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对颅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作用.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323855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对颅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对颅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对颅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对颅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对颅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华伟医疗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1目 录1、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偏头痛疗效探讨22、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外伤患者脑血流速度和颅内压的影响43、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74、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中风肢体障碍的观察85、交变电磁场治疗颅脑损伤 80 例临床疗效观察106、交变电磁场治疗神经衰弱症的双盲对照研究127、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结合针刺治疗脑瘫对患儿功能独立性影响的观察158、小脑电刺激对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作用的初步评价179、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效果分析19 10、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血管性头痛 90 例体会2111、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

2、对照研究2212、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观察2513、电刺激小脑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初步观察28华伟医疗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214、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 48 小时临床疗效观察32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偏头痛疗效探讨霍速 余维豪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脑顶核(FN)电刺激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30 例偏头痛患者进行FN 电刺激,观察其偏头痛的发作情况。 结果 该方法减轻偏头痛发作的有效率为 83.3。 结论 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的方法可减轻偏头痛发作。【关键词】 电刺激;小脑顶核;偏头痛偏头痛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防治仍是难题。此病的发病机制与某

3、些神经递质及其对脑血流的调控有关。近年来有实验证明:(1)电刺激 FN 可以明显改善脑局部血流量并产生神经递质释放的变化 1;(2)经颅外电刺激可达到小脑顶核区 2。自 2000 年 11 月2001 年 1 月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的方法对 30 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参照 1988 年国际头痛协会(IHS)所颁布的偏头痛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头痛强度为 4 级。I 级:不痛;II 级:轻度痛,但不影响活动;III 级:中度痛,但不停止活动;级:重度痛,不能参加活动。患者共 30 例,其中男 8 例,女 22 例;年龄 3063 岁

4、;病程 24 天30 年。先兆型 19 例,无先兆型 11 例。头痛强度均在 II 级以上,其中 III 级 21 例,级 9 例。均服用过药物或进行过高压氧治疗,效果不满意。1.2 方法所用的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采用低频调制中频仿生电流。将一对主电极(体表粘贴电极)分别放置在双侧乳突上。按照仪器厂家提供治疗偏头痛的处方设置仪器参数,将输出强度逐渐加大至患者能耐受的限度,治疗时间 20 min。每日 1 次,1020 次为 1 疗程。在本组病例中随机选取 6 例患者,在治疗前后 1030 min 做脑血管超声检查,观察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 果】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头痛减轻 1 级为有效,不减

5、轻为无效。30 例患者中,治疗有效 25 例,无效5 例,有效率为 83.3。随机选取的 6 例患者在第 1 次治疗前后 1030 min 内作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加快。因病例数较少,未作统计学处理,见表 1。表 1 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变化(cm/s)编号 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椎基底动脉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华伟医疗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31 59 61 41 56 63 692 54 58 48 59 61 673 59 59 52 60 65 684 61 64 58 62 64 705 58 64 54 61 63 696 56 63 48

6、 58 66 70【讨 论】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功能异常引起的发作性疾病,常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致病因素有:(1)遗传因素;(2)神经因素,即偏头痛发作可能与皮层抑制的扩散和脑干部单氨能神经核的激活有关;(3)血管因素,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显示为偏头痛间歇期存在脑血管舒缩障碍,以血管痉挛为主,据此推测,间歇期的血管痉挛致使脑皮层供血障碍,诱发皮层扩散抑制,出现偏头痛发作 3;(4)血小板和生化因素,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力较常人为高,在发作前进一步加强,然后在疼痛期减退,聚集的血小板会释放出 5-羟色胺(5-HT) 、去甲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等物质;

