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8344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摘要:为推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自给能力的不断提高,需要对农民种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种粮投入、种粮环境等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发现,粮食生产后劲不足,农业设备使用率低,农机培训与实际不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土地抛荒状况严重,这些问题影响粮食生产。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吸引人才投身农业,加强适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j 关键词:种粮意愿;粮食安全;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685

2、( 2015) 01-0110 -04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良好,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3 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 6亿吨,实现了 “ 十连增 ” 。然而,受务农机会成本上升、粮食比较收益下降的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并未有较大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将土地抛荒现象屡见不鲜,农民种粮意愿不强已成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一大隐忧。本文对影响农民种粮意愿的各类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 一、调查情况分析 为了解农民种粮意愿,课题组对湖北省 8 个县(市), 16 个乡(镇),52个村, 460户农户进行调研,调查地域范围既有山区,也有丘陵和平原;既有经

3、济相对发达的城郊村和乡(镇)中心村,也有经济水平和交通条件中等或相对偏远的农村。共发放调查问卷 460 份,回收 424 份,有效问卷 387份。 (一)种粮主力以女性、中老年人为主 据调查统计,在接受调查的 387 户农户中,几乎所有农户都或多或少从事粮食生产,虽然极少数农户( 3 户)由于地理原因没有种植小麦、水稻和玉米,但 也种植大豆。为便于分析和统计,被调查农户均视为从事粮食生产。这些农户中,以男性为种粮主力的有 121 户,占比 31.3%;以女性为种粮主力的有 266 户,占比 68.7%。可见,从事粮食生产的主要为女性,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外出务工多数工种是体力活,不适合女性;其

4、次,受传统的 “ 男主外,女主内 ” 思想影响,女性要留在家中操持家务。 387 户农户中,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种粮主力的有 241户,占比 62.3%。种粮主体偏老化的原因是:一方面,年纪较大的人一般不愿去其他地方,也不愿转行从事其他行业,而比较倾向从事粮食生产;另一 方面,其他行业的收益往往高于农业生产,年轻人在比较收益的驱动下,就会放弃农业生产,转向其他行业,而中老年人与其相比,竞争力较弱。 (二)种粮农民文化程度较低 在 387户农户中,种粮主力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共有 267户,占比 69%。可见,种粮主体文化素质偏低现象严重。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一方面,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无法使

5、农民享受到较好的教育条件;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就业机会不及城市,而留下来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是冈其无法在城市中找到好工作,只能回乡种粮,从而造成 种粮主体整体文化程度偏低。但也有一些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在从事粮食生产,如种粮主力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 63 户,大部分年龄在40 岁以下,而且大部分种植规模在 15 亩以上, .且多数分布在平原地区。这些农户将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培养对象。 (三)种粮方式以雇工为主 在接受调查的种粮农户中,有 239 户表示请雇工帮忙种粮,其比重占种粮农户的 61.8%。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现象较普

6、遍,外出务工农民既不愿将上地流转出去,也不愿支付可能高于农业收益的往返路费回家帮忙,因 而他们往往会雇人帮其进行田间劳作。二是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后,留在家中的都是老弱妇孺,能力有限,无法独自承担所有农活,尤其是在农忙时节,所以为避免错过农时,一般会请人帮忙。 (四)农作物种植结构中粮食播种面积比重偏低 调查数据显示,农户的种植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农户为了增收,多数都能结合自己的特长及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选择适合的种植品种。进一步分析发现,城郊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户多倾向种植蔬菜,平原地区农户多倾向种植经济作物,而山区农户是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兼顾。 多 元化的种植趋势使粮食作物的种

