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美贸易结构不对称的原因及对策的创新分析 作者简介:田圆( 1989-),女,四川省南充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一、中美贸易现状 1.中美贸易发展现状。 1972 年两国贸易额仅为 1288万美元,到 2007年增至 3021亿美元, 30年间增长了 2万多倍,平均年增幅达两位数。自 2002 年起,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步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中国对美国实现了巨大的贸易顺差,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除了 2009 年中国与美国的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而有所下降之外,其余各年均逐步扩升。 2.中美贸易结构现状。美国出口到中
2、国的产品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中间产品较多,二是产品具有的技术含量较高,三是出口的商品权重 相对分散。因此,由于中国的技术相对落后和在华的美国企业维持生产的需要,中国对来自美国进口的产品可替代性较小。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尽管数量巨大,但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为主。 2009 年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中,在前十位产品中,有一半产品为玩具、服装和箱包等。整体而言,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这些商品的特点一是技术含量不高,二是市场替代性强,三是消费弹性小。这样的中美贸易结构造成了更多的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名义额的增加,但实际上却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程度的增加,两国的贸易结构存在着不对称。二、中美贸易结构不对称
3、的原 因 1.两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同从而产业结构的差距。美国各种跨国公司在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进行大量投资,将劳动密集型与资源消耗型及污染严重型的夕阳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集中人力、物力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先发优势导致美国的技术水平领先于中国。美国将那些低技术含量的、低利润的产品转移到中国生产,自己专注于技术水平较高的产品生产上。当中国企业试图通过模仿提高技术水平来增加利润时,就挤占了美国企业获得的利润。所以美国必然会采取多种形式遏制 中国的技术进步,如转让一些中低技术的产品在中国生产又出口到美国,限制本国内高科
4、技含量和高新技术的产品的出口,既获得了利润又限制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国企业被迫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成为其全球生产和组装的车间。 2.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从两国的居民的消费结构上来看,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消费的层次也会出现差异。在收入水平很低时,人们的绝大多数支出都将集中在食品等必需品上,而当人们的收入水平很高时,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外,他们还可以购买高端产品来提高其福利水平。由于中国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比美国 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低,中国对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比较低,而不管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低,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都是必须的,因为美国的先进技术和国内对高档产品的消费带动的高科技
5、含量的产品的生产,对于生活必需品美国居民更是加大了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因此,在国内外的消费需求的带动下,中国将大量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廉价的产品出口,而对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的生产研发则远远落后于美国,以致于为了维持生产的需要,必须靠进口来提高国家竞争力。 3.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向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了促进出口,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措施,如采取本币贬值,为出口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出口退税等。我国在追赶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并没有受到重视,国内消费市场严重不足,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需市场。而与此相反,美国在战后一直实行凯恩斯主义政
6、策,通过刺激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美国常年推行鼓励高消费政策,用减税退税刺激消费,通过消费信贷、低利率鼓励超前消费,采取增加政府购买,个人转移等措施拉动个人消费。于是美国的储蓄率不断下降,进口需求不断扩大。因此,以上影响中美贸易结构的三个因素可以用下面的图示清楚的揭示 :三、解决中美贸易结构不对称的对策建议 1.推动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因素就是劳动力和资本,其中主要依靠的是资本的投入以及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加大研发投入和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为实现技术进步奠定良好地基础。另外,在增加市场容量和需求推动的情况下,创造出有效的竞争能力,创新就会不断出现,技术进步才会不断涌现。 2.拉动内需的发展战略。我们应逐步重视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刺激高新技术的产品的生产的作用。通过减税退税刺激消费,通过消费信贷、低利率鼓励消费,采取增加政府购买、个人转移等措施拉动个人消费。参考文献:黄 莹,高泽金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J.科技创业月, 2012( 3): 26-36 张伟 .中美贸易不平衡成因及相关分析 J.财贸经济, 2009( 4): 71-76 周睿 .浅议中美贸易的不对称依赖及其形成机制 J.亚太经济, 2011( 3): 57-60 张亚斌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贸易结构转换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