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初步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6536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初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初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初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初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初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初步研究 经济增长作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目标,受到极大的重视。我国也将经济增长作为一项长期的目标。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伴产生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这些问题就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人们满意并且致力寻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的统一。 一、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综述 对于经济增长的理解,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增长代表一国潜在 GDP 或者国民产出的增加,是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 (PPF)的向外推移。库兹涅茨为经济增长做了更为全面的阐述,

2、 “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向它的人民提供品种日益增加的经济商品的能力的长期提高,这个增长的能力,基于改进技术,以及它要求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 ” 根据这种理解,经济增长不仅仅在于生产能力的增长,更强调在技术改进、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后者正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反映。马克思在论述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途径时也指出, “ 生产的逐年扩大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投入资本的逐年增长;第二个是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 ” 虽然不少经济学家注意到经济增长的质量,但是关于 经济增长质量的专著很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联经济学家卡马耶夫于 1977 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他对经济增长的理解是: “ 物质

3、生产资源变化过程的总和,以及由此而增加了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常被称为这一社会经济结构的经济增长 ” ,并强调 “ 在经济增长这个概念中,不仅应该包括生产资源的增加,生产量的增长,而且也应该包括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消费品的消费效果的增长。 ” 另一本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著作是由世界银行的托马斯等著的增长的质量,他对增长质量的理解是, “ 作为发展速度的补充,它是指构 成增长进程的关键性内容,比如:机会的分配、环境的可持续性、全球性风险的管理以及治理结构。 ” 在国内的相关研究方面,以王积业、李京文、汪同三、胡少维等学者为代表的关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较有影响。王积业从

4、多恩布什与费希尔对经济增长的理解,即经济增长过程 “ 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 ” 出发,认为 “ 所谓生产要素积累,指的是资本和劳动力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是经济增长实现数量扩张的主要源泉。所谓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指的是资本和劳动力的更加有效使用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它们构成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源泉。决定经济增长的这两组因素既紧密交织,又相互区别,共生于经济增长过程当中。在一定时期,由于这两组因素作用的力度不同,引致经济增长或者以数量扩张为主,或者以提高质量为主,形成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形态。李京文等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 (1953 1990 年

5、)生产率的变化,并与美国、日本等国的生产率变化进行了对比。汪同三等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提出了 “ 增长成本 ” 的概念,即用一些描述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对 GDP增长速度的平均弹性来描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胡少维对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方法 进行了综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做了一些评价,并指出贯彻和谐社会理念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其余大部分则集中于操作层面,即集中于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但是缺乏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问题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钟学义等在增长方式转变与增长质量提高一书中把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概括为三个方面:反映经济增长效率的指标 (

6、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资本生产率、物耗指标、能耗指标等 ),反映经济增长是否稳定、健康的指标 (经济波动情况、通货 膨胀率、就业状况、环境污染指标等 ),反映经济结构及其变动的指标 (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劳动力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等 );戴武堂认为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包括: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就业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收入差距的合理程度。其他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包括梁亚民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效率、产出结果、增长潜能四个方面设计的由 21 个评价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李周为、钟文余通过六个反映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指标以及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

7、源泉与机制的一系列指标体系来评价经济增长的质量;李变花认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 系应该包括经济增长水平、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竞争能力、人民生活、经济稳定八个方面;单薇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持续性、潜力四个方面,确立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的评价理论,对 1995 2000 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探讨;赵英才等对 1978 2002 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与数量扩张并不同步的结论;而徐辉、杨志辉则用密切值模型对 1995 2003 年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评价。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前文有关的理论研究,笔者认

8、 为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可以界定为: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个经济体在经济效益、经济潜力、经济增长方式、社会效益、环境等诸多品质方面表现出的与经济数量扩张路径的一致性、协调性。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体现了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增长潜能、稳定性、环境质量成本、竞争能力、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方法选择 1.模型指标变量设定 前文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已经做了大量的定性分析,但如何进行量化评估,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体现了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增长潜 能、稳定性、环境质量成本、竞争能力、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是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

9、理论,运用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状况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在参考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解,本文设定了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 15 个指标变量,构造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各个指标及含义具体如下: x 人均 GDP 指数(1978年价格 ); x 财政收入增长指数; x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1978年价格 ); x 第二、三产业产值占 GDP比例; x 投资效益系数; x 出口总值占 GDP的比重; x 外商投资额占 GDP比重; x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比 (倒数 ); RD 占 GDP 的比重; 单位产值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倒数, 1978 年价

10、格 ); 单位产值工业固体废物排放 (倒数, 1978 年价格 ); 万元产值能耗率 (1978 年价格,倒数 ); 经济稳定性系数 (取倒数 ); 城镇化水平; 养老保险覆盖率。 在运用因子分析前,将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各负向指标调整为其倒数形式,使其成为与经济增长质量正相关的指标变量。 2.因子分析方法 在定义经济增长质量的研 究中,需要对反映其客观情况的多个指标进行大量的观察,而在很多情况下,许多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从而有可能用较少能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析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而各综合指标之间是彼此不相关的,这些代表性的综合指标称为 “ 公共因子 ” ,而因子分析就是用较少的几个

