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下册教学建议汇总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 1课时:认识图形 1( P2) 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以准备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和白纸,为学生描、画、印、拓平面图形做好充分的准备。 2.要管理好学生手中的学具。 3.静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第 2课时:拼一拼( P3-4) 教学建议: 1. 明确要求,分组拼,交流,自由拼。 2.介绍七巧板,让学生认一认七巧板中的每个图形。 3.设计多层次的拼摆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要解决的问题。 第 3课时:练习一( P5-7) 教学建议: 1. 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 会。 2. 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
2、退位减法 第 1课时:十几减 9 ( p10) 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探索。 2.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破十法”。 第 2课时:练习二( P11) 教学建议: 1.重视对计算方法的回顾与整理 2.进一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巩固“相加算减法”。 3.用活素材,探索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4.沟通联系,梳理建构。 第 3课时:十几减 8、 7、 6( P13) 教学建议: 1. 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 2. 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破 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3. 加强比较,感悟方法的本质和计算的规律。 第 4课时:想加算减( P14) 教学建议: 1. 结合情
3、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 2. 借助算式,交流计算方法。 3. 观察比较,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 第 5课时:练习三( P15-16) 教学建议: 1. 化静为动,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2. 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及时补救。 3. 让学生初步感受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第 6课时:十几减 5、 4、 3、 2( P17) 教学建议: 1.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2. 交流思考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 。 3. 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 4. 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第 7课时:练习四( p18-19) 1. 用好直观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
4、间的互逆关系。 2. 通过减法算式数量的变化,深入认识退位减法。 3. 让学生在生动的游戏中感受函数思想。 4. 指导学生学习有条理地思考。 第 8课时:解决问题:求剩余( P20) 教学建议: 1. 在理解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感知数量关系。 2. 借助画图或操作理解并分析数量关系。 3. 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 第 9课时:解决问题:求相差数( p21) 教学建议: 1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2.用好学具或图形,拓展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 3.突出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 10课时:练习五( P22-23) 教学建议: 1. 加强比较,强化问题结构。 2.
5、关注每个学生的计算水平。 3. 训练学生用相互转化的方法解决“比多”“比少”问题。 4. 让学生体会同样的减法算式能解决两个问题。 第 11 课时:整理和复习( P24) 教学建议: 1.对退位减法表的整理要全面、有序。 2.对退位减法表的认识要突出规律和联系。 3对解决问题的整理要关注方法与策略。 第 12课时:练习六 (p25) 教学建议: 1对退位减法表的 巩固要由直观到抽象。 2.运用直观图的对比与变化,深入理解“比多少”问题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3.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回顾。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分类与计数(例 1p62) 教学建议: 1. 让学生充分探究,并用自己的
6、方式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2. 加强对比与交流。 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例 2p63)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实际意义或需要选择标准。 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表的生成过程。 3.引导学生认识到: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结果就一致;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就多样。 第 3课时:练习七( P29-32) 教学建议: 1. 对用象形统计图等方式呈现计数结果的教学应先扶后放。 2. 加强对比,使学生体会分类结果因分类标准的不同而不同。 3. 加强对计数方法的指导。 4. 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意义。 5. 体会数据蕴含的信息。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 1课时:数数 数的组成( P34-35) 教学建议:
7、 1准备好实用的学具。 2展示数数的过程。 3引导学生概括。 4.注重数数方法的指导,感受“十”的作用。 5充分利用好小棒,把握教学层次。 第 2课时:读数 写数( P36-37) 1.在操作中理解,在表达中内化,在对 比中深化。 2.利用计数器数数,深化学生对 100的认识。 3.注意让学生弄清数位顺序的方向。 4.归纳读、写数的方法。 第 3课时:练习八 ( P38-40) 教学建议: 1. 加强对比。 2. 数数与写数并行。 3. 结合数的运用,学会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4. 加强数数方法的指导。 5. 切实强化“拐弯数”。 第 4课时: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P41-44) 教学建议:
8、1解构百数表,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2.注重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 3.引导学生概括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第 5课时:比一比,说一说 教学 建议: 1.充分利用例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2.用精确、完整的语言表达比的结果。 第 6课时:练习九( P44-45) 教学建议: 1教给学生连点成画的方法。 2.充分利用数轴,培养学生的数感。 3.注重方法的交流。 4.应切实组织有效的活动进行“数学游戏”。 第 7课时:解决问题( p46 47) 教学建议: 1. 重视动手操作活动。 2.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解决问题。 第 8课时:整十数加一
