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合作市高原藏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甘肃省对甘南藏区政策和甘南州委确定的产业富州战略,应加快合作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 “ 三农 ” ,促进农牧民增收,使合作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高原藏区 ;合作社 ;新农村 近年来,合作市坚持 “ 民办、民管、民受益 ” 的原则,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且已逐渐成为合作市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新切入点。根据甘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精神,合作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靠实责任,强
2、化宣传培训,开展技术指导,规范各类软件资料,整章建制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做好了铺垫。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合作市现 辖 6 乡 4 街道办 46 村委会(社区)及 249 个村民小组。有农牧户 5667 户,农牧业人口 3.4 万人,属于牧业和半农半牧业两种经济类型。现已注册登记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计 328家,家庭农场 1家,其中养殖类合作社 282家,种植类合作社 34家,其他类 11家,通过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组建合作社 34 家,流转面积达 6 万余亩,覆盖 6 乡 4 个街道办 32个行政村(社区),入社社员 5050
3、 多户,占总农户的 88%。业务范围多为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等,且主要面向生产领域。目前,全市已有 3个合作社(天鸿养殖合作社、永丰藏中药材合作社、 拉寨高原蔬菜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 ;与流通企业建立稳定产销关系的合作社 15家 ;产品涉及牛、羊、猪、蛋、奶、畜禽、药材、粮食、苗木、蔬菜(食用菌)等 5 个产品系列。虽然合作市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不平衡,且均属起步发展阶段,但从 2014 年开始,在该市首位产业发展政策的影响下,广大农牧民群众已凸显出农牧民自愿、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好势头。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现状 本文根据对全市 328 个合
4、作社的调查,从合作社的数量发展、分布、经营类型、建社方式、产品 销售、运营管理以及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等几个方面,深入总结了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的发展状况。 (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养殖业、种植蔬菜、药材、苗木等特色产品为主 调查表明(见表 1),合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类型以养殖业为主,利用甘南特有的自然条件,奶牛养殖、犏牛繁育等养殖业得到明显发展,但苗木和药材等经济型作物在高原气候因素的制约下发展缓慢。 (二)合作社的建社方式丰富多样 调查(见表 2)发现,契合了合作社发展建社方式的多样化,而且也契合了合作社发展的原则性要 点和建设的自愿性特征,按照国家的规定,新动力和宝贵的经营经
5、验、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离不开一些村里的致富能人,如一些专业户,经销大户等。他们都拥有较强的开拓市场能力。经调查,凡是发展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合作社,大都是由原先的农业企业、公司下岗职工来发起建立的。而村委会和党组织负责人的参与,使合作社在整合、利用乡村公共资源、提高公信力等方面具有了相对的优势。而村民自办型合作社,受村民自身素质及经验欠缺的制约,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相对困难。同时,在经营管理中,致富能人发起组建的合作社则可能出现“ 一言堂 ” 、 “ 私有化 ” 或企业化趋势。而村委会、党组织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则容易使农民理解为是村委会、党组织的附属产业。这些形象以及由此而引发事物许多新问题
6、,也是值得注意的。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销售情况参差不齐 328 个合作社中,根据产品销售情况(见表 3),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这必然涉及农产品的市场和销售。合作社效益的提高、农牧民利益的实现和最大化,就需要在特色农牧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既要卖得出,又要卖得好,切实解决好合作社及相关农户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问题。合作市农畜产品的销售 只面向当地和省内,不管在销售渠道上还是在产品形态上,都说明合作社还缺乏农产品的自我、自主销售能力及深加工能力,也未能进一步与当地或省内企业合作,以自身农牧产品为基础,通过深加工来构建和延长相应的产业链,深入挖掘本地农牧产品的高附加值,
7、增加农牧民和企业、地方的经济收益。 (四)合作社的管理状况及经营水平还有待提高 数据表明(见表 4), 95%的合作社尚未聘请专业人员 ;大部分合作社虽引进了新的技术和品种,但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仍显缓慢,无法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调查中,食品质量安 全问题倍受关注,但拥有产品质量无公害认证的仅占 0.9%;绝大多数合作社尚未充分认识自身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保证的重要性,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让消费者普遍放心的农产品质量优势。 (五)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计显示(见表 5),资金短缺是首要的普遍性问题 ;近年来农资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带来的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专业合作社所需资金,主要
8、用于农产品加工、贮存等基础设施建设、种养基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收购农产品、先进农业技术推广、销售网点建设、购置运输工具等,资金需求量大、时间紧、周期性强。合作 社社员所需的主要是添置种养设施、整理土地、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改善农产品品质等的资金,以及用于购买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的资金。 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第一大问题。农业技术条件的限制,信息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又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大障碍。从合作社的普通社员来看,农民素质普遍较低,观念陈旧,眼光短浅,只计较个人的眼前利益, “ 跟、等、靠 ” 思想和有利则进、无利则退的消极态度严重。在调查中了解到,在已经成立的合作社中,其
9、组织结构和形式复杂多样,经营状况和效益、负责人的素质等差别显著。虽然已登记注册、挂了牌 子,却没有实质性的经营活动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甚至存在 “ 休眠社 ” 现象。一些合作社的办社目的就是为了 “ 两眼向上 ” ,主要盯着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和资金,以及减免税收等各种优惠上,而并没有把心思用在自身建设与发展上,成了只有营业执照、印章的 “ 休眠社 ” 。而那些真正形成一定规模,对农户有带动、辐射作用,有赢利能力,运行较好,管理较为规范的合作社,不超过总数的20%。调查表明合作社管理运营机制的不完善、经济效益不明显,造成内部利益分配上的不够透明、合理,社员获益偏低等,也都影响了农户入社的
