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编纂基本理论与方法.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307273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志编纂基本理论与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方志编纂基本理论与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方志编纂基本理论与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方志编纂基本理论与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方志编纂基本理论与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方志编纂基本理论与方法 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 王 晖 一、方志学基本常识 方志是记述某一地方古今各个方面或某一方面情况的资料性科学文献。记述各个方面情况的为总志,记述某一方面情况的为专志。方志概念诞生于周,方志的雏形地记、地志萌芽于秦汉,郡书起于汉晋,图经演变于隋唐,方志定型于两宋,盛行于元明清,空前发展到当代,已历经 3000 余年历史。 (一)方志概念 “方志”一词 最早见于周礼。 “ 方 ” 同“邦”, 在商代、周初是对周围少数部族的称呼,如当时将西北方少数民族称鬼方。中国古代国家最初形态是部族式邦 国和小国寡民式的方国。西周王朝,周公旦摄政时封邦建立 71 个方国,总结夏殷的统治经验,制

2、作典章礼乐各种制度,汇编成周官,汉代古文经学家将其改名周礼。周礼 春官记载: “ 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 ”“ 小史掌邦国之志。 ” 四方即指诸侯方国。周礼 地官记载: “ 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 方志就是方国之志。东汉郑玄作注: “ 方志:四方所识久远之事,以告王观博古所识。 ”“ 志 ” 通 “ 识 ” ,又作 “ 誌 ” ,即记述。方志即方国情况的记述。尚书记载周公摄政六年(公元前 1019 年)制礼作乐,以此推算, “ 方志 ” 概念诞生至今已 有 3000 余年。 (二) 方志与史 志与史在不同的阶段存在不同的关系。 1.古方志就是古 国 史。后汉书 西域传提到西域有 “

3、二汉方志 ” ,但先秦至西汉的方志已全部失传。 “ 古方志 ” 到底是什么书,郑玄周礼注疏曰:“ 志,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 ” 近代傅振伦认为:“ 墨子所称燕宋齐周等春秋及百国春秋,孔子所见百二十国宝书,皆周外史所掌四方之志也。 ” 宋人郑樵说: “ 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 ” 清代章学诚认为: “ 外史掌四方之志 是一国之全史也。 ” 近代梁启超说: “ 最古之史,实为方志。 ”众多史志学家认为 方志是最古之史,是因为 “ 在司马迁当时,大家只知道有经学、子学、文学这些观念,而没有史学的独立观念。 ” 1古代只有史官,没有史学概念,史书也没有统一名称, 如 先夏时期中国四部

4、著名的史籍 分别叫 三坟、五1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第 69 页,三联书社 2004 年 2 月版。 典、八索、九丘, “ 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 ,志涵盖百国宝书古国史。正史除三国志外,一般用 “ 书 ” 命名,唐以后才出现以 “ 史 ” 命名史书,明代才出现 “ 历史 ” 概念。张革非中国方志学纲要说: “ 最古之史,实为方志 ,即方志不仅是古史之作品,而且是古代史书的起源。 ” 可见最初形态, “ 古方志 ” 就是古国史,史志合一 。 2.史中志是史书体裁之一。东汉班固作汉书,将司马迁史记八书体改为十志体,志的概念发生变化,从此正史大都设立了志,这种 “ 史中志 ” 不是方志,而是史书的纪

5、、表、志、传四大体裁之一。 3.今方志是历史的姊妹学科。 “ 古方志 ” 由古国史演变成正史,志成为史书体裁之一的 “ 史中志 ” ,史志合又分置,在国为史,在郡为志,兼收并蓄地理等内容,逐步形成今之独立的方志学科。 (三)方志起源与发展 1.方志起源。 古方志与古史同源,今方志在正史之外,另有一支源流,其源头为山海经和禹贡。山海经是由山经、海经、 大荒经三部分组成,其中山经成书最早,约在战国时期,记述巴蜀、楚国和其他 40 个方国, 550 座山, 300 余条河流以及这些地区的山水、民情、特产、祭祀、巫医、怪异、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等。山海经原是以图为主的山海图经, “ 经 ”是 “ 图 ”

