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都十分庞大,如何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阐述地方债务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地方债务的风险及其形成的内部、外部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期望能对地方政府控制债务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地方债务 风险 防范措施 一、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和收支缺口不断扩大,很多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困境。数据显示,2015年地方债务规模为 16万亿元,预计 2016年地方债务规模为 17.17万亿,债务规模总额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性债务已经成为当前经济中最棘手的
2、风险之一,但债务的具体规模和结构很少向外界披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从 2013 年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以来,地方政府通过隐蔽性强的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 来逃避法律约束,投融资平台承担了政府性债务的主要部分,但这部分的规模并未被纳入计算,;一般政府 对于披露债务规模的主动性不强;政府性债务除了直接债务外,还有大量的担保债务,在公开上存在客观困难。并且县乡政府举债后往往逾期时间长,容易影响公信力。 二、风险成因 (一)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财政体制不完善 有数据显示,如今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在分税制改革后大幅下降。虽然分税制改革已经实行了二十几年,但依然存在种种缺陷,尤为明显的就是 “
3、 财权层层上行,事权层层下移 ” 。地方政府承担着与财权极不相符的事权,甚至有时候中央让地方代其完成某些事务,这使得地方财政的困境更加艰巨。尽 管中央设有转移支付制度,但这些资金都属于专项资金,不能用来弥补地方财力的匮乏,导致地方政府只能想方设法来举借债务,缓解财政压力。 (二)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掩藏了很多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由于其隐蔽性和复杂性已经成为了中国面临最大的中长期风险。地方政府在提供担保、回购融资等的同时,为了稳增长,完成规定指标,在人大批准的范围外,仍然以各种途径举借新债,产生了庞大的隐性债务规模。由于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划分不明确,一旦负债达到一定规模,势必使地方政府将风险转嫁给
4、中央,危及中央财政安全。再加上地方政 府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使得举借隐性债务的方式更加盛行。 (三)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债务资金在使用上缺乏科学规划,使得很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只是 “ 走过场 ” ,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进行科学验证,在项目实施后发现漏洞百出,不仅没有带来经济效益,反而加剧了地政府务的偿债压力,增加了政府的债务风险。再加上各地政府官员往往进行 “ 拍脑袋 ” 决策,缺乏身为国家公务员的基本素养,形象工程层出不穷,变本加厉地增加了偿债压力。 (四)地方政府管理职能缺位 地方政府在遇到不能偿还债务的情况时 经常将偿还债务的义务甩给中央,间接使中央政府承担了隐性负债。各级政府债务
5、风险意识逐渐淡薄,缺乏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举债的时候不考虑后果,无形中增加了中央政府债务支出的压力。地方政府不仅没有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能,还在管理中缺失了 “ 管理者 ” 角色。 三、防范措施 (一)分清财权和事权,进行有效整合 财权与事权划分明确是政府间财政关系最重要的一环,应在制定科学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事权与财权的划分,划分还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另一方面,用法律形式界定财权和事权的范围,使 划分制度化,这样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之后的行政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在转移支付等方面应有效整合资源,相应地建立法律规则,进一步规范政府借债的行为。 (二)加强监督体系的建
6、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政府举债信息不公开似乎已经成为政府的 “ 保护伞 ” 。在面对这种困难时,上级政府应加强监督体系的建设,加大监督力度,提高对债务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密度,做到整个举债环节都处于内外双重监督之下,从举借债务的规模、使用方向、使用进展等各方面着手,确保一切环节都按照规定正常运作。对徇私舞弊、公款私存的不 法官员要严厉打击。同时,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快政府打造 “ 阳光债务 ” 的步伐,提高债务透明度。 (三)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一套能动态监控政府举债活动的系统,因地制宜设定好各项规定数值,政府应该在该数值范围内进行举债。定期汇总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和财政收支状况,指
7、导地方政府科学地进行债务决策,准确反映和预测该地的债务动向和债务风险,以便及时制定出防范风险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四)明确政府管理职能,争取及时偿还债务 政府在扮演 “ 管理者 ” 的角色时,应准确界定自己的职 能范围,随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转变政府职能,做到 “ 不越位 ” 、 “ 不缺位 ” ,尽可能独立承担和及时偿还债务,防止无法偿债的状况出现。政府内部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己的债务风险意识,提高公信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形象。 (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在行政初期就应该做好科学规划,禁止 “ 拍脑袋 ” 决策,防止 “ 面子工程 ” 的出现,将债务资金投放到有利于社会主义基础
8、设施建设或者生态保护的项目中去,时刻关注各项效益指标。对债务资金的使用加强监督和约束,明确投资项目的负责人,对负责人的各项状况也要进行严 密考核,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在项目结束后要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为今后的债务资金使用方向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杨灿明,鲁元平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与防范对策研究 J.财政研究, 2013( 11) . 胡子昂 .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J.特区经济, 2007( 10) . 吕奕星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 D.郑州大学 .2013.38-41. 李淑静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风险问题的对策研究 D.山西财经大学,2013.07-24. 田程立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控制研究 D.安徽大学, 201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