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5540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论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论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论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论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论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国有粮食企业自身命运浮沉,而且关系国家粮食市场的安稳。要增强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其市场地位,既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更需要国有粮食企业顺应粮食经济发展新形势,强练内功,调整方略,增强实力。 关键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 我国国有粮食企业作为运筹粮食经营的主体,长期以来一直担当着政府“ 平粜齐物 ” 的操手,承担着满足粮食需求、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责,即使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粮食购销市场日趋开放,国内外粮食经营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对供求波动频繁、竞争日益加剧、国家维稳高于一切的市场形势,国有粮食

2、企业如何一身二任,既为粮食经营的趋利者,又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捍卫者,在谋求自身获利发展的同时,维护国家粮食市场供求稳定安全,这是我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现行体制 粮食是关系 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质。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粮食流通由国有粮食企业主导,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在推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我国粮食流通实行了循序渐进式地改革放开,统购统销逐步取消,国有粮食企业垄断粮食市场局面随之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国有、私营多种所有制粮食企业经营并举、购销储运经营方式多样灵活的体制。历经多次改革,国有粮食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经营效益有所改善,企业

3、组织结构优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 三农 ”服务不断强化。目前国有粮食系统已形成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性粮食企业、附营 企业和其他企业并存的格局,行政领导与企业领导、行政行为与企业行为业已分离,各级粮食局的工作重点在于贯彻国家粮食政策和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等职能,不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行政领导不在企业兼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法享有经营管理自主权,按照市场配置资源规律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接受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约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产权关系属国有企业,经营方式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人事制度上企业领导为任命制,企业中层及以下职工为聘用制(

4、竞聘上岗)或合同制,调控服务方式为由省(自治 区、直辖市)、市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本级储备粮轮换计划进行统一调控。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业务,一是代储中央、省、市县三级储备粮,以取得代储费用维持企业运转。二是开展粮食购销,进行储备粮订单收购、储备粮轮换。 二、我国国有粮食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国有粮食企业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多次洗礼,虽然抛掉了一些历史包袱,有了灵活的经营机制,但目前仍未能轻装上阵,在粮食市场博击中, “ 民进国退 ” 趋势明显,国有粮食企业处在窘迫的内外境地: (一)老观念尚未完全根除,对改革缺乏正确理解 因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粮食企业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办法管理

5、企业,部分职工 “ 等、靠、要 ” 的思想仍然存在,多满足于按部就班。部分企业领导墨守成规,发展无规划,怕负责任,缩手缩脚,安于现状。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对改革不理解、不支持、不信任,一是认为改革是国家摔包袱,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改变国有身份。二是认为改革触犯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政策达不到职工的利益愿望。三是上下矛盾突出,一些职工认为改革方案是上级订的,没有充分考虑基层职工的利益,是在同基层争资产、同职工争利益。 (二)改革资金存在缺口, 历史包袱沉重 一是企业资产处置和改革资金筹措困难,增大了改革阻力。目前改革资金大部分靠企业资产变现来解决,因历史原因,粮食企业资产绝大部分没有办理产权手续,处置变

6、现需重新办理产权登记手续,且程序繁多,所需费用较大,企业难以承受,资产变现困难。二是各种历史包袱没有彻底解决,企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新矛盾和新问题,如 1998 年后退休人员要求享受 1998 年前退休人员待遇政策,分流人员要求补发工资、生活费等,这些问题随时会引发群访、越级上访事件。三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大。受地域经济发展、就业形 势及职工自身职业技能单一等方面的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大,下岗基本等于失业,虽然地方政府努力提供就业机会,但远不能满足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需求。 (三)规模小、设施旧,管理方法落后 产权制度改革后,原有一些规模较大、一体化程度较高、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7、的国有粮食企业,逐步化整为零或化国有为私营,优质资产被变现用于解决改革中的资金问题,现存下来的企业多原气大伤:一是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基层粮食仓储企业的仓房陈旧,安全隐患大,影响了国有粮食仓储企业的储存能力和储粮安全,制约了科学保粮 活动的开展。二是规模小、实力弱,经营效益差,抗风险能力不足,在主导粮食市场和发挥主渠道作用上乏力。三是企业扭亏增盈局限于储粮、政策性粮食供应及资产租赁等方面,产业经营不成链条,大米加工厂、粮源基地建设投入在资金上存在困难,形不成规模,产业链断甚至脱离。四是粮食行业从业人员多有出无进,企业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现有职工队伍素质低,年龄结构老化现

