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农村居民的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对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指出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并对如何能使农民增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率 农村居民消费率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农村居民的收入逐渐增加,但消费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以重庆为例,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从由从 1996 年的 52.43%下降到2003 年的 43.16%,下降 9.27%。由于农村人口在西部地区人口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农村居民消费率的这种下降趋势必然导致西部地区最
2、终消费的不足,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因此找出当前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扩大最终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下将以重庆市为例,讨论如何根据当前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积极的消费政策以提高居 民消费率,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增幅的减慢,导致纯收入的增幅的降低。近年来由于农业投入不足(以 2002 年为例,对农业的投资为 37.1 亿元,投资总额相当于第二产业的 12.47%,第三产业的 4.1%),再加上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农业增长日益受市场需求的约束 ,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已由总量矛盾为主,转向以
3、结构矛盾为主,导致大宗农产品、畜产品价格低迷,已使农产品总量扩张不能为农民在农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因此重庆市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 幅度从 1997的年的 12.99%下降到 2001年的-0.02%。而家庭经营收入是重庆市农村居民的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以 2002年为例,家庭经营收入在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为 61%)。该部分收入增幅下降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的从 1997 年的 14.42%下降到 2001 年的4.17%。 纯收入增幅的减低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城乡消费水平的差距。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城乡消费所作的调查显示,消费率与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存在高度的负相
4、关( r=-0.88)。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计算, 1996 年 2001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 33.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5.9%,而重庆市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了 17.79%,年平均增长 3.67%,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因此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在 1996 年,城乡之间人均收入相差 3563.19 元,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农村 =1)为 3.4,到了 2001,年重庆城乡之间人均收入相差 4949.91元,重庆城乡收入水平差距为 3.79,而全国的城乡收入水平差距为 2.89,可见重庆市城乡差距是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这种差距不但没有随着经济的增
5、长而缩小,反 而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重庆市城乡消费水平的差距偏高,重庆市城乡消费水平对比(以农村为 100,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比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始终保持在 4.5 以上,仅比甘肃低。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过低抑制了农民对使消费工业产品的需求,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率。 家庭经营收入的降低导致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家庭经营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不仅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下降,而且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是由于持久收入决定的 。家庭经营纯收入长期以来被农民视为持久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相比,工资性收入由
6、于其来源的不稳定,因此只能被视为一时收入。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增长缓慢而一时收入变化大的特点,使多数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只能根据家庭经营收入来决定,将一时收入多储存起来。储蓄倾向就更高,这就导致平均消费倾向的降低。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进一步加速了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下降。 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策略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拓宽农业的融资渠道。由于重庆市对农业的投资偏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这种投资结构,造成农村的能源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对农村人口的教育、农业科技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严重不足。而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素质偏低的劳动力,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
7、入的提高。因此,一方面要实行向农村公共投资倾斜的财政政策,加强对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电网、供排水、通讯为重点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包括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以及证券、保险和民间投资在内的“ 三农 ” 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来拓宽农业的融资渠道, 并且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信贷资金、民间投资、外资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产业化的投资。以此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和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增强农村居民的收入。 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从19992003 年重庆市支出法国内生产
8、总值表中,可以较为清楚地发现第一产业存货增长幅度从 2000 年的 7%上升到了 2003 年增长 32.88%。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总量的增长遇到农产品需求的制约,这反映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这种结构的 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通过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切实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保障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当中,农户只是单一的生产者,生产初级农产品,农业生产链条短;千家万户农民分散自主进行
9、生产决策,因市场信息不灵通,生产出的农产品难以适销对路。而农业产业化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跨产业、市场化、集约化、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实 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有 “ 公司 +农户 ” 、 “ 公司 +农户合作社 ” 、 “ 农户合作社办公司 ” 等形式。通过产业化经营,农户成为公司的 “ 第一生产车间 ” ,公司通过利益机制把众多的农户连结起来,组成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农业或农产品进行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实现了分散的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增加了规模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采取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近几年农民负担情况来看,真正由
10、国家物价、财政部门批准的税费负担并不是很重。农民实际难以承受的负担,往往来源于一些乱收 费,而这与臃肿、庞杂的乡村机构有关。以( 2002 年为例,税费支出 57.96元,但是转移性支出中扣除寄给和带给非常住人口后为137.67 元)。因此,要继续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下大力气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同时,要标本兼治,逐步改革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乱收费。 总之,要通过各种财政和金融手段,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通过税费改革,减轻农民不合理的负担,增加农村居民的家庭经营收入。从而提高 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以扩大最终消费规模,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志礼,王青,来国超我国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变动趋势与因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 2003 2.陈宗胜,陈晓东 .关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别的研究 J.环渤海经济睁望,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