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个体工商户的社会融入研究.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317958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籍个体工商户的社会融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外籍个体工商户的社会融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外籍个体工商户的社会融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外籍个体工商户的社会融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外籍个体工商户的社会融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外省籍个体工商户的社会融入研究 摘 要 :将在 N 市 经商的浙江籍个体工商户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状况展开调查研究,阐明实现这一过程存在的诸多困境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困境的思考与建议。笔者力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在 N 市 浙籍商户的生活水平,为其融入城市社会提供基础条件,并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商户;浙籍个体工商户;社会融入 一、引言 近年来,浙商这一群体凭借自身团结务实的创业精神与智慧赢得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尊重,他们多以个体经营形式出现,从事服装 、鞋帽、箱包、饰品、文具等商品的批发零售。在浙籍个体工商户跨省流动的过程中,由

2、于流入地和流出地在 经济 、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为其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增添了诸多困难。本研究即试图通过调查分析浙籍个体工商户的社会融入过程 ,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更好地满足这一群体的生活需求,使其逐步实现从 经济 基础、社会生活到精神层面的融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条件。 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研究不断深入,主题及内容日趋丰富和多元化。针对不同群体的社会融 入研究范围广泛,主要包括农民工、流动女性、流动儿童等不同的主体,如宗成峰、朱启臻对昌市农民工的调查分析,从收入水平、居住状况、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分析农

3、民工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并提出切实的解决措施; 1关玉凤针对已婚女性流动人口生存现状进行研究,力图维护已婚女性流动人口的就业权利。 2同时,学者们还从多个角度对社会融入进行不同方向的分析。如王春光考察了新生代社会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和社会融合关系的问题,一方面解释了流动人口的结构性差异,同时也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社会融合主观层面的很多因素和具体表象。 3郭星华引入社会距离的概念,对新生代民工和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阐释出由于新一代民工的身份认同变化、城市居民的刻板印象以及传统网络的存在导致新生代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正在逐渐增大。 4目前,学界针对商户的研究只见于许超诣对“

4、后浙江村时代”北京浙籍小商户社会融入程度的探析, 5而本文则从分析在 N 市 浙籍个体工商户这一群体社会融入的过程入手,更深入的了解其进入流入地后的生活状况。 二、研究设计 笔者选择了 N 市 三处规模较大的商品市场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地点,研究对象即为在此经营服装、鞋帽、 箱包、饰品、文具等商品的浙籍个体工商户。 笔者在各商品市场抽取了样本 30 个,首先在每个市场中选取一名浙籍个体工商户进行访谈,由其选取下一个符合条件的样本,而后采取滚雪球的方法继续选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其经营状况、社会参与程度及心理需求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 90 个浙籍商户中,有 72 个商户来自浙江农村,

5、占 80%, 18 个商户来自浙江城市,占 20%。从年龄分布来看,商户成员的年龄跨度较大,从 19 岁到 61 岁不等;从性别比例来看,在 90 个浙籍商户中,男性 53 人,占 59%,女性 37 人,占 41%;从经营模式来看 ,有 64 个商户采取夫妻或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共同经营的方式,占 71%,有 26 个商户实行个人独立经营,占 29%;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商户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有 64 人,占82%,具有高中文凭的只有 15 人,占 18%。同时,笔者还 从调查对象中随机 选取15 人进行深度访谈,通过观察与访谈收集资料,以明确浙籍商户在社会融入的过程中

6、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现将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列举 下表: 图 1 显示:年龄集中在 30 岁左右。 图 2 显示:受教育年限集中在 6 年左右,也即小学毕业以上。 图 3 显示,初次工作年龄大多集中在 15 岁以上,也即是初中毕业那会儿。 图 4 显示 :来 N 市年限各有不同,从低到高依次排开。 编号 性别 年龄 婚姻状况 受教 育年限 户籍 所在地 居住 情况 初次工作年龄 来 N 市年限 经营项目 经营方式 1 男 31 已婚 9 农村 租房 19 1 箱包 家庭 2 男 25 未婚 12 城市 租房 20 1 玩具 个人 3 女 42 已婚 5 农村 购房 18 2 服装