7、(5)其他因素。近年来对 FN 的研究发现,对 rCBF 和局部脑组织葡萄糖利用(rCGU)有重要影响。动物实验显示电刺激小脑 FN 可使 CBF 增加,相应的 rCGU 也上升 4。另有一些研究表明:小脑 FN 在缺血状态 5,6 及炎症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与 rCBF 和 rCGU 无关。预先电刺激 FN 1h 可使脑梗死发生时梗死灶面积减小 50,且保护作用可持续 10 d 到 30 d 左右才完全消失。这是通过脑内固有神经通路实现的神经源性神经保护作用,与 rCBF 无关 5。对 FN 的电刺激可使皮层脑电同步化,还可以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NOS-2)等物质的合成,从而对抗脑血管的

8、炎性反应 7。由此可见了,刺激 FN 不仅能增加脑血流量,而且能通过其他途径保护脑组织对抗脑缺血和脑血管炎性反应。根据这研究成果可以推测:电刺激 FN 能(1)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预防或减轻在偏头痛发作前出现的脑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小板聚集;(2)使皮层脑电同步化,消除或减轻皮层抑制;(3)通过脑内固有神经通路的神经源性作用增强脑组织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达到减轻偏头痛发作的目的。而且电刺激 FN 对脑组织所产生的保护作用可持续数日甚至数周 6,因此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有希望使对偏头痛的预防变得简便有效,而使患者乐于接受。我们通过粘贴在患者双侧乳突部位的一对电极使电刺激到达 FN,患者虽

9、局部针刺样感觉较强烈,但大都感觉全身舒适、放松。患者在每次治疗过程中皆无头痛、头晕、抽搐或偏头痛先兆发生,仅 1 例患者在第 1 次接受治疗时诉心悸,将刺激强度略减小后好转。通过对 30 例患者的治疗观察,经 TCD 检查显示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脑血流量增加。因此可初步确定用电刺激 FN 的方法治疗偏头痛有一定的效果。【参考文献】1:齐力,电刺激小脑顶核改善缺血性脑损害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1):33-35。2:夏一鲁,罗勇,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16(1):3-5。崔连奇,强琳。偏头痛的 TCD 观察J,中国医学影

10、像技术,1996,123:196-197。华伟医疗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43:TAKAHASHIS,CRANE AM,JEHLE J,ea al.Pole of the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in the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1995 15(1),:128-142.4:REIS DJ,KOYLARZK,YA MAMOTOS,et al ,Bgrief elec Trical stimula-tion of erebellar fast

11、igial nucleus conditions oong LNeurogenic neuroprotection,J.Brain Res,1998,780(1);161-165. 5:GOL ANOV EV,YAMAMOTS,RELS DJ,Elesctrical stimulation of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fails to rematch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 in focal ischemic infarctions J.Neurosci Lett,1996,210(3):181-184.6:GAEA E,GLIC

12、KETEIN SB.FEINSTEIN DL,et al Stimulation of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in hibits interleukin-1 beta induced cerbrovascular inflammationJ,Am J Physiol,1998,275(6Pt 2):2053-2063.7:GOL A NOV EV CHISTENSEN JR REIS DJ ,et al .The Medullary cere-brovascular vasodialator area mediates cere Br vascular va

13、sodilation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synchro Nzation elicited from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in Sprague-Dawley ratsJ.Neurosci Lett,2000,288(3):183-186.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外伤患者脑血流速度和颅内压的影响作者:杨波 关方霞 张强 宋来君 刘书君 陈喜中 赵建英 鲁国军 张正勇 李丽单位:杨波 张强 宋来君(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关方霞(博士生,现在美国作博士后研究,New York 10461);刘书君 陈喜中

14、 赵建英 鲁国军 张正勇 李丽(新郑市人民医院,河南 新郑 451150)【关键词】小脑顶核;脑血流速度;经颅多普勒;颅内压;脑外伤【摘要】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外伤患者脑血流速度和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 20 例脑外伤患者,其中 7 例手术治疗。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电刺激,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刺激前后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血流速度。通过颅内压监护持续监测刺激前后颅内压的变化。结果:实施刺激后 10 min,脑血流速度升高,2030 min 达高峰。刺激前ACA,MCA,PCA 血流速度分别为(45.58.3)cm/s,(53.610.2)cm