6、 的文字说明,后来图散失了,变成有文无图的山海经。山海经其中山经每经之后的文字均有一概括之句: “ 右南经之山志。 ”“ 右西经之山志。 ”“ 右北经之山志, ”“ 右东经之山志。 ”“ 右中经之山志。 ” 先后五次自称 “ 山志 ” ,说明该书自我界定为志书性质。禹贡 是尚书中的一篇,此篇成书于战国至秦汉间,约 1200 字,它假托夏禹治水以后,将全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分别记述九州的疆域、山脉、河流、土地、物产、田赋、交通和民族分布情况。山海经偏重于自然地理,禹贡偏重于人文地理,这两部著作内容与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世的地记、地志和图经,多仿其体,因此,这两部书既是

7、地理书的始祖,又是方志之滥觞。 2.方志雏形 。 方志多源,与史同源实名方志,古方志已消亡;与地理同源,名目繁多,过程漫长。秦汉至隋唐时期,方志是以地记、地志、郡书、图经等形式流传 。秦统一中国后,舆图地志之作续有纂辑。史记载:刘邦入咸阳,萧何在秦丞相府获御史律令图书, “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 两汉时期,郡国地志已成为中央政府的征录之书。隋书 经籍志云: “ 武帝时,计书既上太史,郡国地志固亦在焉。 ”这些被称为某州某郡 “ 记 ” 、 “ 图经 ” 、 “ 志 ” 、 “ 传 ” ,大多不成体系,见诸方志雏形的是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和

8、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越绝书所载内容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 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涉及。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门记述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 347 年)中国西南地区历史、地理、人物的著作,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 (公元 348 354 年),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雄、期、寿、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共 12 卷,约 11 万宇。该书显著特点是内文卷名和全书直接冠名 “ 志 ” 。越绝书、华

9、阳国志被四库全书列入史部载记类,清以来 学者多推此为最早的方志。 3.方志定型 。 隋大业中普诏天下诸郡(州)纂修图经,唐代定制诸州三五年一造图经,北宋多次下令诸路、府、州、县纂修图志。隋朝官修总志有诸州图经集、诸郡物产土俗记和区宇图志。敦煌发现沙州图经、西州图经残卷,内容包括河渠、堤堰、盐池、古城、亭驿、祠庙、学校、歌谣等。唐初魏王李泰主编括地志,吸收汉书 地理志和南北朝顾野王舆地志两书编纂特点,创立一种新的地志体,为后来的李吉甫纂元和郡县志、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北宋政府数次诏修图志,祥符、熙宁、元丰、 政和年间出现大规模图经地志编纂活动,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著录的祥符图经即有43 种之

10、多。这些图经内容已不限于传统图经的地理风俗物产,而是叙及人文政事,虽无方志之名,却具其实。两宋时期,方志体例由图经逐步演变为备载一方古今各种事物的方志。宋王存修九域图,修毕,因 “ 旧名图而无绘事,乃请改曰志 ” ,故改曰元丰九域志,此后又三修九域志,并于徽宗大观元年 (1107年),朝廷 “ 创置九域图志局 ” ,这是我国设立最早的国家修志机构。宋敏求长安志是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志书。长安志撰于熙宁九年 (1076 年), 共 20卷,体例虽不完全符合今方志,但记述范围比隋、唐、北宋图经要广博,尤其是以更多篇幅记述历代府尹事迹,反映当时地志之书已由偏重地理考述转向重视人文记载,备受南宋志书编纂

11、者的推崇。南宋时期尤重修志,苏、杭、明、台、镇江、江阴等地志书一修再修,如三修临安志。编修方式由地方官主持,请名人学士编纂,所修志书体例内容日趋完善,师法长安志,史地文并重。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 序说 :“ 方志之书,至赵宋而体例始备。举凡舆图、疆域、山川、名胜、建置、职官、赋税、物产、乡里、风俗、人物、方技、金石、艺文、灾异,无不汇 于一编。 ” 宋代方志留存 27 种,其中宋敏求长安志,罗愿新安志,范成大吴郡志以及临安三志、剡录被誉为一代名志。两宋时期,方志内容和体例完成了古代图、志的融合,从偏重地理向兼记人物、政事转变,促使方志基本定型。 4.方志发展 。 元明清三代,方志鼎盛发展。元代至

