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地域性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文化中的发展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建筑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居住地,还是一定区域文化的展现。通过建筑这个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在的这座城的独有风俗和历史演变。建筑的功能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也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或是凸显了地域的文化色彩,或是历史变革,或建造者个人意识的烙印。总之,建筑已经不仅仅只是落榻之地那么简单了,它开始有了思想。 关键词: 现代建筑文化 地域性 文化制约因地制宜历史文化背景美学搭配 建筑就好似写意,随着时代的变化,它已经不简简单单的只是造房子那么简单了。这 “ 意 ” 里更是多了几 分时代的气息和 “ 写意者 ” 的创思。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
2、国之一,不仅仅领先了那个时代的科技,还创造了中国独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和园林构造,在世界建筑中最具特色。 地域性建筑文化是中国整体建筑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 因地制宜的建筑理念 在探询中国各派建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时, 当地的环境和建造条件对建筑形态的形成就很有影响。譬如江南水榭建筑群的形成就是依托当地的山水和建筑条件。又譬如西双版纳的高层木屋构造,是为了避免被密林中的毒虫咬伤。因而气候、地形 肌理等等环境因素的适应也是成就其独特形态的必要因素。这些都是在现代城市中的一个优秀建筑所希望达到的境界,也是现代建筑在发展中的重要基础。 作为地区的重要产物,建筑正以其具
3、体的形态,展现着它所在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所以,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这是广义上的建筑地域性,这个时候的地域建筑文化受气候和地理形态的影响最大。比如南方的炎热和北方的寒冷,就早就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北方敦厚的土墙,暗黄的色调。以及南方水墨般单薄的建筑体系。又如由 于岭南亚热带海洋气候,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长青,所以人们往往形成一种喜爱室外活动,崇尚自然。建筑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于是逐渐形成了岭南建筑的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的建筑风格。 狭义上,是指建筑所在地具体的地貌条件和周围的建筑风格,甚至
4、是制约建筑走向空间和所在地的平剖图都是建筑形式的最重要的影响。在这个时候,只有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 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可见因地制宜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它不仅需要考察建筑师的构造天分,还要考验一个建筑师的地理常识。 当然这都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因地制宜的所要求的。其实因地制宜除了在地域上有苛刻的要求外,还在文化发展上对人们的建筑构造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约束。又譬如中国的宗祠,在群落中占据统领地位的建筑却没有在物质上凸显它的重要性,而
5、是简单自然,完全凭着空间和人文主义的细腻来构造,却依旧彰显着它独领风骚的倨傲。可见因地制宜还受社会文化的制约,一个倍受关注的建筑,不仅仅是因 为它能在特殊的地形上傲立,还是因为它所包含的人文内涵顺应了一个时代的要求,表现了那个时候的人文思想。 二、现代建筑的多功能化 建筑本身作为一种载体就不可避免的有了它承载的特定功能。譬如古代的皇宫,祠堂,寺庙道观,北京的四合院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和功能而构建的。因为构建的目的和思维的不同,所以建筑上有存在了某个时代的艺术精神和物质创造,无疑是完美的历史载体和形象的历史绘画书。如我们通过欧洲的建筑风格的不同和损坏程度就可以推算出这是哪个年代的历史建筑,在那个年
6、代它是人们集聚还是有着另外某种意义 的建筑载体。所以,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和痕迹就是当时的人对自然、对人文的理解与表达。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好多创新和梦幻都开始成为了现实。而这种梦想的达成通过建筑来表达就是建筑的多功能化。如: CCTV 就好似北京和中国青年人想象力的呈现,鸟巢和国家大剧院则是大国意识的体现,欧洲风情则是人们审美和对美好优质生活的向往 等等。平常的居室也可以容纳多种功能。譬如办公、休息、娱乐等等。现代的建筑在发展中不仅延续了传统的建筑文化的熏陶还接受了新的建筑文化的启迪。 建筑的地域特征是一种时空 的沉淀。它饱含着某个地域自从有了人类文明迹象以来对自然环境的解读,有
7、着这个地域历史进程中对审美价值、文化意义、精神价值的研读。它或沉淀为某种具象的语言、或转译为某种建筑气质、或升华成一类广域的价值体系。同时,建筑地域性在现代重构下也更具广义性和开放性。钢筋水泥似乎代表的是坚强与风雨无惧,但是它在多能化的同时却缺少了自然气息,是一个时代技术和机器的体现。 如果说现代建筑是追求技术的先进和规模的宏大,是没有风格或者是杂乱无章的各国风格的融合。那么追求中国自我的建筑风格依旧是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向。而这 种风格的寻回还是要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不断的认同,验证,进而带来真正属于我们的一种建筑文化的进步与复兴。 三、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任何一种建筑体系的发展都离不开特定文
8、化背景和地域人文的制约。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世界人们开始把发展目光投向了古建筑和古文化传统。中国的万里长城被评为八大奇迹之一,故宫等大批的文化名胜古迹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古建筑之所以吸引着世界人的眼球,是因为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意蕴。长城的建设,见证了中国封建古国的自闭与传统防护,当然在建筑风格和构造上也 一定程度的反映了中国建筑文化的进步。名扬天下的故宫,黄红的色调,更是凸显了中国皇族的威严与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雕龙画柱更是体现了中国龙文化以及人们的宗教信仰。总之文化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建筑的风格。而建筑正如一本历史图册正以它独有的形式向世界人娓娓的讲述着一个个历史故事。
9、 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们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全世界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受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消失。对建筑师们来说这是一个 建筑创作的黄金时代,但是却依旧有很多的制约。这制约来既来自于现代的科技文化又来自于中国古典的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追求自然与意境。中国的古代园林设计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无论是北方的颐和园还是南方的苏州园林。从这些群体上看到的文人骚客的诗文和画家们的笔墨挥洒甚至是周遭一些古院落上留下来的楹联。我们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无论是建筑的形态
10、,还是空气的流动、阳光和雨水在建筑中表现出的丰富形态都充满了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智慧。 但是今天没有了特色的城市建筑在满足了 建设者们盈利的同时又展现了创造者们渴望接近自然发挥创意的悲哀。快节奏的生活容不得他们有时间精工细雕,仔细揣摩。但是却要借着自然的幌子,在尴尬的夹缝中营造所谓氛围,以期在商业炒作和战斗中获胜。这对现代建筑家来说是一个迷茫却螺旋前进的过程,是由这个时期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趋势所决定的。但是追求自然依然是人们内心最深沉的渴望。 也许中国建筑进入了暂时的迷途,但是发展中国特殊的建筑文化却依旧是每一个中国建筑师和居住者的梦想。当然在世界经济飞速前进的今天,我们不能避免现代跨国经济活动中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也不 反对现代城市建设中建筑文化的多元化。但是,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来说。我们应该秉承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同时兼具特殊独中国风范的新建筑风格。也只有如此,中国建筑才能在世界独具一格,再领风骚。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辅导教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中国建筑美学侯幼彬,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