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 川 省 志 畜 牧 志(19862005)年(初稿)二 O 一 O 年七月1目 录概 述 .1第一篇 畜禽生产 .9第一章 猪 .11第一节 养猪生产 .11第二节 品种资源与利用 .14第二章 牛 .18第一节 养牛生产 .18第二节 品种资源与利用 .22第三章 羊 .25第一节 养羊生产 .25第二节 品种资源与利用 .27第四章 家禽 .31第一节 养禽生产 .31第二节 品种资源与利用 .33第五章 兔 .37第一节 养兔生产 .37第二节 品种资源与利用 .39第六章 蜜蜂 .41第一节 养蜂生产 .41第二节 品种资源与利用 .44第七章 马、驴、骡 .46第一节 养马(驴、
2、骡)生产 .46第二节 品种资源与利用 .47第八章 犬 .49第二篇 草原生态 .51第一章 草地资源利用 .52第一节 天然草地资源 .52第二节 人工草地资源 .54第三节 草地利用管理 .57第二章 草原保护建设 .602第一节 天然草地保护 .60第二节 人工草地建设 .65第三节 “人草畜 ”三配套建 设 .69第四节 农区种草 .71第三章 草原监理 .76第一节 草原监理体系建立 .76第二节 草地监督管理 .78第四章 牧草种子 .81第一节 牧草种子生产 .81第二节 牧草引种与育种 .84第三节 牧草种子监测管理 .89第三篇 饲料饲草 .92第一章 饲料工业 .93第一
3、节 饲料工业生产 .93第二节 饲料行业监管 .99第二章 饲料饲草资源开发 .104第一节 饲料资源开发 .104第二节 饲草资源开发 .107第四篇 兽医兽药 .111第一章 兽医管理 .113第一节 兽医行政管理体系 .113第二节 动物防疫(动物卫生)执法监督管理体系 .120第三节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 .122第二章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124第一节 曾经发生和存在的主要疫病 .125第二节 动物主要疫病的预防控制 .127第三节 主要防治措施 .149第三章 兽药管理 .158第一节 兽药行政管理体系 .158第二节 兽药监察和检验 .159第三节 兽药生产及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
4、161第四节 兽药企业及产品生产、研发 .162第五节 兽药管理与监督检查 .163第四章 动物源性食品类产品安全管理 .1653第一节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65第二节 人畜共患疫病的监控防治及其病原微生物无害化处理 .166第三节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检测监控 .168第四节 违禁品及兽药残留检测监控 .169第五节 无公害畜禽产品及生产基地建设、认证和管理 .170第五章 中兽医药 .171第一节 中兽医药教学科研 .171第二节 中兽医药管理及技术推广 .172第三节 中兽医药学术组织和学术交流 .173第四节 四川中兽医药受到全国重视和国外(海外)关注 .174第五篇 科技教育
5、 .175第一章 教育和培训 .178第一节 高等教育 .178第二节 中等教育 .186第三节 成人教育及技术培训 .192第二章 科研和技术推广 .198第一节 科研机构及队伍 .198第二节 猪的研究及技术推广 .204第三节 牛、羊研究及技术推广 .212第四节 禽、兔、蜂研究及技术推广 .221第五节 饲料牧草、草原牧区研究及技术推广 .230第六节 科技助农增收计划 .233第七节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235第八节 畜牧兽医科技成果 .237第三章 学会、书刊 .252第一节 学会 .252第二节 报、刊 .261第三节 专著及科技书籍 .265第六篇 畜牧经济 .268第一章
6、 速度、地位和结构、问题 .271第一节 发展速度及产业地位 .271第二节 产业结构及存在问题 .283第二章 畜产品加工 流通 .294第一节 畜产品加工 .2944第二节 畜产品流通 .307第三章 畜牧业产业化 .312第一节 产业化政策 .312第二节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14第三节 龙头企业 .317第四节 省级畜牧业协会 .320第五节 畜禽标准化示范小区 .331第七篇 机构沿革 .334第一章 行政机构 .337第一节 省级管理机构 .337第二节 市(州)管理机构 .340第三节 县级畜牧兽医管理机构 .351第二章 省直属企、事业单位 .352第一节 站、院(所) .3
7、52第二节 省属种畜禽场 .360第三节 省属企业 .363附录366附录 1:大事记367附录 2:四川省级历届畜牧管理机构负责人名录383附录 3: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386附录 3-1: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化把我省建成畜牧业强省的通知386附录 3-2: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牧区畜牧业工作的意见391附录 3-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强省的意见395附录 4:四 川 省 获 省 级 劳 动 模 范 及 享 受 省 级 劳 模 以 上 待 遇 的 畜 牧 兽 医 人员 402附录 5:四川省获国家、省、部级奖励
8、的畜牧兽医科技成果一览表405附 录 6:四 川 省 畜 牧 兽 医 科 技 人 员 编 辑 出 版 的 科 技 书 籍 及 专 著 一 览 表 4451概 述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和长江上游,东经 972110831、北纬26033419之间,全省幅 员面积 48.5 万平方公里,人口 8700 万,21个市(州),辖 181 个县,其中牧区县 10 个,半农半牧区县 31 个。四川省除高寒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之外,境内气侯温暖、水量充沛、土地肥沃、地形多样,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自然环境条件。拥有丰富的饲(牧)草资源和畜禽品种资源,据调查结果表明:天然草地植物有 184 种, 1144 属, 36
