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形成与治理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3536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形成与治理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形成与治理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形成与治理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形成与治理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形成与治理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形成与治理研究 互联网 (英语: internet),又称网际网路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 摘要 研究社会不同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的三个细分层次及其内在关联 ;分析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及信息传播特征 ,阐述城市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现状 ,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差距的成因 ;在国家层面上 ,确定相关的治理政策视角 ,设定治理互联网信息差距的两个阶段性

2、战略目标 ,具体提出各阶段的不同措施。 关键词 城市信息差距治理 互联网 一、引言 国内研究主要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及其社会影响。而新近的调查发现 ,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差距超过信息差距的总水平 ,同一城市中的不同群 体间存在显著的互联网信息差距 ,而且还呈现出加剧的倾向。需要从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信息需求与认知能力出发 ,结合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与特征 ,探讨治理差距的对策职称论文。 本文首先区分互联网信息差距的不同层次。在此基础上 ,具体阐述我国城市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状况与成因 ,以促进就业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 ,明确治理差距的政策思路 ,基于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具体情境

3、 ,提出分阶段的治理措施。 二、互联网信息差距的三个层次 虽然已有文献尚未明确划分其过程的层次性 ,但可以从中发现 ,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涉及接入 、使用、获益能力差距三个层次。 2.1 第一层次接入差距 以欧盟的互联网调查和美国商务部的系列调查为代表 ,许多研究根据创新传播理论分析了互联网接入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一国的不同社会群体开始接入互联网的时刻、饱和率水平都有显著差异 ,可以用图 1 所示的分层模型来表述 : 群体 A 属于信息富有者 ,是一国最先接入互联网的群体 ,该群体中的个体接入比例最高 ;群体 C是信息贫弱群体 ,开始接入互联网的起始时刻最晚、群体中仅有较低比例接入互联网之后就

4、不再有新增的采用者。 2.2 第二层次使用能力差距 不同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使用能力包括基础性技能、结构性技能两个层面。基础性技能即对网上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 ,包括英文水平 ,主要是通过基础教育取得的 ;结构性技能是使用互联网收集信息、加工数据等方面的能力 ,包括使用超文本以及各类软件等工具的能力 ,建立在基础性技能之上 ,主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与学习取得。参与网络游戏、浏览网页与设计图文、开展网上交易之间的技能差别是显著的。基础性技能具有相对稳定性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结构性技能持续变化。 2.3 第三层次获益能力差距 互联网使用能力 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的辅助下 ,形成获

5、益能力 ,即运用互联网支持工作、改善个人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是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一种战略性能力。综合已有研究 ,本文认为互联网使用能力、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获益能力之间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获益能力差距最难以缩减。由于掌握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差异 ,即便在使用能力等同的条件下 ,图 1中的群体C 从互联网使用中获得的收益也低于群体 A 和 B: 三、我国城市互联网领域的信息差距现状 3.1 我国互联网发展模式与信息传播特征 与发达国家不同 ,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建立在政府推进和 外来技术的基础上 ,形成了政府一信息服务组织一用户自上而下的信息服务体系。自 2005年后 ,我国互联网快速普及 ,

6、正处在快速扩张初期 ,开始向农村渗透。 2009 年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截至 2009 年 12 月已有网民 3.84 亿 ,成为人口最多的网民国家。区别于发达国家的一个关键性变化 ,是产生了多样化的互联网应用方式创新。除电脑之外 ,手机、游戏机、电视机等 ,都已具备网络接人能力 ,手机和电脑共为互联网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趋势日益明显。持续更新的互联网媒介 ,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向分众化、个人化方向发展。 3.2 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 我国城市信息贫弱群体主要包括城市户籍的无业与失业人员、在业低收入人员等以及农民工两类。 3.2.1 城市互联网接入差距 根据互联

7、网信息中心 (CNNIC)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2008 2010 三年中 ,我国总体互联网接入率在持续增加 ,网民城乡结构对比基本没有变化 ;而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接入率远低于平均普及率 ,其中农民工的接入率明显低于城市户籍信息贫弱群体的接入水平 ,几乎没有提高 ,如表 1 所示 : 3.2.2 城市互联网使用差距在以上海、 广州和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及其周边城市中 ,同一城市中的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联网使用差距。以互联网发展全国领先的北京市为例 ,包括流动人口、郊区农民在内的各群体的信息化水平可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次 ,所占人口比例分别是 9%、37.6%、 53.4%