12、元二十二年( 1285 年),集贤大学士行秘书监事扎马剌丁奏请编纂大一统志,世祖忽必烈遂命其与少监虞应龙等人搜集材料编纂,至元三十一年( 1294 年)大元大一统志纂成。明代仿其体,天顺五年( 1461 年)李贤等纂修成大明一统志。清代康熙、乾隆、嘉庆三修大清一统志。一统志属于全国性地理总志,三代连续编修,带动了省府州县志普遍编修。明永乐十年 (1412 年)和十六年 (1418 年),明成祖朱棣两次颁发纂修志书凡例,对志书中内容体例作出具体规定,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方志编纂的政府条令。自明代起,各行省普修(省)通志。清雍正年间规定州县志书每 60 年一修。各省、府、州、县设立志局、志馆,由政府

13、长官领衔主修,聘当地学士名流主纂。康熙二十九年( 1690 年),河南巡抚阎邦兴为统一所属府州县志体例,特颁发了修志牌照,具列凡例 23 条。清代乾嘉时期方志学 兴起,并形成学术流派,一派以戴震为代表的偏向地理的考据派,也称纂辑派;一派以章学诚为代表的偏向历史的史志派,也称著述派。清代是方志理论与实践双丰收的时代,编修方志有 5685 种,约占旧志 70%。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但政府重视修志,国民政府内政部两度颁布地方志书纂修办法,各地编纂出1500 余种方志。方志体例受西学东渐影响,拜泉县志、寻乌县志等志书使用了章节体,并融入近代科技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方志事业空前发展,截至 201

14、0 年底,全国首轮三级志书规划 5993 部,已出版 5803 部,出版部门行业志 、乡镇村志、山水名胜古迹志、地情书、教材、理论著述以及历代方志整理等累计出版 34700 部。新方志体例走入百科,内容更为丰富,编纂手段和出版载体发生革命性变化。第二轮志书编纂基本实现无纸化微机操作。志书出版不再是单纯的延续千年的纸质书体,更有运用多媒体技术制成软件体电子书,形成纸质版与电子版并驾齐驱的 “ 书软件体 ” 方志。软件体方志是以光学存储介质(磁盘、光盘等)为物质载体,集数值、文本、颜色、图形、图像、视频、音乐、语音等多种媒体为一身,运用 0 和 1 二进制代码数字表示,通过 FLASH 模板程序设

15、计和相关文件的导入 ,生成一种具有视听效果的方志展示软件。软件体方志或出版光盘版,借助电脑阅读;或拷入数据库,上网运行;或制成专用电子书,或拷入 TF 芯片插入平板电脑或手机,受众随带随用。利用软件体方志建立数字方志馆,为下一轮续修方志提供极大方便。软件体方志的出现是方志发展史上一个现代化标志,是新的里程碑,前景美好。 (四) 方志 种 类 志书种类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总志,即包括记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情况的行政区域志。古代行政区划变化大,名称有郡、道、路、监、厅、州、府、县等,大都有志,尤其元明清三代修有全国性的 大一统志。新方志规划内的是省、市、县三级志书,其中市志种

16、类复杂,包括不同行政级别的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也包括同行政级别的地区志、城市区志、自治州志等。乡镇志不在规划内,经济发达地区已广为自发编修。 二类是专志,指记述某一个方面情况的专业志书,专志记述空间大到一个国家的行政区域,小到一个物体和产品,具体可分为 8 小类: 1.部门行业志,是以部门单位或者一个行业系统为编纂空间的独立出版的志书,如教育志、财政志、文化志、军事志等; 2.学科专业志,如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中国古生物志、中国戏曲志 、黄梅戏志,还有正在编纂的地震专业、体育专业、会展业等方面的志; 3.自然实体志,如山志、洞志、沟志、河志、江志、湖志、岛志等; 4.社会实体志,如书院

17、志、校志、局志、厂志、站志、所志、监狱志等; 5.建筑物体志,如楼志、亭志、阁志、寺志、庙志、塔志、陵志、塘志、堰志、边关志、长城志等; 6.工艺特产志,如笔志、墨志、端砚志、雨花石志、淮南豆腐志、通江银耳志、大熊猫志、酒志、烟草志、茶叶志等; 7.乡土市井志,如土司志、乡土志、场志、村志、社区志等; 8.名人故里志,如 孔子故里志、陋巷志、王羲之志、孙中山志等。 专志可读性强,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新编专志的数量是行政区域总志的 8 倍之多,专志为百花盛开的方志园地增添了争奇斗艳的奇葩。 (五) 方志性质 方志性质揭示方志的本质属性,对方志的内容、体例、特征与功能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必须揭示