9、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P48) 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 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 第 9课时:练习十一( p49-50) 教学建议: 1. 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 2. 加强“笔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3. 抓住关系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一、 单元教学建议: ( 1)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具( 2)设计好必要的各类学习活动。( 3)建议用 5课时教学。 二、 具体建议 (一) 认识人民币 1、第 52页情境图 ( 1)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然后在让学生,使他们体会到。 ( 2) 最后结合第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在此基础上,让学
10、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 2、第 53页例题 1:认识 1元、 1角、 5角、 1分、 2分、 5分 ( 1) 注意把握认识的层次,组织好分类活动。 3、 第 52页例题 2: 1元 =10角 1角 =10分 ( 1)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例 2的换线活动中,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 2) 结合“做一做”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3、 第 54页例题 3、 4 ( 1)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 ( 2) 准确把握教学的要求。 ( 3)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 4、第 55、 56页练习十二 ( 1)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有效练习。 ( 2) 了
11、解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 3) 充分挖掘“关系”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感。 ( 4) 适度拓展 货币文化,丰富学生的认知。 (二) 简单的计算 2、 第 57页例题 5、 6: 1元 2角 =( )角 5角 +8角 =13角 ( 1) 注重过程的指导,从直观到抽象 ( 2) 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3、 第 58页例题 7:用 13元正好可以买下面的哪两种杂志? ( 1) 从实际问题引入,抓住”关键词“理解问题。 ( 2) 重在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 第 59、 60页练习十三 有趣的数学活动是受低年级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可调
12、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 1) 通过购物活动,巩固知识与方法。 ( 2) 通过”凑钱“活动,提升思维与能力。 ( 3) 关注对单位换算的灵活应用。 ( 4) 关注对货币文化的拓展介绍。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单元教学建议: 1、 重视从“单一性概念结构”到“多单位概念结构”的过渡。 2、 运用“齐性”“有结构”的直观学具,帮助学生建立“单位”的概念,理解算理。 3、 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 1) 要讲究练习的形式。 ( 2) 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 3) 多进行口头练习。 4、 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5、
13、 要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6、 建议用 17课时教学。 二、 具体建议: (一)第 61页主题图: ( 1)让学生知道身边存 在很多数学问题。 ( 2)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第 62页例题 1: 10+20= 30-20= ( 1)通过数数,强化计数方式的变化。 ( 2)自主选择学具,促进学生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 3)加强交流,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2、第 63页练习十四 ( 1)多次对比,深入理解整十数加、减的算理。 ( 2)类比迁移,完成整十数连加、连减。 (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条理性。 (三)两位数加一位数
14、、整十数: 1、第 64页例题 1: 25+2= 25+20= ( 1)动手操作,感悟算理 。 ( 2)回顾交流,明确算法。 ( 3)简化思维,突出重点。 ( 4)回顾比较,认识本质。 2、第 65页例题 2: 24+9=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假发十学生学习的难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 1) 通过对比认识“进位”的必要性。 ( 2) 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 3) 通过专项练习进行巩固。 3、第 66-68页练习十五: ( 1) 分步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 2) 将进位与不进位的加法练习相结合。 ( 3) 正向强化与错误辨析相结合。 ( 4) 突出重点,专项练习。 (
15、5) 积累感性经验,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 6) 培养学生手机信息和交流的能力。 ( 7) “思考题”要借助操作活动 来完成。 (四)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1、 第 69页例题 1:35-2= 35-20= ( 1) 动手操作,感悟算理。 ( 2) 回顾交流,明确算法。 ( 3) 简化思维,突出重点。 ( 4) 回顾比较,认识本质。 2、 第 70页例题 2:36-8= ( 1) 制造认知冲突,感受“退位”的必要性。 ( 2) 动手操作,建立“退位”的直观表象,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 3) 整理交流,形成计算方法。 3、 第 71-73页练习十六 ( 1) 针对计算的关键步骤进行专项练习。 ( 2) 运用画图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3) 通过对比,发现规律,落实算法。 ( 4) 收集错例,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 5) 通过专项练习,加深学生对退位的 理解。 ( 6) 沟通与 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 ( 7) 运用活动经验,探索解题方法。 ( 8) 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与画图的方法。 (五) 解决问题 1、第 74页例题 3: 10-2-3= 10-( 2+3) = ( 1)利用现实情境,提供经验支撑。 ( 2)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 3)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 4)利用对比练习,巩固运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