8、。各群体之间在收入水平、电脑拥有率、互联网接入、上网时间长度、网络应用方式等方面差距较大。高端群体网络接人率近 100%,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广泛使用电脑和网络 ,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超过 30 小时 ,网络应用水平高 ;中端群体电脑拥有率超过五成 ,网络接入率近 50%,平均每周上网时 间 13 小时 ;低端群体电脑拥有率低 ,几乎不能上网、没有邮箱。占人口半数以上的低端群体包括城郊农民、下岗与无业人员、残疾人、家庭妇女以及农民工 ,传统媒体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虽然缺乏国家层面的量化数据 ,北京市的互联网应用结构作为一个参考 ,部分反映了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数量以及该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互联网

9、使用差距。 3.2.3 城市互联网获益差距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网络应用产生的价值很有限。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制度环境缺乏稳定性、组织机构快速变迁、个体流动性大幅提升 ,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信息服务 需求主要涉及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 ,而利用互联网提供上述服务 ,在我国仍处于初始阶段。第 24次 CNNIC互联网调查指出 ,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因回避社会现实而上网的倾向 ,超出主动的互联网应用 ,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员等则与之相反 ;农民工与办公室职员在网上教育、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应用的普及率上有巨大差距。第 25 次 CNNIC 互联网调查发现 ,

10、与我国整体网民相比 ,手机网民中农民工和城市无业、失业人员所占比例更高 ;而手机上网中使用率最高的应用是聊天 ,达到 71.5%,信息贫弱群体从互 联网应用中获得的利益十分有限。 四、我国城市互联网差距成因与治理 4.1 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的成因 在个体层面 ,低教育程度、职业状况、收入水平以及对互联网的有限认知是我国城市互联网接人与使用差距的四个主要成因 ,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对产生互联网获益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CNNIC 历次调查发现 ,个人不上网的两个主要原因依次为 :缺乏上网所需的技能、不具备上网条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09 年农民工监察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外出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

11、度比重占 64.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 23.5%,以从事低收入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月平均收入为 1417元 ,几乎没有在岗位上获得信息技术培训 ,制约着该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我国市场化定价的互联网接入费用每户平均 77 元 /月 ,网吧上网费用平均 44.8 元 /月 (第 22 次 CNNIC 互联网调查 ),网络接入价格占收入水平较高。城市户籍的信息贫弱群体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略高于农民工 ,但是也难以支付市场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和网络接入费用。信息贫弱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先赋性社会关系为主 ,链合关系短缺 ,导致其社会支持系统薄弱 ,难以通过使用网络获得利益。 在社会层面 ,农

12、村 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公共信息设施的难以获得性 ,是造成农民工、城郊农民这两个细分群体低接入率的两大外部主因。信息资源供给存在制度性缺失 ,是城市信息贫弱群体获益少的主要原因。信息贫弱群体对信息服务的类型和定价决策以及信息内容和传播形式没有实质性影响 ,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对符合信息贫弱群体需求的信息资源整合不足 ,未能支持这一群体的就业、学习、生活事务。 4.2 治理互联网信息差距的政策视角 城市信息化的本质是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 ,改善城市交通、教育、安全与公共卫生、社区服 务等 ,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需要公众的深度参与。我国城市信息贫弱群体数量庞

13、大 ,与其他群体间存在较大的互联网信息差距 ,城市信息化进程缺少坚实的社会基础。在缺乏外部干预的情况下 ,现存差距将会加速扩大 ,互联网差距会与既有的多种社会分化相互渗透 ,导致信息贫弱群体难以参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社会活动 ,加剧这一群体在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劣势。 已有研究发现 ,仅采用技术性思路 ,例如改善互联网基础设施、降低互联网接入费用、提供网络技能培训等技术性措施 ,不足以缩小群体间的互联网信息差距。自 2000 年以后 ,相关 政策设计开始转向社会性视角 ,在采用技术性政策措施的同时 ,从信息贫弱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发展障碍出发 ,通过社会政策 ,向这一群体赋权 ,使之形成自我

14、发展能力。治理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涉及教育、就业政策与信息化政策等多个领域 ,需要提高信息贫弱群体的信息使用能力和职业技能 ,增加其社会资本 ,完善公共服务 ,使这一群体获得更多利益。一个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公私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共同治理互联网信息差距。 五、治理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的思路 需要根据 2006 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建立一个社会矫正机制 ,缩小我国城市群体间的互联网信息差距 ,改善信息贫弱群体的就业与生活状况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1 治理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的战略目标 与发达国家不同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社会基础还较为薄弱。本文认为 ,