7、植面积比例不高。在粮食主产省,农户种植品种应该以粮食为主,播种面积所占比重在 50%以上的农户应占绝大部分,但调查数据显示,粮食播种面积所占比重在 50%以上的农户数为 158户,只占调查总数的 40. 8%。在被调查农户中,虽然大多数农户都种粮,但整体上种植比例并不高,很多农户种粮的目的是为满足自己的口粮需要,对外提供商品粮的不多。 (五)农民兼业经营占较大比例 在接受调查的 387 户种粮农户中, 312 户表示还从事非农经营,占比达80.6%。兼业经营的主要原因是种粮的 比较效益低下。对于调查农户中没有从事非农行业的原因, 43.8%的农户表示缺乏资金, 28.4%的农户表示没有门路,

8、13.6%的农户表示缺乏劳动力,另有一定比例的农户表示缺乏技术或风险太大。在从事兼业经营的农户中, 80%以上是位于丘陵、平原的农户;未从事兼业经营的农户中, 80%以上是位于山区的农户。 (六)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偏低,务工收入比重较高 在被调查农户中,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处于 0-25%的有 63 户,占比 16.3%;处于 26%- 50%的有 109户,占比 28.2%;处于 51% -75%的有 183户,占比 47. 3%;处于 76% - lOO%的有 32 户,占比 8.3%。另外,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处于 0-25%的户数最多,达 163 户;同时,大多数农户的补贴收入比

9、重和其他收入比重也处于 0-25%,其户数分别为 257 户和 354 户,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 66.4%和 91.5%。在大多数农户的收入结构中,务工收人比重在 500-/0 以上的农户数占调查总户数的 55.6%,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在50%以上的农户数只占调查总户数的 27.1%,而且更多农户( 282 户占调查总户数的 72.9%)的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在 50%以下。可见,农户务工收益远远高于农户种田收益,这种比较收益的存在也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 (七)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不强 近年来,随着农民进城务工规模的扩大,土地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一定程度上威胁粮食生产的稳定二为减少土地抛

10、荒数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政府鼓励实行土地流转,然而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热衷程度并没有预期那样高。在 387户被调查农户中,有 204户表示不愿意转让承包土地,占比高达调查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有 79 户表示愿意转让承包土地,只占调查总人数的 20.4%;有 104 户表示无 所谓,流转也可以,不流转也可以,占调查总人数的 26.9%。可见,对于土地流转,农民还存在诸多顾虑,大多数农民并不愿意将承包地流转出去。这也在较大程度上说明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土地流转还不规范,难以达到广大农民预期。 (八)以中小规模经营为主 在 387 户调查农户中,户均种粮面积为 l-5 亩的有 75 户,占比 19.4%;5

11、-10 亩的有 156 户,占比 40.3%; 10-15 亩的有 74 户,占比 19.1%; 15-20亩的有 38 户,占比 9.8%; 20-30 亩的有 27 户,占比 7%; 30 亩以上的有 17户,占比 4.4%。如果户均种粮面积为 20 亩及以上被划归为规模经营,那么被调查种粮农户多数为小规模经营,占比高达 88. 6%。客观上讲,这与农村人口多、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面积少有密切关系,但也有一些主观原因。调查发现,户均种粮面积在 10 -15 亩和 15 - 20 亩的农户,大多数家庭人 U较多,负担较重。另外,户均种粮面积在 21-30亩的农户,种粮原因主要是缺乏其他技能,

12、没有更好的出路,而其士地来源除了承包地外,还承接本村其他农户转包的部分土地。户均种粮面积在 30 亩以上的农户,大多为村里的种植能手或种田大户,种粮意愿强烈, 把种粮当做一项事业专心经营: (九)多数农民未参加农技培训 在 387户调查农户中,仅 32%的农户表示参加过农技培训,而 68%,的农户表示从未参加过。可见,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并不尽如人意,培训尚未获得大多数农民的重视和参与。 (十)多数农民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在 387 户被调查农户中, 76%,的农户表示没有参加专业合作组织, 24%的农户表示参加过。其中,只有 12 户参加了粮食类合作社,占 l2.9%;参加其他合作社的有 8

