅游线路”,使得目前的“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活动没有什么区别 7。许多景区都打出了生态旅游或与之相关的口号,如四川、贵州等地都盛产竹子,到处都打起了“竹海之乡”,没有特色。生态旅游概念已经被各业界泛化。 4.2 发展生态旅游与当地居民参与问题 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目标是解决当地居民贫穷问题,有利于更有效的保护好生态环境资源,这一点在国内大部分旅游景区难以做到。首先与国内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体制有关,当地社区未能真正参与其中,只能停留在提供一些简单食宿、卖纪念品等服务上, 不少景区还存在着

15、旅游资源经营权与其它处置权等的争议,使得旅游活动难以开展,如十三陵特区中银山塔林景点,其核心区非常小,周边全是农用地,使得旅游活动受到严重约束。其次是与当地居民素质有关,当地居民因目前的短期经济利益驱动,进行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如盗卖当地珍稀动植资源,导致生态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生态旅游难以持续发展。 4.3 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及景区管理缺乏严格性、科学性 开发生态旅游,要求有严格科学的资源考察、景区总体与详细规划,许多生态旅游景区在开发利用时或多或少都缺乏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表现为旅游开发者出于眼前利益,盲目重复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资源的浪费甚至破坏;规划者在做规划

16、时常带有臆断性,没有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条件,侵害了当地居民利益,更甚者不顾生态资源的脆弱性,规划结果对生态旅游景区具有明显的或隐性的危害,没有做到合符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大多由旅游相关部门负责规划、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很少有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的专业人员参与。在管理上重 开发利用、轻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严格遵循国家关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且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典型例子如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庐山自然风景区,目第 7 页 (共 10 页) 前还处于个不同机构的分治管理状况。 4.4 缺乏对生态旅游者的教育,景区的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旅游是通过旅游者走进自然、认识自然

17、,从而达到自觉保护自然的目的。总体来论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首先,缺乏必要的环境教育设施,据统计我国建立的 932 个各类保护区中,仅有 38 个建立了自然博物馆或展厅, 59 个设置了知识讲解标牌。且许多已陈旧,标牌数量稀少。其次, 缺乏专业人员 8。景区的导游基本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不能讲解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特点及保护方法,甚至大部分景区的经营管理者都不清楚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景区主要的环境污染为废气、废水、废渣“三废”和噪声污染。污染主要是游客的游、吃、住及周边居民产生的。目前有关生态旅游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资源退化问题已是公开的秘密。据统计在已开展生态旅

18、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中,有 24%的保护对象受到损害, 11%的旅游资源退化, 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 12%出现水污染, 3%有大气污染 9。 5 我国生 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1 制定各级严格科学可操作的生态旅游规划 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制定各级严格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是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发展旅游,并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特殊旅游形式,必须进行严格的生态旅游规划,做到“天人合一” 10。生态旅游景区应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区划为原生态核心区、缓冲区和旅游接触区、生活服务区。原生态核心区一般禁止入内,缓冲区允许有特殊目的人进入,旅游接触区

19、是游客主要观光游览区,生活服务区是提供服务人员及游客的基本保障区。各区要 在科学计算生态环境承载容量的依据下,制定适量、适时的限量性游客进入量及可提供的服务量。以景区特定的生态环境资源特色为基础,合理布局景区必要的基础设施,设计美观生态的旅游景观,如景区的生态厕所、观景台、廊道等人文景观。尽量原地取第 8 页 (共 10 页) 料,尽量做到规划设计的生态化,减轻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压力。 5.2 加强生态旅游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性产业,其是一种资源环境依赖性强的产业,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

20、 境保护法律和法规条例,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如增加对旅游环境保护税收。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例如对生态保护区的开发,要根据环境法律,规定哪些部分严禁开发,哪些部分可以开发以及开发的规模、开放的季节和可接待量等等。把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探寻旅游业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共轭和谐。 5.3 完善财税支撑体系,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需要资金作为后盾。通过各种国内外贷款、外商投资、项目融资、国际捐赠及个人投资等多元融

21、资方式,积极利用外资开发专项旅游产品;运用中央和地方财政手段引导和控制旅游建设项目投资资金流向,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发展;借鉴国外经验,开辟旅游税和旅游资源税,所得款项专门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各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应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区位优势,做到交通与信息沟通及时便捷,创建特色产品,如开发沙漠探险旅游、森林旅游、水域旅游、乡村景观旅游、草原旅游及地 质奇观考察旅游等。生态旅游区,尤其是自然保护区,分布于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应该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作为自然旅游资源有力的补充。让旅游者参观、欣赏有地

22、方和民族特色的建筑、民居、民族服饰、节日庆典、特色饮食等民俗文化 11。 5.4 强化生态意识的宣传与培训,促进公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升 生态旅游开发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它要求人们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并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应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第 9 页 (共 10 页) 的生态旅游意识。改变那种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资源可再生”的观念以及 对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认识不足的现象,切实把旅游环境当成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具体工作。首先,对旅游区的政府官员、开发商、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其次,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和

23、可持续发展意识,用生态观科学观指导旅游活动;对旅游者的教育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生态旅游与一般自然旅游的不同特质之一。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再次 ,对当地居民和社会公众进行系统宣传,通过标本、图片、影视、录相及宣传资料普及生态旅游知识,使生态旅游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尚体验,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历史将证明,在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进程中,使世界更加多得认识了生态旅游,让更加多的人开始关心生态旅游,有更多的人深入地思考生

24、态旅游,实践生态旅游。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生态旅游不是解决旅游发展中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但是,它确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生态旅游的实践,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为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做 出示范。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应当和发展其他产业一样,必须在遵循生态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既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更需要大胆探索,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开辟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旅游发展道路,而不是 “ 原样照搬 ” , “ 人云亦云 ” 。也许这样的结论会被人们讥为 “ 套话 ” , “ 老生常谈 ” ,但这却是促进任何发展唯一科学有效的方法。 第 10 页 (共 10 页) 参 考 文 献 1

25、魏小安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国际在线, 2009. 2 卢云亭 ,王建军 .生态旅游学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2. 3 高曾伟 .我国生态旅游可 持续发展研究 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3):66-69. 4 贲克平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精髓 J.研究与探索, 1997,(2):53-55. 5 欧阳志远 .论节约型经济系统 中国 21 世纪议程实施的理论反思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3):106-113. 6 朱德举 .土地评价 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2. 7 肖建珍 ,肖光明 .对国内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J.肇庆学院学

26、报2005,(1):35-38. 8 马聪玲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 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A.2001 2003 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250-266. 9 林锦富 ,王林燕等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开发中的问题 J.南方国土资源,2004,(11):108-111. 10 刘锋 .新时期中国旅游规划创新 J.旅游学刊, 2001,(5):49-54. 11 马晓京 .民族旅游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 J.贵州民族研究, 2002, (2):23-28. DISCUSS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27、 IN CHINA Abstract: The Ecotourism meaning is complicated which includes its Original natural attribute, appropriate and sustainable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ystematic complexit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tourism should regard s

28、ustainable theory as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base on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take position theory as its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strategy guide. By analysing the typical question that exists the ecotour exploiting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uses the principle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must be followed, and explaines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of our country. Keywords: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