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城镇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中国有 9亿农民 ,要实现全面小康、促进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政局稳定 ,必然要解决 “ 三农 ” 向题。小城镇建设 ,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 ,同农业现代化战略、人口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相关联。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并建立我国合理的人口、城乡结构的重要进程 ,也是建立我国新型城乡关系 ,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之举。 一、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与农村小城镇是一对 “ 孪 生兄弟 ”, 不抓小城镇建设
2、,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就发展不起来 ,大量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退不出来。相应地 ,不发展乡镇企业 ,小城镇建设就失去依托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就要减慢 ,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难以生成。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发展小城镇也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这两个战略要同步实施 ,才能使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才能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解决 “ 三农 ”问题找到共同点。因此 ,促进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发展既是乡镇企业今后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 ,也是小城镇建设的内在需要。 开题报告 二、农村人口转移与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小城镇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纽带
3、 ,是国家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枢纽 ,也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发动机。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特点应与农村人口转移相呼应 ,小城镇基础建设中对简单劳动力的客观要求与农村人口能力水平之间的协调 ,为转移的农村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小城镇建设不仅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 ,提高了农民的自身素质和生活水平 ,也为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并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 ;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转移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充 足的廉价劳动力 ,加速了小城镇的基础建设。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在一个时期内将呈加速发展态势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起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 ,将有更多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4、,缩小城乡差别是大势所趋。作为这一系列变化外在表象的农村人口流动 ,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最为敏感的因素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会有增无减。 三、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的发展相互促进 产业集群是指在同一地区集中了大量生产同类产品或相关产品的企业 ,它们之间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能够产 生显著的规模效益 ,具有地理上集聚的特征。目前 ,我国乡镇企业也在向集群化发展。它们不仅提高了集群整体的生产效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而且大大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 ,乡镇企业集群对于解决 “ 三农 ” 问题
5、,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城镇是乡镇企业集群最好的载体。培育和发展乡镇企业集群 ,关键是要搞好小城镇的建设 ,包括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环境、产业定位等 ,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 ,促使产业集聚 ,形成产业集群 ,推动区域经济和城镇经 济发展。反过来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也会为乡镇企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功能更为完善的环境。 开题报告 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民转变角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和实践表明 :人的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核心 ,国民素质是人的现代化程度的标志 ,也是现代化的基石。农民转变为小城镇居民 ,进入到第二和第三产业的领域 ,
6、新的劳动方式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使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变化 ,亦即当物质需要达到一定临界值时 ,必然产生不满足、产生新的欲望 ,推动精神世界的创新 ,开始追求更高一级的精神需求 ,包括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求。农村小城镇受到自身规模和功能的限制 ,只能起到向农村传播城市文明“ 接力棒 ” 的作用 ,刚刚转变角色的农民 ,适应小城镇有限功能的要求 ,也是向人的现代化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解决了制度变革之后 ,还有两个大的瓶颈制约 :一是物质技术生产力过于低下 ;二是人的素质不高。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 ,既有利于将传统落后的生
7、产力转化为现代化的机器生产 ,实现物质技术生产力的进步 ,又有利于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尺度等社会心理素质和文化素 质 ,造就现代化人。 总结大全 五、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石 ,由于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 ,生产经营分散 ,形不成适度规模 ,生产成本很高 ,劳动生产率低下 ,造成农民人均纯收入远低于城镇。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实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但这需要各种条件 ,而最关键的一个条件 ,是必须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 ,加快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加快农业产业化、工厂化 ,依靠科技进步 ,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
8、技术装备 ,把大批农民从传统种植业中解脱 出来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原则 ,广泛采用优良品种 ,提高农副产品产量与质量 ,使农业朝着种养加 (工 )、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方向发展 ,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推进耕地集约化经营 ,使剩余的劳动力从事务工经商、第三产业 ,促进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的工业经济源于乡镇企业的崛起 ,其中规模较大的多集中于小城镇 ,但总体上看 ,乡镇企业尚未走出布局分散、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趋同 ,以粗放经营和外延式增长为主的阶段 ,并以高投入、高耗费、低产出、低质量、低劳动生产 率实现其发展 ;还存
9、在污染环境、浪费耕地等负面效应 ,改变这种状况 ,迫切要求加速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以小城镇为载体 ,通过相应的措施和有效机制 ,吸引乡企向工业小区集中、连片发展 ,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以上种种缺陷和弊端 ,又能相应地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更多地吸收农业富余劳动力。小城镇的发展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还可以为乡镇企业和新建企业提供合适的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以及人才、技术、市场、服务等环境 ,推动乡镇工业和新建企业良性发展。在一定历史时期内 ,小城镇对实现农村产业化和现代化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作文 六、小城镇建设是发展乡镇第三产业的载体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速发展 ,城镇化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10、实践表 明 ,城镇化水平越高 ,农民收入水平也会越高 ,也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 ,减少农民数量 ,增加城镇人口 ,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 ,才能提高农民收入。因此 ,以小城镇为载体大力发展乡镇第三产业 ,是城乡统筹解决 “ 三农 ” 问题的重要途径。 七、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近年来 ,我国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但是 ,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 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土地、植被、水资源等浪费严重 ,农村污染、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 ,农业的安全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 ,要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就必须创新
11、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小城镇建设是可以通过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缩减农村住宅用地 ,使农民住宅向城镇集中 ,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建设。可以节约大量的住宅用地和道路用地 ,从而使更多的土地能够用于农业生产 ,也体现了我们循环经济理论中的减量化原则。 八、小城镇建设 有利于促进城乡互动发展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积极构筑多种形式的以城带乡平台 ,扩大就业容量。一是构筑信息共享平台。把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的范畴 ,加快农村网络普及和应用 ,建立起城乡信息沟通的有效平台 ,加强信息交流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是构筑产业对接平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通过壮大传统产业 ,做强非农产业 ,开发新兴产业 ,提高农业内部吸纳就业的能力 ,发展农村小城镇、县域经济和中小城市 ,扩大就业容量 ;三是构筑文化融合平台 ,推动城乡文化交流 ,特别是要采取 “ 文化下乡 ” 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 式 ,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实现城乡地位平等、利益均享。 简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