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剖析报告(参考范例)专业简介:专业设置时间、基本学制、在校年级、班级、学生人数、专兼任教师、双师型教师等方面信息。1. 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1.1 专业设置与职业面向人才需求分析(专业设置的社会行业背景);职业面向定位(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定位) ;专业指导委员会运转状况。1.2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目标定位(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描述);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标准);根据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调整目标与规格情况;职业资格证书、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1.3 培养方案方案调研与论证(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或相关行业专家参与);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培养为方案设计主线,实现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调整教学情况;教学文件(教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实训计划等)齐全。支撑材料: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专业指导委员会情况(成员、活动记录、照片等);培养方案(调整方案)调研与论证资料(数据分析、研 讨会议记录、照片等);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等教学文件、新增专业申报材料。2课程体系与建设2.1 职业能力分析与培养行业专家参与面向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面向岗位工作内容、职业能力描述;职业能力考核标准。2.2 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计有行业专家参与,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比例适
3、度(6:4),实 践课程体系明显;有比较规范的课程大纲、实训大纲;课程组合、 课时和开课次序安排合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基本衔接,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接轨。2.3 课程建设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采取案例分析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综合表达、交流、探索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实践(实训)课以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参照,重视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培养学生现场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职责、团队合作意识等基本职业素养;根据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调整课程情况;基本实现培养方案设计的培养目标。2.4 教材建设
4、教材建设规划(与课程建设相配套,突出职业能力、素质培养);教材(含自编教材)选用和评估的原则(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与程序。支撑材料: 职业能力分析会议记录、照片;教学计划表,课程调整分析报告;课程大纲、实习大纲、实训指导书;职业技能题库、教材目录表。3.教学环节3.1 要求与标准体现本系特点的教案、作业、考 试等各主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学进度要求;教学质量标准;教师工作规范; 3.2 组织与实施教研室、系部教学检查工作流程;教案、作业、课件等教学 评比办法。支撑材料: 教案、作业、工作 计划、通知、 总结、期中教学检查结果统计。4. 教学改革与建设4.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习与研究成果教学
5、、学生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含兼职)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习与研究情况;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 观在管理和教学的体现程度;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的具体成效。4.2 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避免“重理论、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革除单向灌输的弊端;注重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4.3 考试模式改革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施考试模式改革,以改革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能力的提高;强化过程(形成性)测试,突出鉴定性测试;现行考试模式汇总(笔试、口试、论文
6、、课题研究等)。支撑材料: 相关的工作计划、总结、会 议记录、照片、发表的论文等。5.师资队伍5.1 师资结构与规划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梯队结构;依据专业发展规划制定的师资建设规划;青年教师的培养。5.2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结构;培养、评选办法;对本专业、课程建设发挥的作用和科研教改开展情况的总结。5.3 “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结构;培养 计划和实施情况(要求教 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参与职业技能指导(讲座)与实践课程教学情况;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与培训情况(是否提高教师对面向岗位职业能力、素质的了解和认识,是否调整、促进教学内容
7、改革)。5.4 师德建设重视师德建设,大多数教师师德高尚, 为人师表;了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有一定教研、科研能力。支撑材料: 专兼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教学梯队的形成情况;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占本专业专任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的比例;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结构满足实训需要的程度;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6. 教学质量管理6.1 管理队伍与制度管理队伍(院、系两级教学、学生管理、就 业服务三个方面)数量、素质结构;教学、学生管理制度齐全。6.2 质量控制制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和执行);实施情况(领导干部听课、督导团、教务处和系部的教学常规检查、学生
8、信息员、学生 评教);反馈情况(反馈教学与改进教学情况);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实施、反馈和调整教学情况)支撑材料:人员信息汇总、管理制度及处理情况、 评 教结果和反馈、社会需求 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7. 学生素质7.1 学风建设重视学风建设,工作有计划;学生课内外学习积极、主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情况);因考试作弊、旷课、成 绩不合格的学生处理情况;学生遵守校规、校纪。7.2 职业素质培养职业素质教育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在培养方案中有体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任课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展开职业素质教育;能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为标准开展日常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德
9、育工作有效果;注重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开展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人文、社会、科学等素质教育讲座开展情况;有心理咨询指导机构,能开展心理咨询指导活动,学生身心健康。支撑材料:工作计划、 总结;会议记录、照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奖证书;近二年学籍处理汇总。8.产学研合作8.1 合作机制与运转状况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机制和途径在办学中的体现情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的制订、理论和实践课程建设有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定单培养);与企业合作促进教学情况。8.2 实训基地建设建设规划和实施状况基本实现预期目标;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基本满足职业能力训练需要(教学计划、课程大纲、
10、设备、师资、仿真程度);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和组织管理、行业专家的指导(现场培训、 讲座等)能满足实训要求。支撑材料: 校内实训教学基地情况汇总(设备、师资、开课情况);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实训计划和课程大纲、工作计划和总结、照片等。9.就业与社会声誉9.1 就业服务与指导主动为学生联系用人单位,开拓学生就业市场,初步建立了就业信息网;注重教育学生转变择业观念(优秀毕业生介绍求职和工作经验)。9.2 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情况。9.3 新生报到率与毕业生就业率录取新生报到率(近 3 年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达到 70%);毕业生当年就业率(75%)。支撑材料:用人单位调查表、记录;新闻单位相关报道;信息汇总。