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从文化入手抓好班组建设 摘要:企业的兴旺在于管理,管理的优劣在于文化。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组织单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环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搞好班组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基层管理水平以及企业整体效益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如何从文化入手,加强班组建设展开论述,为企业抓好班组建设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班组;文化建设;班组建设 班组是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基本单位,是管理的基础,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目标、管理思想贯穿班组建设的全过程。企业效益要通过班组来实现,产品质量、安全要由班组来保证,企业文化要靠班组来建设。由此可见,对于企业,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
2、活动的基本单位和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只有班组充满生机,单位才会有活力和后劲,才能发掘出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 一、当前班组建设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1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调查发现,一线管理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员工的责任心和执 行力不强。很多员工在作业中显得松松垮垮,规定的事项,也只有起初两三天遵守而已。这实际上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导致员工缺乏动力和方向。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得多与好的人就会感觉不公平。另外,班组目标的制定往往是自上而下,没有充分给予班组成员参与的权利,无法激发班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班组长素质有待提高
3、有的班组长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导致班组建设干劲不足。有的班组长不了解 90 后、 00 后青年员工的特点,习惯用老的教育方法管理;有 的班组长习惯家长式管理,缺乏沟通协调的技巧;有的缺乏计划性,爱钻牛角尖,处理问题不灵活;有的是劳模型的,自己干得好,在组织和调配组员共同完成任务上缺少方法,不善于摸清组员的思想状态、情绪和心理,不善于发现和化解矛盾。 简历大全 3对班组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特别是基层班组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将其看作是工作的负担。究其原因,没有看到文化生产力的现实作用。企业文化具有塑造人、凝聚人的重要作用,班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
4、础。抓好班组文化建设,给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 作环境,让他们心情愉悦,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可以有效激发员工活力,顺利完成班组各项既定目标。 二、优秀班组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从文化入手,抓好企业班组文化建设,可以将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等内化与员工心中,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形成班组的共同价值观。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价值观管理,企业文化建设难就难在价值观认同这一关键环节。共同价值观能够对组内个体成员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并逐渐形成自身的行 为规范,表现出这个班组的行为风格和准则。建设优秀的班组文
5、化,对于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基层管理水平以及企业整体效益有着深远的意义。 有利于达成班组的共同目标。班组作为企业各项工作的最基层组织,强化安全是第一责任,完成任务是第一要务,保质保量是第一原则,严守进度是第一目标,创造绩效是第一要义。建设优秀的班组文化,就是让所有班组成员找到一种归属感,从文化上认同所在班组。通过文化建设来提高员工的觉悟,把个人利益统一到班组目标的大环境下,使员工愿为达成班组目标而努力工作。 有利于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 系。气氛和谐、关系融洽是班组能够发挥工作潜力的重要条件。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中相互沟通与合作,就会形成班组共同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这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组氛围
6、,有利于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班组集体,有利于班组的协调发展。 三、如何抓好班组文化建设工作 一是注重班组 “ 个性 ” 文化理念的建设 班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企业文化的主战场、最前沿。企业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班组文化就是最显著的 “ 晴雨表 ” 。但是班组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制,因为企业中不同的班组在工作职责、环境、人员 构成的方面都不相同。所以在建设班组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中海油服南海二号平台将海油精神与平台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将以 “ 爱岗敬业、求实创新 ” 为核心内容的海油精神具体化为 “ 忠诚 ” 、 “ 团结 ” 、 “ 协作 ” 、 “ 尚学
7、 ” 四个理念,同时将四个理念与班组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设立 “ 忠诚班组 ” 、 “ 团结班组 ” 、 “ 协作班组 ” 、“ 尚学班组 ” 四个示范队,打造了特色的班组文化。此外,要使班组文化深入到员工心中,就必须坚持 “ 从班组中来,到班组中去 ” 的原则,用班组的事说班组的话,用班组的话讲班组的事,这样才能提炼出可信、可学、可用的 “ 个性 ” 班组文化理念。 简历大全 二是注重班组 “ 团队 ” 文化的建设 班组的团队精神是班组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核心。但要真正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让组员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一个团队的集体荣誉感需要不断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和维护
