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研究 试论对安徽省长丰县 论文摘要 我国刚刚迈进小康社会就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针对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在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基础上,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帝 )度,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解决我国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论文关键词 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农村
2、养老保障体系;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是指 6o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 10或者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7。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于 2000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o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 1 43 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10 97以上。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保障体系残缺,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养老保障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家庭 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并呈现出诸多缺陷。目前养老方式开始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转型,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农
3、村养老发展必然的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理性选择。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 1 调查对象 安徽省长丰县阮巷、罗塘、水湖、双墩四个乡镇;蒋庄、兰桥、黄岗、邵集等十几个村;四所敬老院、一家老年公寓年龄在 60 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走访部门有:长丰县民政局、统计局、卫生局等。 1 2 调查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内容涉及 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日常物质消费、受照料、健康等状况以及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等问题,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 616 份。 2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分析及成因分析 2 1 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40 09的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31 8l的
4、老人依靠子女供养, 5 84的老年人依靠政府补救度日,在所调查老年人中仅有 1 46享有退休金。 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物质消费状况主要包括饮食、衣着、住房、医疗、精神娱乐等指标。从饮食状况分析, 54 3的老年人对日常饮食状况较 满意,24 0的老年人对日常饮食状况不满意;从居住状况分析,被调查老年人基本上都有相对固定的居住场所, 35 6的老人与一个子女同住、 59 8不与子女同住,少数老人在子女家中轮流居住;从医疗角度分析,在老年人消费支出中,医疗费用的支出比较大,其中 20 1的老人的收入主要用于医疗费用支出。 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需要适度的护理和照料。据长
5、丰县民政局资料显示,在所调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子女外出打工的老人占到所调查老人总数的 56 3,加上家庭 结构的变化,农村老年人的受照料状况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有子女照料的老人仅占 78 07,其中独居老人占 23 53;无人照料的老人在所调查老人中高达 21 93,相当一部分孤寡老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宁愿独居,也不愿进入乡镇社会福利机构养老。 2 2 我国农村养老状况成因分析 我国老年养老保障模式从形式上分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模式。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经济条件也不尽人意,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再加上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因而老年人迫切需要经济上供养、生
6、活上照料、精神上慰 藉。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乡迁移、核心家庭的出现及产业结构调整,将引发家庭照料提供者的减少,家庭对老年人保障的能力与愿望的减弱,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日益暴露出严重弊端,与我国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住要原因如下。 2 2 1 农村劳动力弱化,家庭养老受到冲击。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中,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城乡经济发展的长期不平衡,农村人口特别是大量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动和迁移加速,一方面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弱化,农村经济发 展缓慢,农民收入不高;另一方面电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老年人与其子女、
7、晚辈共同生活的家庭逐年减少。最终导致农村养老保障严重匮乏,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给家庭养老方式带来巨大冲击。 2 2 2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基金筹集模式存在缺陷。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是介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一种保险品种,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以 “ 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 ” 的标准进行筹集,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益不好,政府没有对农民提供相应的补助,造成农民自己筹集资金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没 有调动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就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状况看,仍然存在着征收成本过高、制度覆盖面过窄、基金筹集困难等弊端。 2 2 3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衰竭,供给能力
8、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又分为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农地征用,必然造成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减少不可避免的情况,削弱了基于土地基础上的家庭养老的功能;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主要形式有五保户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我国各地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直接影响集体养老的普及和规模化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且有下滑趋势,又导致了集体养老功能的弱化。 2 2 4 家庭养老存在局限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滞后。家庭养老的局限性严重的干扰了农
9、村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安宁和稳定,给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带来了负面效应,我国目前社会养老呈现滞后状态,因此必须积极探索选择新型社会养老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观念的变化,农村家庭规 模逐渐变小,农村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家庭赡养的功能在逐渐退化,家庭养老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的农村养老必然会经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3 加快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转型的建议 3 1 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落后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最
10、根本原因。不论老年人的心理、养老还是医疗问题,都需要经济的支撑。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村农 地产权制度改革,以市场机制加上政策倾斜解决人地结构矛盾;另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再次要加大对农村公益养老事业的投入,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确保老年人 “ 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 。 3 2 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设立 “ 夕阳绿色通道 ” 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是对老年人医疗保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各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满足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需要。针对老年人去指定医疗点看病不
11、方便报销门槛 较高这一问题,政府应建立特殊的医疗报销制度,扩大报销范围,放宽报销条件,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等,切实从老年人角度出发,建立 “ 夕阳绿色通道 ” 。 3 3 制定相关奖惩制度,健全农村老年人心理保障体系 除了道德层面的宣传外,各级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对没有尽到赡养义务的子女给予处罚,对孝敬老人的子女给予表彰,营造良好的敬老爱老氛围。此外,政府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老人维权机构,使老年人维权途径更为方便,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开展多渠道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提倡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宣 传积极乐观的生活度态度,并建设老年人心理咨询机构,加大对乡村卫技人员心理治疗技能的
12、培训,做到及早发现和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3 4 推进保障模式的创新,提高保障能力和效果 在政府主导下逐步建立参与式发展的机制,加快调整个人帐户整体规模,使之更加方便农民,减少农民享受的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灵活多样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好处,让制度受到农民的欢迎。首先,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其次,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解决养老保险隐形债 务。同时尽快建立基金分级管理体制,加强基金监管力度。稳定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建立个人自筹养老基金,实现社会保障金筹措方式的转变。 3 5 实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养老体系 敬老是中华
13、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公民敬老的教育应从小抓起。营造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教育。各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老年人娱乐场所,增加娱乐设施,组织娱乐活动,丰富娱乐生活,开展老年福利事业,促进老人身心协调发展。将家庭养老的责任与义务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具有 中国特色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养老机制,应该是国家、集体、家庭和个人相结合,形成以经济为基础,以保险基金为前提,以家庭保障为中心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体系。 3 6 实现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转型 家庭养老对农民而言是普遍的,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民保障需求的不断上升,给农村家庭带来
14、愈加沉重的养老负担。 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我国人口急剧老龄化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实力有限,要把农村养老完全抛向社会是不现实的。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家庭养老 与社会养老协调统一,在继续支持和鼓励家庭养老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创造条件实现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模式的转型。 4 结语 通过对长丰县 4 个乡镇的 616 位老人进行的调查研究,透视了整个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分析了农村养老存在的几大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中国已经步人了 “ 老龄化 ” 社会,能否更好的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和发展。现阶段,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从农民养老保障的客观需求出发 ,在继续巩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实现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才能真正做到 “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