8、象严重。五是许多合并重组的企业购销体制、财务体制改了, “ 三老 ” 问题基本解决了,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经营机制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 (四 )市场竞争加剧,政府保护减弱 1、国内国际粮食市场竞争加剧。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后,私营粮食贸易公司、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粮食营销有限公司等异军突起, “ 益海嘉里 ” 等一批跨国粮食公司寻机进入国内粮食市场参与竞争,粮食市场呈国企、私企、外企等多元所有制主体并存格局。私企、外企资产雄厚、经营机制灵活、设施现代、任人为贤、收储价高、产业化经营程度高,国有粮食企业内外交困,粮食购销、储运、加工等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尤其在加工

9、领域,主渠道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2、现行粮食行政管理体制 的松散。一是粮食市场放得过宽,外企进入门槛过低。随着国家关于限制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过渡期的结束,国有粮食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私企的竞争,还必须面对来自外企的强大竞争。二是粮食工作千头万绪,粮食、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工作难以到位,粮食行政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粮食市场管理无序状况的存在,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步履更加艰难。三是在国家 “ 粮食局 ” 与中央 “ 储备粮食中心 ” 分治体制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储备粮公司的不良竞争,不利于国有粮食企业共同发展。 3、国有粮食企业职责两重性的压力。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开放后 ,国有粮食企业没有了国

10、家赋予的市场垄断地位,必须参与市场竞争,不仅要成为 “ 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 ” 的经营主体,还要充当国家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的助手,既要搞活企业经营谋求获利,又要确保国家粮食市场供求稳定,集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于一体,这种主体角色的复杂性,不仅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带来自营性的风险,而且带来政策性的压力,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的自主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 三、促进我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粮食新形势、行业新特点,迫切要求国有粮食企业稳妥推进系列改革,加快经营发展方式转 变,主动适应粮食消费需求、粮食市场竞争、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变化。一方面,要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附营企业的改革,落实现代企

11、业制度,真正建立起 “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 ” 的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仓容、资金、信誉、购销网络等优势,强化内功,克服劣势,大力发 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国有粮食企业产业多元化,做强做大国有粮食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优化组织结构 要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完善其组织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条件,实行

12、分类改革,实现现代公司制治理。 1、抓好系统内部企业的重组。摸清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附后营企业的家底,科学评价国有粮食企业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通过兼并、出售、关闭、破产等形式全面调整国有粮食经济布局和规模,并通过产权转让、股份转让、增资扩股等多种形式,促进我国国有粮食企业产 权多元化和混合型所有制粮食经济的发展,改变我国国有粮食企业资源过度分散的状况。做法是对承担政策性业务的粮食储备库、军粮供应企业,除少数实行国有独资外,大多数实行国有控股为主的产权制度;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在保留必要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的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组、改造和兼并,改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

13、 2、建立公司制国有粮食企业。把建立公司制企业、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今后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组织制度改革的重点。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和完善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 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处理好党委会、职代会、工会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并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3、扩大企业组织规模。按照 “ 扶优、扶大、扶强 ” 的原则,培育和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大型粮油储备、粮食精深加工、粮食流通企业和产业集群,重点扶持发展高起点、规模大、功能全、主体多元、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14、好的粮食企业,有条件的组建大型的国有粮食集团,做强做大国有粮食企业,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竞争力、 控制力和带动力。今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将我国分散各市县的大中小国有储备粮公司集结起来,组建规模化、现代化的国有储备粮集团,以一市或一区为地域范围,组建国有粮食购销集团有限公司,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二)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我国国有粮食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收购、储运、加工、销售、质量、人事、分配、目标等管理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国有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真正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使企业真正步入良性发展。 1、完善产权制度。按照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要求,不断 完善国有粮食企业内部

