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与上市公司的财务虚假问题 编辑。 论文关键字: 会计 差错更正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 的 财务 虚假简历大全 论文摘要 :会计差错的发生是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只要存在会计业务及其各种复杂的原因,就有存在会计差错的可能,就有研究会计差错的必要。寻找会计差错并予以更正是我们分析与研究会计差错的目的。要能够迅速查找会计差错乃至更正会计差错,首先要认识清楚会计差错是什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是怎么形成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会计差错的涵义,成因和种类等基本概述,在此基础上还比较了 2006 年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差错更正的修订,以便更好的掌握会计差错的理论知识。
2、在熟练掌握了对会计差错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本文 对会计差错更正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了研究,充分了解会计差错的内在本质,更正的方法和运用,通过案例的分析详细了解会计差错更正的步骤和操作过程。同时,本文对目前企业进行会计差错更正所产生的观念偏差,利润操纵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分析了企业出于避免连续亏损,保持再 融资 资格等动机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调整利润造成会计信息不实,财务虚假的现象。并对现行会计制度在此方面发挥的防范作用进行剖析。进一步对如何遏制和改变此种不良现象提出了建议或意见:加强会计准则建设不断的完善其规章制度,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和加强外部会计监管等。 思想汇报 Abstract: The
3、occurrence of accounting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accounting are inevitas various complex reasons,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accounting errors and the necessary of a study for accounting errn our analysis and research for the accounting errstions, such as what the accounting error
4、s is, how it is formed and reflecrors, causes and types of such basic overview in detvision to error correction i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promulgated in 2006.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accounting errunting errors masterly,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fora
5、ccounting errors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fully aware the inherent hypostases of the accounting errors, correction methods and exertout the steps of error corre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che current enterprise has bias of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accounting error corrections, manipulat
6、ion of profits and other iss correction to adjust profit caused for inveraciou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inancial false, this phenomenon caused by some motivation such as avoid consecutive losses, maintain the qualification of refinancing and so on. And analyzed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has effec
7、t to prevent play in this regto restrict and change this ill phenomenon,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or comments: strengthe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 construction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i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and strengthen the external accounting super
8、vis treatment Listeds financial phoniness 引言 会计核算中的技术性差错是会计人员在操作上常有发生的,尽管小心翼翼,有时仍免不了要经过一个发生差错、查找差错和更正差错的过程。会计差错的产生不仅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影响到工作效率,还使得相应的财务信息失真,并有可能误导 投资 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按照相关会计制度和法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并对外提供可靠的信息。对于发生的会计差错,企业应当区别不同的 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更正处理。 2006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差错更正
9、的内容作了相关修订,并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现时 经济 环境 中企业滥用会计差错更正随意调节当期利润造成财务虚假的不良现象,但是并不能完全杜绝。因此要加强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 管理 和限制,我国的会计制度建设需要根据我国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修改,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1. 会计差错概述 要能够迅速查找会计差错乃至更正会计差错,首先要认识清楚会计差错是什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是怎么形成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1.1 会计差错的理解 对于会计差错的理解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之分。广义的会计差错可以涵盖发生在会计工作中的一切错误,包括记账、算账、报账核算环节发生的错误,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等会计管
10、理环节发生的错误,故意造成的错误和非故意造成的错误,还可以包括企业因按照 国家法 律、 行政 法 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或者因特定情况下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发现的会计差错、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所作调整时发现的原先的错误等。会计差错的狭义理解是指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会计差错。 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包括当前会计差错和前期会计差错。 1.2 会计 核算中产生会计差错的主要原因 ( 1) 会计政策使用方面的差错。指企业因采用 法律 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 行政 法 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而导致的差错。如构建固定资产发
