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高校与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10188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市高校与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市高校与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市高校与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市高校与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市高校与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市高校与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 :地市高校大多远离省会城市 ,拥有服务农村社会的优越地理位置。因其职能与独特的地缘因素 ,与当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形成了十分紧密的关系。地市高校通过教育功能 ,能对农村文化建设发挥非常直接的、针对性很强的作用和影响。因此 ,地市高校与农村文化建设只有共生共荣、互惠互利、良性互动 ,才能促进彼此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关系 ;建设 ;地市高校 ;农村文化生态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0)22-0041-03 中国 13亿人口 ,其中 9亿多是农民 ,农民问题始终是令人关注的重大社会话题。农民文化作为农

2、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大背景下 ,农民的文化需求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地市高校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标志 ,它扎根于地方文化 ,一方面 ,它是地方文化精神的象征 ,维系地方民间文化的血脉 ;另一方面 ,它又是所在地 市的文化博物馆、文化遗产的传习、民间艺术的创新室。因此 ,地市高校与当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本文就地市高校与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内在关系作些探讨 ,以实现地市高校与农村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促进彼此的有效发展。 一、地市高校和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含义 (一 )地市高校 本文所说的地市高校是指分布在省会城市以外

3、的 ,由地级城市 (州、盟 )人民政府举办和负责办学经费的 ,或者是省市共建 ,以市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它不是泛指在地级城市 (州、盟 )办学的隶属关系不同的各高校。 地市高校 由于其地处地州市 ,与农村有着特殊密切的关系 ,因此 ,它对农村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 )农村文化和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所谓农村文化 ,从狭义的角度讲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民为载体的文化。它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耕实践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深层心理结构的反映 ,它表达的是农民的心灵的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

4、明开化程度。通常 ,它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以 及其他有形物质媒体得以记录、表现、保存、传递并以客观形式存在的文化 ,如 ,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公益文化 ;另一部分则是以主观形式存在的农民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等。 而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自然 “ 文化生态 ” 则是文化与其环境之间的互动系统 ,是系统中文化主体从事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消费等活动的环境和条件。人类的文化活动既受环境的制约 ,又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者的双向互动 ,构成文化的生态系统和创生机制。文化生态是一种文化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综合 ,即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

5、环境对文化构成共 同的影响和制约。 在中国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中 ,重点和难点是人文环境建设。它要求建设者从农村的实际出发 ,立足农村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的文化状况 ,并按照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注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 ,尤其要着重加强对农村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革命文物和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保护 ,着重扶持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推进区域文化建设 ,积极营造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文化健康发展的良好的农村文化生态环境 。正确处理好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生态文化与反生态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传统文 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协调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政治文化、传统

6、文化的关系 ,构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人文环境 ,将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内容转换成一种生存智慧 ,最终实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目标。 二、地市高校与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内在关系 (一 )地市高校能有效促进农村文化生态的建设 1.地市高等教育对农村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高等教育学奠基人潘懋元认为 ,“ 高等教育面对文化及其传统的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 ,它能够依据自身的特点 ,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主动地反作用于文化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有文化的选择、传递、传播、保存、批判、创造等。 ” 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的发挥通常通过教育的各个环节来得以实现 ,比如 ,教育者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

7、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定与选择 ;教育者通过科研实践对受教育者以及社会大众施加影响 ,教育者的个人文化、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行为习惯影响受教育者等等。地市高校大多远离省会城市 ,拥有服务农村社会的优越地理位置 ,因此 ,它能通过发挥教育的功能 ,对农村文化建设发挥非常直接的、针对性很强的作用和影响。 2.地市高等教育能增强农村文化生存抵抗的能 力 从生物控制论的角度来说 :“ 一种生物由于它的遗传保守性的限制 ,它只能在一定环境里生活 ,而且一定要对那些不利的环境条件进行抵抗 ,否则就不能生存。 ” 生物生存抵抗能力的实现 ,必须借助其生活潜能 ,包括生存潜能、保护和抵抗潜能、繁殖潜能

8、等。同样 ,在经济全球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中 ,农村文化也面临着另一种相对强势文化的入侵 ,要实现其自身的文化生存与文化繁殖 ,一方面 ,必须对各种入侵文化进行阻止、进行抵抗 ;另一方面 ,必须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自身的生存潜能、繁殖潜能。而高等教育通过教育功能的发挥 ,能有效地对农村文化的优 质遗传基质进行保存 ,从而增强农村文化的生存潜能 ;通过文化的批判功能增强农村文化的保护和抵抗潜能 ;通过文化创造增强农村文化的繁殖潜能。 3.地市高等教育能增强农村文化的创新发展力 高校作为高深文化成果的凝结物或代表 ,凭其合法合理的权威力量掌控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中枢机关。它除了通过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三大

9、渠道来强化农村文化优质因子 ,处理精神文化污染物中的有害因子 ,维持农村文化新故遗传因子的自然更替与能量信息交换外 ,还能按照事物发展的方向 ,通过挖掘研究、吐故纳新 ,创造和推动农村文化向前发展。 (二 )农村文化生态建设能有效推动地市高校的发展 1.农村文化生态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地市高校的职能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三大职能。地市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需要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 众所周之 ,教育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系统中 ,既包括农业研究、农业技术推广 ,又包括农民素质提高三个相互影响的子系统 ,而这三个相互影响的子系统共处于农村文化生态环境中

10、。地市高校要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其发展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对农村文化生态建设施加 重大的影响。通过合格人才的培养为农村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智力支持 ,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与农业技术进步 ,通过直接的社会服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从目前地市高校三大职能的发挥情况来看 ,虽然科学研究通过推广应用一大批科研成果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但科学研究中重理论、轻实际 ,重成果、轻转化的问题还很突出 ;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高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存在 ,面向农业、农村的人才就业机制尚未建立 ;直接服务社会还缺乏高效快捷的通道、模式和适宜的机制。这些问题既影响到三大职能的发挥 ,又在各个层面上受制于