15、人事、用工、分配、激励、财务、决策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改进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运行机制,防范各种风险,真正建立起 “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的现代企业制度,变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低水平管理为高水平管理。 2、完善用工和分配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建立和健全国有粮食企业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将企业的用人、用工、分配等管理制度建设同企业的产权制度和组织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同责、权、利结合起来,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处理好国有粮食企业制度与人的关系,使制度与人的关系耦合在 企业管理的每项工作之中。 (三)提高经营水平 以经营效益为中心,在管好各级储备粮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经营业务,增

16、加经营量,拓宽购销渠道和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服务质量、品牌信誉、经营能力和经营效率。 1、继续完善企业经营方式。在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管的同时,注重企业经营方式本身的完善。一是在改革理念上,避免把 “ 双置换 ” 作为最终的改革目标来考核,在资产置换上要从原来单纯的 “ 出售 ” 资产,逐步过渡到 “ 出售 ” 与 “ 经营 ” 资产两者有机结合。二是引导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实行规范化管理,使企业逐 步向规范的公司制过渡,促进其提高经营运作水平。三是强化经营者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意识,逐步增强竞争与发展实力,引导企业经营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进一步搞活粮食经营管理。四是加大

17、企业调、改、剥、退的力度,压缩企业层级,缩短投资链条,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五是加强对企业内部粮食经营信息和粮食市场行情的收集和分析,充分利用国有企业资产开展多渠道经营创收,扭转企业经营方式单一的局面,提高经营效益。 2、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经营要求,整合我国现有粮油市场和加工业资源,打破单一的粮 食收储管理模式,逐步改变环节分割、规模偏小的布局状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整体素质,促进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产业链建设,实现粮食收购、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现代粮食企业经营,提高粮油产业化经营水平,把国有粮食仓储和加工企业做强做大。一是发展订单农业,逐步构筑 “ 公司 +基

18、地 +农户 ” 的经营管理模式,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粮食附加值,促进粮食产业化,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盈利水平。二是发挥优势,加快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建立有机米、食用油生产基地和成品粮油收购、销售基地,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优势和主渠道作用。三 是发展粮食加工,提高粮食的附加值,改变收原粮、卖原粮的单一经营模式。四是加强与粮食生产、加工、运销、储备大户的联合,建立合作机制,开展粮食产业协作,提高粮食经营效率。五是结合本地实际和产权制度改革,调整或撤销已经丧失购销功能的网点,以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重新确定网点设置。六是实行品牌化经营,调整优化粮食产业、产品结构和布局,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产品,提高产品质

19、量,巩固和提升国有粮食企业品牌价值、市场地位。 3、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与要求,调整和拓宽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思路与途径, 顺应农业结构调整、商品粮源日益减少的大趋势,积极跳出粮食求发展,在夯实储备粮管理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招商引资,开发新项目,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如充分利用改制企业土地、人员等优势,大力发展仓储设施租赁业务,通过粮食集并,腾出闲置仓房开展长期对外承租业务,提高仓储设施的利用率;鼓励职工承包经营,发展多元产业,安置富余人员就业;加强与粮食主产区的联系,积极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成为散粮物流体系的主体,改善粮食物流服务

20、,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粮食物流经营效率等。在一业为主、多 元化发展上实现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的新突破。 (四)提升全员素质 把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减员分流与改善结构、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结合起来,加强国有粮食企业文化建设,内增凝聚力、外增活力,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着力建设一支人员精干、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粮食企业干部职工队伍,为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国有粮食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 “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的意见文件精神,完善国有粮食企 业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加强科学决策和财经纪律,提高

21、管理层素质,防范管理者道德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要招收和启用新人,加强国有粮食企业职工专业素质、科学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粮食工作专家能手。 (五)处理好五大关系 一是政策性业务与自营性业务的关系。搞好政策性经营和自主经营台账分设,既要防止企业套取政府补贴,又要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实力。二是粮食购销企业与附营企业的关系。对于承担政策性业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保留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对附营企业,可进行附营企业资 源整合重组,建立粮食系统下的集团有限公司,或进行股份制改造,组成混合型经济体。三是企业经营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企业经营要依法、依政策,自觉接受工商、粮食等行