11、生的借款费用,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克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所构建固定资产的 成本 ;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 后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该固定资产的价值,予以资本化时,就违反了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因而产生会计差错。编辑。 ( 2) 会计估计上的差错。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对会计处理中的估计可能会出现差错,产生会计估计差错。如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的估计错误;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率的估计错误等。 ( 3) 其他差错。指除上述两种会计差错以外,企业发生的其他会计差错。如帐户分类及计算上的错误、期末
12、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资本性指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对事实的忽视与误用等。 1.3 会计差错 的种类及其内容 ( 1) 按其发生或发现的时期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当前会计差错和前期会计差错。 当前会计差错是指会计人员或审核人员在本会计核算期间发生或发现的属于本期的错误。当前会计差错往往是在编制 财务 报表之前或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发生或发现的。前期会计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误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能够合理预计取得并应当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会计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
13、或曲解事 实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前期会计差错往往是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后或下一会计年度发现的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即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差错事项。 ( 2) 会计差错按其对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影响的程度可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重大会计差错以外的会计差错。在 2006 年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定义。 2. 新准则中对会计差错更正的修订 2006 年 2 月 15 号, 财政 部发布了新的企
14、业会计准则,自 2007 年 1 月1 日起在 上市公司 中执行。它标志着适应我国 市场 经济 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正式建立,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许多具体准则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正,其中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调整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第 28 号(以下简称旧准 则)相比,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趋同。 ( 1)准则名称的修订 新准则的名称做了修改,将原准则名称中的 “ 会计差错更正 ” 修订为“ 差错更正 ” 。 ( 2)
15、定义解释发生的改变 1 将 “ 会计差错 ” 改为 “ 前期差错 ” ,取消了 “ 会计差错 ” 和 “ 重大会计差错 ” 的定义。 2 增加了 “ 前期差错 ” 、“ 追溯重述法 ” 的定义 “ 前期差错 ” 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 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作文 “ 追溯重述法 ” 是新准则增加的定义, “ 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
16、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 。 ( 3)会计处理上的变化在对前期差错的更正会计处理上,新准则第十二条规定: “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 。而旧准则中采用的是追溯调整法。将新旧准则对比后不难发现,新准则只规范重要的差错, 但对于前期重要差错的更正方法是一致的,只是新准则明确称为 “ 追溯重述法 ” 。 ( 4)增加了无法追溯重述的规定 新准则中要求企业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新准则第十三条规定: “ 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 可
17、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 财务 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 具体做法是:当企业确定前期差错对列报的一个或多个前期比较信息的特定期间的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时,应当追溯重述切实可行的最早期间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可能是当期);当在当期期初确定差错对所有前期的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时,企业应从最可行的日期开始用未来适用法重述比较信息以更正差错。新准则增加对无法追溯重述的规定 ,使其更为严谨,更具有可操作性。编辑。 ( 5)对前期差错在附注的披露要求更具体 旧准则中只要求披露重大 会计 差错的内容和更正金额,而修
18、订后的新准则第十七条规定: “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于的下列信息:一是,前期差错的性质;二是,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 目名称和更正金额;三是,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盖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 ,并且规定 “ 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 ” 。新旧准则对比可明显看出,新准则对差错更正的披露要求更为具体和精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报表使用者就能更具体的掌握产生前期差错年份的真是财务状况,有利于其据此做出更为正确精准的决策和判断。 3. 会计差错更正
19、的会计处理方法、基本程序 3.1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 理方法 会计差错发生后,大都会在会计账目或会计资料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这样,就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准确。所以必须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 ( 1)划线更正法 划线更正法是在会计核算中,用划线注销原有记录,以更正错误的一种方法。登记账簿时发生错误,可运用划线更正法对错误的文字或数字进行更正,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划一条或两条细红线予以注销,但被注销的原有字迹仍可辨认,以反映会计错误的原貌。其次,在划线上方空白处用合乎规定的墨水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加盖名 章,以明确责任。第三,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线
