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阳师范学院 20XX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中国小农经济演化与发展前景研究 完 成 人: 班 级 : 学 制: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摘要 . ( 2) 1 小农经济的内涵 . ( 1) 1.1 小农经济的概念 . ( 1) 1.2 小农经济的主要内容 . ( 1) 1.3 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形成发展原因 . ( 4) 2 中国小农经济的演化过程与发展历程 . ( 2) 2.1 中国小农经济的历史演化 . ( 2) 2.2 解放后中国小 农经济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 . ( 4) 3 小农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 ( 6) 4 小农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2、 . ( 8) 4.1 中国小农经济发展的优势 . ( 8) 4.2 中国小农经济发展的劣势 . ( 9) 5 小农经济的发展战略 . ( 11) 5.1 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 ( 11) 5.2 对小农经济认识的不足 . ( 11) 6 小农经济的发展前景 . ( 12) 1 6.1 关于小农经济未来的争论 . ( 12) 6.2 小农经济存在的必然性 . ( 13) 6.2.1 高新技术的强大支撑 . ( 13) 6.2.2 多种多样的联合方式 . ( 14) 6.2.3 国家的政策支持 . ( 14) 参考文献 . ( 15) Abstract . ( 3) 第 1 页(共 1
3、5 页) 中国小农经济演化与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 : 小农经济在中国的漫长 历史中通过萌芽、发展、鼎盛、衰落、转变方式等一系列演化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小农经济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普遍生产方式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后来逐渐退出主流舞台,但是小农经济却是依然存在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身也在不断演化发展,进步创新。小农经济的作用和意义、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小农经济的问题是值得并且应该去研究探讨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小农经济的作用和意义也在随着发生变化,所以对小农经济演化与发展前景的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是从中国解 放后小农经济
4、的演化与发展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 小农经济;演化;分析;观点;对策 1 小农经济的内涵 1.1 小农经济的概念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满足自家生活需要为目的的一种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自足性的特点。 小农经济并不等同于农村经济,而是一种自然经济, 也可以说是自耕农经济。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品日益卷入交换之中,他们通常也生产一部分商品,用以交换其他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他们的生产也就逐步发展为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 相结合。 1.2 小农经济的主要内容 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更侧重于强调以家庭为
5、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则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而存在。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在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占有主导地位,现在偏远的农村,也都大量存在这种经济现象。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等词汇经常伴随着小农经济而出现,也充分的体现出了小农经济的特第 2 页(共 15 页) 点。 个体农民根据所有权或租佃权拥有小块土地,不同程度地拥有农具、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 经济,相对独立地解决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小农经济的形式。 1.3 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形成发展原因 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
6、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以满足自身及家庭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为目的,生产产品多用于相互间的交换。规模小,但生产方式灵活多变。因生产规模和工具的限制,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人口的逐渐增加使得小农经济的发展成为必然;农民不 同程度地占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在现代社会,国家的大力支持仍然是小农经济能够继续存在的重要原因。 2
7、 中国小农经济的演化过程与发展历程 2.1 中国小农经济的历史演化 中国封建社会是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变化而来的,在演化期间并没有经过外族入侵,是在社会自身的发展中缓慢形成的。中国奴隶社会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国有,国家的全部土地都属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春秋以后,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从这时起,土地私有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一方面使得农民能够获得土地,另一方面则必然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这样,大土地所有者就顺应而生了,
8、这些大土地所有者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他们先是以隐户奴役制第 3 页(共 15 页) 的形式,自唐以后又以租佃制的形式剥削在兼并中失去土地的个体农民。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是由占有少量土地和生 产资料的自耕农和依附于地主阶级的佃农这两种人构成的,但不论是哪种农民,都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度并不是纯粹的私有制形式,而是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度。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传统影响,二是因为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中都是以国家名义确认土地私有制度。因而,曾经盛行于奴隶社会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神圣原则在封建社会得
9、以继承,并且在结合实际情况下以新的形式与土地私有制度结合起来。在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土地的最高所有权,不仅表现在人 们的思想观念中,如均田制的实施与推行,而且更主要地表现为历代国家最高统治者所拥有的在登记在册的土地与人口中对每一亩土地的最后处分权和每一个人口的直接课税权。 这种建立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度基础上的小农经济,一方面使个体农户(或佃农)具有较多的自由。这些农户除了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外,人身并不受其支配;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受国家权力的支配。这种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全部封建的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