15、/s 和(36.98.4)cm/s;刺激后分别为(60.29.6)cm/s,(67.211.7)cm/s 和(37.28.6)cm/s;ACA 和 MCA 的血流速度在刺激后明显升高( P0.05 )。7 例脑外伤患者小脑顶核电刺激前后颅内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后可明显提高脑外伤患者颅内血流速度,改善脑循环,对颅内压变化无明显影响。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可能在脑血流量的调节方面具华伟医疗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5有重要作用。为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对脑外伤患者的脑血

16、流调节作用,尤其是对颅内压(ICP)的影响,本研究结合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和颅内压监护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颅脑损伤患者 20 例,男 16 例,女 4 例。年龄 1261 岁,平均 35.2713.5 岁。均行头部 CT 或 MRI 扫描确诊。脑挫裂伤 12 例,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血肿 8 例,其中 7 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之后放置硬脑膜外压力监护传感器探头。1.2 小脑顶核电刺激方法 应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实施小脑顶核电刺激。将两刺激电极安置于双侧乳突根部后方并固定之。1.3 TCD 监测 应

17、用美国 EI 公司生产的 CBS型 TCD 仪进行监测。按本实验室常规方法操作 1 ,不断调整探头,直至获得最佳多普勒信号为止,将所得频谱储存并打印。观察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在小脑顶核电刺激前、刺激期间和刺激后动态进行 TCD 监测。1.4 颅内压监护 用美国 Ladd 公司生产的 M1000 型压力监护仪,将压力传感器探头通过骨窗置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间,连续测量记录压力值。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表示,应用 SAS 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2 结 果2.1 小脑顶核电刺激前后颅内血流速度变化 脑外伤患者呈现

18、低血流速度状态,实施刺激后 10 min 发现,大脑前、中动脉血流速度开始升高,2030 min 达高峰,与刺激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持续时间 510 min,但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不明显。2.2 小脑顶核电刺激前后颅内压变化 本组 7 例患者经颅内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后,颅内压处于轻度增高状态,应用小脑顶核电刺激后连续颅内压监护显示,均无明显的颅内压变化。之后的每一时段与前一时段的颅内压比较分析亦无差异。表 1 脑外伤患者小脑顶核电刺激后颅内血流速度变化(cm/s)ACA MCA PCA正常值刺激前(受伤后)刺激后54.59.245.58.360.29.662.710.453.

19、610.267.211.738.59.736.98.437.28.6表 2 7 例脑外伤患者小脑顶核电刺激前后颅内压变化(kPa)病例号 刺激前刺激后10min刺激后20min刺激后30min刺激后45min刺激后60min刺激后90min12342.22.72.52.62.22.62.62.62.32.72.52.72.32.72.62.72.22.62.62.62.32.62.52.62.22.72.42.6华伟医疗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65672.62.42.52.62.42.42.72.32.52.72.42.62.62.52.42.62.42.42.62.52.53 讨 论急性重型颅脑损

20、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近十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主要病理因素之一是因为脑外伤后的急性或迟发性脑缺血所致,但在其治疗方面尚无有效措施。小脑顶核电刺激的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新的希望,但在刺激后所出现的高血流量对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尚不明了,故本研究从脑血流速度和颅内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近些年来研究报道显示,用电和(或)化学刺激实验动物脑的不同部位可以明显增加局部脑血流(rCBF),为人们治疗脑缺血,改善脑循环带来了新的启发。其中,小脑顶核被认为在脑血流量的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2,3 ,通过对小脑顶核电刺激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血流量 4,5 。其机制可能是因为脑内固有的神经传导通路受到刺激以及通过