11、因子来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模型。 在建立因子分析模型时,用尽可能少的不可测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个变量或指标。因子分析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 x。为 p个指标, a。为影响因子载荷, F 为 m个公共因子, m小于p, 为特殊因子。 因子分析法通过研究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从而将多个指标体系转为少数几个相互独立且包含以上指标大部分信息 (80%以上 )的综合指标。其优点在于它确定的权数,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有较好的客观性,而且得出的综合指标 (公共因子 )之间相互独立,减少信息的交叉,这对分析极为有利。 三、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 反映中国经济增

12、长质量的各指标代码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 l 所示。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应首先检验模型及相关指标的设计是否可以应用因子分析。 KMO 检验和 Bartletts 球形检验是两个测度因子分析模型是否可行有效的检验方法。 KM0(Kaiser Meyer Olkin)测度采样充足度。检验指标变量的偏相关是否足够小。 KMO 的统计量值一般界于 0 和 1 之间,若该统计指标在 0.5 和1 之间则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若小于 0.5 则表明因子分析的结果可能难以接受。 根据相关数据, SPSS 给出的相关计算结果表明, KMO 检验的结果为0.588(大于 0.5)。 Bartlett检验统计

13、指标检验相关矩阵是不是单位矩阵 (原假设为相关矩阵为单位阵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 Bartletts 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 401.362, p 值近似为 O,拒绝原假设,即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因此。以上两项统计指标的检验表明适合采用因子分析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 SPSSl3.0 的输出结果如表 2、表 3、表 4 所示。表 3 是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后的结果。 从表 3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旋转后第一公因子 F1在指标变量 x和x 上有较大的载荷,而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中的宏观环境因素,可以作为经济增长质量的宏观环境影响因子。旋转后第一公因子 F+在指标变量

14、x上有较大的载 荷,而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中的要素收入的变化,可以作为要素生产率因子。旋转后第三公因子 F3 在指标变量 x和 x上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经济增长的环境和资源变化以及竞争力,这些可代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潜力,可以作为经济增长质量的可持续性与潜力因子。 因此,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 15 个指标变量,可以用 F 和 F这 3 个完全不相关的公共因子来表征,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包含了宏观经济环境因素、要素生产率因素和经济增长潜力及可持续性因素。 通过对表 3 的观察可以得出,宏观环境影响因子 F、要素生产率因子 F和经济增长潜力及可持续性因子 F,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15、全部变量信息的 90.97%,由此可见,这 3 个因子包含了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为了计算各公共因子的综合得分,以便求出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的数值,需要对这 3个因子进行量化。本文采用回归法 (regression)来计算因子 F 得分,计算结果如表 4 所示。 历年经济增长质量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 Q,表示为公式: 其中, 是 X 的相关矩阵 R 所对应的特征值。 四、结论 通过对全国 1990 2005 年经济增长质 量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到结论。 1.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综合评价指数的相关数据,自 1990 2005 年 16 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综合质

16、量指数年平均提高约 6.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 2.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质量提高与数量扩张不同步的现象 巾国 16年来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QI)与数量扩张 (SI)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虽然中国在 16年间经历了 QI的持续上升,但是由于中国保持了更高的数量扩张速度, QI 的提高并未与 SI 呈现出较高的同步 l 生, 经济规模总量迅速扩张的同时并没能带来同比的质量提高。这一定程度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仍然没有摆脱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低质量增长的窠臼。 3.最近几年扩张不同步系数不断扩大的趋势应引起重视 根据扩张不同步系数的计算结果,自 1995年以

17、来扩张不同步系数变为负值,而其仍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这就为当前经济运行提出了一个警示,即在关注经济数量扩张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这也从实证的角度反映出当前遵循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4.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因素的不 同变化趋势应引起重视 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主要由于公因子 F1、 F2 和 F3 的影响。 F1 得分上升意味着经济增长过程中宏观环境的改善; F2 得分上升意味着经济增长中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F3 得分上升意味着经济增长潜力及可持续性的上升;反之相反。 自 1991 年以来,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宏观经济环境因子 F1,随着经济的增长,宏观经济环

18、境状况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要素生产率因子 F2 则呈现出波动性,经历一个先提高到逐步降低再稳步上升的过程,这表明自 1990 年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是最近几年 F2 稳步上升,表明要素生产率的上升。反映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及可持续性的因子 F3 呈现出 “ 倒 u 型 ” 趋势,在 1997 年以前逐步上升,而在1997 年以后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点尤其要引起重视。 5.影响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最关键的因素 环境成本由于自 1996年以来 F1、 F2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而 1996年以后中国经济

19、增长质量提高速度降低的原因就只能来自 F3的下降,正是 F3的下降使得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步伐减缓。而 F3 其实代表了 TFP 的变化和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正如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所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 (TFP)相对较低,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基本上属于投入型的数量增长。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也很高,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 2006 年 9 月 7 日共同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2004 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 5 118 亿元,占当年GDP 的 3.05%;虚拟治理成本为 2 874 亿元,占当年 GDP 的 1.8%。环境损耗惊人,环境因素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