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经济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进入 21 世纪 ,特别是 “ 十一五 ” 期间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 ,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高等职业教育也随之迅速发展。然而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却遭遇了 “ 寒流 ”, 突出表现为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相矛盾。本文结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 ,从发展的角度 ,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深入探讨了当前就业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需求 ;就业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的确立 ,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已不是单一的职业能力 ,而是包括知识、技能 、意识
2、等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全部素质。但从目前的社会使用情况看 ,高职培养的高级技术人才与社会需要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急需加以解决。因此 ,教育部联合六部委决定实施的 “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 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现状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 ,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一、“ 十一五 ” 期间高职人才需求现状 “ 十一五 ” 期间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特 别沿海地区需求更加广阔 ,这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新
3、的血液和动力。同时 ,经济的发展又形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即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必须兼顾到知识经济的需求与我国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 ,才能实现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做到 :一是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 ,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 ;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包括操作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公关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 ,包括道德意识、职业意识和社会意识。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敬业创业精神 ,并促使其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以健康心态 承纳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变迁、地位更叠等带来的矛盾。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 珠
4、江三角洲的地理和交通枢纽 ,是大广州战略南拓的终点和重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 :“ 发展职业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 根据纲要精神 ,我校将在 “ 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 的背景要求上做文章 ,根据珠江三角洲“ 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体系 ,建设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 ” 的总体定位 ,着力为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等行业和相关岗位提供应用型人才 ,同时适应广东省产业转移引发的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适时进行专业调整。在经济全球化和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新
5、思维、新战略的背景下 ,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依然乐观 ,我校各专业人才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高职院校人才就业现状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 ,推动了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状大 ;高职院校也为社会的发展输入了大量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 ,在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面前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并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就业总量不断增加 ,就业压力居高不下。 “ 十一五 ” 期间中国需解决的就业总量是 4500 万 ,而大学生 2750 万 ,占半数还多。广东省自 2006 年至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2006 年是 21.08 万 ,2
6、007 年是 24.72 万 ,2008 年是30.52 万人 ,还有来自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和 “ 海归派 ” 学生的竞争 ,压力居高不下。 第二 ,经济发展态势不稳 ,结构性矛盾突出 ,给就业带来 “ 寒流 ” 。 “ 十一五 ” 初期 ,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 ,但仍然难以满足就业总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GDP 每增长一 个百分点 ,全社会能解决 80-100 万个就业岗位 ,而每一年增长的就业人数都远远大于 GDP 增长的速度。而 2008 年又突遇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许多企业经受不住风暴的袭击 ,做出了减产甚至倒闭的决定 ,致使大学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此外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 ,做鞋子
7、(低级制造业 )不需要大学生 ,我们国家却以这种产业为主 ;做基因产品 (指高科技产业 )需要大学生 ,我们国家又极为缺乏这样的企业。因此 ,造成一定的人才浪费 ,大学生成了 “ 高不成低不就 ” 的牺牲品。 第三 ,“ 天子骄子 ” 的骄傲与实际需求的差距。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已走向 大众化 ,大学生不再是 “ 天子骄子 ”, 大学教育已从传统的、单纯的学科教育走向就业教育 ,如果大学生不能认清这一事实 ,不能调整自己的求职心态 ,调整心理预期 ,抓住市场需求的关键 ,必将会对未来的就业产生束缚与约束。因此 ,转变观念是解决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第四 ,专业人才难求。从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
