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331673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11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中山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中山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中山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中山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 ( 2018-2030 年) 委托单位:中山市环境保护局 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8 年 11 月 前 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 了 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随着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并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向和任务要求;全国人大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

2、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中山市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 理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生态示范区”,并于 2011 年获得全国首个地级、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生态市”称号。中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009 年被 原 环境保护部批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2010 年编制完成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2011-2020 年),并于 2014 年完成规划修编

3、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2013-2030),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和重要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其修编规划实施以来,中山市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宜居生活、发展生态文化、构建绿色政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然而,由于十八大以来,尤其是 2015 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等都是前所未有的,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与目标要求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广东省委省政府、中山市委市政府也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与此同时,作为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与调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4、务院以及 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中山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美丽中山,中山市环保局委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任务。 本规划的范围为中山市行政辖区,包括陆域和海域,国土陆地面积为 1783.67 平方公里 , 海域面积为 159.63 平方公里 。规划基准年为 2017 年,规划期为 2018-2030 年,分为近期 2018-2020 年,远期2020 2030 年 二个阶段。规划编制依据包括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位规划,并与中山市城市、土地、主体功能区等有关规划进行了充分的衔接。 I 目录 前 言 . 1 一、立足中山市情,把握

5、改革发展机遇 . 1 (一)建设基础和有利条件 . 1 (二)存在的问题 . 3 (三)战略机遇 . 5 二、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 . 10 (一)指导思想 . 10 (二)基本原则 . 10 (三)主要目标 . 11 三、严格红线管控,加快优化国土空间 . 15 (一)实现一条红线管控所有重要生态空间 . 15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 16 (三)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用途管制制度 . 17 四、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生态经济 . 18 (一)推动平台建设,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 18 (二)突出技术升级,发展绿色工业 . 23 (三)着力低碳循环,提

6、档 生态农业 . 27 (四)强化聚集发展,助推绿色服务业 . 29 五、加强统筹联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 32 (一)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 . 32 II (二)全力推动中山水更清 . 35 (三)大力推进中山气更洁 . 40 (四)推进土壤污染与重金属防治 . 45 (五)强化固废和噪声综合 管理 . 47 (六)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 51 (七)推进区域生态环保合作 . 53 (八)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 54 六、着力绿色转型,积极倡导生态生活 . 57 (一)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 57 (二)形成绿色节约生活方式 . 59 (三)倡导低碳环保消费模式 . 60 (四)大

7、力建设生态人居 . 62 七、深化宣教示范,大力培育生态文化 . 65 (一)培育中山特色生态文化 . 65 (二)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 . 66 (三)建立生态文明全民教育机制 . 68 (四)开展绿色创建工作 . 70 八、突出机制创新,探索完善生态制度 . 73 (一)深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 73 (二)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 . 73 (三)大力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74 (四)全面深化统筹协调机制 . 74 III (五)加快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 75 九、强化责任落实,健全生态文明目标责任体系 . 78 (一)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目标责任制度 . 78 (二)加快建立生态

8、文明绩效考核机制 . 78 (三)强化责任追究 . 79 十、落实重点工程,切实推进规划实施 . 81 (一)重点工程 . 81 (二)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 . 81 1 一、立足中山市情,把握改革发展机遇 (一)建设基础和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优越 中山市地处珠江出海口,位于珠三角地区地理几何中心,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使中山的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 21.8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占年可照时数的 42%,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达 445155.4 焦耳 /平方厘米,光热充足。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762.1 mm,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辖区内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地

9、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西江和北江流经该市的磨刀门、横门、洪奇沥 ,总水量达 1497 亿立方米。地带性植被是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生物物种 3361 种,维管束植物 1399 种,陆生动物 1100 种。地貌组成中低山、丘陵、台地占 24%,平原和滩涂占 68%,河流面积占 8%。 2、经济 基础扎实 ,转型成效明显 中山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山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加速发展半导体照明、健康医药、环保节能、新材料、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绿色服务业快速发展,第

