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定位.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5220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定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定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定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定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定位 摘要:当今世界,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走过了爆发阶段,破坏力已经有所减弱,然而,这场危机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影响却在日益地改变着这个世界。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冷静地认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形象的多样性,并思考如何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路径均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影响国家目标和利益的实现。对中国来说,树立良好国家形象是其长期追求的重要目标,它不仅为中国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各国通力合作应对危机的影响提供了前提。 一、中

2、国国家形象多样性及在金融危机下的体现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是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件大事,它从美国爆发而最终演变为一场金融海啸,使得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遭到重大危机,对西方和国际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贸易国, 也不免受到金融海啸的波及,这种影响不仅反映在对经济实体的冲击上,同样也反映在西方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的分歧上。大致说来,金融危机中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主流媒体中呈现三种代表性形象: 第一, “ 祸首 ” 。这种形象的刻画以美国前财长鲍尔森等一群人为代表,在他们眼中中国显然是造成金融危机的 “ 祸首 ” :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导致了美国的金融泡沫,而外汇储备则是因为中国通过操

3、纵人民币汇率获得的。鲍尔森曾经高调表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则干脆把美国房地产泡沫归咎于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高额储蓄。 第二, “ 暂时的侥幸者 ” 。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向来轻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和模式,认为中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经济结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根本转变,因此 “ 中国经济将会随着西方经济的衰退而衰退,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也不可能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 ” 。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立刻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只能归结于是一种暂时的侥幸,因而并不能将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身上。 第三, “ 英雄式

4、的挽救者 ” 。与之相反,另一种舆论建立在对中国 30年经济发 展和中国模式认可的基础上,期待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发挥更大作用,并且认为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实现保 “ 八 ” 目标将给世界带来信心,并带动经济复苏,对中国模式抱有期望。对中国政府的能力深信不疑,认为中国模式将为西方资本主义提供借鉴。这种观点将中国刻画为一个 “ 英雄式的挽救者 ” ,仿佛只有中国才能挽救世界经济走出泥潭。 二、造成中国形象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长久以来,由于历史、文化、战略方针等原因,中国的国家形象往往呈现出一种模糊并且复杂的形态,诚如林语堂在其代表作中国人中写道地那样: “ 中国是一个古老 的大国,遥远飘渺,似乎不属

5、于这个世界。 只是感到了中国的存在 ” 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如果你不去表达自己,就必然被别人所表达。而这样的表达可能是扭曲的,甚至完全违背事实。因而,出现以上各种各异的中国国家形象便不难理解了。可以说,国家形象的模糊性将会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而这种导致这种模糊性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具体表现在: (一)中国经济发展与国家形象更新不同步 在过去的 30年里,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变。经济的飞速增长不仅使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脱离了贫困,市场经济也在悄然改 变着中国的文化与政治环境。这种变化的迅速不仅使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国的转变,甚至在中国内部,老一代人也明显表现出无法跟上变革的脚步。而这

6、种 “ 脱节 ” 投射在中国国家形象上则表现为,中国每一天都在接受新鲜的血液,进行着或大或小的改变,但是中国国家形象却明显地落后于这种变化的步伐。中国国家形象片顾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辉举了个例子,他说,国内有个专家去美国访问交流期间,一位大学校园的警官就曾问过他 “ 中国小偷被抓住后,是不是要被剁手指 ” 。这个看似可笑的问题背后,其实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国家形象对外认识的严重障碍。 (二)国际社会存在对中国不利的新闻报道氛围 西方传媒独立于政府的姿态和强大的实力地位使其在国际上特别是西方国家内部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起着巨大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却长期处于负面报道的尴尬境遇中。如 2008

7、年奥运会,几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中国,而西方媒体中具有代表性地称为德国新闻教科书的明镜周刊却在几篇报道中国的新闻中,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无不扭曲,对于 3 月 4号的拉萨,它认定那些心地纯净的喇嘛们被武警攻击,他们不过是在要求宗教自由; 4 月 7 日出版的明镜周刊封面,是以铁丝网编成的奥运会五环 配以中国党代会的图片,封面导语赫然写着: “ 看看中国政府是如何压制人民和背叛奥运会的。 ” 毋庸讳言,这种长期的负面报道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建构的影响是极大的,加深了一些本身就对中国发展存在疑虑的恐慌情绪,更加认定中国是一种威胁。 三、金融危机下树立中国形象的路径与策略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中国的实体

8、经济受到波及的同时,也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而作为加深国际交往的前提,必然要求中国在国际、国内都保持一个明晰的形象,精准的定位,任何的模糊是要不 得的。结合中国国家形象的实际状况,中国应当从以下几条路径采取措施,塑造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明确中国国际定位。 (一)明确国家形象的定位核心 如上分析,长久以来,中国国家形象上的模糊给了中国对外交往上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树立一个明晰的国家形象。这是构建国家形象的出发点和归宿。 2007 年 3 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

