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320010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2015 年 5 月 2 目 录一、产地市场发展状况 .4(一)发展现状 .41.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42.产地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3.产地市场功能逐步完善 .5(二)存在问题 .51.市场布局不够合理 .5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53.信息服务功能不全 .64.交易方式总体落后 .65.主体经营能力不强 .6(三)发展机遇 .61.国家高度重视产地市场的发展 .62.产业发展对产地市场需求迫切 .73.电子商务给产地市场带来机遇 .9二、产地市场发展布局 .9(一)产地市场发展 .91.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衔接 .92.与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一致

2、 .103.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04.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实施 .10(二)产地市场布局 .11 3 1.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 .122.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 .213.田头(村头、码头)市场 .23三、产地市场发展重点任务 .25(一)培育壮大流通主体 .25(二)强化产销信息服务 .27(三)推广公平交易方式 .29(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31(五)创建农业优质品牌 .33(六)创新市场建设机制 .34(七)构建利益连接纽带 .36(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7四、推进产地市场发展的工作措施 .39(一)明确职责分工,指导纲要实施 .40(二)建立投入机制,推动产业发展 .40(三)

3、做好试点示范,探索商业模式 .41(四)搭建信息平台,建立监测体系 .41(五)开展跟踪评价,引导市场建设 .42附件:1.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运营评价参考指标体系2.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运营评价参考指标体系3.田头市场建设运营评价参考指标体系 4 农产品产地市场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农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和农产品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是指具有较高商品率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了快速、大批量集散当地农产品,稳定农产品供应而兴建的市场,其市场交易量 60%以上是本地农产品。 为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在抓好生产的同时抓好市场

4、,大力推动农产品流通和营销,充分发挥农产品产地市场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等问题,特制定本纲要。纲要中农产品产地市场指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市场。一、产地市场发展状况(一)发展现状1.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产地、集散地与销地相衔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 4469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1790 家,其中专业性市场 1101 家,占 61.5%,年交易 总额占 67.3%。在专业市场中蔬菜、干鲜果品、畜禽、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市场数量约占 89.

5、9%。2.产地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农产品流通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产地市场经营者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实力较强的产地市场开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并建 5 立产地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平台,实时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交易信息和供求信息。同时,在传统的对手交易、现金结算的基础上,有些产地市场开始采用电子结算;一些产地市场建立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有的产地市场还尝试推行了电子拍卖交易。3.产地市场功能逐步完善。产地市场从初期的集散交易不断拓展商品化处理、信息服务、品牌培育等功能。依托产地市场,经销商对农产品进行预冷、分级分选、包装等商品化处理,不仅能减少农产品流通损失,也有利于形成产

6、地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作为农产品需求信息和价格信息的交汇平台,产地市场能够反馈信息引导农民生产,推动了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二)存在的问题1.市场布局不够合理。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产地市场数量多、规模大,对产业带动和农产品流通的促进作用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产地市场数量少、建设标准低,特别是有些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产地市场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地市场已成为农产品流通领域最薄弱的环节,大多数产地市场只是一个简易的交易场所,设施简陋、环境差,缺少预冷库、保鲜库、冷藏车、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电子结算等基础设施,分级、分选、包装和装卸多由人工完成

7、,甚至有些产地市场只是季节性临时设点,几乎没有任何配套基础设施。 6 3.信息服务功能不全。大部分产地市场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生产、交易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缺乏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和手段;信息发布渠道少,多数市场信息未通过网络、手机、电视等媒介进行传播,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不强,不能满足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及各级政府的信息需求。4.交易方式总体落后。目前,我国产地市场基本都采用现货对手交易,只有少数市场采用了公开拍卖的交易方式,鲜活农产品网上交易和期货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现金结算仍然是主要方式。产 地市场交易与结算方式比较落后、效率低、风险大,且难以形成公开、公正的交易价格。5.