7、 家庭 4 男 21 未婚 8 农村 租房 17 2 电子产品 个人 5 男 34 已婚 6 农村 租房 16 4 文具 家庭 6 女 39 已婚 5 农村 租房 21 6 眼镜 个人 7 女 27 已婚 7 农村 租房 19 6 鞋 家庭 8 男 58 已婚 10 城市 租房 18 7 箱包 家庭 9 女 50 已婚 12 农村 租房 21 9 服装 家庭 10 女 44 已婚 4 农村 租房 29 10 日用 品 家庭 11 男 35 离异 9 农村 租房 18 12 鞋 个人 12 男 36 已婚 8 农村 租房 17 12 五金 家庭 13 男 48 已婚 7 农村 购房 22 13

8、服装 家庭 14 女 55 已婚 8 农村 租房 16 15 小 家电 家庭 15 男 61 已婚 5 农村 租房 15 18 日用 品 家庭 表 1 显示,这些个体工商户大多从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小买卖为生。 三、在 N 市 浙籍个体工商户的社会融入 状况 分析 笔者根据对在 N 市 浙籍商户的访谈,将其社会融入的过程从 经济 、社会、文化与心理等多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探究,以明确其初到 N 市 至今所面临的一系列发展变化。 ( 1)收入水平:渐趋稳定 商户来到 N 市 后,通过亲戚朋友或同乡人的介绍选择经营地点开始自己的经营。 起初,由于商户们对 N 市 本地消费群体的需求、购买力等状况

9、缺乏详细地了解,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缺少正确的判断,因此造成亏损。在 90 个调查对象中,有 9 个商户曾因为类似情况而选择转变经营项目,以改善收入状况 ,在调查对象中占到 10%。 随着在 N 市 时间的推进,商户们开始摸索 N 市 本地的市场需求,从而在经营项目、范围、手段等一系列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在销售的商品方面,他们根据N 市 消费者的喜好不断调整商品的花色、品种、档次等,以满足 N 市 的消费水平与消费习惯,同时选定部分新颖独特的样式和品种,吸引 N 市 消费者的注意,从而形成良好的 销路。在经营模式方面,有 83%的商户都实行零售与批发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经营,通过零售获得普通 N 市

10、 市民的接受和认可,同时也以货物批发的形式满足 N 市 或其他地区经营商户或者流动就业者的就业需求。长此以往,以批发对象为主要代表的固定客户群建立,使得商户们逐步确立了各自的销售渠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客户对外信息的传达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商户们逐渐确定了各自的经营项目,收入也逐渐稳定下来,调查对象中最低额度的个人平均 月 收入为 3500 元,而最高额度的个人平均 月 收入达到了 5 万 元以上,能够满足在 N 市生活的基本需要。 ( 2)消费结 构:家庭生活消费仍居主导 调查发现,在浙籍商户 虽然已拥有了相对丰厚的收入,但其 支出 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仍是用于维持家庭 生活, 这其中既包括了日常

11、生活支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 用来 寄回老家供其家人生活或者用于子女教育 。 这样一来,商户们要想实现更大规模的经营,就往往因为资金上的困难而暂时作罢,不得不以暂时满足个人与家庭的 经济 需要为主要内容。 浙籍商户 的消费对象均是为满足家庭成员基本生活而进行的,并无用于个人接受培训或休闲娱乐等发展型消费或享受型消费的内容。这种现象在接受调查的所有商户中极为普遍。 ( 3)居住情况:以租住为 主,留居意愿犹豫不定 在居住条件方面:初到 N 市 时,在浙籍商户选取了自己合适的经营场所之后,即会选择在商品市场附近租住房屋,但其租住的房屋基本属于老旧社区中的合租屋或者是私人加盖的小型房屋,人均面积不超过

