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摘 要: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体育产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等相关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根据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就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国民经济增长;作用;地位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 2017)28-0003-02 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一项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增加值已经突破了 4 700 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可以看到,无论是
2、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政治领域还是精神文化领域,体育产业都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能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形象。因此,正确认识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符 合我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发展战略。 一、体育产业的概念和国民经济增长理论 1.体育产业的概念。我国的 “ 体育产业 ”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1985 年发布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中,正式将体育作为第三产业划分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标志着我国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机制的转变和改革,从传统的福利性事业转型为公益性第三产业。目前,针对体育产业的内涵定义主要有五种流
3、行的观点。国家体育总局鲍明晓认为,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体育事业的运作方式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英国经济学家阿伦 ?费希尔则认为,体育产业是体育服务业的简称,包括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体育经济、体育博彩等几个方面内容;体育产业开发相关人士认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营利性,因此,能够营利的体育事业就是体育产业;国家体育总局的李敦厚认为,在产业的定义中,是否有投入和产出,是否有产品产出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方式,因此在体育事业中,能够按产业方式运作,并能够提供产品的即体育产业;此外,还有体育产业的广义和狭义论,狭义的体育产业认为体育产业特指体育劳务生产经营部门,广义的体
4、育产业则认为,在此基础 上,还包括体育物质产品生产等所有体育相关产业。 2.国民经济增长理论。按照国民经济的定义,其涵盖了国家经济生活以及与经济生活具有直接联系的社会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四个环节。从产业分类上看,可以分为一、二、三产业。由于体育产业既包括有形的体育产品,又包括无形的体育产品,因此,其产业分类既包括第二产业又包括第三产业。体育用品制造等有形产品属于第二产业;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等无形产品属于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 GNP)和增长率能够体现国家经济的总体情况和发展状况。国民生产总值即家庭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政府支出以及进出口差额的总和。为消除国外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影响
5、,反映国内经济的真实状况,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 GDP)和增长率来表示国家经济的增长。无论是第一、第二还是第三产业,都对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仅有发达国家的 1/3 1/4,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竞赛表演、健身娱乐、技术培训、体 育博彩、体育旅游、体育用品等相关行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框架和市场制度。从总体上看,体育产业的结构、行业类别和规范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科学的体系,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潜力
6、,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首先,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根据乘数理论,消费的增加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成倍增长。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物质消费已经趋于饱和。因此,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的消费结构升级已经悄悄展开,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的转变,娱乐健身和竞赛表演 等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投资,从而带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由于体育产业表现出了强大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已经成为各企业竞争的新战场,通过冠名、赞助、特许权等多种投资方式,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体育
7、产业还能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尤其是大型国际赛事期间,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能够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 2.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除了经济效益,体育产业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这也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优势。经济学家认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应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经济增长,二是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全民健身的开展,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延长人们的寿命,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的不断完善,体育人口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居民能够更加方便地参加到体育运动中,从而提高了我国居民的总体体质,并
8、转化为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利益方面,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能够有力地推动居民精神的健康发展。现代体育理念的发展和传播,有利于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念,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消费和精神消费也越来越重视。体育消费已经成为一个消费热点和消费时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体育市场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政策的支持和国家战略的调整,体育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数据显示, 2008 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 1 554.97 亿元,占 GD
9、P 比重为 0.52%; 2012 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 3 136 亿元,占 GDP 比重为 0.6%;到 2015 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已经突破了 4 700亿元,占 GDP比重为 0.7%。从发展速度上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不缓慢,但从占 GDP比重来看,还远远低于国际主要国家的平均水平。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化和商业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四、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1.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随着体育产业规模的 不断扩大,也
10、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一方面,从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上看,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体育制造业占体育产业总值的 79%,体育服务业占比较低,其中体育休闲健身占比仅为 5%,体育场馆管理为 2%,体育培训为 1%。与美国的体育产业结构对比,其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总值的 57%, ?w育用品行业占比为 43%。由此可见,我国的体育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的升级和完善,体育服务业的市场份额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另一方面,从体育从业人员来看,我国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还处 于一般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整体上看,尽管体育产业的增加值比较可观,呈
11、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比较小,在所有行业中,其人均增加值还处于下游的位置。此外,体育产业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还不够完善,尽管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部文件规范来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但在具体实施细则和相关政策方面还比较缺乏,不利于政策的落实。在融资渠道上,对政府投资的依赖性还比较大,缺乏多样性、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民间资本不足,市场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例如, 2011 年,才成为了国内首支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因此, 打破产业投资门槛,吸收民间资本,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发挥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的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其关键就是调
12、整体育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增加体育服务业的市场份额,以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体育培训、体育博彩等主体产业为发展重点,以体育用品制造和体育建筑为有力支撑,全方位、多层次地发展体育产业。结合当地的体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适应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型需求,推动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产 业政策和相关制度,健全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具体实施细则,完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体育经纪人管理制度,规范体育彩票市场的管理。深化产业结构改革,适应市场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实现体育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拓宽融资渠道,打破传统体育产业发展以来国家财政和地方
13、拨款的局面,引入民间资本,鼓励民间投融资机构进入体育产业。推动体育证券化发展,丰富体育金融工具,完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发展体育证券、体育基金、体育保险、体育彩票等,真正发挥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五、结语 体育产 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实践证明,体育产业能够刺激消费,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也越来越大,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发挥体育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林玲,彭连清 .体育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理论与实证分析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 刘清早,王荣朴,孙 胜男 .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相关关系辨析 J.中国体育科技, 2008,( 3) . 杨年松 .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化及相互关系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