8、主体经营能力不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流通主体,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获取渠道少、商品化处理水平低、议价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绝大多数流通主体缺乏专业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与职业技能,营销能力和契约意识不强。(三)发展机遇1.国家高度重视产地市场的发展。2012 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统筹农产品集散地、销地、产地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 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产 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9、7 近年来国家支持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2000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各地要把产地批发市场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增加投入,重点搞好场地、道路、通讯和农药检测等公用设施建设。2009 年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免收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通行费。2011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10、免除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清理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 乡镇集贸市场和超市的收费。2012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统筹农产品集散地、销地、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构建农产 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2013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用电、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冷库用电价格。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20

11、13 年国务院办公厅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支持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等。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支持产地小型农产品收集市场、集配中心建设。2014 年商务部联合农业部等 13 部委发布商务部等 13 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我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集中生产基地,规划建设一批全国性、区域性和农村田头等产地市场。2015 年 1 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地市

12、场建设,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试点”。 农业部认真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大力推 进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目前已与地方政府联合启动建设了一批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和田头市场,在促进主产区农产品价格形成、信息服务、科技交流、物流集散及品牌培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产业发展对产地市场需求迫切。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自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一批新的优势产业区稳步发展壮大。随着“菜篮子” 工程的不断推 进 ,我国生鲜农产品市 场均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 菜篮子”产品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生产结构更加优化,

13、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与此同时,农产品生产集中度的提高也增加了“滞销卖难” 的风险,迫切需要专门的集散场所对农产品进行集中、商品化处理和批发交易。产地市场作为生产者出售农产品的重要场所,具有交易、商品化处理、信息服务、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功能,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可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并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3.电子商务给产地市场带来机遇。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 8 快发展和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快速成长,农产品流通模式不断创新,农产品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业态蓬勃发展,这些新兴流通业态都需要依托产地市场进行农产品的分级、分选、预冷、包装等商品化处理以

14、及货物的组配。与此同时,拍卖、网上交易、电子结算等新型交易及结算方式不断涌现;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收集、处理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现代结算方式等不断推进使农产品价格形成越来越透明。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产地市场建设创造了条件。二、产地市场发展布局(一)产地市场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突破,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投入,培育壮大流通主体、强化产销信息服务、推广公平交易方式、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创建国家农业品牌、构

15、建利益连接纽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城乡繁荣,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衔接。产地市场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产地市场,有利于把分散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汇集起来,形成商品批量,通过快速集散和扩大流通范围, 9 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实现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布局产地市场,完善主产区市场体系,搭建产销信息服务平台,能够提升农户与市场对接能力,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2.与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一致。产地市场建设要与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

16、布局规划衔接,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优势农产品集中区域建设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和田头市场,做好产地市场与生产基地的对接,紧密联接农户和消费者,以市场需求和消费驱动为导向,最大限度提高产地市场辐射带动农业生产的能力,推动主产区优势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3.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地市场具备产业关联效应大的特点,建设产地市场,能够有效带动加工、包装、储藏、保鲜、运输、餐 饮、住宿、 农资 供应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有效对接。通过产地市场建设,推动农产品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从分散布局向产业集聚转变,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

17、产业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4.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实施。农业品牌化是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通过产地市场建设,充分利用农业优势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完善产地市场商品化处理 10 和包装等功能,实现产品统一标准、统一处理和统一包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品牌和信誉,提升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二)产地市场布局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是沟通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是 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依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年)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

18、020 年)等相关文件,借鉴日本、韩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经验,到 2020 年,在优势产区和特色产区建成一批直接服务农户营销的产地市场,其中全国性产地示范市场 30 个,区域性产地示范市场 300 个,田头示范市场 1000 个,通过示范带动和政策引导,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全国性、区域性和田头市场的三级产地市场体系。日本农产品市场体系日本 1921 年颁布第 1 部中央批发市场法,1971 年修订为批发市场法,明确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定地位。目前,日本的市场体系由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小型批发市场和产地集货中心等构成,其中中央批发市场 87个,产地集货中心 3000 多个。经批发市场流通的蔬菜和果品分别占各自流通总量的 80.8%和 5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