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国民经济核算、公共产品及其质量控制 论文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公共产品产品质量控制 论文摘要:文章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公共产品属性入手,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作为核算手段和结果都是一种公共产品,并以 GDP数据为例分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产品 “ 缺陷 ” ,即质量问题,最后讨论了把产品质量控制(TQC)理念引入到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 从 20世纪 50年代到 198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采用苏联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PS), 1992 年开始,中国实施了以 GDP 作为核心指标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国际上通行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SNA)作为改革目标。针对中国的 GDP统计数据,在国内外
2、的研究机构和学者中,有些认为中国官方统计的 GDP 数据偏高,有些则认为偏低。 本文主要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公共产品属性人手,以 GDP 数据为例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质量问题,最后讨论把产品质量控制 (TQC)的理念引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中。 一、国民经 济核算的公共产品属性 相对于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是因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国防、公务员、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有两个显著的特性: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他性。前者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不减少或不影响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若增加一个人消费,该公共产品的边际社会成本等于零。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即无法排除其他人从公共产
3、品中获得利益,意味着消费者可能做一个 “ 免费乘车者 ” ,免费享用公共产品。 国民经济核算具有公共产品的两大属性,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属于公共产 品。同时,从使用范围上看,国民经济核算是世界性的或国家级的;从形态上看,国民经济核算又是一种非实物性的知识型、信息型的公共产品;从使用者数量上看,国民经济核算对使用者数量没有上限 -1J。以上三点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作为公共产品的特殊性。邱东 (2004)提出 SNA本质上属于全球通用的制度性知识,属于全球公共品。 总之,从核算的制度、方法上讲,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手段性的公共产品,它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的核算提供了基本的核算类别、方法、规则等。
4、从核算的结果上讲,国民经济核算向各级政府、社会公众和研究机构提 供了一系列的统计信息产品,如 GDP 及其增长率数据等。 就现状而言,作为公共产品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供给属于 “ 政府生产 ” ,即通过各级统计局来核算并提供国家和地方的核算数据;从公共产品的需求来看,一部分核算数据作为 “ 最终产品 ” 直接提供给社会公众,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于统计信息的需求,另一部分则提供给各级政府部门,服务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各种决策需求;从统计信息产品的所有权上看, GDP核算数据是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生产 (调查、收集、整理、计算、分析 )出来的信息,属于全体公民所有,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外, 政府有
5、义务向全体公民提供;从外部性理论上分析,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具有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当核算数据被准确、及时地提供时,它能够向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产生较大的社会收益;否则,会误导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决策,造成全社会的损失。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质量问题 以 GDP 为例 从 MPS 到 SNA,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无论是统计的口径、方法,还是统计的质量都在不断改进之中。而统计体制上的欠缺与方法上的不足是国民经济核算质量问题的两大原因 l3_。以经济核心指标 GDP 为例,其质量问题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GDP 地区核算汇总数与国家核算数之间的统计误差 1 “ 生产法 ”
6、 下国家核算 GDP 与地方核算 GDP 汇总数之间的差异 (1)GDP 总量上的差异 表 1 地区 GDPr-总数与国家核算数的差异表 表 1 给出了生产法下 1998 2002 年地区 GDP 汇总数与国家核算数【 J 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这 5 年中, GDP 的地区汇总数都超过了国家核算数,无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都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1998 年的差率是 5 66,超过了一般统计上允许的 5 的差异,到了 2002年,差率已经扩大到 12 63,是 1998 年的两倍多。 (2)GDP 增长率上的差异 表 2 国家核算 GDP 增长率与地方 从表 2 可以发现, 1999
7、 年生产法下国家核算的 GDP 增长率高于地区汇总的 GDP增长率;在以后的连续三年中,国家核算的 GDP增长率都低于地区汇总的 GDP 增长率两个百分点左右。 (3)GDP 三大产业构成上的差异 从表 3 中可以发现:第一、二、三产业占 GDP 比重在地区核算数与国家核算数之间的差异逐年扩大,地区核算的第一、二产业占 GDP比重小于国 家核算的第一、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且差异也是逐年扩大,第三产业占 GDP比重地区核算数一直都高于国家核算数,且差异也是逐年扩大。 2 “ 支出法 ” 下国家核算 GDP 与地方核算 GDP 汇总数之间的差异 (1)GDP 总量上的差异 表 4 给出了支出
