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 “ 实质重于形式 ” 原则的具体运用 摘要:本文探讨了 “ 实质重于形式 ” 原则的在会计上的具体运用,同时对在运用过程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 运用 注意问题 一、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006 年 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已做出明确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没有完全反映经济实质,甚至与经济实质相违背的话,其最终结果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信息使用
2、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运用 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上的应用相当广泛。它涉及财务会计工作中资产和负债的认定、收入和费用的确认等多个环节。 (一)企业资产的认定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认资产的条件之一是该项资产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 拥有 ” 是一种法律上的所有权,而 “ 控制 ” 则是反映该种资源的经济实质。 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企业融资租入一项设备,能否确认其为企业的“ 固定资产 ” ?从法律的角度看,租赁期间该设备的所有权归属租赁公司,企业并不拥有所有权,而只享有使用
3、权,这明显不符合 “ 企 业拥有或控制 ”的含义。但从分析中不难发现,由于其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而且租赁期结束时承租方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方有权支配资产,从中受益,承担由该设备引起的风险(可能因技术进步而引起贬值等)。所以从经济实质来看,承租方能够控制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企业(承租方)实质上取得了对该设备的控制权。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将融资租入的设备确认为企业固定资产。 2、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在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销售方式下,虽然从法律形式上企业已经转移商品于 买方,但实质上仍构成企业存货。因为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那部分已发出商品,虽
4、然商品在买方那里,但企业仍然拥有所有权,会计处理中仍然要以存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 (二)企业负债的认定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企业能否在销售产品时确认一项负债?以企业提供售后一定时期免费修理所售产品为例,企业并没有在销售时发生一笔修理费(形式上),但根据企业以往经验,所售产品总有一部分需返修,也就是说,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实质上已承 担着一项经济责任。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在此条件下确认一项负债。 (三)企业收入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之一,就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
5、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判断企业是否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应当关注交易的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比如:售后回购,售后租回:如果企业在销售某商品的同时又与客户签订了售后回购或售后租回协议,根据 “ 实质重于形式 ” 的原则,就需要按照销售的经济实质来判断是否应当确认销售收入。由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 转移给购货方,销售也就没有实现,不应当确认收入,因此,应将售后回购和售后租回协议作为融资协议来处理。 总结大全 (四)费用及损失的认定 1、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 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是为购进固定资产而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只有同时满足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
6、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进活动已经开始这三个条件,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或汇兑差额才可以资本化。如果固定资产的购进或建造由于某些不可预见或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原因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 3个月中断期间的借款费用应暂停资本化,将其计入当期费用,直至购置或建造活动重新开始。这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2、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对于企业的应收帐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八项资产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计提减值准备,对原有的帐面记录作调整,以真实、恰当地反映资产的经济实质。 (五)金融资产转移是否终止确认的认定 判断是否终止确认金融资产主要是看企业是否已将资
7、产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比如,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同时与买入方签订回购协议,那 么该不该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呢,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果协议约定回购时按当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该判断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如果协议约定按固定价格将该金融资产回购,可以判断与该金融资产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不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总结大全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实质重于形式是对已有会计核算原则的补充和完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不应 过分强调。实质重
8、于形式原则是把双刃箭,运用得好,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如果被过分强调,反而又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核实性,甚至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观臆断提供借口,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的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这就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会计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只是没有规定的才需要根据会计原则做出判断。判断时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约束 和限制会计人员的违规作假行为,确保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法律出版社, 2007 版 王泽:浅议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模式 J,科技创业月刊, 200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