18、方志的空间、时间、结构、内容、质量和编纂的种属内涵。清乾嘉时期方志学创立之后,方志性质众说纷纭,延续至今,大体可分为现象比喻词语定义和逻辑本质定义两大类。现象比喻词语定义主要有地理书说、历史书说、史地两性说、百科全书说、政书说。 还有一些反映志书某个方面性质功能的提法,如信息书说、地情书说、资料书说、资料性著述说,还有将方志与方志学概念混淆在一起的定义,如史料学、行政管理学、地方信息学、地情学、地方区域学、方志属于历史学范畴 2等。这些文献名称和学科名称的词语定义缺乏特殊的质的规定性,现象比喻,定义模糊,不符合定义规则,不能揭示方志本质属性。中国地方志协会 1989 年学术年会重点讨论了方志性

19、质课题,与会的论方志性质一文提出要遵循逻辑定义的规则,性质定义是定义之一种,不能将性质与定义分开研究,不能采用现象比喻下词语定义,要运用 “ 被定义 项种差属 ” 的定义公式下方志本质定义。会议肯定了这种方法。此后,方志性质由现象性研究转为本质性研究,遵守逻辑定义规则,下方志本质定义。影响较大的专门阐述方志性质定义的有: 1.“ 方志是记述地方古今各个方面或某一方面情况的科学文献 ” 。 3文章发表后引起全国性争鸣,作者主编出版了方志性质辩论一书。 “ 这场方志性质大辩论将此前关于方志性质问题的争论引向方志本质的抽象定义。 ” 4 2.方志 “ 是记述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

20、状的资料性著述。 ” 5与此同时,魏桥、刘柏修、刘斌、胡巧利等相当多的学者持此说, 只是在 1989 年前性质与定义分开研究,众多持此说者并没有认定这是方志性质定义。 3.“ 方志为一方古今总览。 ” 6此说缺乏属概念。 4.“ 方志的性质是时空性多学科、多专业的历史和具系统资料的科学文献。 ” 7 5.“ 方志是一种记载某一地区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物产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著作。 ” 8 2004年 11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广州召开 “ 方志性质研讨会 ” ,会上,邱新立综合此前研究的成果和 12 位与会者的观点,归纳为 “ 地方志是记录特定区域自然、社会和人文的历史、现状

21、的文献 ” ,写进地方志编纂管理条例 (代拟稿)。 2006 年 5 月,国务院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方志性质定义为: “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 (六) 方志特征 2 来新夏:方志学概论 “ 方志的性质 ” 第 20 页,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8 月第 1 版。 3 王 晖:论方志性质,中国地方志 1990 年第 1 期。 4 程方勇: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方志性质研究概述,中国地方志 2009 年第 3 期第 11 页。 5 梁滨久:新方志学理论的基石,方志研究 1992 年第 5 期。 6 黄 苇

22、、巴兆祥等:方志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7 梅 森:方志学简论,黄山书社 1997 年 11 月版。 8 仓修良:方志学通论,方志出版社 2003 年 10 月出版。 方志内容丰富,具有多方面特征: 1.地方性,即区域性,是志书的空间特征。 “ 地方 ” 是广义的概念,小到一个部位,一个物体;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星球。世间万事万物千差万别,修志要严守疆界,强化地方特点。 2.时代性,是志书的时间特征。由方志成书过程和内容断限所决定。方志代代相传,隔数十年续修一次,这种前后相续的阶段性就是它的 时代性。无论是编修贯通古今的通纪志,还是续修断代志,都要把握时代特色,体现鲜明的时代性。

23、3.系统性,是志书结构特征。包含反映各个方面的行政区域总志的大系统和反映某一方面事物的专志子系统。志书类型多样,内容纵横交叉,只有抓住系统性原理,才能理顺关系,归属得当。 4.资料性,是志书内容特征。资料范围包括 :人们口头讲述的对历史回忆的口碑资料;人们行为中保留的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的行为资料,形成文字记录的档案、图书、报刊、统计等文献资料,反映和传递历史信息的物体和音像等实物资料。 5.科学性,是志 书质量特征。任何一部志书都要做到资料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把握六个质量标准:一是观点正确,宗旨明确,符合国体政体和意识形态;二是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记述客观,史实准确;三是体例完