9、27 种,草地 资源共分 5 个区。地方畜禽品种(类群)有 73 个,其中猪 7 个、牛 16 个、 驴 3 个、 马 4 个、羊 18 个、 鸡 13个、鸭 4 个、鹅 3 个、兔 5 个,未包括国内外引入的优良品种。四川省畜牧业形成各具独特优势的三大生产区域,即高原牧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养殖牦牛,藏羊为主;平原丘陵区养殖生猪、家禽、家兔为主,素以养殖生猪、水禽闻名全国;低山区养殖牛、羊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畜牧业得到恢复发展。农业合作化时期,因受农业经济政策一度失误影响,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采取提高农副产品价格,推行各种形式的
10、联产计酬责任制,恢复并适当扩大自留地,恢复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农村副业和多种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畜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1986 年以来,四川省各级畜牧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乘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紧紧围绕四川畜牧业要“ 托起农业经济半边天,挑起农民增收大梁”的目标,遵循“改革机制促进发展,依法治牧规范发展,调整结构对接市场,改良品种优化牧业,依靠科技提升牧业,防控疫病保障牧业”的发展思路,求真 务实、创新工作、2争做贡献。经过 20 年的努力,四川畜牧业经历 4 个发展阶段,即改革起步期、全面快速发展期、
11、结构调整期和发展方式转变期,实现由家庭副业向农村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由畜产品供应紧缺到供应充足的跨越,为改善城镇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国家食品供给和畜禽产品安全做出优异成绩。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畜禽良种推广普及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其中 20012005 年期间 ,四川省畜牧科技贡献率已达百分之五十,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畜牧业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畜牧业优质品种推广面也大幅上升,2005 年全省猪、牛、羊、禽、兔优良品种推广面分别达 50%、20.1%、47.1%、58.3%和 65.1%,其中猪三元杂交面已达 56.2%。产品数量显著增长。20
12、05 年,四川省的肉猪、肉牛、肉羊、家禽、肉兔等出栏分别达到 8817.31 万头、366.79 万头、2546.21 万只、1.4123 亿只,分别比 1986 年增长148.31%、748.26%、1194.66%、847.55%和 900.38%。畜产品中的肉、蛋、奶、蜂蜜、羊毛产量分 别达到 955.87 万吨、 157.16 万吨、59.03 万吨、34704 吨和 5801 吨,分别比 1986 年增长287.49%、636.30%、181.22%、187.4%和 141.5%。1986 年至 2000 年期间,年递增速度由 6.2%提升到 7.9%,2001 年至 2005 年期
13、间年递增速度保持在 9%。产品质量日益提高。2005 年全省已建成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410 个,认证 无公害畜产品 198 个,无公害畜产品的产量已经占到全省畜产品生产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全省 21 个市(州)、171 个县(市、区)实 施“ 放心肉工程”,建立 2604 多个“ 放心肉定点销售点” 。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的明显提高,推动了出口外销的快速增长。2005 年3外销冻猪肉 87 万吨,出口 13.85 万吨,创汇 2.16 亿美元,加上肠衣、羽绒等畜产品,创汇近 3 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 60%以上。四川省畜牧经济发展进程中,突显产业化发展优势,行业发展日趋完善。首先
14、,产业结 构渐趋合理,在肉 类生 产比重中,2005 年猪、牛、羊、禽、兔等所占比重分别为 68.7%、4.7%、4.4%、19.8%和 2%,与1986 年猪、牛、羊、禽、兔所占比重分别为 90%、1.6%、0.9%、6.6%和0.7%相比,结构明显改善,由养猪大省发展成 为畜禽全面发展的大省。非猪节粮型畜牧业产值比重由 1986 年的 10%,提高到 2005 的47.1%。第二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2005 年全省畜牧行 业已建成各类龙头企业 1000 余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000 余个,直接带动从牧农户约 480 万户。此间,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上游产业如粮食、饲料及兽药的发展
