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结构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3462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结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结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结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结构分析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水平恰息化建设信息化结构 论文摘要:以国际社会对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和 2005 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为切入点,分析了 “ 十五 ” 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对我国信息化发展结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为 “ 十一五 ” 我国信息化建设明确思路、确定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1 从国际评价看我国社会发展水平 美国宾州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艾斯特斯选择了 36 个社会指标,对 120 多个国家地区计算了 “ 社会进步指数 ” ,在 1983年,中国被评为第 ” 位, 1990年提高到第 67位,第一位为丹麦。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 莫里斯 (M.D.

2、Morris)博士从 1975 年就研究计算了 “ 生活质量指数 ” ,他仅用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个指标,在1977年对 161个国家地区进行的评价中,中国居第 73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LTNDP)每年计算一次 “ 人文发展指数 ” 也是用三个指标,即平均预期寿命、成人识 字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按平价购买力计算 ),在 1990 年 130个国家地区中,中国居第 64位,但在 1992年以同样指标口径计算的 173个国家地区的排序中,中国的位次却降至第 94位。 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所,根据对 3000位企业管理人员的 1995年 225个指标的

3、问卷调查,排出 48 个国家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名次,中国被评为第 34位,处于中下水平,第一位是美国,新加坡、香港地区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末位是俄罗斯。 1997年中国上升至第 29位。该所对 1500家企业家的预测调查表明,到 2030年,全 球经济最具竞争力的前 10个国家地区中,中国得 580 票,排名第三,仅居美、日之后。其他 7 名依次是 :德国、新加坡、韩国、印度、中国台湾省、马来西亚和瑞士。 从以上几项国际评价来看,虽然研究目的、衡量标准不一,但评价的结果均突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以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衡量标准,如生活质量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等,虽用的指标不多,但反

4、映了收人水平、营养、教育、卫生、环境、分配等内涵,它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序有较大差异。面对这些差距,我们在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迎头赶上,不能再次错过信息化发展的机遇。 2 我国信息化结构中的数据分析 从 “ 十五 ” 末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在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如下特点 : 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电信业务收人完成 3535 亿元,增长了 15%。新增电话用户超过 1997年前的总量,固定电话用户达到 1.79亿户,主线普及率 13.9%;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1.45 亿户,普及率 11.2%,用户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继固定电话之后,移动电话开始进人千家万户,通信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通信固定资产

5、投资连续两年超过 2000 亿元,总资产超过 1 万亿元。 CDMA 网络建成投产,模拟网退网关闭,移 动通信网实现了数字化。互联网国际出人口总带宽达到 7.6G,带宽的 “ 瓶颈 ” 制约得到有效缓解。数据与多媒体通信、 IP 电话、移动短信息及各类信息服务业务迅速发展,上网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邮政业加大业务结构调整力度,传统业务保持平稳发展,电子邮政、物流配送和金融等新型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业务收人 471亿元,增长 11.1%,实现盈利 6000万元。经过全国邮政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扭亏目标,三年减少亏损 179亿元。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 十五

6、” 计划和各产品专项逐步得到实施,手机、程控 交换机、微机、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产销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元器件配套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制造业第一大产业的地位。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类产品协调发展,结构趋于合理。全行业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公司,已有 6家企业销售额超过200 亿元,其中突破 600 亿元的 2 家。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销售收人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行业总量的 63%和 65%,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加大科研开发投人,在计算机殉络、移动通信、数字化终端产品和新型元器件等

7、领域科研开发及产业化取得新的突破。技术改造、电子发展基金和企业上市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增投资 300多亿元,有效地补充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 三线 ” 地区电子军工国企脱困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出口环境趋紧的形势下,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 24.3%,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 58%,创历史最好水平。一批有实力的家电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国产通信系统进人几十个国家的市场。 推进信息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 “ 金卡 ” 、 “ 金税 ” 、 “ 金关 ” 等信息化重点 工程建设,利用公用网组建的全国性计算机信息系统达到 187个,共同开发、积极