22、政部门的政策指导、依法管理和监督。粮食、工商等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各项服务,为粮食企业提供信息,监管好国有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避免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恶性竞争,一要国家界定好两者的职能、权限和范围,二要赋予国有粮食企业同等的条件和权利,促进公平竞争、和谐发展。或将地方承担政策性购销的企业与中央储备粮公司整合起来,融 为一体,实行中央直管。五是国企与私企、外企的关系。国有粮食企业要正视我国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形势,积极应对私企、外企同业者的挑战,研究私企、外企策略,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战术,扬长避短,挖掘潜力,完善机制,壮大自己,把握粮食市场的主动权和控

23、制权。 四、加大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 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特别是发展问题,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持,建立起国有粮食企业适度保护机制,保障国有粮食企业健康发展。 (一)大力扶持骨干企业 按照确保粮食安全的要求,要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适当保留和扶持与保障粮食安全相适应的骨干粮店、粮食购销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一般每个区(县、市)设置或者保留 1-2 个。为使这些企业正常运行,保证在粮食供应紧急情况下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做好粮食供应保障工作,由当地财政部门对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对组建国有独

24、资或国有控股的大型集团公司,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在财政税收、融投资政策上给予扶持,支持和鼓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城乡规模连锁经营。 (二)加大粮食经营设施建设投入 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搞好项目建设,在项目编制申报、资金争取方面给予支持。重视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改造,增加国家对国有粮食企业仓库维修费用投入。将粮食仓储、加工设施等建设项目纳入发展规划,设立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改造专项资金,分期分批进行粮库建设和旧仓改造。财政逐步增加粮食简易建设费规模,并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改善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运销设施,增强企业调蓄能力和经营发展后劲。 (三)解决好政策性挂账问题 继续延长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停息的

25、消化时间,企业政策 性挂账利息不再由企业负担,经营性财务挂账以及因挂账形成的利息,各地政府应给逐步消化和停息;或采取统一打包的形式,适当支付一点费用,将挂账全部交给债务公司处置,以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创造条件。另外,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性财务挂账已有十到二十年的历史,企业是无法还清的,应作为死账呆账处理。 (四)落实改革资金缺口 要认真解决改革资金缺口问题。一是充分用好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对粮食风险基金结余多的县,在确保当地的粮食储备费用的前提下,允许结余的全部用于国有粮食企业改制。二是通过处置变现资 产来解决一部分资金,要简化手续,加快变现进度。三是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返还处置的资产及

26、土地出让金。四是省级的粮食风险基金再给予支持。五是给予一定的资金使国有粮食企业能够有效地重组。六是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资金缺口,落实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政策。 (五)予以税费减免优惠 除增加对粮食流通环节的资金、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外,继续执行税收减免政策,对粮食企业在改革中为明晰产权、依法办理企业的房产证和土地证时,应免交各种相关的费用,为企业发展创造 良好的环境。 (六)把直补订单收购政策长效化 我国实行的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与储备粮订单粮食收购挂钩政策是一项既能稳定粮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又为国家掌握粮源,为各级储备

27、粮轮换提供粮源保障,同时为粮食企业提供了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平台,增加了粮食企业经营量,增加了企业收入,是三方共赢的好政策,建议把这项政策长效化、机制化。 (七)调整粮食行政管理职能 一是为确保储备粮的安全,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应划清中央直接投资建设的仓库与地方企业的产权关系,规 定承储中央储备粮的企业要由地级市以上粮食行政部门管理。二是实行储备粮管理公司与中心粮库合并,增加粮食局的人员编制,原储备粮管理公司承担的行政事务由粮食局负责。三是加强上级粮食主管部门对国有粮食企业的指导和服务,积极为企业争取落实国家涉粮政策,协调解决好企业遗留历史问题,及时跟踪了解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四是加强粮食供求

28、监测,依法管制粮食市场,对外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止外企垄断和操纵粮食市场,维护粮食市场正常秩序。 增强国有粮食企业实力,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发展,不仅是巩固和发展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成果 、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的需要,也是粮食流通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健全粮食流通监管体系、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增强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国有粮食企业只有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才能在逆境中求存,在竞争中求胜,在改革与发展中实现既定目标,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 .政策法规汇编国家粮食局 .软科学研究成果获奖论文集本文系 2010 年广西粮食局课题 “ 广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 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