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沙湾县融合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浅析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通胀与 摘要:首先,本文阐释了流动性及其相关知识,重点关注 2007 以来的通胀压力;其次,通过对通胀预期的探究,以全球化视野,从美元贬值谈起,联系中国实情,对中国流动性问题进行探讨;再次,结合近年来国家宏调政策,指出了相关的协调措施。 开题报告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通货膨胀 汇率改革 一、相关定义 一般而言,流动性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的能力。根据中国流动性报告,将流动性从可测量、可统计的角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这是指超额存款准备金;二是将货币供应量( M2)视同于流动性;三是将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
2、的金融资产视为流动性。而流动性过剩,通俗地讲,就是资金比较充裕,即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多余的资本出于逐利的本性,必然寻求投资出路,并暗含通货膨胀的风险。流动性过剩中的流动性指的是宏观经济中的流动性,即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货币投放量的多少,一般由 M1 与 M2的数量来衡量。 二、理论解释 根据费雪方程式 MV=PY,可以得出:要判断一国经济是否出现流动性过剩,可以看货币的供应量是否大大超过了经济正常发展所需要的数量。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各类存款,而国内生产总值 GDP,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用 M2 与 GDP 的比值来对流动性是否过剩进行度量,比值过高说明流动性
3、过剩,比值低且稳定则说明流动性比较合理。 通货膨胀,表现为过多的钱追逐过少的商品,其经典表述为费雪的方程式 mv=py。由于 v 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与支付制度,可假定其不变,从供 求角度分析,即为过多的钱追逐过少的商品,致使物价上涨,即流动性过剩致使 CPI 居高不下。 简历大全 这一理论在中国得到很好的验证: 2007 年中期以来,我国的通胀问题开始显现,伴随着通胀预期的形成,产生通胀价格螺旋, CPI 指数居高不下。这一现象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于是,政府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组合拳,进行反复的相机抉择,抵御高涨的通胀压力。 三、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分析 引起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复杂多样
4、的,究其原因,既有国际环境的影响,又有国内因素的制约。 1.外部环境制约 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际货币体系固有缺陷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 ( 1) 监督制衡机制的缺失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作为主要交易结算,储备货币,其一举一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长久奉行低利率政策的美国,伴随着经济的衰退,面临着美元持续贬值的状况,特别是 2002 年欧元上市以来,美元出现了持续贬值。长久以来,美国保持经常项目的逆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而美元的发行并没有相应的监督制衡机制,作为最大的债务国美国便以此在全球范围内获取铸币税。 ( 2)互联网泡沫后美元的低利 率 本世纪初,因受互联网泡沫破灭及 91
5、1 恐怖袭击的影响,美国经济出现颓势,美联储便奉行低利率政策,以图刺激美国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低利率往往会导致贬值预期。与此同时,美元的货币发行机制中,购买政府债券是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手段。低利率与过多的货币投放,致使美元疲软,进而导致流动性泛滥。 思想汇报 ( 3)商品金融属性化 国际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化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也促使了全球通胀,此次全球通货膨胀的突出表现为原材料、石油和粮食等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从而促使通胀预期的形成 ,进而衍变成通胀价格螺旋。由于美元贬值,大量资金寻求对冲,到商品期货市场套利,同时由于投机氛围浓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高达 140美元,由于期货市场价格与
6、现货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初步形成,从而导致了 2007 年以来国际原油,粮食,原材料的飞速上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全球通胀。 2.内部原因 从以下两个路径来探讨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1)高储蓄率下的流动性过剩 在 mv=py 中,由于 v 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与支付制度,可假定其不变,但是在我国,投资渠道过于狭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致使居民储蓄存额高居 不下,央行发行的货币一部分很快转入银行 ,基础货币创造功能大打折扣,所以在我国 ,v 不是保持不变,而是递减,造成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于名义交易量增速 ,同样 ,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不断积累潜在的通胀压力。 由此我们可看出:我国储蓄率高居不下,
7、致使经济形势面临潜在的通胀风险,通胀预期一旦形成,银行存款在负利率的影响下,会出现流动性泛滥的危机,这很好的说明了前一轮通胀的发生。 开题报告 (2)外贸顺差下的流动性过剩 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出口导向型政策,国内要素相对价格的系统性扭曲,如工人(出 口型企业)的工资和福利水平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资金机会成本的低廉,不仅刺激了国内的投资,也加大了廉价劳动力之外的要素对世界制造业产能向中国转移的吸引力。而新产能的增加,其结果就是外贸顺差增加,外汇储备居高不下。 在 2007年 8月之前,我国一直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其结果就是一方面会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意味着中央银行为购买外汇而投入到经济
8、体中的人民币即外汇占款也随之猛增,从而导致流动性泛滥。 四、应对措施 1.短期从紧的货币政策 流动性泛滥使我国一度面临高通胀压力,并一 度推高了我国的楼市,引发了投资的高涨和资产价格飙升,催生了资本市场泡沫,加剧了实体经济风险的不确定性。面对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通胀压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进行了控制。 (1)加息 加息,就是央行通过提高存款、贷款利率使得全社会使用资金的成本提高,从而减少流动性,削减了货币供应量,对流动性过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最严厉的工具,即通过提高金融机构按规定向央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
9、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来降低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冻结商业银行基础货币,从源头上收缩流动性,抑制货币信贷总量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过快增长。2007 年以来央行十几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直接削减了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过剩压力。 总结大全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常用的工具,也就是通过大量发行央行票据回收多余的流动 作文 性。央行为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更是加大公开市 场操作力度,发行大量央行票据,回笼了大量流动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过剩问题。同时,通过发行了 1
10、.55 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的议案,注册成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4)窗口指导 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是监管机构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引导金融机构主动采取措施防范风险,进而实现监管目标的监管行为。 2.协调措施 综上可将流动性过剩表述为三个传导机制,传导机制一:美元贬值 -全球流动性过剩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 -全球通胀;传导机制二:制度性障碍 -高储蓄率 -通胀预期 -流动性过剩;传导机制三:生产要素价格扭曲 -持续外贸顺差 -结汇制度 -基础货币创造 -流动性过剩。由此,从长期来看,解决流动性过剩困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化人民币实际汇率
11、影响,在应对美元贬值方面,我国应适时推行汇率改革,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倡导构建非主权国家货币体系,并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化进程。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 应对制度性障碍方面,解决 “ 低消费,高储蓄 ” 的困境,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其中由于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高,国家应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降低预防性或谨慎性动机的预期,可以有效的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3)推行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对于生产要素价格扭曲,要纠正这种生产成本的扭曲,就要涉及到要素 (劳动力、土地、资金 )的市场化改革,加快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 参考文献: 李坤望等 : 国际经济学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夏斌 陈道富 :中国流动性报告 R 2007 年 07 月 09 日 孙明 春 :货币政策的困境 J .国际经济评论 2008( 1) 刘煜辉 :以名义汇率的大幅升值来治理通胀是本末倒置 J . 中国金融 2008年( 2) 曲凤杰 :全球通胀根源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宏观经济管理 2008( 9) 思想汇报 简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