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的思考.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8374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加强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加强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加强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的思考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在 7 月 24 日 “2011 中国商业经济发展论坛 ” 上的演讲摘要,题目系编者所加。 充分认识我国流通业与国际间的差距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流通网络是市场经济的血脉与神经。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流通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首先,从流通规模看, 2010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5.7 万亿元,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与美国相比,也只相当于三分之一以上。 其次,从流通企业的规模看,目前我国流通企业的规模普遍还不够大,竞争力不够强。我们行业排名老大的企业在国际上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目前我国三大商业企业苏宁

2、、国美、上海百联, 2010 年销售额分别是1562 亿元、 1549 亿元、 1037 亿元,大体上相当于美国沃尔玛的二十分之一。这几年我国 “ 零售百强 ” 销售额合计一直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1%,而美国 “ 零售百 强 ” 占全美商业零售总额的 35%,其中沃尔玛一家就占 8%。 三是流通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流转速度慢。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提供的资料,这几年我国国有商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次数为每年 3次,而日本本世纪以来非制造业(包括批发业、零售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次数为 15 至 18 次。商业企业库存率高。中国 2008 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库存商品额占全年销售额

3、比重为 7.38%,而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日本、德国非制造业(含批发、零售业)同样的指标是 1.14%至 1.29%。物流成本高。自 2005年以来,我国物流总成 本占当年 GDP比重一直为 18%左右,居高不下,而西方发达国家同类指标为 8%-10%。 四是组织化程度、物流配送、自主品牌和标准化程度、信息化水平也存在明显差距。连锁经营是衡量商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欧美国家连锁经营商业企业销售额已占全部销售额的 60%,美国则高达 80%。我国2010 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与餐饮企业销售额约为 2.5 万亿元,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仅为 16%。商务部制定的 “ 十二五 ” 内贸流通

4、规划提出,到 2015 年连锁经营比例目标是达到 25%。我国商业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信息化、标准化水 平也差距明显。沃尔玛拥有企业专用的通信卫星和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的大规模的计算机系统。品牌方面,欧美国家大型商业企业均凭着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 Tesco 等著名品牌效应在各国迅速发展。麦当劳、日餐、韩餐凭着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方式走向世界各地,为各地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同。 与此同时,我国流通领域还存在着体系不够完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市场秩序和环境也有待改善,人才队伍建设、企业防损水平和行业诚信建设等方面也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关于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方向 胡锦涛 总书记在庆

5、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 ” 。经济建设也是这样。要加快我国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必须加强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的研究。 这是因为: 我国约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即使是象贾谊这样的伟大的政论家、文学家,出于历史的局限,也把发展商业称作 “ 背本趋末 ” ,这种思想影响久远。轻商,在中国经济史上绵远不断,有着古老的传统。 1840 年鸦 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衰微破败,百姓民不聊生,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成为民族使命和历史

6、任务。经济和经济学都没有存在和发展应有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但是,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从确立到实践只有约 20 年的时间,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的时间很短,积累的经验有限,加之计划经济时期流通对生产的依附地位,使我们到今天仍存在 “ 重生产、轻流通 ” 的问题。从 “ 轻流通 ” 到 “ 重流通 ” ,从 “ 中国制造 ” 到 “ 中国创造 ” 、 “ 中国服务 ” ,我们仍然要走较长的路。 旧中国留给新中国的是一个苦难深重、积贫积弱的烂摊子。解决饥寒和物质匮乏的必然选择是商品的生产和数量的

7、扩张。 “ 中国制造 ” 先于 “ 中国创造 ” 、 “ 中国服务 ” 是必然的,也是正确的。但是,来自世界、来自市场的激烈竞争,使我们必须尽快调整到 “ 中国创造 ” 、 “ 中国服务 ” 与“ 中国制造 ” 协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鉴于科研投入与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没有完成 “ 十一五 ” 的指标,“ 十二五 ” 加快包括流通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更具有时代的紧迫性。一句 话,要让微笑曲线尽快地笑起来。 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交换是分工的原因。商贸服务业就是从事交换的产业。流通是经济的血脉和神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通过消费决定生产,小流通决定小生

