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口鼓励政策作用日趋短期化的分析 一、出口鼓励财政政策的短期化表现 1、我国出口增长的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贸出口有了长足发展,地位大大提高。 1978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仅有 206亿美元, 1997年达到 3250.6亿美元, 19年增长了 14.8 倍多,年均增长 15.6%,这不仅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比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高出近 8个百分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位次排列由 1978 年的第 32 位跃升为 1998 年的第 9 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外贸进出口总额占 GDP 的比重 )大幅提高,由 1978 年的 9.8%上升到 1997年的
2、36.4%,每五年上一个台阶,从 1980年的百分之十几到 1995年的百分之四十。 无论是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还是外贸依存度的大幅提高,还是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都是与我国积极的出口鼓励政策密不可分的。 2、政策效应短期化结论 从我国 1979 1998年的外贸出口增量变化来看,其总体上是波动性变化的。虽然各年份的波动情况不一致,但一个总的变化趋势是:各波段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也就是其间间隔的年份越来越少(如下表)。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众所周知,我国的外贸出口是在众多的相互交叉的出口鼓励政策刺激下快速增长的,每次波动间隔的年份和增 长的年份呈缩短的趋势,说明出口鼓励政策的刺激作用时间越
3、来越短,也就是出口鼓励政策的作用效果呈现短期化趋势。 79 83 89 93 每次波动间隔年份数 每次波动中增长年份数 5 3 出口鼓励政策效果短期化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一是说明我国的出口鼓励政策利益补贴的成分过强而政策的鼓励成分不够。也就是对企业直接的利益补助过多而导向性不足,使企业对出口鼓励政策产生了依赖,导致出口鼓励政策能量的释放和被企业吸收的速度越来越快,以致于产生这样一种现象,一项出口鼓励政策出台很快(已经缩短为一年、甚至不足一年)就被企业消 化,然后要继续鼓励出口增长,必须出台新的鼓励政策。二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从计划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国有企业,由于
4、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激励机制来真正激励经理人及员工重视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预算约束弱化现象比较普遍,这样面对国家的出口鼓励政策,企业就难以抓住机遇,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而是把国家的出口鼓励政策仅仅当作优惠政策,甚至仅仅将其当作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措施,必然导致出口鼓励政策的消化越来越快,效果趋于短期化。 二、出口鼓励措施效应短期化的原因 分析 1、鼓励政策由多种交叉变为日趋单一化 自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的各项出口鼓励政策相继出台,如企业经营权下放、出口补贴、汇率贬值、外汇留成、税收优惠、外贸专项发展基金等一系列措施陆续出台。由于这些政策的生效
5、时间及作用时间各不相同,在各项政策的能量释放完毕之前,它们是相互交叉作用的,也就是一项政策作用完毕的时候,还有其他政策正在起作用,所以总体上看,这期间鼓励政策的效用期较长。进入 90 年代,各项政策相继停止,1990 年停止出口补贴, 1994 年一揽子改革中的汇率改革 ,使外汇留成及汇率贬值的政策鼓励作用彻底停止,致使 94 年以后出口鼓励政策日益倾向于财政和金融政策而且更加依赖于财政政策的格局,也就是说,出口鼓励政策趋于单一化,出台一项措施很快就被消化,然后必需出台新的措施才能继续鼓励出口增长,这就成了出口鼓励政策效用呈现短期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乱收费对鼓励政策具有抵补作用 目前,各个
6、单位、各部门的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清理乱收费,减轻企业负担,然而进出口环节的各种收费仍然名目繁多,有的是交叉重复收费,有的是只收费不服 务。国家计委和外经贸的一个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 “ 一关三检 ” 的费用每美元达到 0.05 0.07 元人民币,进出口企业普遍反映不堪重负。我们知道,财政政策也是通过利益激励、提高企业赢利水平来刺激出口的,过重的乱收费负担,必然会抵消优惠财政政策的刺激作用,甚至超过其作用,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就会使出口鼓励政策的激励效果被抵消了。可以这么说,如果企业比做一个漏斗,出口鼓励政策相当于 “ 水 ” 的注入,而乱收费就