10、实的基础。 为只供个人使用的 手工工具的局限性所决定,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的经济。小农经济的生产具有以下特征:农民个人在其家属的辅助下,独立完成主要产品的全部的生产过程,一般没有外部协作,属于个体劳动的性质。由于生产囿于家庭劳动力的数量范围,农民所能够耕种的土地,是以全家力量所能耕种的面积为界限的,因此经营规模狭小。由于是以家庭为生活单位,农民的生产通常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即“男耕女织”,以此来满足自己衣食的基本生活需要,具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性质。而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逐渐发展,农民所生产的产品日益融入商 品交换之中,因此他们通常也生产一部分商品,用以交换其他生
11、产和生活必需品,这种生产也就逐步发展为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相结合。 第 4 页(共 15 页) 由于小农经济的经营以家庭为单位,生产条件简单,在相对较差的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存在和再生产;又由于它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容易通过勤俭持家来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所以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但是由于经营规模狭小,缺乏积累和储备的能力,并不能够经受住风吹雨打。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封建地主阶级沉重的租赋和徭役、商人和高利贷者的盘剥,以及封建地主的兼并等恶劣情形下,又经常会出现两极分化 。除了少数人因生产条件比较优越,家庭生活负担较轻,或适逢市场有利的情况,可以发财致富或保持能够维持生活的开支外,大多
12、数人往往陷于贫困和破产。因之,小农经济又是非常不稳定的。 自耕农和佃农所形成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具有的普遍的经济形式。在封建社会时期自耕农的兴衰对封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是通过农民战争,或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得自耕农大量增加,生产力即可获得发展。而在相反的情况下,也会有相反的结果。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有小农经济存在。但是,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农业中的一部分个体经济,虽 然仍以家庭劳动为基础,但是已经与先进生产技术装备相联系的农业生产不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而是社会化大生产。 2.2 解放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 小农经济是指在农业中与手工工具相联系,从事小块土
13、地经营的个体经济。从奴隶社会的自耕农、封建社会的佃农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自耕农,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而这些在人们的认识中典型的小农经济从近代社会开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具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实际意义。 在解放前,特别是在日伪统治时期,在小农经济状态下,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很低。在解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拥有三亿一千万人口的新区进行土地改革。 1950年宣布境内土地收归国有,到 1952年 9月为止,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全国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 1956年开始建立人民公社,收回土地租权。 1978年开始实
14、行土地承包责任制,重新租给农民。从第 5 页(共 15 页) 此,为中国的小农经济能够持续发展下去找到了一条适合的道路。 从解放后到 1978年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的这一段期间,中国在小农经济的问题上处于传统和现实情况的磨合摸索期。在这期间进行了各方面的 尝试,有正确也有错误的,但绝大部分都是不符合当时我国国情的,这使得我国在农业的问题上走了很多的弯路。尤其是人民公社制度的开始实行,在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过于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收回了农民的土地租权,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这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后经多次调整, 1
15、962年以后,绝大多数人民公社实行了制度的改革,恢复扩大了自留地和家庭副业,但仍然存在着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缺点。 近十年左右出现的真实情况并不 像 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预计的那样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特别出现在自然和经济条件都相对较好的地区。由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物价的持续上涨,小规模的个体农户或小型的家庭联产承包已经无法满足农民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因此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民就转变成了实际上的农民工,而脱离了土地和手工工具的经济形式也就不再是所谓的小农经济了。现在以家庭劳动力为基础所生产出的产品,在拥有现代化的生产工具的条件下,自给自足不再是农民
16、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使生产产品变成市场商品才是生产的目标。同时,在能够保持基本温饱的条件下 ,绝大多数人还从事的有其他副业,用来提高自己及家庭的经济水平。而在偏远的山区或是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地区,由于恶劣自然条件和极差的交通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和消费模式在这些地区遗留了下来。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非常强,因此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年份并不多。并且在整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温饱更是不容易维持。 从已经走过的弯路和在当时条件下能够制定的正确道路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经验。一个正确制定并且成功实施的方案必须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并且同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只有符合这些条件制定出的政第