24、备,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齐全,结构严谨,归属合理;四是特点突出,地方特点、时代特点、行业特点、志体特点突出,锐意创新,防止 “ 千志一面 ” ;五是文风端正,严谨、朴实、通俗、流畅,行文规范统一;六是声像精美,纸质书体要图文并茂、装帧精美,软件体方志应增加声像等多媒体手段,视听效果声像并茂。 6.文献性,是志书编纂特征。修志就是编纂 不同层次的文献,其中口碑、传说、手稿、记录、笔记等未形成完整材料的属于零次文献;未经整理移植而来的图、表、 录、艺文等原始文献属于一次文献;在前次文献基础上进行整理、浓缩、提炼,以叙述为主 “ 述而不作 ” 的大事记、专志、一般性传略、简介等属于二次文

25、献;经过综合分析评价论述的序言、凡例、概述、无题序、传等属于三次文献。把握不同层次文献特征,就可以合理分配人才和准确掌握编纂程度。 (七 )方志功能 晋代华阳国志 序说: “ 夫书契有五善:达道义、彰法戒、通古今、表功勋而后旌贤能。 ” 这是方志功能最早的表述。历代志家有着 大意相近的表述。直至民国年间,于乃仁在方志学略述中说: “ 方志之性质及其效用,盖有三焉:一曰备行政官吏之省览,俾发政施令得其宜也 二曰资学者治史以最丰富之史料也 三曰启发后进敬恭桑梓之心也 ” 中国地方志协会 1986 年学术年会上,朱文尧将于乃仁的观点概括为: “ 资治、存史、教化 ” ,成为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

26、方志界公认的三大方志功能说。同时也有争鸣,有人主张增加兴利、服务、科研、交流等功能,有人认为方志只有一个 “ 存史 ” 功能。功能词组应用时又出现 “ 资治 ” 与 “ 资政 ” 、 “ 教化 ” 与 “ 教育 ” 混用现象。吴宗慈说: “ 大抵 学术之应用,有属于精神者,则哲学之范围。有属于物质者,则科学之范围。吾今持此以论方志,方志固其有精神、物质二者之用。 ” 用哲学的观点来分析,方志的编纂与运用有着鲜明的物质与意识两个功能,从编纂到制作方志物质载体的目的是 “ 存史 ” ,方志形成物质载体之后,进入读志用志所产生的意识作用是“ 资治 ” 。简言之,方志物质载体的功能是 “ 存史 ” ,

27、意识内容的功能是 “ 资治 ” ,二者统一起来方志具有两大功能: “ 存史、资治。 ” 方志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存史功能十分显著。 “ 资治 ” 不是 “ 资政 ” 单方面的同义词,它是对方志这个社 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一个抽象概括。 “ 资 ”含 “ 供给 ” 之意,可当 “ 以供 ” 或 “ 以资 ” 讲; “ 治 ” 即 “ 管理、治理 ” ; “ 资治 ” 就是 “ 以资治理 ” ,本身是 不及物动词联合词组,充当句子的谓语,可以任意组合不同的对象,灵活支撑不同的句子。如以总志 (区域志 )为对象,某省志功能就是 “ 以资治理 ” 某省。以专志为对象,某专业志功

28、能就是 “ 以资治理 ” 某行业,具体地说,建置志以资治理行政区划,地理志以资治山、治水、治灾害,人口志以资治理人口规划,依此类推,各专业志的功能可以相应地理解为以资治农、治林、治水利、治工、治商、治交通、治党、治政、治安全、治军、治教、治科技、治文、治学、治民风 人物志可以资治人的思想与道德,即所谓 “ 教育感化 ” 功能。由此可见, “ 资治 ” 的 外延已全方位地概括出方志所有功能,至于那些教化、兴利、服务、科研、交流等功能,都包涵在以资治理的“ 资治 ” 之中。志书自古被誉为 “ 辅治之书 ” , “ 资政之书 ” 。志书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决策资料,为弘扬爱国