8、产,大流通决定大生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出从价值的生产到价值的实现是 “ 惊险的一跃 ” ,今天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紧扣主题主线,加强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加快转变商贸服务业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以下几个领域有着广阔的空间: 一是结构。即关于如何提高服务业和现代流通方式在经济中的比重和促进结 构优化的理论思考。二是效率。即如何进一步实现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实现有效益的增长。效率,是经济学研究中永恒的主题。三是制度。即关于如何建立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大中小结合的流通体系。四是法治和诚信。即关于完善法制,加快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五是消费理念。要建立全社会 “ 循环就是绿色,节

9、约就是低碳 ” 的合理消费理念。形成科学消费的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驱动力。六是统一的市场。即建设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渠道畅通、相互补充的现代市场体系。 当前加强现代流通理论研究的建议 (一)结合中国 实际并加强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在 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 13亿中国人,以平均约 10%的速度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迹。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已经不能完全科学地解释在中国发生的一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加快中国化的进程。但市场经济及其经济学理论有着共同的基本规律。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加强对西方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

10、,对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工作者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汲取人类文明的所有进步成果,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理论探索和思考, 是科学发展观给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流通理论的国际交流 西方发达经济体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一、二百年的历史,成功与失败的正反两种经验都很丰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也各具特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我国人均 GDP 仅 4000 多美元,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到现在也仅走过 20 年左右的历史,加强国际交流,努力“ 站在巨人的肩上 ” ,逐步 “ 与巨人同行 ” ,这既是我们目前流通理论研究的短腿,也是今后需要加强的客观需要。 (三)加快培养青年理论

11、工作者 人才是第一资 源,特别是要抓紧培养我国流通领域的青年理论工作者,他们是我们现代流通产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也是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工作的希望和未来。 多区域、百货企业成中国零售业百强核心竞争力 8月 29日,德勤中国发布了中国零售力量 2011报告。报告显示, 2010年中国零售行业继续平稳增长,连锁零售百强企业当中以全国性企业的销售额最为迅猛。从业态而论,百货居首。展望未来,由于经营成本大幅上涨、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消费升级等因素,中国更多的零售企业预计将加入多元零售的行列,并且迈向国际化。 德勤表示: “ 纵使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中国的零售行业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国民收入增加、科技

12、变革、城 ?化进程加快、消费升级,以及国家系列消费刺激政策的推动下,仍然得以一枝独秀,远超于 21 个经合组织国家,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 2010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4,55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 14.8%” 。 报告显示,全国性企业持续维持其绝对优势,占百强总销售额的 65.73%(即 273.2 亿元), 2010 的销售增幅为 37.6%,雄踞首位。单省市经营企业销售增幅达 13%,居第二位。跨区域企业增 幅仅为 5.6%,单区域企业更呈现负增长。 2010 年连锁百强企业的门店数量增速为 9.74%,为近三年来最低,但销售规模的增速为 22.43%,远超 2009 年的 13.5%,说明零售企业有逐步转向精致式效率型发展的趋势,更加注重提高单一门店的销售能力以及行业细分化和经营特色化。 在众多业态中,百货业的销售规模增幅最高达 50%,其次为多业态( 33.9%)和家电零售( 33.8%),主要是中国消费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所致,“ 家电下乡 ” 、 “ 以旧换新 ” 等政策力度加大,也促使家电零售扩张。 报告预 期未来中国消费支出仍可能继续高速增长,届时,中产阶级消费人数将成为未来的消费主体。与此同时,可持续性会因消费者意识和教育水平提高、公民意识增强等原因,扩展至适用于所有产品和服务,成为未来的消费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