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制度与模式探讨.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9892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企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制度与模式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企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制度与模式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企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制度与模式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企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制度与模式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企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制度与模式探讨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数额巨大,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势必会对整个国有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河北省省属国有企业两次清产核资和重点考察工作入手,在阐述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中的制度建设与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 不良资产 对策 近年来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困扰国有经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仅就河北省而言,在对省属国有企业进行的两次大规模清产核资中,河北省政府国资委所出资企业清理出的不良资产已近百亿元。面对巨额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如何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进

2、行妥善处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河北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共 35 家,国有总资产约 2000 亿元,按 10%估算,河北省将要处置的不良资产大约为 200 亿元。为了全面核实企业国有资产质量,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河北省国资委分别于 2003 年、2004 年底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开展了两次清产核资工作。第一次清产核资工作涉及 30 家企业,查出的不良投资和实物资产损失如表 1 所示。而第二次清产核资工作涉及的企业有 31 家,企业资产总额为 13421166.26 万元,负债总额 8298537.54 万元,具体损失情况如表 2 所示。 为进一步核实省属国有企业

3、不良资产的总体情况,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公司于 2006 年对省属开滦集团、唐钢集团、三友碱业、兴隆煤矿、承钢集团、宣钢公司、邯矿集团、邯钢集团及控股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峰峰集团等 10 家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情况 进行了重点考察。 通过清产核资和重点考察发现,企业不良资产损失构成主要包括三部分:企业应收款项的呆坏账损失,约占资产损失总额的 40%;企业因实物资产管理不当发生的资产盘亏、毁损报废以及技术淘汰等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约占 30%;企业在因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外投资监管不利等造成的各类投资损失,约占 15%。在这些资产损失中,可清理和可追索的债权、投资和实物资产损失所占比重较大,如果

4、追索措施得力,有相当部分是可以回收的。 导致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企业对往来款项的催收力度不够,核对 不及时,往来款项账龄较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制度,大量的已消耗材料没有核算,长期以来形成潜亏挂账;一些应提未提、应摊未摊费用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提取或摊销;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相脱节的情况严重。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中的制度模式 面对巨额不良资产处置问题, 2003 年河北省国资委组建后,开始进行对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仅就清产核资工作而言相继出台了河北省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实施办法、省政府国资委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暂行办法、河北省省属企业资 产损

5、失核销内部工作规程、企业日常经营资产损失认定处理工作规则 (试行 )以及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规则 (试行 )、企业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工作规则 (试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不良资产划转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同时为配合清产核资工作,便于各部门、各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掌握清产核资的基本制度、相关政策和有关规定,整理汇编了清产核资工作手册 (2004 年 ),收集了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和省政府国资委等有关部门的工作文件和相关制度,组织科研机构开发出河北省企业清产核资管理系统 等软件。这一系列制度创新为清产核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使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清理工

6、作 “ 有章可循 ” 。 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上,各地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将其归纳为三种模式: 企业主体模式。即采取以企业作为操作主体、小规模小范围内处置不良资产的作法。这种处置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对自身不良资产的情况比较熟悉,特别是对于专用设备的市场价值发现、应收款项的追索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国有企业管理存在着注重企业财务报 表、不注重资产质量状况的问题。为了免于承担责任,个别企业利用财务报表掩盖企业资产质量的真实性,把投资失误、逾期债权、问题资产、沉淀资产等挂在账上,导致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大量沉淀固化。二是依靠原有企

7、业和机构处置不良资产,难于摆脱原有的机构、企业的利益和症结去操作,在处置政策的界限上不规范、不透明,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对产生不良资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追究,不能在产生的机制和源头上对未来可能的不良资产起到警示作用。 金融资产经营公司模式。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套用金融资产经营公司的处置程序和处置模式。由于 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银行信贷业务形成的呆坏账,而且借贷手续相对比较完备,法律证据比较容易取得。而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形式比较多,包括实物资产、债权类资产、投资类资产等,形成的原因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在对国企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不能完全照搬其经验。 资产