20、更正,不能只划掉其中个别数码字。例如,账簿中把正确数字 685 000 误记为 658 000。更正如下: 658 000 ( 2)红字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是在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冲错或冲减原记数额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凡会计分录记入账簿后,发现帐户对应关系有错误,或对应关系虽无错误,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时,均可用红字更正法来更正。对于帐户对应关系的错误,可先编制与错误分录相同的会计分录,其中金额用红字书写,冲销原来的错误关系,然后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对于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可按原来的帐户对应关系编制会计分录,其金额应为原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差额,用红字书写,以冲销多记数。红
21、字书写的金额在计算时骑着冲减的作用。红字更正法也可以用来调整账簿记录。采用红字更正发,有利于正确反映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并能保留原会计错误的本来面貌。 ( 3)补充登记法 在记账或结账以后,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虽然没有错,但发现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可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更正时,根据原来的帐户对应关系和原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差额填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会计科目相同 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 “ 补记 月 日 号凭证少记数 ” ,据以补充登记入账。如果记账凭证没有错,只是账簿记录少记了的,也用补充登记法补充登记,但在摘要栏中指明 “ 月 日某项 经济 业务少记金额现予补记 ” 。另外,若在结帐后,发
22、现有的记账凭证中全部或部分帐户漏记,也用补充登记法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账簿中进行补记。但需要在摘要栏中注明 “ 补记 月 日 号凭证漏帐 ” 字样。 ( 4)追溯重述法 旧准则的会计差错更正方法是追溯调整法,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 不切实可行的除外;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不追溯而视同当期差错一样更
23、正。追溯重述法与未来适用法相比,追溯重述法纠错针对性更强、更准确,但过程复杂, 成本 较大。应用指南同时指出,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 3.2 会计 差错更正的基本程序 ( 1)会计差错的性质判断 更正会计差错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会计差错的性质,然后对号入座,才能正确的使用差错更正方法。对会计差错的性质判断就是分析会计差错是属于当期的差错还是属于前期的差错,是属于重大的还是非重大的差错,根据这几种分类可以根据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对会计差错类型进行这样的组合: 1 当期发现的属于当期的差错; 2 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非重大差错; 3 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重大差错且前期差错影响数切实可
24、行的;4 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重大差错且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对会计差错的性质做了判 断和分析之后,才能正确使用会计差错更正方法。编辑。 ( 2)针对不同的会计差错选择不同的更正方法对于不同的会计差错,其更正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差错 1 属于当期差错,可选用的更正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这 3种方法属于更正的技术方法,分别根据每种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具体确定使用的种类。差错 2 、 3 和4 都属于前期差错,其中差错 2 是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无需重述。差错3 是重大的前期差错,应该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差错 4 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
25、调 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 财务 报表其它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 3)调整财务报表相应项目 无需重述的前期差错,属于影响损益的,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须重新表述的前期差错即重要的前期差错。重新表述时,如果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果不影响损益,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新准则还特别指出,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 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的比较数据。 ( 4)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会计差错更正程序的最后一步就是在
26、附注中披露会计差错跟正的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披露的内容不包括对当期差错的更正,因为凡是归属于当期的差错,都是在报表尚未报出之前发生的,只要及时调整,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也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判断。【例 3-1】某公司 2008 年发现, 2007 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折旧费 200 000 元。该公司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 债务 法,所得税率为 33%,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 润的 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第一步,分析差错的类型。 2008 年发现 2007 年的错误,是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差错,并且据题意可知是重要的前期差错
27、,累积影响数切实可行。 第二步,确定更正方法。此题应该运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具体步骤如下: ( 1)分析前期差错的影响数。 2007 年少计提折旧费用 200 000 元,少计累计折旧 200 000 元,多计所得税费用 66 000( 200 00033% ),多计净利润 134 000 元( 200 000-66 000),多计递延所得税负债 66 000 元( 200 00033% ),多提法定盈余公积 13 400 元( 134 00010% ),多提任意盈余公积 6 700 元( 134 0005% )。( 2)编制有关调整分录。 1 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 000
28、 贷:累计折旧 200 000 2 调整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6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6 000 3 将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134 000 贷:以前年 度损益调整 134 000 4 调整利润分配有关帐户 借:盈余公积 20 100 贷: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20 100 第三步,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 公司 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的 “ 年初余额 ” 栏、利润表中的 “ 上期金额 ” 栏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 “ 上年年末余额 ” 相关数据,应按调整后的年初数为基础编制: 资产负债表项目: “ 累计折旧 ”
