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策略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6491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策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策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策略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策略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策略分析 摘 要:对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谈起,分析了目前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大趋势,从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战略选择。希望能够给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对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能提供借鉴之据。 关键词:中国汽车;工业;策略分析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1.1 发展速度快,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从我国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 从销量方面分析:从 2000年至今,自主品牌同合资品牌一样呈现出总体上升的态势,自主品牌并没有因为加入 WTO后受到国外产品的冲击而出现销量下滑。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有上升,说

2、明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 从同比增速上分析:从 2000 年到 2007 年的八年中 2000 年、 2003 年和2004 年自主品牌的同比增长速度低于合资品牌,对汽车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贡献不相上下;从 同比增速之和分析:自主品牌总增占速度高于合资品牌,说明自主品牌过去七年的递增速度大于合资品牌,呈现出较为迅猛的发展态势。 1.2 自主创新成为发展主流 十五届六中全会将 “ 自主创新 ” 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奇瑞、吉利、华晨等企业在上海、北京车展的强势亮相备受国人瞩目,也为中国民族汽车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了希望。 2008 年的北京车展,面对跨国汽车巨头强大的参展阵容,一

3、汽、上汽、东风、奇瑞、吉利、长城和比亚迪等国内汽车企业毫不示弱,纷纷携最新研发的自主品牌汽车高调亮相北京车展,其数量接近辆展 车的三分之一。数量之多超过历届北京车展。 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合资企业也制定了未来五年的自主创新目标:按照规划, “ 十一五 ” 期间,上汽集团将投资 100亿元,新增自主品牌汽车 5万辆,形成车身自主开发能力, 2010年自主品牌占总量的 30%,并具备整车和发动机开发集成能力;一汽集团 2008 年推出以顶级红旗概念车 HQD 为原型的红旗旗舰车型,初步形成较完整红旗产品系列。 1.3 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 虽然自主品牌在 2006年在发展速度和市场占有

4、率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欣喜,但 是我们从市场和产品方面分析一下是不是自主品牌真的走出困境实力大增了呢 ?从销量排名中可以看出自主品牌的含金量不足,虽然夏利、 QQ、旗云销量都达到 10 万辆以上,但是单车价值量都在 5-6 万,只相当于捷达、伊兰特的 1/2,雅阁、领驭的 1/4。所以销量大,销售价值量却很低。另外,对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经济型轿车,价格成为其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因素,上述车型的销量又是通过杀价换来的,众所周知,每次降价潮几乎都出自夏利,而奇瑞更是标榜每款车都成为同级别车的价格标尺,专家估计 QQ 的单车利润在 500元左右,利润率为 1.25%低于 国际汽车行业平均 3-4%的利润

5、率,更远远低于目前国内车市的 20%的一般利润率。也就是厂家是以牺牲利润来换取市场的。 2 目前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大趋势 2.1 汽车企业的重新整合趋势 上个世纪 90 年代,国际汽车工业掀起一股跨国兼并和改组狂潮,自1998 年德国的奔驰和美国的克莱斯勒合并后,美国福特收购了瑞典的沃尔沃的轿车部,并扩大了对日本马自达公司的控股权到法国雷诺控股日本日产、美国麦克重型货车。形成了所谓的 “6+3” 格局。但是由于国家间管理理念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并没能给合作 带来预期的效益。所以新一轮的更富理性的整合以及集团内部的磨合将继续进行。像韩国大宇那样通过盲目扩张而自我发展的企业将继续受挫并将逐渐退出历史

6、的舞台。专家预言,随着竞争的此消彼长最终国际汽车市场也终将只存在 5-6家 “ 巨无霸 ” 集团公司。 2.2 生产方式的转变趋势 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推动了世界汽车生产方式的转换,以全球制造、全球采购、平台战略、模块化通用化生产的生产方式正在形成。平台战略就是在一个不变的总成和零部件生产平台上生产多品牌、多款型的汽车。比如德国大众的 PQ35 平台就同时生产奥 迪、高尔夫和开迪三款车。通过平台战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精简生产过程,发挥经济规模效应,改善生产批量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模块化生产是汽车厂把最耗费人工的装配环节向零部件制造业转移,由零部件供应商提供

