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内生节约理论研究 摘要:文章论述了企业内生节约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企业自觉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益是由企业追求利润的理性选择的结果,企业不能自觉地节约主要是因为市场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越位和缺位等外部环境所致。 关键词:内生节约理论;外部环境 一、引言 经济学所谈之 “ 内生 ” 与 “ 外生 ” 概念,是根据数学模型的假设来分类的。后来 “ 外生 ” 与 “ 内生 ” 泛化为经济学体系中两个一般性概念, “ 内生 ” 指体系本身所固有的因素,能保持事物本来特点的因素,自我维护的因素;而 “ 外生 ” 即指体系之外对体系产生影响的因素。内生和外生只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
2、化,现代增长理论的演化过程就是为了说明经济体系本身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不断地将原来认为是外生的决定因素转化为内生的决定因素的过程。本文所谓的企业内生节约理论,不是要构筑一个有关企业节约的模型,而是强调节约是厂商作为行为主体内生 的动机以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说节约从本质上来说是内生的。但是,不可否定的是: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自觉地节约,或者能够做到节约,除开内生因素外,还有其他外在因素,例如,市场机制不完善等。 二、决定节约内生性的主要因素 本文所称节约是内生的,主要是指节约作为增加厂商利润的一种手段,发展经济的一种方式,它是由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市场的价格机制本身所决定的一
3、种经济行为。同时,节约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影响因素,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内生化了的自变量。 (一)厂商追 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决定自觉地节约成本 自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就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厂商或者个体的经济行为的本质目标。市场 “ 这只无形的手 ” 会自动调节厂商的行为,为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会通过各种办法来减低成本增大产出。刘易斯( 1998)认为,由于当前的和将来的利润都是重要的,所以,人们假定企业的目标应当是谋求未来全部利润的现值(贴现值)最大。用方程式表示,企业的目标函数应为: 求最大: PV( ) =1/ ( 1+r) +2/ ( 1+r) 2 +n/ ( 1+r) n 这里
4、t 是 指第 t期的利润, r是指适当的贴现率,它用来把将来的利润折算成现值。 求和的目标函数可写成: PV( ) = 未来全部利润的现值也可以解释为企业的价值。因此,谋求将来全部利润的贴现值最大,也就是谋求企业的价值最大。利润对于生产者来说,是一种改变产量或进入(退出)一个企业的信号;利润是鼓励企业家把生产要素组织起来并承担风险的一种回报。利润还具有社会功能,就是鼓励企业去发展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和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对于厂商而言,节约属于不需要外部因素强加干涉就可以自动起作用的内生因素。 (二)资源稀缺性要求厂商节约使用资源 在资源约束与产业发展优势约束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自觉地实现转型,
5、由粗放型向节约与集约型模式发展。厂商在组织生产时非常注意资源的价格,价格机制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根本制度。价格同时反应资源稀缺性,并且决定生产成本。在制造业产品成本占制造成本的 60%以上,因此,厂商将节约原材料成本,减少浪费,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来执行。这种行为是企业一种自觉的行为。并且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厂商还自觉地投入技术研发工作,寻找替代资源,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决定 了节约的内生性。 (三)技术创新的节约效应促使厂商自觉地投入研究开发活动 技术创新是一种企业行为,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企业利润是企业目标的基础,因此,也是创新需要和创新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根源。创新动
6、机在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得到加强,导致创新行为的产生,引导企业实现其目标,因此,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就是企业在一定的内部和外部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技术创新行为产生的机理。但是,厂商追求垄断利润动机是产生技术创新动机的主要因素,外部竞争环境进一步强化了厂商的内在动因。根据新增长理论分析, 技术创新可以产生两个作用,一是资本的节减,二是劳动的节减。即使是中性的技术进步也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投入产出比提高,是更高境界的节约。哈罗德( Harrod, 1948)和希克斯( Hicks, 1932)最先把技术进步分为资本节约型、劳动节约型或中性型。无论什么类型的技术创新,创新都能
