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 B )。 P128 A、民主 B、改革开放 C、法治 D、法制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D ) P132 A、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推进社会的民主与法治进程 C、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做了创新性的阐述,即( B ) P133-135 A、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B、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使政府在资源配置
2、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D、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 21 世纪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A ) P139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D、建立经济特区 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 C ) P130 A、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B、 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还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 C、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D、是属于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 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战略过程中,应该始终把( A )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P138 A、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立足国内、扩大国内需求 C、自力更生和依赖外国并重 D、“引进来”和“走出去” 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C ) P129 A、解放生产力 B、阶级斗争 C、改革 D、发展经济 8、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在于( B ) P133 A、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B ) P134 A、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D、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二
4、、多项选择题 10、下面关于改革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D) P130 A、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B、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C、改革涉及经济基础,但不涉及到上层建筑 D、改革是社会 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1、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 ABC)的格局。 P139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不平衡 1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战略部署,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BCD) P132 A、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C、紧紧围绕提高
5、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D、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3、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包括( ACD) P132 A、经济体制的改革 B、社会性质的改革 C、文化体制的改革 D、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14、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 ABCD)开始的。 P138-139 A、建立经济特区 B、发展对外贸易 C、引进外资 D、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1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需要( ACD) P141 A、实行多元平衡的战略 B、完全依赖外国企业 C、秉持互利共赢的时代理念 D、坚持安全高效的原则 三、论述题 如何认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P135
6、-136 答案要点: 改 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它们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总之,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 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 40 多倍。 人们的生活实现了 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材料 2:改革开放
7、 30 多年以来,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城乡差距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环境污染污染严重等问题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课题。 材料 3: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请回答: P132; P140-142 ( 1)分析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 ( 2)改革开放过程既有成就,也存在问题,除了材料 2 指出的问题外, 你认为,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还存在哪些严峻的问题。 ( 3)结合材料 3,分析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8、答案要点: ( 1)改革开放 30 多年,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辉煌的。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极大改善了生活水平质量,显著地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成功探索出一条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快速发展与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即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向国 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 2)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食品药品安全、就业、教育、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
9、利益的问题较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 (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 的新优势。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 )。 P145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基本经济制度
10、是( B )。 P146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D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这是因为( A )。 P146 P147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采用 为扩大就业门路,采取多种分配方式也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A. B. C. D.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
11、位。公 有制经济包括( D )。 P148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 B. C. D.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B )。 P145 A.支配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基础性作用 D.辅助性作用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的基本内涵有( A )。 P145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各有优缺点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A. B. C. D. 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 C )。 P1
12、61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有利于改革开放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A. B. C. D.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 A )。 P156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9我国的国体是( B )。 P157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工农联盟 10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根本是( A )。 P161 A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B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 D )。 P164 A. 马克思
13、主义指 导地位 B.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2.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是( B )。 P163 A.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D.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B )。 P164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D )。 P165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5.社会主义道德
14、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 )。 P165 A.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提高公民的诚信素质 D.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6.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 A )。 P170 A.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B.增强综合国力 C.发展生产力 D.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 )。 P169 A.和谐 B.集体 C.共产 D.团结 18. ( A )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P169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 D )为重点。 P171 A.教育 B.就
15、业 C.收入分配 D.保障和改善民生 20.党的( B )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2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D ) P173 A.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B.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C.正确处理当代与后代的关系 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2.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B ) P174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 A )思想。 P173 和谐发展 循环发展 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 A. B. C. D. 24. 十八大报
16、告在“四位一体”的基础上,提出将( C )纳入其中,变为五位一体。 P173 A.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生态文明 D.健康文明 2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 C )放在首位。 P174 A.建设循环经济 B.生态保育工作 C.节约资源 D.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二、多选题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做到( ABC )。 P153 P154 A.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B.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C.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D.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 进人才 2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含
17、义是( AC ) P158 A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C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 D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有( ABCD )。 P163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C )。 P171 A.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B.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C.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D.建立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 5.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
18、立( ABC )的生态文明理念。 P171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三、材料分析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P167、 P171) 材料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7 月 13 日至 14 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材料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举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 率由 1949 年的 1.5上升到 79.2;职业教
19、育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新增劳动力结构和素质;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毛入学率达到 24.2,进入大众化阶段;国民受教育程度显 著提升,15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1949 年的 1.6 年提高到 8.7 年。教育发展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 受教育的权利,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 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据 2009 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 56.5的人认为存在教育不公问题。这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关注。当前,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在接受 教育尤其是优质教
20、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 会群体之间。 材料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2010 2020 年)中指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 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 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请回答: ( 1)为什么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
21、发展的根本途径 ? ( 2)你认为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有哪些 ? ( 3)如何促 进教育公平 ? 答案要点: ( 1)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 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 2)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有:首先,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原因,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而发展教育特别是 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区域 和城
22、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必然带来教育发展的差距。其次,教育投入不足。虽然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与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教育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 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第三,资源配置不合理。第四,政策制度不完善。影响和制约教育公平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一 些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合理制度如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省级政府统筹管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最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 日益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教育程度逐渐成为影响个人职业、收入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教
23、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投资”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使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 3)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 衡配置。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继续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完善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女在全日制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管理, 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一、选择题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 C )提出来的。
24、 P182 A. 香港问题 B. 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祖国统一问题 2“一纲四目”的“一纲”是指 ( A ) P184 A台湾必须回归祖国 B香港必须回归祖国 C澳门必须回归祖国 D祖国必须实现统一 3.( C )年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P186 A. 1983 年 B.1984 年 C.1985 年 D.1986 年 4“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 ( A ) P187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实行两种制度 C实现两岸三通 D放弃使用武力 5“一国两制”的根本政治前提是 ( A ) P187 A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D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6中国政府提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 ( B ) P187 A台湾同胞的 B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C台湾当局的 D台湾政党的 7“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将和平共处原则用来处理 ( A ) P188 A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B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 C国与国之间争端问题 D历史遗留问题 8 1995 年 1 月 30 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 B ) P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