13、1 户,占 87.1%。这说明,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 展缓慢,认可度不高;另一方面,粮食合作社发展滞后,数量偏少,收益相对较少,对农户的吸引力小。 二、农民种粮意愿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一)粮食生产后劲不足 在调查中,当农民被问及子女是否懂得种田时, 53.5%的人回答不懂,39%的人回答懂一点,仅有 7.5%的人表示其子女懂得如何种田。同时,当问到子女是否愿意继续种田时,不到 10%的人表示会,而超过 90%的人表示不会。另外,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对农业生产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时, 78%的人表示不会,仅有 22%的人表示会增加农业生产投入。可以预见 ,我国粮食生产有可能而临缺少劳动力和资本投入

14、而后劲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对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二)农业设备使用率低,农机培训与实际不对接 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机械化操作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然而,目前种粮主力受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接受过程较慢,学习能力较低,即便村里购买大型农机设备也会冈没人懂操作而被闲置,农业设备使用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农业技术培训一般由农业 部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举办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培训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培训效果的发挥究其原因,培训教师虽然拥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然而由于其

15、较少从事实地生产,因而缺乏实践经验,农民关心的实际技术问题较少被纳入教学课程,农民没有兴趣学习,即使参加培训,收效也不大。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服务粮农作用受限 理论上讲,农民加入合作社后,可得到更多农业生产方面的服务,其种粮积极性会较高,然而,在实际中,很多合作社存在管理不科学、职责不明确、财务不规范问题,其发展已逐渐背离服务 社员的初衷。而合作社服务社员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时,就无法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四)土地抛荒状况严重,粮食生产面临挑战 调查发现,承包地面积大小与粮农的种粮意愿没有显著影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造成大量农田被闲置,当土地得

16、不到高效利用,必将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 三、对策建议 提高我国粮食自给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关键要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根本是依靠科技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核心是转变粮食生产方式。鉴于此,提出以下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人才投身农业 为改善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尤其是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政府应出台各项优惠措施,留住本地年轻劳动力,并吸引外地年轻劳动力参与新农村建设。如,为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发展,应加大对农业院校毕业生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住房优惠、生活补贴、创业基金支持等优惠条件,吸引大学生参加农村建设。另外,启动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教育、交通、通讯等

17、设施条件,通过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农村建设,支持农业发展。 (二)培养农民自主学习能力,加 强适用技术培训 为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增强农村经济的内在动力,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时,不仅要教农民知识,更要教会农民如何获取知识。如今,农民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限于老师传授,可从书本、网络、广播等媒介更快、更方便地获取新知识。另外,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农民对农村的归属感和对农村文化的认同感,只有从思想上热爱农村,才愿意留在农村,也才会将学到的技术和知识用于农村建设。农业技术培训是传播农业技术的重要渠道,为提高农业技术培训的实际效果,在设置培训

18、课程 之前,应广泛深入农民群众,了解农民关心或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纳入培训课程,让农民学有所得。只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考虑农民诉求,才能提高农民的技术培训参与度,激发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的热情,坚定农民投身农业发展的决心。 (三)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是服务社员,为社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销售、加 -、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然而,在合作社遍地开花的现实情况下,合作社发展良莠不齐 ,规模和实力上存在较大差别,服务效果也存在好坏之分。为增强合作社的发展实力,改善服务效果,必须加强

19、合作社的制度建设,制定相关章程,明确规范社员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财务的规范管理。从内部出发,提升合作社发展的软实力,从外部着眼,改善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为社员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业生产服务。 (四)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进一步实现规模生产 农民外出务工后,土地被大量抛荒,无法投入农业进行高效生产,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土地流转不顺畅。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的大机械生产,然而我国的小农经营模式,使土地 细小化、分散化状况较明显。为顺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必须进行规模化生产,而进行大规模粮食生产就必须使细碎的土地化零为整,土地流转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土地合理、合法、顺畅流转,必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可通过土地入股、凭股分红等方式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从而消除农民流转 -地的后顺之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土地的有序规范流转,而只有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才能推动粮食的规模生产,增加农民的种粮收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热情,也只有更多农民愿意去种粮,我罔的粮食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