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知识创造视角的技术转移研究概念“特征与动力机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7755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基于知识创造视角的技术转移研究概念“特征与动力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基于知识创造视角的技术转移研究概念“特征与动力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基于知识创造视角的技术转移研究概念“特征与动力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基于知识创造视角的技术转移研究 :概念 “ 特征与动力机制 摘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技术的积累和流通。技术的本质是知识,因此,技术转移的核心内容是知识的创造、扩散、转移与价值应用的再实现。发展中国家的自立发展,无疑要依赖于来自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转移,但机械式的技术转移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从知识创造的视角分析技术转移的概念、特征与动力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技术转移 知识创造 动力机制 技术成果产生和转化过程本身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因而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科技成果如何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是目前 世界各国都广泛关注的问题。科技成果商品

2、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为我国自主创新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技术转移是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主体向企业过渡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实现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渠道。 一、技术转移的概念 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技术的积累和流通。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通过各个主体的独立、重复的技术创造来实现。不同主体间的互通有无不仅是节约技术创造成本的有效途径 ,也是实现动态的供求均衡的必然选择,技术转移问题由此而生。 自 20 世纪 70 年代联合国有关部门对转移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考察与研究以来,技术转移已逐

3、渐演变为今天世界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研究机构及政府都十分关注、广泛参与的战略性行为。 技术转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技术转移的核心内容是技术的创造、扩散、转移与价值应用的再实现。按照国际上对技术转移研究的看法,技术转移可以表述为基于某种技术类型、代表着某种技术水平的一个知识群的扩散过程。技术转移可以表述为基于某种技 术类型并代表某种技术水平的知识群的扩散过程,知识转移的关键是结果的同化和应用。 哈佛大学的罗斯布鲁姆认为,技术转移就是技术通过与技术起源完全不同的路径被获取、开发和利用的技术变动过程。该定义强调,技术转移并不是单纯地把技术从一处移到另一处,而是在这种转

4、移中重视技术与环境的适应性。另一种观点来自美国学者斯培萨。他认为技术转移就是在有组织的工作中,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使必要的技术、信息得以有计划的合理移动。他把技术转移限定为政府和企业的有计划、合理的技术移动,强调技术转移的有序性和制度性。 虽然 对技术转移的内涵存在各种学说和分析,但从技术接受者角度,技术转移主要包含技术选择、技术同化和技术再创新的 3个阶段的连续过程。第一阶段主要是技术选择、技术扫描,涉及企业既有的技术能力资源结构和组织特性,与要素禀赋和要素价格相关;第二阶段是技术同化阶段,主要涉及企业的获取能力、吸收能力和内外部信息共享,与技术距离和学习模仿相关联;第三阶段是技术跃迁和自主创新

5、,主要涉及 RD 投入、新产品产值比重和创新项目数。 因此,技术转移包含 3 种知识的移动和传递:第一是所谓有形知识体系的移动,比如存在于产品、设备、 零部件以及生产企业中的知识,可以称之为硬件的转移过程;第二是所谓无形知识体系的移动,即专有技术、专利等信息,包括技术数据、标准、技术说明书、技术许可、服务合同等,此过程可以称之为软件的移动过程;第三是存在于国家、地区、企业组织以及个体之间的那种宏观和微观的信息的流动,属于该含义的信息比较广泛,既包括引进方需要去理解的该技术的原理和可能效果,也包括其应用过程的技艺和评价,以及对该技术有效使用并不断创新的经验,甚至包括相关的政策问题,等等,因此这类

6、知识的转移也最为困难。 总之,由于技术转移涉及范围广泛 ,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义。从技术转移的主体、方向、目的、方式、过程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将之定义为:技术在不同地区与组织之间,从技术拥有者到技术需求者的技术资源的供给与接受的过程。其中可能伴随着资金、设备、人员、时间等其他资源流动,可以采取合作、指导等不同的实现方式,其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二、技术转移的特征 技术转移具有自己的独特特征。技术转移的独特特征主要来自于技术转移的对象 技术。作为标的对象的技术,它的特点决定了技术市场的制度环境和参与者的交易行为,制度环境和交易行为又 进一步决定和影响了技术转移的特征。总体来看,

