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市场经济下的人口问题 摘要: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归纳了学术界对我国未来人口的战略目标、生育政策导向及市场经济下生育的调节机制问题的若干观点,并对其合理性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指出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及对我国未来人口研究及人口政策的启示。 关键词:人口问题 人口战略目标 人口调节机制 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大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使 13亿人口日推迟了 4 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在 20 世纪实现低生育水平的国家。但在人口转变的同时,中国人口问题由过去的以数量为
2、主,向数量、质量、结构相互交织转变,使得中国人口问题的解决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人口问题及其给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压力,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围绕着中国人口问题研究,中国近年来涌现了众多不同观点,通过对这些基本观点的述评,对加深人口理论研究,制定合 理的人口政策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我国人口问题研究观点综述 简历大全 根据国家计生委的统计调查,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开始持续下降。总和生育率从 1970 年的 5.81 降到 1980 年的 2.31,首次接近更替水平, 2000 年第五次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30,达到低生育率水平,人口快速增长的
3、势头得到基本控制。针对在低生育率水平下,我国 21 世纪人口问题的核心及人口政策的导向,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于未来人口战略目标的不同观 点 就未来人口战略目标而言,目前的主要争论集中在:是否应以减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形成了以下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以减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叶文振( 2002)、李小平( 2004)等人,他们认为在新的百年里继续有效地减少人口数量依然是我国人口政策必须考虑的主要矛盾和先于一切的大事。理由有三:其一,人均意识与人均资源劣势要求减少人口总量;其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潜能,要求减少劳动力供给总量;其三,人均收入
4、水平的加速提高,要求缩减人口总量。最后的结论认为,中国应以 减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在 100 年后将中国人口降到 8-10 亿并力争更低, 200 年后降到 3-5亿。与第一种观点截然相反,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结构问题已经一跃成为21 世纪中国人口问题的核心。宋健( 2002)认为人口数量问题成为 “ 笼中之虎 ” ,尽管威猛,却尽在掌握之中,中国人口转变的独特性,造就了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的独特性,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1 世纪人口战略目标应该由数量问题转移到结构问题上。持此观点的学者虽然不是很多,但这至少警示人们人口结构问题的严重性。第三种观点认为,统一人口数量与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才应
5、成 为长期追求的目标。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多方位的寻求平衡发展。李建新( 2001)驳斥了 “ 一味追求人口数量减少的观点 ” ,认为在追求减少人口数量过程中所引起的加速年龄结构老化则必然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他引用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的历史事实,论证了 “ 人口数量多少并不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 ” 的命题。蒋正华等人( 2000)认为根据中国的国情目前追求最优人口数量是不现实的,当前所做的是将总人口控制在人口最大容量内的前提下,实现人口结构、人口地区分布的合理布局,实 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学术界在人口战略目标上的激烈辩论
6、,说明中国人口未来长远发展目标的确定是一项异常复杂、困难的任务,需要慎之又慎。 关于有无必要进一步降低生育率的不同观点 在人口总量压力与人口结构压力并存的情形下,能否进一步降低生育率,是学者们关注的另一热点问题。对未来人口目标的不同观点,体现在对于生育政策的走向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有三种意向 :1)进一步降低生育率,将总和生育率降到 1.5甚至 1.0以下,并长期保持下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口过多与人均资源长期紧张的问题,这样才可能 在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上追赶发达国家 ;2)稳定目前低生育率,这是人口总量未来能否停止增长并转向负增长,最终实现现代人口转变的关键 ;3)提高生育率,稳定总
7、和生育率在更替水平 2.0左右,是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最优的稳定状态。这些意向最终体现在对生育胎次政策的主张上 :1)主张继续推行一孩化,从而进一步扩大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 (;叶文振,2002;李小平, 2004);2)维持目前的生育胎次政策或稳定总和生育率于1.51.8 左右 (马瀛通,林富德, 2000);3)调整现行的胎次政策,扩大二胎比例或逐渐 向二胎政策过度 (李建新, 2000, 2001;于学军 2000),一方面,对生育率水平特别低的地区(如北京等地生育率已降到 1.0 以下),应采取措施,刺激生育率回升到更替水平;另一方面对生育率较高地区,通过生育政策把生
8、育率控制在 2.0左右的水平上,这样既达到控制人口增长,又达到调控人口数量的目标。以上学者们对未来生育与政策调整问题基本上属于理论探讨,目前尚无严密的计算和论证,对这些调整可能带来的后果也无系统的论述。关于人口调控的不同观点 简历大全 从上述的讨论中可看到,无论从我国目前人口数量问题还是 结构问题上看,我国的人口是需要进行调控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并逐步完善,人口控制机制应如何确定,现行的管理体制有无存在的必要或应向什么方向发展,已倍受关注。在人口调控问题的研究中形成了以下观点:第一,只能由政府计划调控,理由有二:其一,由于市场经济对人口调节的时滞性,即使对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而言,政府对
9、人口的宏观调控也是必不可少;其二,人口的生产不同于物质资料的生产,通过对两种生产的调节机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人口生产并不受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调节,因此人口控制不应该也不可能由市场调节,只能计划生育。第二 种观点认为,今后的人口调控应主要通过竞争、劳动力市场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家庭的生育行为、控制人口数量,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一方面,随着生育率的下降,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边际效应必然出现递减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对 20世纪最后 20年来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的研究,认为近 20 年来人口发展主要由经济等客观因素所决定,当人口政策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时才能起
10、到显著的作用,主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转变职能,把婚姻、生育之类的私权归还于民。 我国人口问题研究观点述 评 我国学术界在上述三方面的人口问题研究中既存在不同的立场和视角,也存在差异显著的推断和论证逻辑。总体来看,各观点均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转变的特殊性及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决定。 一方面,历史上长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基数庞大、增加速度快,对中国资源环境能源形成严重的压力。再加上人口运动的惯性和人口再生产自身规律的作用,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还会进一步尖锐化,因此人口数量问题是理论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小平 .论中国 人口的百年战略与对策 D.战略与管理 ,2004 2.叶文振 .数量控制 :21 世纪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导向 D.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2 3.宋健 .结构问题是 21 世纪中国人口的核心问题 D.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2 4.蒋正华 .面向 21世纪的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D.中国人口科学 ,2000 5.李建新 .低生育率的社会学后果研究 D.社会科学 ,2001 6.于学军 .从 21 世纪上半叶看稳定低生育率 D.人口研究 ,2000 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