7、相当于 “ 水 ” 的漏出,一方面有注入,另一个方面却又有漏出,这必然影响鼓励政策的效果,而且随着近年来乱收 费的加剧,必然导致鼓励政策的漏出速度加快、数量加大。乱收费越是加剧,鼓励政策的实效性抵消得就越快,鼓励政策效果就越趋于短期化。 3、企业经营状况日趋困难 当企业经营状况较好的时候,可以说基础比较好。在原本就基本能自行运转的情况下,享受到出口鼓励政策,其经营情况必然有大的改善,运转状况必然有大的提高,出口鼓励政策的能量的放大程度就必然加大;而当企业经营情况较差的时候,负债程度很高,困难重重,经营包袱沉重,这时即使享受到鼓励政策,相对于沉重的经营包袱来说,也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解其燃眉之急,
8、不能提高其中 长期的经营,鼓励政策效应难以长期化。我国的外贸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经营情况越来越差,债务包袱越来越沉重,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出口鼓励政策必然难以发挥长期的效应。 而且其中还存在一个矛盾,当企业经营状况较好的时候,就对出口鼓励政策不够重视,不能充分发挥出口鼓励政策的支持、鼓励作用,企业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而等企业经营状况比较差的时候,又认为有限的鼓励政策对于其解困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这个矛盾使出口鼓励政策更加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三、对于我国出口鼓励政策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经营权下放、信贷优惠、汇率政策等外贸出口增长的原动力随着改革的深入、 94 年的一揽子改革和亚
9、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能量释放殆尽,进而,出口鼓励政策日趋依赖财政政策。因此,出口鼓励政策的建议也多侧重于财政政策。 1出口鼓励政策本身而言 ( 1)出口鼓励政策的观念要转变。出口鼓励政策是刺激出口、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而不是仅仅为了企业解困的,也就是要有选择性的。所以,在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企业亏损补贴政策对于 “ 创汇 ” 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这种政策的不足,它含有重要的重数量轻效益、重经营规模而轻企业竞争力的倾向。这种政策不仅不能鼓励企业增强竞争力,反而延缓了外贸企业经营困难的暴露,延缓了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增强竞争力的压力。甚至导致企业大量的寻租行为,把重点放在争取外
10、贸优惠上,忽视了练内功,而过于强调外部条件。 ( 2)出口鼓励政策的范围要变,改普惠制为特惠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口补贴采取了普惠制的形式,对所有的出口都一律承担其经营亏损,不能有选择地支持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或企业, “ 鼓励 ” 失去了鼓励的意义,成了外贸企业亏损的兜底,财政处在非常被动的地 位。 ( 3)加强对优惠政策效果的检查。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在工作中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倾向,就是重资金的分配,而忽视对所分配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和检查,导致鼓励和支持资金等同于一般意义上资金,鼓励和带动作用大大降低。 ( 4)消除非生产性租金。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因为各种优惠
11、、鼓励政策而产生各种寻租行为。对于寻租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二重性,租金的生产性在于获得特殊的权利只有借助于新的生产过程才能实现,租金的非生产性就不具备这种功能,它是对现有生产利润的再分配,寻租者可以获得 “ 非生产利润 ” 。因此,在寻租不能排除的情况下,至少应该消除非生产性租金。 2提高出口鼓励政策效果的配套措施建议 ( 1)促进外贸出口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体制的竞争,只有在良好的体制保证下,切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企业重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现,重视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才有助于发挥出口鼓励政策的作用。 ( 2)提高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质量。由于受到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限制,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 机构所提供的信息和发挥的监督作用有限,对企业的财务监督作用发挥得还远远不够。这些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反映的越准确、越及时,就越有利于财政对鼓励政策支持的企业的监督,就有利于提高鼓励政策作用的发挥。 ( 3)加强法制建设。加快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律、法规建设,特别是要保证知识产权的收益,建立良好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我国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