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中国书法的线性美 摘 要:书法用笔是千古不易的最高审美标准,也是中国画以线为本的关键。从 “ 一笔书 ” 到 “ 一笔画 ” 是用线技法的飞跃。中国艺术家用毛笔书写大千世界,从一笔入手,用笔法合自然之法,用笔势反映物势,求得自我最深层的心灵的节奏。 关键词:汉字;书法;中国画;技法;线条 中华民族独有的中庸之道,可以说是线条纯化出弧线审美原型的思想基础,而毛笔的技法与技巧的发展,是弧线实现审美的基本保障。书法艺术,这种纯线条的艺术,是中国绘画线条演变的源头。尽管书法艺术的早期形式 -甲骨文,早就与绘画分道扬镳,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早期的甲骨文在形象与抽象的交替中
2、慢慢走向成熟,画字的功能走向绘画的同时,也衍生出写字的艺术。书写文字,不一定称为艺术,不过书法无疑是以文字为基础的。汉字书法自魏晋成为审美自觉后,书法艺术开始深刻影响着中国绘画艺术。一次性连贯的挥运把 文字以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本是书法艺术的特性,但中国画也将其视为造型审美最为重要的一步。那汉字书写又是怎样成为艺术的呢? 汉字可以说是以笔画为基础形体,先由笔画组成,再由笔画构成偏旁,最后由偏旁构成字。汉字成为书写艺术的关键点,其一,笔画这一元素是书法成为艺术的根源,最初那些被称为绘画的图案,更多的是作为交流的功能出现,与自然交流、与神交流、与人交流。随着汉字方形的成熟,笔画的规则越来越确定,
3、其次打破方形及规则的笔画,从而走向了新的规范,这就是书法艺术的审美规范,也是笔画线条的审美规范,后来,这 一审美规范的成熟,也影响了中国画。其二,就是线元素。从一样以线条为基本元素的图画中分离,而后升华为书法艺术。线条是人的心理形式,每个书法家的情绪与气质的不同,即使写出相同的字也 ?有着不同的审美性。这是书法家个体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写字与书法的分别,也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所在。另外,作为文字符号的汉字,必须系统、简化和清晰,线得表达规范化。特别是楷书化之后,书写的方法是有限的。因为方法越简单,接受面也越广,流通性越大,也就越具有生存力,否则就丧失了通用的意义。但书法作为艺术,不会被具体时空所限,
4、书写方法自然也是无 限的,尤其是草书的产生。宇宙无限,人性各异,时代方法,个人方法,天地人于历史浑然一线,于是, “ 穷变态于毫端 ” 。其三,古中国 “ 在有限的空间延展无限,在无限中截取有限 ” 这一独特的思想,是汉字书写发展为艺术的思想源泉。空间越小越具有挑战性,越需灵性。人的灵性与物性、书性三者合为一体,就使得书法艺术在汉字这很小的书写空间里延展出无限的生趣和无穷的张力。 唐太宗在王羲之传论中论述了字势的疏瘦之美,倡导了 凤翥龙蟠 的气势,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羲之传论引发了我们对历代帝王书法家群体对书法 发展作用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盛唐书法形成“ 尚法 ” 的局面,使书法
5、已成熟的晋 “ 韵 ” 有了 “ 法 ” 的规范,并且从此开启了书法美学的 “ 韵法关系 ” 。颜真卿的楷书最大限度的使用提按,使唐楷成为最有迹可循的 “ 法 ” 典:逆锋起笔,中锋行笔, ?h 峰收笔,这也是中国画线所遵循的 “ 法 ” 典。古人对 “ 法 ” 的执着,从执笔就开始显示:从执笔位置,比如卫夫人笔阵图的执笔法;到执笔指法,典型的如传为唐陆希声的 “ 五字执笔法 ” ;再到执笔手、掌、腕关系,处处皆法。毛笔的执笔方法既是书法艺术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画线的基本问题。卫夫人在蔡邕的 “ 势力 ” 基 础上,通过 “ 力 ” 作用,提出 “ 骨 ” 与 “ 肉 ” 的关系:“ 善笔力者
6、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 。骨肉说对书法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中国画的笔墨线条的影响同样深远。更无法估量的是,卫夫人对书法的笔线表现法是从物象运动中抽象出来的气势形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这是中国画用线意象造型的理论支柱。笔阵图中对笔线的比喻:“ 一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丨 万岁枯藤 .” 卫夫人对书法意象造型的自觉,也是中国画用线意 象造型的自觉。再如中锋用笔是书法用笔的必然选择,也同样成为中国画线的必然选择。 书法艺术不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是艺术性最高的艺术之一,高超的艺术,