9、树立中国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形象。其核心体现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负责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对本国 自身负责。金融危机中国也不能幸免,负责的国家形象要求,一方面打造有利于维护自身经济活力和稳定的环境,保护人民生活水平不受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缓解就业压力,关注民生,保持本国的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姿态,增强主动性,在全球层面与各国就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积极协调,稳妥的推进经济与政治一体化,构筑有利于自己的安全体系,保护本国主权利益不受任何侵害。二是对国际社会负责。一方面要积极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在金融危机中,作为少数没有受到强烈冲击的国家,中国有义务在国际事务中贡献更多的力量,与他

10、国通力合作共度难 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际机制的利己的一面,以国际通行规范开展火候,并随着国家实力的提高,根据客观需要,积极主动地倡导或主导国际机制的修改、完善和新机制的制定。同时,要正视自己的国际地位,避免 “ 树未大先招风 ” 。中国的经济奇迹,成为全球的亮点。但是,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自己,避免盲目的、自大的 “ 大国情结 ” ,在进行国际交往中,必须以维护自己国家的合法权益为基础。 (二)加强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 “ 公共外交 ” 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它的活动手段包括文化交流项目、国际广播和互联网等,其主要 表达形式是信息和语言。诚如前面述,有很多外国人并不了解中国,总是依

11、靠自己的想象去臆断中国,这种误解长期存在将会是中国在与他国就应对金融危机时,不自觉的遭到排斥和不信任。传统的外交手段的受众窄,仅仅局限于某个或几个政府官员,很难从整体上扭转长期在外国民众心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然而,加强公共外交和民间交往,开展针对一个国家民众的外交活动,以澄清信息,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实现。同时以此为契机,打破国外媒体长期以来塑造的中国国家的负面形象,让外国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这里我们欣喜地 看到 2010 年初北京外国语大学成为了专门的公共外交中心,旨在更加积极地开展公共外交,使外国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 (三)构筑中国 “ 新

12、 ” 文化品牌 国家形象的构建不能脱离一定的文化语境而存在。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民族特色,这些都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塑造国家形象,要利用这些已存在的信息并于现实文化语境达到某种契合,进而达成国家认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一直被标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并吸引着大批的外国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有必要去展示自己的 “ 新 ” 文化。美国学者雷默曾经在其 研究中国形象的文章中说过, “ 显然,中国的一些官员在展示本国的文化时,仍然习惯于选用那些老掉牙的戏剧文打武斗的功夫和平淡无奇的茶叶,他们还未意识到如何充分利用当代中国的文化先锋。 ” ,雷默的话表现了外国人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渴求,并不是说传

13、统文化不好,而是一个发展变动中的中国应当也必须有自己的时代文化品牌去吸引全世界的眼球。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遍遍展示我们曾经的辉煌与成就,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文化人应当想办法借助文化艺术、商业产品等形式,向世界介绍一个继承了传统文化,却又不断创新的中国,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一个正在 发展的蓬勃向上的中国。 (四)加强国际的传播能力让世界了解发展的中国 树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了解真实的中国或许是最好的推广策略,要让外界对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的认知尽可能符合中国的实际。目前外界很多人仍以为中国在政治上与僵化的苏联体制差不多,对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多元变化一无所知。在经济层面,有人或者以为上

14、海就是中国的全部,或者以为中国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中国的真实情况外界早晚会知道,但有效地自我展示可以缩短外界了解真实中国的时间。诸如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这样的平台应当成为一个具 有创造性、充满激情地把现代中国的媒介,而不能为了宣传政治正确性而掩盖中国人真正的价值认同,政治动员式的宣传显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中国了解的渴望和需求。因而,中国的强势媒体必须改变思路,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技术,整合传播资源,改善传播手段,增加传播内容,提高质量,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从而塑造良好的的中国形象。 总之,金融危机给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带来了绝佳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这次机遇,转危为机,明确中国国

15、家形象的定位,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在此次危机中得到锤炼和全面提升,这都是我们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我们要告别 “ 模糊 ” 战略,开诚布公地告诉全世界我们的成就和正在面临的挑战,树立真实可靠、言行一致并且坚定不移的形象,只有这样,中国国家形象折射出来的魅力才会收到国际社会更加广泛的认同,才能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尔森称中国高储存率推高中美贸易逆差 DB/OL.星岛环球网 . 2、美将卸任财长将金融危机原因归咎于中国高额储蓄 DB/OL.新浪新闻网 . 3、林语堂 .中国人 M.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9. 4、乔舒亚 ?库珀 ?雷默等 .中国形象 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 (第二版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5、吴振兴 .危机与转机 M.新世界出版社 ,2009. 6、刘继男 ,何辉等 .中国形象 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7、李正国 .国家形象构建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