12、 8 平方米,甚至有一家三口同居于一间 10 平方米房屋的情况出现。随着收入的渐趋稳定,商户开始根据自身对N 市 了解的不断加深选择租住环境稍好的房屋,但由于其 经济 水平有限,居住形式仍以租住为主。在参与调查的商户中,仅有 8 个商户在 N 市 购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屋,其他商户均由于 经济 条件的限制及其留居意愿的模糊性而继续选择租房居住 。 在留居意愿方面:调查对象中有 55 个商户希望最终能够留在 N 市 生活,成为 N 市 市民, 占调查总数的 61.1%。他们迫切地希望通过在 N 市 经营的过程实现最终在此的定居,特别是那些已经与个人的家庭成员生活在此或者原本家在农村、生活水平较差的商

13、户,更希望通过留居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但与此同时,商户们又必须考虑到自己的收入状况能否符合在 N 市 留居的水平,以保障其以及其家人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商户的家人并未随其来 N 市 工作,这就导致其在家乡与 N 市 两个城市间产生犹豫不定的心理,并未对自己将来的留居所在地做出明确的选择。 ( 4)社会交往:范围 略有 扩大,但仍以“同乡圈”为主 调查显示,浙籍商户初到 N 市 时与当地居民的交往甚少,大多仅限于礼节性的交往;当其在日常生活或经营中遇到困难时 ,也很少向当地居民求助;此外,浙籍商户和当地居民之间基本没有经 济 上的往来。在访谈的对象中,并没有人向当地居民借过钱。随着在 N

14、市 时间的推移,商户对邻居或经营场所的同事有所了解,沟通机会不断增多,部分商户与 N 市 本地居民成为了合作伙伴甚至生活中的朋友,浙籍商户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商户们已经能够熟悉 N 市 本地人的方言与习惯,逐渐了解社区的环境,从而促使其在生活中更 积极主动地与社区的本地居民进行沟通,成为社区活动中的一份子。 但是,商户最主要的交往对象还是限定于“同乡圈”之中。不管是从最初来N 市 的介绍渠道还是到如今交往的对象,在 N 市 浙籍商户都与其同乡之间保持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他们中有很多选择同时来 N 市 或者经彼此介绍来此工作,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互相提供物质和情感上的帮助。部分同乡商户还居住于

15、同一社区之中,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用他们的“家乡话”沟通着彼此的生活。以地缘关系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人际关系网络成为了浙籍商户组织、参与 经济 活动的重要社会资本。 ( 5)文化认同: 仍以被动接纳为主 N 市 作为作为典型的北方城市,这里气候干燥、冬季严寒、居民普遍偏好于食用面食, N 市 本地方言也富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而浙籍商户往往是在来 N 市之前已于各自家乡生活了至少近 20 年的一个群体,他们感受着湿润的气候,基本没有体验过北方这种严寒的天气,他们偏好食用稻米,食物往往以清淡为主,过年时大部分家庭也并不将水饺作为自己的年夜饭,浙籍地区的方言更是让北方居民听得一头雾水 这些特点无不凸显着两

16、地文化与环境的区别。 浙籍商户要实现对 N 市 城市生活的适应,就要逐渐接受 N 市 的气候与饮食习惯,也要对 N 市 本地方 言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 实现与 N 市 人的 正常 交流。同时,浙籍商户在 N 市 生活的过程中 ,无非要经历 N 市 城市建设、市容市貌的改变与发展,他们虽然并没有将 户籍迁到 N 市 ,但无论是最初办理工商经营执照还是到后来在 N市 的社区中生活, N市 的城市发展和相关政策都对他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 有 89%的商户都会选择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了解 N 市 每天的新闻事件,包括部分城市改 造、交通建设的新闻,但这种关注仍以被动为主 。 四、外省籍个体工