21、脑循环和脑血管自动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的急性或迟发性脑缺血,严重影响着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通过观察脑外伤患者 FNS 后颅内血流速度的变化发现,在实施刺激后 10 min 即可发现大脑前、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尽管 TCD 不直接测量 CBF,但脑血流速度的变化与脑血流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大脑前、中动脉主要供应大脑半球的绝大部分区域。但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在刺激前后差异不显著,可能与其解剖和生理性变异较大,本组样本数较少有关,但确切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普遍存在颅内压增高,在 FNS 后增加脑血流量的同时对颅内压的影

22、响如何,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结果显示,在实施 FNS 后的 90 min 内,颅内压变化不明显。早期阶段可能与 FNS 后脑血流速度加快,血液流变学改善 6 ,微循环通畅,侧支循环建立等环节有关,晚期则可能与 FNS 后病灶及其周围脑组织含量降低有关。由此可见,FNS 后可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缺血状态,对轻度颅内压增高无明显影响,但能否降低或如何降低失代偿期的高颅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基金项目:河南省科委科技攻关项目(981170339)【参考文献】1Yang B,Feng ZY,Zhang ZQ,et al. A transcranial Doppler study of drai

23、n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intracranial hematomasJ. 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University,1995,30(3):210-214.2Takahashi S,Crane AM,Jehle J,et al. Role of the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in the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1995,15(1):128-142.3齐 力,董为伟.

24、 电刺激小脑顶核改善缺血性脑损害的研究进展 J. 国外医学 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1):33-35.4夏一鲁,罗 勇,董为伟,等.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J.中风华伟医疗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7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16(1):3-5.5杨军,张拥波,董为伟,等.电刺激小脑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初步观察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10(6):370-372.6杨军,董为伟,张拥波,等. 电刺激后颅窝治疗脑血管病的初步临床评价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8,23:126-129.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3500

25、01) 陈 捷 张冬梅 陈 麟 徐 维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三大特点,同时又有“疾病与障碍共存”的特点。临床中约 7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和吞咽困难等,影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尤其重要。我科利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结合针灸对 22 例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和分组 44 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1 。所有病例均经 CT 和或MR

26、I 确诊,伴肢体功能运动障碍,发病在两周以后两个月以内。44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平均年龄(56.612.2)岁,脑出血 9 例,脑梗死 13 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7.111.5)岁,脑出血 11 例,脑梗死 11 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神经科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取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下肢血海、委中、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治疗组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一般患者强度用高档,振幅及振频以患者舒适为宜,每天上下午各治疗一次,每次 30 分钟,15 天一疗程。两组分别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神经功能、运

27、动功能的评定。疗效判定标准以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2 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 果】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表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组别 n 基本恢复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治疗组 22 5 9 5 3 86.7对照组 22 3 9 4 6 72.7治疗前后比较,2 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3.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表 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华伟医疗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8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2 22.732.95 14.512.75对照组 2

28、2 21.352.63 16.983.13治疗前后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讨 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以脑生理学、磁生物学、电生物学和临床脑病治疗学为基础,将交变电磁场治疗帽、乳突穴小脑顶核电刺激及患肢神经肌肉电刺激三种功能组合在一起,对患者予以多功能的组合治疗。本资料显示两组患者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增加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其结果优于对照组,提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改善康复预后。【参考文献】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379380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S中华神经内科学1996

29、296381【作者简介】陈捷 男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主任。福建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中风肢体障碍的观察曾洁 闫秋佚 广西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 【摘要】目的 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中风肢体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内科住院的脑梗死肢体障碍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进行电刺激小脑治疗,14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第一疗程和第二疗程的

30、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4天和28天后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于治疗中风肢体障碍具有明显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肢体障碍 疗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是一种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 (非药物性治疗),它运用“数字频率“合成高科技技术,产生正常的仿真生物电来取代患者自身病变的生物电,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1。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主要功能是显著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通过电刺激小脑顶核区,改善微循环。启动脑部