7、技术转移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技术转移的信息非对称性 技术价值的核心是知识,是可以操作、可以创造价值的知识,即信息。在技术交易过程中,技术合约当事人一方会拥有另一方不知道或无法验证的信息或知识。即技术授方 (技术转移方 )相对技术接受者,拥有更多的“ 私有信息 ” ,前者对技术所有相关信息掌握的程度远远大于后者。因此,技术的需求方对拟引进的技术知之甚少,相对处于劣势。 但是,如果在签约前,需求方已经掌握了技术供给方拥有的核心技术信息,双方拥 有相同的信息,那么,需求方就不会产生购买技术产权的欲望。因此,信息的非对称性是技术转移产生的基础和前提,信息的非对称促进了技术交易的发展。 (二)技术

8、转移过程的复杂性 技术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一项技术会在不同程度上与其他支持性技术和关联性技术发生关系。所以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有关配套技术的引进和协商往往消耗大量的交易成本。而技术转移过程中,隐性知识能否有效让渡会对技术转移的成功率起到决定性影响。如何避免隐性知识的损失,一直是技术转移中的一个难题。大量的隐性知识蕴藏在所转移的技术中而难以书 面的形式写出,这就极大地增大了交易成本,给技术引进方在技术转移后成功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甚至直接导致技术转移交易过程的失败。 (三)技术价值的非确定性 技术虽然有较高的潜在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实现却具有不确定性。技术转移活动中,技术需求方的知识基础与技术

9、供给方的知识基础会存在差距,技术的需求方往往不能完全理解技术的核心、对技术的接受也会有障碍。因此,技术受方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吸收,技术提供方更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把技术以及相关信息全部进行转移。 三、技术转移的动力机制 最先提出技术转移的动力问题,是日本经济学家斋滕优,他比较客观地解释了国际技术转移产生的原因及动力机制。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外经济活动,受该国国民需求 N( Needs)与该国的资源 R( Resources,包括人才、资本、设备、信息等)关系的制约。他指出 NR 关系不相适应正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原因:需求( N)与满足需求所必需的储备与资源( R)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技术

10、的开发与应用,而本国的 NR 关系与另一国的 NR 关系的互补互动,才能实现技术转移,这种互补互动也规定了一国的产业发展及其对外经济活动方向。 斋藤优的国际技术转移动力机制同样适用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两个主体方 NR 关系的互补互动关系。张玉杰 (2000)分析了技术流动发生的动力和作用过程。他认为,技术流动的动力来自技术市场需求 (企业 )和技术市场供给 (研发者 )两个方面。而技术转移 (流动 )体系由转移主体,转移客体和转移行为三个层面的诸多要素组成。其中,技术转移主体是具有技术创新行为能力和技术使用行为能力的人或法人实体,技术转移客体是技术本身,是由人创造的劳动成果。技术生产与技术消费

11、同时存在,技术进步推动和技术需求拉动的交互作用,促成技术转移的 发生和发展。有关技术转移主体和客体的研究业已取得丰富的成果。 魏江 (1997)从技术势差和能力势差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转移的动因。由于某一技术在不同国家间技术位势存在 “ 落差 ” ,为了弥合这一 “ 落差 ” ,处于低技术位势的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组织技术能力的增长,就希望从高技术位势的组织引进这一先进技术,从而使技术转移有出现的可能。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不同技术领域内各有优势,因此导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具体技术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向发达国家转移其它有优势的具体技术。但从整体来看,发达国 家的技术积累、知识经验、技术基础设施和科技环境较发展中国家有明显的优势,使得发达国家的能力位势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两者出现能力势差,因此,处于低能力位势的发展中国家就希望借助于技术转移实现势差弥合。能力势差的存在,导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绝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