8、推广银行卡、社保卡及配套产品,为国家经济运行、经济安全提供了先进的作业手段和技术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人,涌现出联想、海尔、斯达等一批典型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城市信息化逐步开展,广东南海试点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深人开展,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积极成果。信息资源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及电子政务等新的应用广泛开展。全国计算机社会拥有量超过 3500万台 ,互联网上网人数 3370万人。信息化指标体系评测工作有序进行, “ 家庭上网 ” 工程开始启动,信息化培训工作深人开展。 3 信息化水平结构评价 国务院信息

9、化工作办公室 2006 年 5 月 16 日发布 200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 2005 年 12 月 31日,全国域名总数约 206 万个,同比增长 40。其中, CN 域名数量约 110 万个,同比增长 154%,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顶级域名,在全球所有国家顶级域名中的排名从年初的第 13 位上升到第 6 位,也成为我国新增域名的绝对主流。其中直接以 .CN 为后缀的域名大幅度 超过 .C,占 CN 域名总注册量的 54%,CN 二级域名简短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注册者的认可。 数据还显示,根据网站性质与服务内容划分,企业网站数量最多,占网站总数的 60.4%,个人网站也

10、增长迅速,达到 219%,教育科研网站、政府网站分别以5.1%,4.4%跟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络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和浙江 5 个省市,东西部数字鸿沟仍然巨大。 从信息资源的发展状况看,华北、华东地区无论从域名数量、网站数量还是网页拥有量以及在线数据库的拥有均在全国居领先水平,华南地 区的信息资源利用仅次于这两个地区,而西南、西北地区资源利用率较低。从网站总体看,目前已经拥有在线数据库的比例达到 14%,其中企业网站拥有在线数据库的比例最高,达 48.3%,其次为商业网站,为 26.5%左右。 80%左右的网站只拥有一个在线数据库,拥有 3 个及以上在线数据库的网站

11、只占 10%左右。网站的在线数据库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与华南地区,三者之和占75%左右,西北、西南地区的占有比例较低,只有 14%左右。从在线数据库记录地区分布看,华东地区的比重最大,占 30%,其次为华北地区,占 28%,第三为华南地区,占 16%左右,西北、西南等他区的总和占 10%左右。总的来看,网上信息资源贫乏的状况,正在得到逐步改善。但同网络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相比,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仍远远滞后于信息化整体发展要求。 “ 十五 ” 期间整个社会信息化结构得到较好的调整与优化,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 a.信息技术应用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信息化评价体系各要素中信息技术应用指数最高,这

12、表明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得到较快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向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拉动中国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b.信息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正在改变我国工业国的面貌,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实践证明, “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c.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一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络信息资源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应用和需求而言,信息资源开发仍然严重不足,同时还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在发展中进一步解决。 d.信息网络建设飞速增长,但存在

13、重复建设。近年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信息通信业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移动网、固定网的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程控交换、移动通信、光通信和网络等设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部分产品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国。但同时,网络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且难以实现互联共享,影响了效率的发挥。需要按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杜绝各种网络和系统的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起。 d.信息化发展环境急需加快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快完善。政府先行来带动信息化发展,是提高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的有效途径。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要从中央政府抓起,进一步加快和完善重大信息化工程建

14、设 。要做好规划,统一标准,加强法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f.信息化人才不足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是各要素中水平最低的,信息化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信息技术知识普及,信息人才的培养要从学校抓起。 中国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同时, “ 数字鸿沟 ” 也在不断扩大。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信息化发展严重不平衡,中国面临着一个如何缩小信息贫富差距的挑战。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不仅是一个信息技术或信息资源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化问题。信息分化问题解决不好, 就会扩大或加剧现有的社会分化,造成更大范围的社会发展不均衡 ;信息分化问题解决得好,不仅能够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更有利于建设全面和谐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