11、农村文化生态系统 。 随着新科技革命在全球的兴起 ,大学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 ,日益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也随之迅速发展。但由于长久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中国高等院校的辐射功能还没有完全瞄准广大的农村地区 ,面向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高等教育资源十分稀缺 ,服务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大学职能也十分有限。当前 ,中国农村文化生态正处在 “ 新旧更替 ” 的时期 ,如何调整和加强三大职能 ,更好地服务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就成为地方高校深化改革、重审办学职能的一个核心问题。只有着眼于中国农村文化生态的现状 ,才能 充分准确地实现地方高校的职能 。 2.农村文化生态

12、建设有助于地市高校正确定位 ,找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促使高校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是一个学术研究与市场论证相结合的动态变化过程 ,专业设置与市场的协调程度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既是地市高校最大的生源基地 ,又是最广阔的就业市场。从目前高校专业布局结构来看 ,存在着严重的专业布局规划与区域市场状况的错位。究其原因 ,主要是专业设置时缺乏科学可行的规划 ,对所设置的专业缺少明 确的专业取向规划、人才需求程度规划和专业发展重点规划。进而导致地市高校学科大而全 ,失去特色和学科优势 ;人才培养与需求状况错位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

13、位 ;专业调整速度与市场变化节奏错位 ,不能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方面必须实现办学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整合配置国家、社会、个人等多渠道的办学资源 ,加快地市高校的发展 ;另一方面 ,作为地市高校 ,必须尽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提高其适应农村文化生态建设能力。地市高校学科专业建设 ,必须瞄准农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紧跟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步伐 ,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长农业整体效益为目标。以农村文化建设来协调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把文化融入经济中去 ,认清文化的 “ 双重角色 ”, 既抓意识形态的文化建设 ,也抓文化产业建设 ,让农村文化成

14、为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因此 ,地市高校要按照 “ 协调、可持续发展 ” 的要求 ,组建起富有特色的学科群 ,以此为基础构建学校的基础竞争力 ,发展核心竞争力 ,提高适应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能力。最近 ,据说一些原来的行业高校又在纷纷更名恢复原来的校名 ,突出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 ,加强专业设置对市场需求的针对性。这也说明 ,高校特别是 地市高校调整专业结构 ,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是十分必要的。 (2)促使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地市高校担负着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的重任。未来的中国农业是 “ 精细农业 ” 、 “ 生态农业 ” 、 “ 知识农业 ” 、

15、 “ 社会化大农业 ”等 。未来的农业和工业将会消失其界限 ,农业必然工业化。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与之相应的农村文化生态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地市高校在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 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爱农村、爱农民、爱农业 ,具有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的历史使命感 ,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 ,能适应农村文化生态建设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地市高校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 以人为本 ”, 大力加强实践教育 ,改善教育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着眼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16、的培养 ,以此适应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需要。 (3)促使高校创新服务社会的机制。地市高校要想在农村文化生态建设中有所作为 ,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创新服务社会的机制。以建设农村公益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 为切入点 ,协调学校、企业、市场、政府间的关系 ,整合各种资源 ,增强大学辐射农村的功能。通过培养农村文化产业人才 ,兴办农村文化产业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通过农村文化产业 ,促进农民终身教育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最终 ,通过农村文化生态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地市高校与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互动发展方向 1.地市高校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

17、 ,不断畅通农村人才 “ 产 ” 和“ 销 ” 渠道 ,实现 “ 产 ” 、 “ 销 ” 对路 ,“ 产 ” 、 “ 销 ” 两旺 ,赢得自己的发展空间 ,不断发展壮大自 己。如前所述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 ,既是人才培养的生源地 ,又是人才 “ 销售 ” 的巨大市场。地市高校只有主动适应农村文化建设需要 ,大胆改造和调整专业设置 ,培养出适合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才能为自己的产品 人才开辟广阔的农村人才市场 ,才能实现办学有生源 ,就业有去处 ,进出口畅通。既满足社会的需要 ,又获得自身发展的空间。 2.地市高校在传承和创新农村优秀文化中 ,办出学校专业特色 ,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激烈的

18、高校办学竞争中 ,办出自己的特色是制胜的法宝。什么是特色 ?特色就是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办学特色是地市高校赖 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地市高校如何办出特色 ,通过对当地农村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创新 ,应该说也是其重要途径之一。每一个地方的文化千差万别 ,每一个地方文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也各有不同 ,自然 ,适应当地农村文化建设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也会多姿多彩。 3.农村在为地市高校提供生源 ,接收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 ,在获取现代文明信息 ,改变传统落后观念的同时 ,通过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改变生活观念 ,改革生产方式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 4.地市高

19、校与农村文化建设共生共荣 ,互 惠互利。地市高校发展离不开农村 ,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地市高校的深度介入 ,地市高校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农村文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唯有如此 ,才能在建设新农村 ,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同时 ,提高整个国家、民族文化水平 ,创造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 邓先瑞 .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3,(1). 范大平 .论中国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建设 J.求索 ,2005,(2):95-97. 潘愁元 .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 “ 过渡阶段 ”J. 高等教育研究 ,2001,(2):4. 裴新澎 .生物控制论 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162-163. 唐吉红 .高等农业教育在农村文化生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D.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8,(6). 冯 ?,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的错位研究 J.中国大学教学 ,2009,(2) 屈炳祥 .中国未来农业四大出路 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4,(4):1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