17、6 页 (共 15 页) 策方案 才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具有正面积极的意义并且能够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同时,在思想上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彻底贯彻所制定的政策,而且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完善政策的具体内容,以达到最佳成效。 3 小农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尤其是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小农经济 是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王朝主要的来源。 小农经济作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发挥着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实现物质的自给自足的巨大作用。同时,小农经济的发展将大量的人口束缚在土地 上,这使得社会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以保持
18、。 在封建社会后期,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削弱了农民对产品的购买需求 , 缩小了市场 , 减慢了资金的流通和资本的增长 ; 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没有对工业的需求所以减慢了工业科技的发展 ; 由于 在 自然经济形式中土地的重要性导致即使有了大量的资本农民也用于扩张土地而不是进行技术革新和发展 。 由于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的稳定性,受其他 外部干扰影响因素少 ,从另一方面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速度也是相当慢的,当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如火如荼时我国却是仍处于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状态,对资本主义 的了解基本为零,因此 严重地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小农经济
19、从形成发展到逐渐成熟直至衰落的过程中,这中间经历了几千年的时光,因此小农经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尤其是人的性格。小农经济的特点对中华民族的性格造成了非常大影响:勤劳、朴实、狭隘、目光短浅等,以及安土重迁、男尊女卑、孝道爱国(容易分裂 宣扬大一统)、家族观、骄傲自大“天朝上国”等社会观念。同时这些观念的形成不断深入到生活之中,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直至现在一些观念仍 然在为人处事中发挥着影响力,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 自从中国被迫以武力打开国门时起,近代资本主义的成果不论良第 7 页(共 15 页) 莠,从西方的坚强阵地纷至沓来,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所造成
20、的影响岂止是翻天覆地可以形容的,其中小农经济所受到的冲击是异常强大而深刻的。在资本主义大农业以异常迅猛的姿态强势进入中华民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时,安稳而守旧的小农经济就像一个耄耋老人,在强健的新兴经济形势面前显得尤其力不从心。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在外力的强势入侵下,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在翻天覆地的土地上继续生存下去,因此小农经济 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式是关系到小农经济是否能够继续存在的关键。从解放后开始,经过了大约四十年的曲折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具有指导意义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传统的小农经济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现状很好的结合,
21、开创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式。 现今社会国家规定农村耕地的产权归集体所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这种耕地制度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国家在现代化转型中小农经济的急速破产。在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时,小农经济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生存保障,也让农村的剩 余劳动力低成本进入城市成为可能。在这种前提下,中国出现了独特的现象“春运潮”,但却没有发生几乎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回避的贫民窟问题。每年因各种原因从打工大军中退出的农民回到农村,农村是他们退守的根据地,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假如这些没有了生活来源的人,他们的家在城市贫民窟,必将对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早期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
22、中用炮舰轰开贸易道路,将国内复杂尖锐的矛盾转化成地区和国际冲突。与之相比,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的高速发展之路,用价格低廉的产品赢得国际市场,并在社会基本安定下,基本在三十年的时 间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究其原因,小农经济功不可没。 4 小农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4.1 中国小农经济发展的优势 小农经济在我国的社会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封第 8 页(共 15 页) 建社会,更是主要的经济形态,因此小农经济肩负维持社会稳定的重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封建社会的稳定。 小农经济推动了精耕细作的发展。 小农经济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
23、耕畜,并且能够相对自由地支配这些东西以达到生产出更多产品的目的。二、在具有较多自由的小农经济下,农民掌握生产资料 和生产工具,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因为农民能够经营土地的规模很小,所以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就很有必要并且也乐于做一定的修改。在实践中形成的种种经验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农经济相对其他支柱产业经济来说具有散而广、规模小、 经营灵活、 活动形式多样,由于它的形式多样,可以提供人们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料的需求,使得经济活动内容越发的丰富,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繁荣起到一个不可缺少的助推作用。 对于现代小农经济来说,现代社会的优势更加 明显,并且主要体现
24、在现代科技对农业的促进作用上。日益发展的技术,极大地解放了农民的双手,从而使他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升了生产积极性。尤其是近些年来,农用小型机械的发明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小农经济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现代小农经济正大力发展精细农业 ,采用精细形态生产方式 ,以此提高经济收益。首先,由于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日益匮乏 ,为了经济地利用各种有限资源 ,采取了四大密集的手段 :技术密集、劳力密集、资金密集和生态密集的手段。其次 ,运用精细形态的生产方式 ,可以在过去不能或 很难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或空间进行生产,用精细形态的农业生产方式 ,创造出高科技、高收入的农业。 各种生产方式的灵活运用,使得小农经济呈现出类似百花齐放的特点。小农经济并不是就单指农业经济,农林牧副渔这些方面都涉及到了,从而现代的小农经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渗入到各个方面的小农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护国家稳定发挥了作用。 小农经济从古到今都能够持续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