15、,也开拓了下游产业如食品、皮革、毛纺、生物制药和餐饮服务等行业的深入发展。第三是产业体系愈加完善,畜牧行业体制不断创新和机制调整。扩建和新建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种畜禽场,初步建立起生猪良种登记制度,完善了生猪和山羊等种畜禽性能测定的建设,基本形成“ 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 ”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全省建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 30 个,建立和完善了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对动物疫病监测和控制能力增强。全省 55家兽药生产企业获得农业部 GMP 认证,兽药生产、监督、管理和使用步入法制轨道,已制定出各类兽药标准 248 个,产品合格率达 87%。形成了以饲料加工业为主体,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添
16、加剂工业、饲料机械工业和饲料监测管理等为一体的体系。全省已有各类饲料加工企业 993 家,年 产饲料 504 万吨,一批著名企业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地区发展。20 年间,加 强对 外经济合作,全省先后与 20 多个国家、地区进行经济合作、留学考察、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展了科学技术水平和4生产发展水平。建成 11 个国家级,5 个省级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和200 余个地区性畜牧专业市场,基本形成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批发市场为中心,直接配送和超市经营为补充的畜产品市场体系。建成覆盖全省的物价调查基地县 36 个,构成畜牧食品信息网络体系,面向社会提供政策、市场、科技和招商引资等信息服务。20 年来,四
17、川省广大畜牧工作者深怀爱业、履责之心,干强牧富民之事,为 四川“ 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贡献。四川畜牧产业地位大为提升, 2005 年四川生猪、水禽存出栏、肉兔出栏、饲养蜜蜂量,肉类总产量,猪肉产量,畜牧业产值均居全国第一。畜牧业在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50.1%,比 1986 年增长了 22.68 个百分点。助农增收方面贡献增大,四川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5 年全省农民家庭收入来自畜牧业方面已达 1680元,为农民增收贡献率达 28.6%。四川省畜牧职能机构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得以深层次的调整和完善。1992 年四川省畜牧食品办公室更名为
18、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职 能愈于完善。新增一批技术职能单位,管理能力增强。2005年,全省拥 有三级技术、行政管理人员近万名,基层人员 3 万余名,基本满足畜牧事业发展需要。实践进一步证明,加强领导、依法治牧、依靠科技、科学防控、走适度规模养殖和生态文明发展牧业的路子是四川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加强领导是四川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19862005 年期间,四川省各级畜牧部门认真贯撤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涉农 1 号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 发展畜牧 业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的重要性,由 “进一步扶持畜牧业发展” 走向“加快发展畜牧 业”,并
19、在建立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兽疫防控5以及畜产品加工、贮运、销售等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出台一系列法规和优惠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1994 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先后来四川考察,指示四川要进一步重视和发展畜牧业,要注意发展规模经营,走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子,并表示要支持四川发展养猪。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发展畜牧业极为重视。1988 年,省政府发布关于扶持生猪改进生猪购销政策的通知;1997年,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把我省建成畜牧业强省的通知,同年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牧区畜牧业工作的意见;当年省政府发布关于本世纪末基本完成牧区人草畜三配套建设任务的通知。系列文件的出台、体现出对四川畜牧工作的强有力领导,同时在政策,投入上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依法治牧是四川畜牧业有序规范发展的基本保证。1986 年以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实施细则、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省政府先后制定四川省种畜禽管理试行办法、 四川省(饲料和饲料加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四川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试行办法四川省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法等。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