10、三产业比重由 2010 年的 38.8%提高到 2017 年的 48.1%,单位 GDP能耗由 2010年的 0.464吨标煤 /万元下降为 2017年的 0.3305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由 2010 年的 97m3/万元下降为 2017年的 41.8m3/万元, 绿色转型取得可喜成绩。 2017 年中山市地区生产2 总值为 3430.31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05711 元。 2011-2017 年间生产总值以年均 8.7%的速度增长。 2017 年中山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6:50.3:48.1,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 工业门类齐全, 总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3、 发展水

11、平 较高,生态 文明 意识 树立 中山市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2017 年城镇化率为 88.28%,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初步形成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兼具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 2017 年 全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3554 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5295 元, 农村常住 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30012 元。居民受教育水平高, 2017 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100%,普通高考录取率达 97.92%。 医疗卫生事业保障有力,社会各项福利事业发展迅速,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近年来,中山市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扎实开展、生态文

12、明的全民教育机制逐步健全、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日臻完善,政府、企业、公众等社会行为主体生态环境意识普遍提高,改善环境质量的愿望不断加强,绿色创建、环境 认证、清洁生产、环保志愿等行为不断增多,加强环境保护,正成为中山市民的共识,生态文明意识正 逐渐 树立。 4、环境改善 明显 ,环保能力突出 中山市坚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有效组织实施了中山生态市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工业废水、 COD 排放出现明显拐点。 2018 年 1 月 至 5 月,3 中山市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达 90.7%。 4 月和 5 月,中山市空气质量排名连续 两次在全国

13、 74 个重点城市中 位列 前十。 绿地系统建设成效明显, 2017 年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6.49m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0.89%。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在 100%。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截止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厂 21 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 2011 年的 90.1%提高到 2017 年的 96.45%。受保护区面积由 2009 年的 16%提高到 2017 年的 19.4%。中山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多项荣誉, 2011 年成为我国第一个 获得 “国家生态市”命名的地级市 。 5、 坚持先行先试 ,积累 丰富 经验 中山市委

14、市政府围绕”命名的地级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多项荣誉, 2011 年成为我国第一个保持在 100%。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截止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厂 21 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2011 年的 90.1%提高到 2017 年的 96.45%。受保护区面积由 2009 年的 16%提高到 2017 年的专项资金,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建立政府领导环保目标责任政绩考核制度,把生态环保指标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在探索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融入、目标指标体系、体制机制上积累了经验,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开发空间不足,空间格局 仍需 优化 中山地域狭小,后续可开发空间

15、不足。产业空间布局零散,产业集聚程度及层次不高。城镇化过程中工业用地管理欠科学,导致产业4 同构、重复建设、土地闲置与土地紧缺并存等问题发生。 以土地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土地开发强度接近 30%的上限, 土地使用粗放、低效开发比较突出 。建设用地占用适宜生态用地的面积较大,由于忽视 生态系统 服务和生态支撑功能,导致生活和生态空间质量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局部区域由于过度开发引发了河流污染严重、湿地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城镇建设“摊小饼”、资源利用碎片化有待克服。 2、转型升级难度加大,生态经济 亟需注入新动力 中山市 2017 年 的 三次产业结构为 1.9:50.3:47.8,产业结构

16、有待进一步优化。 以传统专业镇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专业镇竞争力下降,传统产业增速放缓;以镇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难以为继,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足,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全面推进转型升 级缺乏全局性的战略规划,协同发展不够,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的融合不够。保持中山市单位 GDP 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的压力和难度较大。 3、新旧环境问题交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面临瓶颈 区域环境污染压力大,水环境有机污染加剧,大气灰霾凸显严重,VOCs 污染 突出,工业固体废物和污泥处置问题紧迫。 仍有部分镇区内河涌达不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个别河涌河水黑臭,属劣 类水体,影响沿岸及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未能纳入镇区污水处理厂集污范围,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比较突出,成为近年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