8、调查结果来看 ,多数企业需求专业技术人才 ,但在招聘中感到专业人才难求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专业不对口 ;二是专业技术不过硬 ,不能胜任岗位。即企业需要的专业职业院校没有 ,或者即使有这样的专业 ,培养的毕业生也不符合企 业的要求 ,学校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第五 ,专业设置的针对性 ,实用性较差。与本科教育和其他教育模式相比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少有自己的特点 ,难于适应企业的需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技术应用型的专业 ,如数控机床、汽车维修等专业具有明显的高职特点 ,除此之外 ,大多数服务贸易型的高职专业都可以在本科专业里找到 ,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和就业的观念模糊 ;
9、毕业生没有突出的专业特点。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用人单位为了减少其用人风险 ,选用同样的专业本科或更高层次的人才就不足为怪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率本就难 以提高 ,在目前全国大学生就业状况日益严峻的情况下 ,其就业矛盾就尤为突出了。 近几年 ,以上问题在我校毕业生就业中也出现过 ,特别是自 2008 年以来全球经济遭遇了金融危机 ,经济发展现状对我校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校专业教育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毕业生人数总量大 ,就业难度大。 “ 十一五 ” 期间我院毕业生人数基本保持在 2500 人左右 ,即将会有一万多人要就业 ,作为一个地方高职院校 ,压力显而易见。二、我
10、院毕业生生源单一 ,极不利于就业工作的开展。我院毕业生 70%来自于大广州地区 ,而广州地区接纳毕 业生的能力已日趋减弱 ,而我院的毕业生又不愿意异地就业 ,这给我院的就业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三、学生的素质跟企业的要求有差距。随着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 ,很多专业岗位不仅要求专业实践能力强 ,而且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 ,能胜任综合性的工作 ,如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外语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法律专业等知识。因此 ,现实需要人才培养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不宜过于强调 “ 专门性 ”,而应该突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 “ 十一五 ” 期间高职人才就业对策 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出
11、现的问题 ,要求高职教 育必须进行改革 ,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在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一 )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教学新理念 职业技术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就业教育 ,就业教育就是 “ 以就业为导向 ”, 即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标准开展教育 ,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己任、为目标、为宗旨 ,并以此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能走学科建设的路子 ,要淡化学历教育的观念 ,即讲学历又不惟学历。要做到这一点 ,高职院校必须全方位深化改革 ,在办学理念上坚持走高质、 强能、实用的道路 ,办学模式要坚持
12、走学校 企业 社会三位一体的道路 ,走技术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二 )实施校企结合 ,以企业需求为培养目标 为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 ,邀请企业参与学校专业的建设与管理 ,参与学校教学内容改革、新教材的开发等。同时还应聘用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 ,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场地。更重要的是 ,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根据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 ,采用校企联合 ,共同开发人才的能力标准。这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也是 一项艰巨复杂而具有探索性的工程。 (三 )特定的高质量的师资 西方历来有学而优则商 ,商而优则仕 ,仕而优
13、则教的说法。可见经验和人生阅历以及文化素养对于教师这种职业的重要性。同时 ,高职教师还应该兼有职业素养传承的责任。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着重在于培养学生在特定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 ,因此 ,学院可以聘用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士充实到教学一线。 (四 )正确处理专业的宽广性和窄专性的关系 为了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 ,增强专业的适应性 ,高职院校应拓宽专 业口径 ,设置综合型、交叉型、复合型专业 ,使其培养的毕业生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较全面的素质 ;而对于订单教育 ,职业岗位针对性较强 ,人才的培养应强调专业的窄专性 ,使毕业生具
14、备与职业岗位要求一致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专业对口 ,紧贴企业的需求。 总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势在必行 ,这必将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根本性好转。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环境的改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学校、企业和政府的不断努力下 ,我国高职就业形势必将得到彻底的改善 ,这同样也有利于促进高职教 育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 : 马树超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 J.中国教育报 ,2006 年第 3 版 . 潘宏峰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 马庆渭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中国成人教育 ,2005,(5). 刘亚平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我见 J.教育与职业 ,2003,(5). 宋官东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 J.职业技术教育 ,2003,(1). 高宏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启 示 J.教育与职业 ,2004,(7). 嵇小怡 ,张玲玲 ,倪小敏 .西方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发展趋势 J.职教论坛 ,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