17、商户社会融入 的问题 分析 通过对浙籍个体工商户社会融入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调查可以发现 ,目前外省籍商 户在各自的工作与生活中仍存在诸多困境,阻碍着他们对城市社会的融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信息来源不畅 在 90 个调查对象中,只有 7 个商户曾因旅游或探亲来过 N 市 , 在调查对象中仅占 7.8%,而且他们 都未在此长期生活过,而其余 83 个商户更是没有来 N 市的经历,缺乏对 N 市 居住环境、交通路线的基本了解,特别是对他们最为关注的经营问题的相关信息,更是为商户们工作上的起步制造了诸多困难。 而在 N 市 商户实现社会融入的最根本基础是找到合适的住房及经营地点,由于对

18、N 市 市商品市场、法律法规等相关的信息缺乏较具体准确的了解 ,浙籍商户往往要在租房、进货、办理暂住证及经营手续等一系列问题上面临诸多障碍。 ( 2)经营规模受限 浙籍商户远离家乡进行自主创业,往往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渴望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在新的城市环境中实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家庭式经营模式往往使他们不得不将家中的老人和儿童接到 N 市 来进行照顾与抚养,又由于缺少了其他的血缘关系资本的支持,这样一来所面临的 经济困境就更为复杂。 ( 3)家庭成员安置困难 在接受调查的 90 个浙籍商户中,有 35 个在初到 N 市 时是以夫妻、兄弟姐妹或长幼三代的家庭形式前来的

19、 ,在调查对象中占到 38.9%,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亲缘关系的力量来缓解经营过程中的困难,但在家庭成员特别是老人与子女的安置问题上,却往往面临着安置难题。 如浙籍商户子女的教育问题, N 市 关于落户问题的相关条例规定, 。 因此,大多在 N 市 上学的浙籍商户子女要想选择距离各自租住房屋较近且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仍需面对择校费这一高额消费,这就增加了浙籍商户在 N 市 生活的成本,制约了其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 4)社会交往范围狭窄 初到 N 市 时,由于语言、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浙籍商户往往只有“同乡圈”这一狭窄的社会交往圈,很大 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与当地居民的交往和沟通。随着商户们对 N

20、市 的了解不断加深,商户们逐渐适应了运用普通话与 N 市 市民交流,但浙籍商户的“家乡话”却始终因为语言上的特点并不为 N 市 当地人所理解,因此,他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以实现与当地人更好的沟通。一旦失去了与当地人交流的必要性,他们就会立刻恢复自己的语言习惯,倾向于只与自己的同乡进行更多的交往与联系。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将自己的社会交往范围限制在了同乡或亲属的圈子以内,不再寻求社会网络的进一步扩大。 ( 5)社会保障落实情况堪忧 根据个体工商户管理规定, 。 。 但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商户中,仅有 9人因自购房屋或与 N 市 本地人结婚而将户籍迁至本地,其他人的身份归属仍将保留在原籍。他们虽

21、打算长期居住在 N 市 ,但考虑到将来很可能回到原籍地生活的状况以及落户条件的诸多限制,他们的户籍仍停留在家乡。 另外,在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支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子女教育等方面,政府均制定了诸多类似的优惠政策,以保障外来流动人口的权利。但普遍较低的文化程度限制了商户对于户籍制度的认识,也使其无形中放弃了很多属于自身的权利,优惠政策的制定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 6)心理归属感弱 浙籍商户面对 自己并不熟悉的城市与环境进行工作与生活,在心理上需要一个长久的时间来适应。调查表明有 41 人还是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外地人的身份,在调查对象中占到 45.6%。他们缺少对当地城市的归属感,对于将来的去留意