15、我国治理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的目标应具有阶段性 ,以提高接入率为基础 ,设定近期和长期目标 ,见表 2。 5.2 治理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的对策 5.2.1 近期的治理措施 改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可获得性。应加强城市公共网络端口建设 ,将学校、图书馆、社区学习中心等接入 互联网 ,使信息贫弱群体能够接触网络。建议以民政部门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各地区的社区学习中心为依托 ,通过社区、居委会统一管理 ,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向各类信息贫弱者提供廉租或捐献电脑、免费或低收费网络服务 ;各地区应探索将城市公共网络资源向农民工开放的模式 ,改善他们对网络的获得。应融合网络与传统媒体 ,整合从中央到地方的已有信

16、息资源和服务 ,向信息贫弱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渠道。 提高互联网使用技能与收益。目前面向信息贫弱群体的信息化培训存在多方投入、多头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 ,应鼓励信息技术培训机构、用工企 业和非政府组织 ,以及开展就业支持计划 (例如国务院扶贫办的雨露计划 )的政府部门进行合作 ,结合就业需求 (无论是正式或者非正式就业 )设计教学内容 ,使信息贫弱群体通过培训提高信息使用能力 ,增强这一群体在就业市场上的灵活性。 5.2.2 长期的治理措施 强化信息化的社会基础。应推进竞争政策和普遍服务政策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降低互联网接入费用 ;根据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把握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17、 ,为本土产业技术创新形成包容性空间 ,继续推进信息无障碍标准 ,增强缩减信息差距的技术基础 ;借鉴国外经验 ,重视全民信 息技术教育 ,避免信息差距的代际传递。 提高信息服务质量。采取措施促使各类信息服务主体承担社会责任 ,要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中文网络等媒体对信息内容加强自律管理 ,创建符合信息贫弱群体需要与认知能力的信息内容。重点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提高公共信息服务的用户导向性 ,使城市信息贫弱群体能够获得关键性的公共信息服务。 形成长效信息培训运行机制。信息技术培训需要进行平台建设 ,吸引地方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的长期投入 ,对培训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改进。在实践中 ,一些跨

18、国公司联合公益性、非营利性组织和志愿 者等多方力量 ,建立了面向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社区学习中心 ,项目设计和管理的规范性高 ,重视培训师资和当地的骨干力量 ,产生了规模效应 ,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社区学习模式。 增强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社会参与能力。我国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中高级蓝领短缺的就业市场状况会延续。城市信息贫弱群体就业以蓝领职业为主 ,而当前的教育体系和就业选择、社会资源分配不利于蓝领。国家应提高职业教育的成效 ,创建更为多元的文化环境 ,使蓝领在社会参与、经济与文化资源分配中获得更为公平的机会 ,提高收入和职业满意度。 参考文献 : 张新红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

19、2008,电子政务 ,2008(11):25-43 Empirlca Work Research Centre (Ireland) , University of Bcess to ICT as a Means of Combating Social Excluseyaert J. Inequality and the digital divide: Myths and realities/Hick S, McNutt J. Advocacy, activism and the lntelli H. The Interact and knowledge gaps: A theoretical

20、andempirical investigat 邱林川 ,信息社会 :理论、现实、模式、反思 ,传播与社会学刊 2008,5:71-99 Cartier C, Castells M, Qiu J L. The Infomaation have - less: Inequali-ty, mobility, and translocal networks in Chinese cit 40(2) : 9-34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北京市数字鸿沟研究报告 (2005)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Van Dijk J, Hacker L. The digital divide as a

21、complex and dynam-ic phenome 刁松龄 ,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农民工信息服务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图书情报工作 ,2009。 53(4):136-139 李曙光 ,我国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现状与对策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9,68(2):67-70 McClure R, Jaeger P.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olicy research: Im-portance, approacbes, anti realit: 257-264 周宏仁 ,国家信息化优先领域和推进策略 ,中国信息界 ,2009.1:36-43 Stephen M,Bidging Ihe dlgitat divide through e-governance,TheElectronic: Library, 2005, 23(5) : 591-602 Blau A. Access isn t enough: Merely connecting people anti com-puters won I close the digital di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