8、法下 1998 年到 2002 年地区 GDP 汇总数与国家核算数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这 5 年中, GDP 的地区汇总数都超过了国家核算数,且无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都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1998 年的差率是 4 64,到了 2002年,绝对差异达到了 10376 58亿元,差率已经扩大到 9 65,是 1998 年的两倍多。 (2)GDP 增长率上的差异 在 1999-2002 年中, 2001 年的 GDP 增长率国家核算数略大于地区汇总数,1999、 2000、 2002年都是国家核算的 GDP增长率低于地区汇总的 GDP增长率1 2 个百分点 (详见表 5)。 (3)GD
9、P 支出构成上的差异 表 6 列出了各项支出占 GDP 的比重在地区核算数和国家核算数之间的差异。可以发现净出口比重的差异并不大,但是最终消费比重的差异和资本形成总额比重的差异比较大,其中 在最终消费比重上,地区核算数小于国家核算数,而在资本形成总额比重上,地区核算数大于国家核算数,其差异的程度从 1998 年以来有逐年减小的趋势。 (二 )国家核算 GDP“ 生产法 ” 与 “ 支出法 ” 之间的统计误差 从表 7 中可以发现,在国家核算 GDP 的前提下, 2000 年用生产法核算的GDP 高于用支出法核算的 GDP,而在其它年份则是用生产法核算的 GDP 低于用支出法核算的 GDP。从两
10、种方法的差异程度上看,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从 1998 年的相差不到 1 个百分点扩大到了 2002 年的 2 53 个百分点。 (三 )地方核算 GDP“ 生产法 ” 与 “ 支出法 ” 之间的统计误差 从表 8 可以看出:将全国各省的 GDP 汇总的前提下, GDP 数据无论是用生产法核算还是用支出法核算,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 (四 )对于我国 GDP 数据真实性的讨论 国内外学者一直都关注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作为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整体指标的 GDP 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 L5J。罗斯基认为:中国官方公布的 1997 2001 年的 GDP 增长率被普遍高估,每年平均高估 2-3
11、 个百分点 6I。国内经济学家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认为中国统计数字有一定的 水分。例如, 1998 年中国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但令人费解的是除了一个省以外,所有省份的农业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再者,由于中国官员政绩考核与激励方面的原因,人为统计造假时有发生,也增加了人们对中国官方 GDP的数字的怀疑。任若恩 (2002)针对罗斯基关于中国官方 GDP的置疑进行了分析与评论,认为 “ 罗斯基采用了错误的方法,错误地推算了中国的 GDP” 。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明确指出: “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靠的是经济发展的支撑,而不是虚假数字。 ” 吴敬琏在人世后的中国经济
12、演讲时也明确 表示: “ 海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这些质疑并无太大根据。 ” 另一方面,有学者从电力消耗或投资的一致性计算,认为国家统计局的 GDP数据存在低报的可能。且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统计上看,绝对水平的低估是服务业增加值估计中的最大问题。 三、产品质量控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 虽然国家统计部门为提高和改进核算质量,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以 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在我国仍存在着明显的产品质量问题,在国外,产品质量控制 (TQC)的理念早已从最初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等有形产品扩展运用到包括统计数据在 内的服务领域,瑞典、芬兰、挪威等国家统计局开展了 “ 全面质量管理 (TQM)
13、” 项目,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机构,成为加强和改进数据质量的重要组织保障。国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有: (一 )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综合管理体系 在统一的组织框架下,对整个统计机构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如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统计机构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机制。 (二 )建立单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制 对某一具体统计项目如国民核算、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价和管理,如,美国的 波斯金 (BOSKIN)学术委员会,专门对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美国商务部分析局定期评估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质量。 (三 )建立专门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构,定期进行质量检
14、查 美国的 BOSKIN委员会,专 f-IxCN费者物价指数 (CPI)的准确程度进行评价。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工作组,每年对官方统计数据的质量情况进行独立评估,并对外公布评估报告。加拿大是由国家审计总长负责统计局的数据质量评审工作。 (四 )应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质量评估和管理 包 括统计机构内部自我评价;邀请统计机构外部专家来评价;引进国际质量认证标准体系等。 与外国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对核算数据质量的研究比较薄弱,质量管理相对落后。我国应借鉴国外数据产品质量管理的经验,在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引入 “ 数据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 ” 理念。将核算过程中的 “ 缺陷 ”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建立数据质量自我改进机制和数据质量自我控制机制,把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与统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建立我国的政府统计数据的全面质量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