29、调增 200 000 元, “ 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增 ” 调增 66 000元, “ 盈余公积 ” 调减 20 100元, “ 未分配利润 ” 调减 113 900 元( 134 000-20 100); 利润表项目: “ 管理 费用 ” 调增 200 000 元, “ 所得税 ” 调减 66 000元, “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调减 13 400 元, “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调减 6 700 元;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 “ 未分配利润 ” 调减 113 900 元。 第四步,报表附注说明。本年度发现 2007 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 200 000元,在编制 2007年与 2008年的比较
30、财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由于该差错的影响,导致 2007 年虚增净利润及留存收益 134 000 元,少计累计折旧 200 000 元。 作文 4. 会计差错更正与 上市公司 财务虚假问题 4.1 上市公司频频更正会计差错 近几年来 ,在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 ,1998年仅有 4家 ,而到了 2001年就达到了 300多家 ,2006年更飙升至 500多家,数量急剧上升。同时 ,从披露的内容来看 ,调整事项日益增多、更正金额日益增大 ,这一现象值得关注。近两年一系列会计规章的颁布实施大大压缩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在这种日趋规范的会计 环境 下,利
31、用会计差错更正尤其是利用重要的前期差错即以前 所说的 “ 重大会计差错 ”更是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上市公司缘何频频更正会计差错?根据对以往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的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其主要几点动机: ( 1)避免连续亏损,实现扭亏为盈 按照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将被 “ 特别处理 ” ( ST),若第三年再亏损则可能面临退市风险。因此不少上市公司会选择利用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实现年度间的利润调节,以避免因连续亏损而遭遇 “ 特别处理 ”甚至 “ 退市 ” 的命运。于是企业财务盈余的怪现象产生了:亏损年度巨亏,盈利年度微盈。 【例 4-1】某 ST 公司 2004 年度亏损
32、4900 万元, 2005 年度盈利 539 万元,2006 年又亏损 490 万元。 审计 中发现如下情况:该公司 2005 年的 会计 差错更正调减了期初留存收益 800 万元,系发现了 “ 漏提的 2004 年售后服务维修费用和销售返利费用等 ” 。针对这个差错,公司调减期初留存收益800 万元。那么这 800 万元的差错是否具有公允性呢?其提取依据是什么?经分析发现, 2003 年至 2006 年各年营业收入差别不大,均在一亿元左右,售后服务维修费用和返利费用,如果以销售收入为基础提取,则各年的同类费用应该区别不大,甚至 营业费用在三年中差别也应不大。但从比较会计报表中却得到了三年营业
33、费用分别为: 2004 年 2712 万元, 2005 年 1047万元, 2006 年则锐减为 694 万元。其中 “ 猫腻 ” 不言而喻:该公司利用所谓的 “ 会计差错更正 ” ,将本属 2005年的费用 “ 更编辑。正 ” 到 2004年负担, “ 轻装上阵 ” 的 2005 年 “ 一举 ” 赢利 539 万元。但简单测算后就会得出结论: 2005 年实亏 261 万元( 800 万元 -539 万元)。 ( 2)继续保持企业再 融资 资格 我国再融资政策将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ROE)作为刚性指标,企业为达到这 个标准可以在 ROE 的分子(净利润)和分母(净资产)上做文章,利用重
34、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追溯调整法调减前期利润。这样做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相比,可以减少前期净资产余额,达到提高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特殊效应,为企业创造融资条件。 【例 4-2】某 ST 公司是一家以机床制造为主的公司,产品的 成本 计算是以定额成本结转销售成本,而 2004 年改用实际成本法。后来发现, 2003 年因误用定额成本法致使 2003 年度少转销售成本 2000 万元,公司补制了 2003 年初的董事会决议: “ 公司决定从 2003 年起采用实际成本法 ” 。 2004 年公司发 现这一会计差错后,及时进行了更正,减少了 2004 年的期初留存收益 2000 万元,同时减少存货 2000
35、万元。由于2004 年初的存货减少,使 2004 年按实际成本计算的销售成本大幅降低,当年一举盈利 680 万元。 从上述 “ 更正 ” 中,我们有以下疑问:该 “ 差错 ” 确是错误,还是经过更正反而形成了一项差错?一般地讲,企业定额成本的制定都是在实际成本测算基础之上 的,如果主要 材料 和人工价格变动幅度不大,则定额成本比之实际成本也应相差不大。 2004 年和 2003 年相比较生产条件变化并不大,那么, 2000万元的差错调整其 奥秘何在?后经 调查 得知, A公司正在 申请 一项贷款, 银行 要求 2004 年销售利润率必须达到 8%,且连续三年盈利。该公司 2002 年和 200
36、3 年经营形势较好,但 2004 年受资金紧张、产品质量问题困扰,生产形势不好,为使洽谈中的这笔贷款顺利到手,不惜“ 以丰补歉 ” ,适当降低 2003年利润,补贴至 2004年,使企业具备了再融资条件。 简历大全 ( 3)维护高层 管理 人员的利益 目前,有许多企业重金聘请经理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日益盛行。而高管人员的报酬,除职务工资外,一般还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 取酬金或期权股份,从而诱发了企业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进行 财务 舞弊的行为动机。【例 4-3】在对某上市国有公司进行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时,发现 2005年的一笔会计调整事项: “2004 年原材料盘盈 8400 吨,企业增加存货36
37、7.5万元,冲减期间费用 367.5万元; 2005年经核查,企业认为该盘盈事项系重大会计差错,应予更正,调减存货 367.5 万元,调减期初留存收益367.5 万元 ” 。审计人员对此感到有些蹊跷。经再三追问,财务科长道出了原由:该公司系承包经营,当地政府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给予高管人员奖励。为了多套取政府 资金,企业虚构了一笔存货盘盈。在此目的得逞后,2004 年又面临存货实存与账面有 367.5 万元的差额,为了平账,又作了更正处理。政府奖励一般以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为依据,即使随后被发现,时过境迁,甚至人员都调离了,一般很难再追究其责任。 4.2 新准则对利用会计差错进行 上市公司 财务虚
38、假的防范作用 2006年 2月 15号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于 07年 1月 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对防止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进行利润操纵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新准则较旧准则,新准则只规范重要的差错,也就是针对上市公司容 易利用重要的前期差错进行利润操纵,因为旧准则实行的时候,上市公司主要用来操纵利润的手段就是利用 “ 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 ,新准则中更改为“ 重要的前期差错 ” ,并对其更正方法做了修改,旧准则用 “ 追溯调整法 ”进行更正,新准则明确用 “ 追溯重述法 ” ,并且规定了无法追溯重述的规定,使其更为严谨,更具有操作性,避免上市公司利用制度漏洞造成财务虚假。对无法追溯