22、愿不完全明确。浙籍商户要想在心理层面上实现对社会的融入,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停留,还需要社会的包容和其自身的认同。 五、改善外省籍商户社会融入问题 的 路径选择 针对外省籍商户当前所面临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望能对这一群体生活状况的改善提供帮助。 ( 1)推行居住证制度,给予商户市民身份 长期以来形 成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体制对外省籍商户的融入构成了制度性的排斥,因此,政府理应通过合理设置门槛,使大部分商户通过合理途径获得市民待遇,从而推动外来常住性商户的市民化进程,这不仅有利于对商户的权益保护,也有利于增强其与城市社会的相互认同。 目前, N 市 市政府对外地来

23、N 市 人员的管理实行暂住证制度,但从人口管理层面看,暂住证存在信息量少、功能单一、个人记录连续性差、资料变动不及时等问题,并不能完全保障外省籍商户在 N 市 生活的一系列权利,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长春、深圳、太原、广州等地的居住证管理办法,使外省 籍商户 可以 通过居住证 在办理驾驶执照、车辆挂牌、子女义务教育等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从制度上给予商户们真正的市民身份,解决他们在 N 市 居住、经商、子女上学等诸多问题,同时也能从心理上增强其归属感。 ( 2)规范商品市场建设,为商户提供宽松经营环境 外省籍商户在 N 市 经营的场所主要是大型综合性的市场,而市场运营的规范程度以及市场为外来

24、商户设置的投资优惠政策等都是吸引商户前来开展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拉动更多的外省籍商户来 N 市 创业安家,就需要规范商品市场的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商品市场管理的规范化,从市场规模、商品结 构、摊位陈列、业主信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记录,从而在掌握商户经营信息的同时也能够为其选择经营项目、经营地点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促使商户对商品市场的信息更加了解。 另一方面,要提高商品市场的服务能力,为外省籍商户提供更多关于营业执照办理、投资优惠减免等服务项目,在市场内部开展针对外省籍商户创业政策等知识的宣传活动,为商户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 ( 3)加强社区管理,增强商户心理归属感 社区是城市的

25、基础单元,也是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平台。社区人口管理的目标是以社区人口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满足社 区人口的需求,为社区人口服务。随着外省籍商户从个人流动向家庭化、常住化发展,对其的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在社区层面暴露出来。 因此,要增强基层社区对外省籍商户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完善其利益表达机制,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走进社区之中对商户个人及家庭成员的信息进行完善的了解和记录,联合辖区派出所就其经营、居住、子女教育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同时,要鼓励外省籍商户参与社区各项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促进他们与当地市民的沟通和交流,扩展外省籍商户的社会关系网络,提高他们对城市社

26、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 4)发挥组织作用,促进商户实现更优发展 商会是市场 经济 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连接政府、企业与市场的重要纽带,发挥着协调、服务、监督、整合等关键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商户无法作为企业会员加入到大型的商会之中去,因此在各商品市场中创办各自的行业协会就成为了促进商户们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最佳选择。 以 。 为例,其筹备发起了市小商品协会,商户个人也可以自愿加入其中,了解本行业最新的经营信息,并及时反馈其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既为市场的管理及商品的流通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又有 利于防止无序竞争,维护商户的合法权益。这种基层行业协会的建立

27、无不为其他商品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六、结语 外省籍商户作为跨省流动人口中一个极富代表性的职业群体,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力量,对其社会融入状况的关注与改善,必定能从这一职业角度为社会问题特供更为独特的解决路径。相信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外省籍商户一定能在流入地城市实现更好地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宗成峰 ,朱启臻 .农民工生存状况实证分析 对昌市 897 位样本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 J.中国农村观察 ,2007,(1):47-52. 2关玉凤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已婚女性流动人口的生存现状 D.兰州大学 2007 年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王春光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 J.社会学研究 ,2001,(3):10-15. 4郭星华 ,储卉娟 .从乡村到都市 :融入与隔离 关于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 J.江海学刊 ,2004,(3):23-28. 5许超诣 ,“后浙江村时代”北京浙籍小商户的社会融入 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6):92-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