8、管理中心模式。目前河北省成立了专门从事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专业管理处置机构 国有资产控股公司资产管理中心,集中处置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清产核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大量资产损失,目的在于搭建一个专业化、市场化的 平台来处置国有不良资产。资产管理中心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各类社会专业机构,如投资管理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进行社会化协作,共同处置国有不良资产,提高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效益。目前,专门处置机构在处置不良资产中已发挥了其应有的寻价功能和融资功能。但由于现阶段正处于探索期,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核销资产预留残值问题。部分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有些核销资产预

9、留了残值,企业要求处置不良资产后将残值返还。由于残值与划转资产的不可分割性,既然资产已经划转,残值自然也就随之划转,不应再 返还企业。且由于部分资产的处置费用高于其实际残值收入变现,处置机构不可能用处置所得弥补企业预留残值。第二,企业自行处置核销资产。一些企业在清产核资后,自行处置了部分核销资产,包括追回坏账、变现实物资产。企业自行处置的行为,给不良资产的划转和处置整体工作带来了混乱。第三,企业核销的资产仍在使用。有的企业获准核销的资产中某些实物资产仍在正常使用,企业提出不再列为不良资产予以划转;但是按照规定,清产核资后经有关部门批准予以核销的资产均属于被划转的不良资产。第四,企业核销资产进入

10、改制企业。部分企业在主辅分离改制中, 对清产核资清理出来的资产损失预留了残值,并将预留的资产残值作为国有资本评估后进入了改制企业,且不再划转已核销的资产。第五,多元投资主体企业不良资产划转问题。多元投资主体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由于涉及到企业股权结构问题,有的企业提出如其他股东不同意,则难以核销和划转资产。 改进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的思路 资产管理中心模式比较可取。如果由企业作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主体,企业会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考虑问题,行为方式也着眼于局部利益最大化,这对于国资布局调整全局十分不利,亦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加之企业自行处 置不良资产有 “ 自赎自身 ” 的嫌疑,容易造成处置中的舞

11、弊行为和掩盖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真实原因。而 “ 资产管理中心模式 ” 是比较有效和可取的,其可以把国有企业众多的历史债务集中起来整体处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分离良性资产和不良资产,使企业实施分别管理,截断了企业原有不良资产和新发生业务的联系,阻止了不良资产的进一步蔓延,且有利于客观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消除由于企业信息失真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这是解决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从目前来看,一是企业法人 代表的选拔任用。可以采取法人任命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办法,确实把能力好,责任心强的法人选拔出来。二是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

12、理结构。进一步规范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利,形成一个责任明确、权力相互制衡的企业决策与经营体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是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考核体系,科学评判企业经营成果。在传统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不良资产率、投资回报率等财务指标。根据每个财务指标的重要程度,制定一个权数,最终算出一个加权平均的数值,作为评价企业领导人的标准。 建立多方位 的监管机制。一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其对企业的管理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要素的各主要环节及经营成果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资产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经营者的监督力度,保

13、护国有资产的完整。二是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检查作用。对于清产核资后经有关部门批准予以核销的资产均属于被划转的不良资产,不得继续使用。三要加大对企业的执法监督力度。对国有企业发生的经济案件、经济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等经济纠纷案件,要及时立案处理;对已判决的经济案件长期拒不执行的 要强制执行。 建立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治理体系。目前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仅停留在实践和经验认识阶段,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剖析。如账实不符和貌存实损只是不良资产的直观表现,其病源是当前的良性资产短期和长期的盈利能力不佳,源源不断的向不良资产转化。治标必治本,这样,不良资产的处置不仅是清产核资、账实划一和债务追账的问题,其控制方法也不仅限于严格财务内控制度和责任追究,而是应该建立一套不良资产的定义、评估、识别、分类、处置、控制等治理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国有企业活力。 参考文献: 1.郄萌 .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应对策略 .商场现代化 ,2007(6) 2.徐晓燕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会计之友 ,2006(5) 3.林浩钧 .建立不良资产处置机制 ,构建国企不良资产退出通道 .国有资产管理 ,2005(8) 4.何福平 .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问题的思考 .科技创业月刊 ,200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