39、重述的条件也有具体规定,就以前某一特定期间而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认为无法对某项前期差错应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 1)应用追溯重述法的影响数不能确定;( 2)应用追溯重 述法要求对管理层在该期当时的意图做出假定; ( 3)应用追溯重述法要求对有关金额 进行重大估计,并且不可能将提供有关交易发生时存在状况的证据和该期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信息这两类信息与其他信息客观地加以区分。实际工作中,要正确理解并按规定执行。新准则中还新增加了“ 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的规定。使得财务报表信息更为真实可靠,更具有相关性,也更有利于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制度
40、缺口混淆视听,模糊表述,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受到损失。值得该注意的是,新准则中,将舞弊产 生的差错单独做了强调。对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按原制度作为当期事项计入营业外收入中;新准则规定应作为会计差错,进行追溯重述。这当然也缩小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空间。 思想汇报 相较于旧准则,新准则中对前期差错在附注中的披露要求更为具体。新准则要求,除需披露前期差错的性质之外,还需披露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和更正金额;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如果上市公司完全按照准则的要求披露,会计报表使用者就可以知道产生前期差错年份的真实财务 状况,有利于其
41、据此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之前的旧准则没做此要求,导致上市公司对差错更正的具体情况不予披露或披露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不详细,加大了上市公司对差错更正处理的随意性,也是上市公司财务虚假信息不实的 “ 温床 ” 。这样就使得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操纵利润,进而使得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丧失了相关性和可靠性。可见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是一大进步,新准则对防止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进行利润操纵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结论与建议 会计核算中的差错是会计人员在操作上常有发生的,尽管小心翼翼,有时仍免不了要经过一个发 生差错、查找差错和更正差错的过程。会计差错的产生不仅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影响到工作效率,还使得相应的
42、财务信息失真,并有可能误导 投资 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因此,会计内部管理部门和会计外部相关监督机构都必须重视对会计工作的 指导 和检查,以便控制和杜绝差错的发生。 近年来,上市公司频频更正会计差错,利用会计差错的更正进行利润的操纵,造成财务信息虚假,这已然成为我国 经济 发展会计 环境 中的一大诟病。虽然新准则一定程度上防范了此种现象的发生,但是准则实施 2年以来,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 错更正调节利润现象却仍趋普遍。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来加强当前企业利润操纵的管理。现实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是非常复杂的 ,不同时期会计准则所需要应对的主要矛盾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会计准则
43、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建设过程。新会计准则虽然在不少方面对企业的会计行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限制了其利润操纵行为,然而 ,也在另外一些方面对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留下了相当的空间。这种情况决定了新会计准则不会是一个终点,而是需要根据我国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修改,加强会计准则建设不断的完善其规章制度。 要加强 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管理和限制,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管。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会计人员等对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及其所体现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监督 ,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除此之外,还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管,即政府监管和 社会 监管。要加强政府监管,就需要明
44、确各政府部门在企业会计监管中的具体职责权限 ,并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以防相互推诿和监督过程中出现疏漏。社会监管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 注册会计师 接受委托,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审计监管。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管,就需要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 道德 修养 ,改革当前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提高社会监管的效力。 简历大全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 财政 部制定 . 企业会计准则 2006. 第 1 版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 企业会计准则 应用指南 200
45、6. 第 1 版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2006 肖虹主编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比较与衔接 .第 1 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赵书和、陈敏 .新旧会计制度精要比较与案例 说明 .第 1 版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李敏 .会计查错技术 .第 1 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贾丛民、赵保卿、谢志华主编 .会计错弊及其查证与调整 .修订第 1 版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刘永泽、陈立军主编 .中级财务会计 .第 1 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蒋义宏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 .第 1 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雷光勇 .上市公司会计行为异化研究 .第 1 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崔刚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解读与案例分析 .第 1 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陈晓红主编 .事业财会 .2003 年第 4 期 .CN 43-1236/F.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