7、产生节约效应,从而都能给创新者提供利润,只要利润超过了研发成本,企业就会作出对创新的投资。因此,创新是企业追求利润的动机所决定的机制,其结果导致成本的节约与效益的提高。 (四)劳动分工的节约效应促使企业节约 劳动分工使现代复杂的工艺专业化,专业化带来了效率的提高。分工是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厂商追求利润的本质所决定的,因而是内生的。分工不仅能够产生节约效应,同时还能产生增长效应。 AllynYoung( 1928)认为经济中可能存在收益递增,收益递增来源于生产迂回方式的加强,初始投入要素与最终消费品之间生产链条的延长。 Romer( 1987)开创性地提出了以中间产品种类的增加来表示技术
8、进步,并由此解决了收益递增与平衡长期路径稳定性之间的问题。分工既能节约成本,又能保持企业持续增长,因此,新增长理论中 劳动分工被内生化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作为厂商会自觉地运用分工理论来科学地组织生产,力争厂商利润的最大化。 (五)管理提升能够节约大量成本,追求管理效率是厂商的自觉行为 管理出效益这是不言自明的,尤其是采用精益管理模式。在当今微利时代,厂商竞争全面化,残酷化,厂商纷纷改变策略将眼睛朝内,对内部流程以及生产环节进行全面审视,砍掉不必要的成本,实施精益化战略成为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原来依靠炒作、营销手段能赚钱,现在因为产品极大地丰富,媒体的全方位开放,消费者不再相信广告所传播的信息,消
9、费者依靠感 受、体验来进行消费决策,因此,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是不能逃过消费者的眼睛的。所以,推进精益生产,全面提升内部管理能力,不仅是决战市场的战略选择,也是削减成本,提高利润的利器。 三、企业不能自觉节约的原因 厂商虽然有内生的节约行为,但是,厂商的节约是站在厂商的角度进行成本收益核算的,是以厂商实际面临的价格机制和具体的价格状况来决策的。对于厂商而言是合算或节约的行为,对于社会来说不一定是节约,甚至是浪费。在我国现阶段,企业排污、不节约资源、不进行节约资源的技术创新等行为比较普遍。主要有以下几个 原因: 第一,市场价格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不健全,许多要素的
10、价格不真实体现实际供求状况,也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真实价值,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干扰。例如,我国水、电等资源的价格长期靠行政力量压低,企业就用不着节约水电,节约对企业反而成为不合算的选择。 第二,政府作用的缺位和越位。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在于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纠正市场的失灵、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市场秩序,使厂商能公平竞争。可是我国阶段,常常出现政府该做的没有做或做得不好,不该政府做 的,由于原有体制的惯性或者对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或者政府自身利益甚至政府官员自身利益而越位行动。企业行为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约束盒激励,甚至得到与社会目标相反的激励和约束。 第三,社会责任的缺失导致社会整体
11、效益的损失。我国企业因为单纯营利观点,其社会责任意识相比于国际竞争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社会整体效益的损失,如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等。有些企业在经营决策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些企业把履行社会责任当作标语和口号,无法真正在公司运作中承担和实现;当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有些企 业往往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和逃避社会责任,也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第四,社会没有提供相应的机制,使得企业没有足够动力和约束去研发和使用降低能耗、减少排污的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就是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移,虽然需要社会各个方面、每个成员共同努力,但是企业无疑是重点。可是我们现在没有配套、完善的税收、金融、科技和其他监管机制来促使研发和使用相应技术。 参考文献: 1、左大培 ,杨春学 .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 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2、欧阳志远 .论节约型经济系统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3). 3、萨谬尔森 .经济学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4、刘易斯 .经济增长理论 M.商务印书馆 ,1999. 5、王建军 .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性企业的理论和实践 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 ,2007(2).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