10、积极性,进而也影响到合作 社的整体运转和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思路,找准重点 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转变片面追求数量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重点支持发展初具规模的合作社做强做大,注重数量与质量齐抓共管的局面,力求形成 “ 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农民 ” 的良好局面。重点扶持自身发展好的合作社的同时,需要更多地提升当地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的发展。否则,合作社发展过快而凸显出不规范、无效益、盲目发展的灰色地带而形成产品无特色、无市场竞争力等各种弊端,将使农民对合作社产生怀 疑,对合作社发展失去信心。 (二)加强引导,协助合作社完善自身的管理 全面推
11、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有效发挥其组织功能,已是此项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整体看,合作社发展存在重发展轻规范、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有的合作社在注册登记上存在个别弄虚作假现象 ;一些合作社章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 ;有的合作社没有制定议事规则。针对以上现象,建议主管部门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年度审计、考核,了解、掌握各个合作社的不同情况,扶持、帮助好的合作社,适当淘汰那些徒有其名、无法 发挥作用的合作社。逐渐将大多数合作社引导、促进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并且在加强农经力量和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培养合作社的骨干力量,邀请农经、农技、养殖专家讲课,培训合作
12、社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管理人员,引导他们提升业务素质、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三)帮助有前途的合作社解决好资金问题 缺乏发展资金,贷款非常困难,是调查中几乎所有合作社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最大障碍。该问题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许多方面。要在短时间内破解这一难题也并非易事,同样需要采取 综合措施,从各个方面想办法。一是清理并重新安排各级政府的涉农项目和资金,加大对合作社的投资、奖励和项目扶持力度,制定和落实长效扶持办法,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帮助各地解决好重点合作社实施能够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投资建设有助于地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关键项目。二是由政府
13、出台政策,进一步落实国家对合作社的金融支持规定和措施,尽快制定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资金管理办法,依托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的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完善、强化合作社自身的资金吸纳机制和能力,以合法、合理、 自愿、互利的方式,把社员和农户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短期使用,满足合作社及其社员对资金的周期性需要。四是由政府牵头,整合各方面力量,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风险准备基金,健全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体系。 (四)提供人才支持,做好公共服务 人才是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首先,制定相应政策,引导、鼓励大学生 “ 村官 ” 到合作社任职,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合作社
14、服务 ;尽可能通过相应的财政补贴,减轻合作社的经济负担 ;并把选拔大学生 “ 村官 ”与扶持重点合作社结合起来 ;提供优惠政策,建立有效的考核 、奖励机制,促使集中在乡镇机关、人浮于事的大学生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挂职锻炼、对口支援、提供业务指导,发挥积极作用。其次,应由各级政府设立专项培训费用和项目,加大对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业务骨干和所需人才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政府还应对涉及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质量检测服务、卫生防疫服务、带有普遍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服务等方面。比如:在种植业、养殖业合作社相对集中、发展势头强劲的乡办,以由政府和企业出资,兴建一些大型冷藏库
15、,供合作社有偿使用 ;政府加以关注并协助解决合作社生产发展 中所需的水、电、路等,以及各种废弃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等。一方面可以解除众多合作社的后顾之忧,满足其快速发展的共同需要 ;另一方面又可以显著提高政府、企业投资的效益和收益,构建更加完整的农产品种养、贮运、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连接各个相关环节,延长产业链,增强抵御自然、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实现各地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大大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五)将合作社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其意义和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农村经营方式的转变、农民增收致富上,而且关 系、影响到农村经济、文化、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离不开农民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乡村自然、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乡村管理模式的转变、乡村共同体的重新建构。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乡村组织,深刻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出台相应政策,形成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合作社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力所能及地关注、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践证明,一些发展良好的合作社,不仅注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造福于广大乡亲,而且也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了自身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赢得了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增 强了合作社的发展后劲。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农业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