7、表现它的技艺自然也不平凡。汉字的书写是用线以连续之意在极小的空间里挥写,笔与线在书写过程中的各种点画,在笔墨运行中暗力操控的时空关系,就是书写艺术的关键所在。古代中国人写了很多的著述来评论在确定的方向上下笔的问题。例如郑绩明确指出,从左到右至少有两种下笔方式,即 “ 大披麻皴 ” 和 “ 云头皴 ” 。汪之元说, “ 写竹竿自上而下,悬腕中锋,如书法作真竖 .而 自下而上,即是偏锋,乃竹片耳,何可谓法。 ” 在文字书写中,每一笔都需按照规定的方向,举例来说,楷书必须遵守 “ 八法 ” ,在楷书当中,必须按照这些笔顺方向来书写,例如,不可以从右往左水平写过去,也不可以从底到顶垂直写上来。后来通过
8、教育,这种习惯从孩童时期形成并代代相传,对线条强烈的方向感由此形成,必然也对绘画中的线条活动产生强烈的影响。中国绘画与书法一样,并不是由一般的线条而是由笔画构成的,所以中国绘画的线条也有方向。不过,它与汉字书写又有不同,绘画的笔画方向是比较自由的。实际上,大多数画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解释绘 画中的笔画方向,即是:每个线条必有其开始、中间与结束部分。具体来说就是画中的线条是通过从开始,并经过中间,到最终结束的方式画成。开始就意味着画家将笔握起,再以适当的角度画在纸或其他材料上,在准备移动毛笔前先顿笔。中间则是指笔在纸上以适当的速度流畅移动,之后在其恰当的位置和角度转变方向。结束是指停笔一会儿,有
9、时需回锋,最后以恰当的角度提起笔。通过开始、中间和结束,一根线完美体现了画家的姿势和动作,因此,线条成为反映人的手和身体运动的展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所谓美的线条是徒手画成的线,这种线条又与 汉字书写和书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汉字由有秩序的线划构成,并规范成方形,书法慢慢将汉字严密的线划构成解构,而且把圆形融入方形字,最后打破字字独立的藩篱。书法艺术就在规范与不规范间,方与圆间对度的把握。特别是草书入画,草书产生于隶书和楷书之后,化繁为简,变方为圆,圆转连笔,不可逆转。当草书在 “ 舞 ” 中感悟到力的圆感时, “ 一笔书 ” 的审美境界便形成, “ 飞白 ”的笔线追求更是对力
10、度技巧的最佳表达。草书入画之后,使运笔用墨更为重过程,且为 “ 一笔画 ” 找到更为直观的演解。清代山水画家石涛的 “ 一画 ” 可以看作是 “ 一笔 书 ” 和 “ 一笔画 ” 的总结:笔线是一切的开始。中国艺术家用毛笔写万象世界,从一笔入手,用笔法融合自然之法,尽笔势而反映物势,求自我最深层的心灵节奏,是 “ 一笔书 ” 进入 “ 一笔画 ” ,灵性与笔法完美合一的具体化。 参考文献 林若熹,中国画线意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3 月第 1 版,第 90-99 页; 高建平,中国艺术的表现性动作 -从书法到绘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年 7 月第 1 版,第 65-67 页; 李世民,王羲之传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上海书画出版 社, 1979 年版; 传为(晋)卫铄的笔阵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年版; (汉)蔡邕,九势、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年版;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 年版; 王羲之,题卫夫人后,载张彦远法书要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年版; 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载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第 951 页。 作者简介 陈昕洋,女,汉族,四川成都,硕 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