31、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神经细胞2。近年来,我们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中风肢体障碍患者33例,效果华伟医疗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9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肢体障碍患者66例,全部患者符合2008年全国第六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诊断标准3,且由 CT 检查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其中的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888.73)岁,平均病程4.8天。对照组中的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569.46)岁,平均病程4.5天。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内科药物治疗,同时配合按摩、被动活动等物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进行电刺激小脑治疗。将一次性的电极固定在乳突两侧,选择治疗仪参数模式3,治疗30分钟次,治疗2次/天,14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两个疗程。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神经内科肢体障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4,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2 结 果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xs)分组 治疗前评分 治疗 14 天评分 治疗 24 天评分观察组 30.568.20 18.917.46 10.096.83对

33、照组 32.337.89 28.076.83 19.615.69两组患者治疗14天、28天后进行神经缺损评分,观察组第一疗程和第二疗程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是非常显著的。而对照组的评分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很少,表明恢复的较差。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一个疗程和第二个疗程后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于治疗中风肢体障碍具有明显辅助治疗作用。3 讨 论中风肢体障碍是指一侧肢体不能自己控制活动,或者活动失去正常状态,是中风患者最普遍的临床表现之一。有的肢体障碍发生后活动越来越差。在发生肢体障碍的同时,往往还伴有

34、一些其他的表现。比较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瘫痪的肢体活动不利,其他的表现可能不十分明显4。传统的治疗肢体障碍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按摩、被动锻炼康复护理等。近年来辅助性治疗仪器不断问世给中风肢体障碍治疗带来了福音5。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优选仿生物电刺激的基础上,运用交变电磁场仿照人体大脑生物电磁场的原理研发了专用治疗帽(磁疗帽) ,该治疗帽通过特制的非侵入性电磁刺激线圈输出特定规律的、频率50Hz 的交变电磁场,无痛、无创伤透过颅骨达到脑内较深层组织,产生感应电流直接作用于患者脑部病灶的脑生物组织,增加脑血管弹性,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引导患者脑磁功能趋向正常化、秩序化6。HB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

35、主要功能是显著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稳定大脑细胞膜的电兴奋性;抑制脑部炎症反应,吸收水肿,缓解高颅压;改善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7。主要适用于脑梗塞、脑出血恢复期等供血不足引起的各种脑血管疾病及供血不足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老年性认知障碍(老年性痴呆) 、抑郁症等疾病。 华伟医疗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14天、28天后进行神经缺损评分,观察组第一疗程和第二疗程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是非常显著的。而对照组的评分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很少,表明恢复的较差。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一个疗

36、程和第二个疗程后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 HW-700系列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于治疗中风肢体障碍具有明显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高桂云.47例脑出血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4(16):53-542张德华,周美香,邱风杰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21(10): 78-793杨金花脑出血急性期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4(7):121-1224田巧枝脑出血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09,26(11):45-465赵金娥,周梅荣.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

37、诊学杂志,2008,8(5):33-346王新德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36-5397齐力,董为伟电刺激小脑顶核改善缺血性脑损害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7,14(5):33交变电磁场治疗颅脑损伤 80 例临床疗效观察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我科自 1999 年 10 月至 2000 年 11 月间,应用交变电磁场的治疗对 80 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认为疗效满意,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病例选择:选择 160 例脑损伤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 98 例,女 62 例;年龄 1266 岁,脑震荡 54 例,脑挫裂伤 48 例,外伤性颅

38、内血肿恢复期 58 例,按病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标准:以病史和各种临床检查如:腰穿、CT、MRI 等为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对照组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助交变电磁场的治疗,每次 30分钟,每天 2 次,高档(1117mT) ,14 天为一个疗程。平均治疗三个疗程。观察时间:完成全部疗程后,随访观察不少于六个月。观察指标:观 察 患 者 症 状 及 体 征 , 部 分 患 者 在 治 疗 前 、 后 进 行 脑 电 图 检 查 , 并 比 较 治 疗 前 、 后 的 变化 。疗效标准:基本治愈:症状基本消失;显效:症状明显改善,部分症状消失;好转:症状改善,但有反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