7、整车的各个总成,整车厂负责整车的开发与品牌。模块化生产有利于全球性的采购,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整车厂的组装效率。高成组化是指将汽车零部件分成若干系统和模块,按系统和模块成组生产和供应。这样可以简化协作关系,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提高零部件的生产水平,降低零部件生产成本,提高整车 厂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德国大众从捷克采购发动机总成、西班牙采购底盘总成到巴西进行组装,各协作方都无法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 2.3 新型绿色的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剧增,在给人们带来舒适、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公共问题。在保证强度硬度的情况下,塑料、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化材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8、,来减轻整车的质量,减少驱动能耗;运用电子、信息、网络等技术来控制发动机工作,减小油耗和尾气排放。欧洲 90年代提出 “3L 车计划 ” , 1998年大众公司首先推出百公里综合 工况耗油 2.99LLupo车,它采用了先进的 3缸 TDI柴油机。 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推出了 Freedom CAR 计划。集中在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其目的是在不使用燃油的前提下,研究价格可接受的、没有排放污染的、并且不影响安全性、灵活性和选购自主性的全功能轿车和卡车。在环保方面,欧洲采用了 号标准,美国分阶段实行的 Tier 标准,北京也实行了相当于欧洲IV 号的中国四号排放标准,并有多款混合动力车或燃料电池

9、车为北京奥运会服务。为此动力集成控制系统、多气门、后处理装置以及涡轮增压直喷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同时,各大汽车公 司都致力于燃料电池和双燃料、双动力系统的研究,专家预测未来的汽车企业排名将根据掌握最新的燃料电池技术的先进程度来确定。 3 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战略选择 我国的汽车工业要想摆脱高能耗、低收益、受牵制、阻发展的 “ 巴西道路 ” ,就应该在技术突破、产业聚合、市场转移的大趋势下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顺应新的潮流谋求新的发展。 3.1 集团化战略 ( 1)从国家方面的具体措施。 第一,国家出台具体的政策法规。我国汽车类企业产权隶属关系复杂,各个地方为保护各自利益,阻碍 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10、对生产能力小的企业的收购重组活动,国家要从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出发,保障市场行为的进行。第二,政企改革方面,积极推行国企的企业、社会职能分离。允许国有股减持,改革企业领导的考核制度,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允许其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第三,灵活的金融政策。增加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的贷款额度,放宽上市融资限制。 ( 2)从企业角度的具体措施。 第一,优势互补或强强联合式。不能够仅仅为了扩大规模而重组,要根据优势和竞争能力的扩大而联合。主要目的有 :和其他整车生产厂家结盟,拓宽品牌结构;向产业价值链前端延伸和零部件企业结盟,理顺零部件的供应体系或者和研发机构、大专院校结盟,提高

11、新产品的研发效率;向产业链下端延伸,参股代理商企业,控制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第二,吸纳国外资本形成战略同盟:允许国外投资公司入股,共同开发产品,占领市场;和汽车产业欠发达国家在国外联合建厂进行 CKD生产并在当地销售。 3.2 后发优势战略 由于我国民族汽车工业企业起步晚,底子薄。没有能力支付动辄几个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发展受到缺乏技术和人才制约,而这两种资 源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汽车产业分工的逐步细化而被从汽车生产企业分离出来,我国企业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钱获得。有一些研发模式可以选择: 购买整合:购买老牌汽车公司的股份来拥有设计能力,如上汽并购罗孚获得了它的设计团队及未上市的多款车型资料。

12、合作开发:让自己的工作团队和世界领先的设计公司共同开发产品,锻炼研发队伍,如奇瑞派出研发人员和奥地利的 AVL 共同设计发动机。 高薪聘请:利用国外专家的管理经验带动企业质量、技术等方面快速得到提升,如奇瑞聘请三菱的专家寺田改善企业的现场管 理。 3.2 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研发之路 我们的企业可以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 “ 模仿创新 ” 到 “ 自主创新 ” 的发展模式。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作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进行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由于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普遍较低,而采用产学研的分工合作方式,能使外部技术资源的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和自主研发或技术引进相比,企业花费更少的精力和财力,来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政府如果通过一 定的制度和措施有意识地引导和促进这种合作,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产学研的相互作用,加速创造出更多新技术新产业的萌芽。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来自大学、研究机构、企业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长明 .中国汽车市场分析与预测 J .国家信息中心, 2 汽车自主品牌的新 洋务运动 龙永图找到下台阶 J .中国经营报, 3 吴晓波著 .赢得后发优势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