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10042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国有资产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由于产权关系不清与产权管理缺位并存,使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因而,探讨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办法,意义十分深远。本文从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国有资产 ;流失原因 ;对策 国有资产是国家得以存在,国家机器得以运转的物质基础,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不仅使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受到破坏,而且还威胁到社会财富的积累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由于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占有者、出资者、

2、管理者主观上的过错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减少的状态或者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有了很大的增长,规模在迅速扩大,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对这样庞大的 国有资产,在资产经营、管理和监督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很明显的一点是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一些国有企业在实行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和民营化等的改制过程中,以各种方式低估或低价转让国有资产,在出售国有资产时,不是在市场中公开进行,而是私下交易,有的甚至一卖了之,或把国有资产直接量化到个人。一些国有企业在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中,由于不善于经营,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效益流失。 二、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分析 从实践层面分

3、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缺位, 管理体制滞后 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缺位、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对国有资产起约束和监督作用并促使国有资产有效运营的机制。国有资产按行业和行政区划由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的经济管理职能也是合一的。按行业和行政区划来确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机构,使得国有资产的国家所有等于实际上的部门和地方所有,出现国有资产在改制等产权变动中严重流失的现象。 2.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没有 章法,不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办事,对项目的开发不

4、作充分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拍脑袋定盘子,致使决策失误;粗放式的生产技术管理,造成生产技术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此外,财务管理混乱,存在大量的帐外国有资产,也与国有资产流失有着直接联系。 3.资产评估法律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虽然经过多年的法制建设,资产评估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其中不健全、不完善的因素仍是国有资产流失的直接原因。这些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行政干预、行业垄断影响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国有 土地使用权等资产不严格统一作价入股;保护无形资产的观念单薄和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 4.监督制度不健全,执法不力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

5、地位,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一些工厂变成公司,经营方式由单一生产型向多元经贸型转变,使企业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出现了失控。特别是实行转让股份、兼并、租赁、承包、联营等经营机制后,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约束效力大大削弱,再加上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审计监督制度不健全,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同时执法 部门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及侵吞国有资产等违法犯罪行为查处不严,惩罚监督不力,管理监督手段软化,不利于保护国有资产权益。 三、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对策 1.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首要的问题是坚持国家所有制,即国有资产都属于代表全民的国家所有,这是是适应我国大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力的性质所决定的,它是我国发展生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根本力量。在此基础上重点应解决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关系问题。对国家来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属于委托代理关 系,不能把国家所有与政府所有等同起来,更不能把国家所有与地方政府所有等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理分工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有助于强化管理上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克服一直没有解决的出资人主体虚位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