29、主义民族精神提供乡土教材,这就是志书的核心价值 “ 资治 ” 功能的体现。 二、篇目结构与拟订 (一)横向三体结构 1.大篇 (编) 体。即一级结构分 “ 自然、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人物 ”六至七篇。 2.小篇体。即取消大篇体的一级结构 “ 篇(编、卷) ” ,以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为依据,平列 “ 建置、地理、 人口、农业、林业 政权、军事、民政、司法 教育、文化、新闻、体育、卫生 民俗、方言、人物 ” 等数十章。 3.中篇体。此体是在小篇体的基础上把若干个分量轻的分志合为一志,如“ 水利电力 ” 、 “ 司法军事 ” 此体不合理。 横排逻辑顺序 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社会分工与科学分类相

30、结合。 全志部类的横排逻辑顺序 :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 专志篇章的横排逻辑顺序 : 经济类:资源、生产、经营、科研、管理 政治类:机构(队伍)、职能工作、重大活动 文化类:事业机构、行业工作、教育科研、行政管理 (二)纵向三体结 构 1.章节体。下分 “ 篇(编、卷)、章、节、目 ” , 条目又分 “ 一、(一)、 1、( 1) ” 几级子目。 2.条目体。又称 “ 类目体、纲目体 ” 。大类为纲,小类为目。 3.章节与条目结合体。此体最佳。 章节与条目结合体目录结构 第三篇 应用科技 第一章 农业科技 第一节 种植业 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 经济作物 专篇章 纵 排逻辑顺序 :

31、如发展改革志原以机构名称为序设立 四章: 第一章 经济发展 第二章 经济改革 第三章 机构管理 第四章 经济规划 调整后的逻辑顺序: 规划章 改革章 发展章 机构章 ( 三 )条目设置 条目设置是纪事本末体的标题,要求能独立完整地反映记述对象,题目见事、见物、见人、见活动,不设立 “ 初期、发展、结局 ” 之类的过程条目,如“ 学会 ” ,下设 “ 成立背景、筹备经过、成立大会、主要成就 ” ,设立这些阶段性空洞条目丝毫没有意义,充其量是段落标题而已;也不设立重复出现的共性条目,如土特产品下设 “ 产区 ” 、 “ 购销 ” 、 “ 储备 ” 、 “ 规格质量标准 ” 、 “ 价格 ” 等雷同

32、的条目就没有实际意义。志书类辞书。独立存在的条目可分为八个类型。 1.社会实体条目 记述对象是组织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既可记机构,也可记人员队伍。如 “ 山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 、 “ 铁路检察院 ” 、 “ 机构设置 ” 、 “ 青岛大学 ” 。 2.职能工作条目 记述对象是部门职能、体制机制、行业工作等,如 “ 兵役登记 ” 、“ 护照签证 ” 、 ”对外经济合作 ” 、 ” 刑事检察 ” 、 “ 党员教育 ” 、 “ 党史研究 ” 。 3.大事活动条目 记述对象是重要事件、重要会议、政治运动、兵事战役 、典型案例等,如 “ 取缔非法教派 ” 、 “ 扫黄打非 ” 、 “

33、希望工程 ” 、 “ 百日安全竞赛活动 ” 。 4.科技术语条目 记述对象是特定不能改动的科学名词术语,如 “ 气温 ” 、 “ 地温 ” 、 “ 降水 ” 、 ”沉积岩 ” 、 “ 褶皱构造 ” 、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 “ 非典型性肺炎 ” 。 5.自然实体条目 记述对象是自然现象、地质地貌、疆域面积、景观景点等,如 “ 沂蒙山区 ” 、“ 华北平原 ” 、 “ 黄河故道 ” 、 “ 淮河流域 ” 、 “ 巢湖 ” 、 “ 崂山 ” 。 6.建筑实体条目 记述对象是人工建筑楼、堂、馆、所、桥梁、公园、体育场所等。如 “ 某某大桥 ” 、 “ 某某大厦 ” 、 “ 人 民广场 ” 、 “ 某某公园 ” 、 “ 科技馆 ” 、 “ 济南市体育中心 ” 。 7.器具物产条目 记述对象是具体物件,有人工制造的产品,也自然生长的物产。如 “ 车辆、枪支警械装备 ” 、 “ 海尔冰箱 ” 、 “ 青岛啤酒酒 ” 、 “ 水稻、小麦、大豆 ” 、 “ 砀山梨 ”等。 8.人物事迹条目 记述对象就是人、重要人物活动,条目即人名。这不仅在人物志有各类入志人物,其他篇章也有,如 “ 邓小平视察黄山 ” 。 ( 四 )标题拟订 1.标题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