8、,比如设立荣誉室,并把参观荣誉室作为青年员工入职的第一课,让他认识到,自己是班组的一份子,他未来所做的一切都与班组息息相关。其次加强组员间的沟通和团结。只有一个团结的班组,才能真正的激发班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班组成员每天工作在一起,难免 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可以充分利用班组例会,让组员谈收获、讲不足,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通过增进组员间的沟通,及时消除这种情绪。最后要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励和鼓励员工向先进学习、向标杆看齐、向模范岗靠拢,形成 “ 赶先进、比先进、超先进 ” 的良好班组氛围。对在工作中有进步的员工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积极引导员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
9、思想素养和素质。 三是注重班组 “HSE” 文化建设 班组是企业生产的主体,抓好安全管理是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既是企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客 观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研究表明,许多安全事故并不是企业的安全制度存在漏洞,而是员工本身体系执行不到位、安全技能不熟练等问题造成的。班组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班 组安全管理体系,积极引导员工遵守各项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团队的安全文化,最终将安全理念和管理体系转变为员工的日常行为习惯。要依靠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充分挖潜每个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制度执行
10、由短期突击变为长期坚持,对责任落实由简单随意变为全面 规范,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杜绝安全事故,切实让 “ 我要安全 ” 、 “ 我会安全 ” 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四是注重 “ 执行力 ” 文化的建设 一个优秀的班组文化的突出特征就是文化不是空洞说教,而是生机勃勃和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执行。对班组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几乎每个人做错了事都会寻找借口,而负责人的人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工作意味着责任。班组教育组员要从增强责任感开始。班组文化要积极营造一种没有任何借口,坚决按照上级的安排去完成工作任务的浓厚氛围。电视剧亮剑的诸多情节, 向我们展示了李云龙部队的强
11、大执行力,李云龙的队伍就是一支非常讲究战斗力、讲究执行力的团队,整个队伍因为 “ 执行 不要问老子为什么 ” 的气氛,形成了超强的执行力,每个人都像他一样像匹野狼,整个队伍更像是狼群,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这为我们加强班组执行力提供了有益借鉴。提高班组整体的执行意识和能力,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个环节,即:认同文化、统一观念、明确目标、细化方案、强化执行和严格考核。认同文化就是认同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人员所认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统一观念就是使员工与企业具有相同的价值观 。明确的目标是执行的方向,同时也是执行力前进的牵引力。细化方案、强化执行和严格考核是保证执行力落实的方法和
12、手段。 五是注重 “ 人本 ” 文化的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是建设 “ 和谐型 ” 班组的前提。健全思想沟通渠道,增进互信。坚持班务公开,民主管理,凡班组重大问题,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民主集中。通过 “ 四会 ”( 每天班前班后会、每周党团骨干会、每月生产分析会、每季民主生活会 )、 “ 四访 ”( 思想出现问题必访、家庭遇到困难必访、工作出现波动必访、职工身体有病必访 ),了解员工思想工作生 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员工实际困难。不断改善班组的设施和环境,倡导、实施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对班组的认同感。通畅员工成长通道,构建和谐的
13、人才成长环境。以互动式学习、以老带新、技术交流、岗位练兵等方式,强化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训练,促进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使班组的活力和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文体活动是增强班组凝聚力的 “ 法宝 ” ,通过组织开展节日庆典、参观郊游等活动,展现班组的活力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和谐融洽的氛围为生活和工作带来喜悦。 总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 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掀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作为一名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同志,我深知班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要加强领导和统筹规划,从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才能逐步形成适合班组需要的积极向上、健康生动的班组文化。 思想汇报 参考文献: 1李志博,谈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 A;新世纪 新思考 C; 1999 年 2赵英,怎样当好班组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5 3崔政斌,班组安全建设方法 100 例新编,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